9,可惜子贡也不了解孔子

作者:一片空白shao 更新时间:2019/7/4 9:56:10 字数:2180

正式开始子贡的片场,论语中有一段他与孔子的对话十分有趣: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这句话出自卫灵公篇,它的官方翻译如下:

孔子对子贡说:“赐呀,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并能牢记所学知识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把它们贯穿起来。”

之所以我说它十分有趣,就要让我们先了解一个小知识,那就会是:

那时候的老师是不随意问学生问题的。

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那时候的规矩,老师要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是不主动找学生的。孔子自己都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真想不明白的时候,是不主动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气得脸都红了,是不会主动启发他的。这跟现在老师请你喝茶的,是有点相像的。ㄟ( ̄▽ ̄ㄟ)

很显然,这意思就是子贡被孔子请去办公室喝茶了。

那么为什么呢?先看孔子怎么说,他问子贡❝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很显然,子贡肯定跟孔子其他弟子吹风说孔子是❝多学识之❞的人了。那么这❝多学识之❞是什么意思?

多学就是多多学习,古代老师少,所以学习的方式基本就是看书,多学其实就是说孔子只是看过的书本多,而识之就是牢记下来,这么一串就发现不得了的地方了。

子贡怼孔子说他是书呆子!('∀')

你想想,❝多学识之❞其实就是看书多而且把它背下来而已,子贡觉得那时候的孔子就是背的书多,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的天,人家孔子好歹也是圣贤,咋跑你子贡这就成了书呆子了!是谁给你子贡这么大勇气的!是不是飘了!

是的,子贡是飘了。《论衡●讲瑞》给出了答案:

子贡事孔子,一年,自谓过孔子;二年,自谓与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当一年、二年之时,未知孔子圣也,三年之后,然乃知之。以子贡知孔子,三年乃定。

翻译如下:

子贡侍奉孔子,一年,自称超过了孔子;两年,自认与孔子相同;三年,自己知道不及孔子。当子贡侍奉孔子一两年时,不知道孔子是圣人,三年之后,这才知道他是位圣人。

这就跟什么?刚开始遇到一人,以为是个"弟弟",后来接触时间长点,发现这人还行,跟我没啥差别,最后时间一长,发现自己竟然撞上大运,居然捡到了位"大佬"。我猜这段话估计是在事孔子的第一年,不然子贡也不会这么飘!

回到论语,子贡一听老师这么说,心里大惊,这肯定是有人漏馅了!但他还是死鸭子嘴硬,梗着脖子回孔子:❝然。非与?❞,其实就是:"是啊!难道不是吗?"看看,死到临头还嘴硬。

孔子一听就怒了,尽管翻译很文雅,说是"不是的"。但是,你仔细想想,结合自己被喝茶的经历,孔子这时候怎么文雅了?!不仅被怼成书呆子,而且这子贡还死不认错,我想这❝非也❞应是:

你胡说!

孔子骂完后不忘解释一句❝予一以贯之❞,什么意思?就是说我的思想是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串它的,才不是什么书呆子,我不是瞎读书,我读书教你们都有❝一贯之道❞的。

那么什么是❝一贯之道❞呢?这个问题在论语的里仁篇也曾提到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翻译我也先放在这里,供各位参考: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你看之前孔子跟子贡说吾道一以贯之,可是子贡似乎是因为好面子,并没有追问孔子什么是一贯之道。这件事似乎给孔子留下了心理阴影,好像自己的弟子除了颜渊外就没人知道他的一贯之道了。所以孔子一直在物色人选,想找个记得住他的一贯之道,又可以不加以曲解的人,终于他找到一个人,这人的名字叫曾参,就是后来曾子杀猪的曾子。

孔子好像是在课上特地对着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还特地指名道姓,分别就是想让曾参问他问题,这可是孔子的潜规则,之前在为政篇里2,5孔子也是这么干的(具体原文这里暂不放置,有兴趣的可以去自行查阅),樊迟就get到孔子的点,很聪明地问孔子❝何谓也❞,也就是为什么。

可是曾参迟钝呀!在先进篇的11,18中就说❝参也鲁❞,可绝对不是曾参是鲁国人哦!😁你看他就没get 到孔子的点,他回答了什么?一个字,❝唯❞,这意思用英文翻译就是yes。

你想想孔子那心情,不给气死就算好了。论语里面直接写孔子❝出❞,也就是孔子给曾参气出教室,给气跑了!那旁边的弟子一看,曾参你可以呀!连老师都给气跑了!都跑到曾参前面,问他“何谓也?"

可是那些门人一个个都不得了,颜渊子路子贡都跑来问他,重点是人家曾参小孔子46岁,而那些门人都是他爸爸曾点那辈的,你想想一帮能当你爸爸的人来问你为什么,你慌不慌?

可怜的曾参就哆哆嗦嗦地回他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一看就是瞎扯蛋,首先人家是❝一贯之道❞,你整一个忠,一个恕(古代是单音节字),这完全是两个道,不过现在的人把忠恕解释为忠恕之道,这也我也没法说什么。

而且你看曾参在后面还加了❝而已矣❞,加了那么多语音助词,也可见曾子说这话,自己都不太确定,不然要是曾子底气足,直接来句❝也❞不就行了吗!干嘛加那么多语气词。可见曾参自己底气也不足。

曾子当时说的这个忠恕,不算是可信,但他也没说错,只是说了孔子❝一贯之道❞的部分内容罢了。那么什么时候曾子才真的开了窍,明白了呢?

是在孔子死后,论语的泰伯篇8,7中。

曾子在那里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一语点破,其实孔子的❝一贯之道❞就是❝仁❞。

可是,太晚了。

留在论语的,只有一句❝莫我知也夫!❞,而旁边的子贡却又以为是老师想让他问问题。

唉!

莫我知也夫!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