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孔子:我前二十年x孟懿子学礼(为汉都加更)

作者:一片空白shao 更新时间:2019/8/14 18:30:28 字数:4048

昨天问了各位读者,关于要写什么的问题,目前看到分成了两派,一派让我讲孔子的童年生活,还有一派让我讲颜回(其实就是颜渊,回是他的字),首先关于孔子的童年,额,怎么说呢?其实关于古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的童年可能稍微不大一样,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古人的童年是怎么划分的:

襁褓:不满周岁.(其实就是婴儿)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龆年:女孩七岁或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愚公移山》中“邻人京城氏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就是说这事)“龆年”或“髫年”.(生物学过,女孩成熟比男的早)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或称垂髫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中的垂髫便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出自《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很多人一看就会问了,空白,你说古人的童年跟我们的有什么差别吗?额,差别就在于,人家童年结束差不多就结婚生子了,对,你看的没错,人家童年过完没几年就结婚了,而我们到了中年都不一定找到一个,唉!算了算了,还是看看古人什么时侯结婚的吧!

古代墓志等资料总结,古代女子在15-19岁结婚为多。战国齐桓公令:男三十(这个特例请忽略),女十五。战国越王勾践令:男二十,女十七。汉惠帝令:女十五。晋武帝令:女十七。北周武帝令:男十五,女十三。唐太宗贞观令:男二十,女十五。唐玄宗开元令:男十五,女十三。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宋宁宗嘉定令:男十六,女十四。宋司马光《书仪》:男十六,女十四。宋朱熹《家礼》:男十六,女十四。明太祖洪武令:男十六,女十四。清《大清通礼》:男十六,女十四。

所以你看看,男的刚志于学就可以结婚,女的初一初二就可以结婚了(不过这算不算萝,莉,控,的福音呢?)那么孔子的童年究竟如何呢?不急,让我们先看看论语(艾玛过了这么久论语终于可以出来冒个泡了),以下是原文: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翻译如下:

太宰问子贡:“老师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艺。”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君子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有的。”

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自己都承认自己少也贱,也就是身份低微,在(12,谁说孔子收学费)这一章里我已经讲过了为何孔子少年时地位低下的原因,下面就正式介绍孔子童年及青年(这个说法还有待考证,毕竟青年这一段基本古人就结婚了)的大事记。

一岁 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夏历八月廿七日,孔子生于鲁国陬(zōu)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城东南尼山附近;今尼山下有“坤灵洞”,传说为孔子诞生地)。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

三岁 公元前549年,周灵王二十三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é)去世,葬于防(今曲阜县东二十五里处之防山,今称梁公林)。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携孔子移居鲁国的首都曲阜阙里定居,孤儿寡母,家境贫寒。

六岁 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孔子在母亲颜征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演习礼仪。

十四岁 公元前538年,周景王七年,鲁昭公四年,孔子在鲁。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说明孔子少年时代曾从事过各种劳动。

十五岁 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年,鲁昭公五年,孔子在鲁。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这时孔子在童年艰苦学习的基础上,更自觉地在学业和品德上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十七岁 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孔母颜征在卒,此后不久,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史记-孔子世家》

同年,《史记-孔子列传》记载: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十八岁 公元前534年,周景王十一年,鲁昭公八年。传说孔子身长九尺六寸,被世人称为“长人”。“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史记-孔子世家》(不过孔子之世度量已不可考.便据汉尺来算.一尺=23.1CM.九尺六约为2.03米左右,二米多高,怕不是赶上姚明了。但是据传孔子他爸更高,《孔子家语》等书指称:“其人(孔父叔梁纥)身长十尺”。比孔子还要长四寸(比姚明高5厘米))

十九岁 公元前533年,周景王十二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娶宋女亓(qī)官氏为妻。

二十岁 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鲁昭公十年,孔子生子,因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所以取名鲤,字伯鱼。这一年孔子开始任委吏(管仓库的小吏)。

这就是孔子青少及童年时期的大事记,在十七岁之前的故事基本都已经在(12,谁说孔子收学费)这一章里讲过了,这里重点说下孔子十七岁那年,孟僖子(其实就是上文的孟釐子,两个都是一个人)让他两个儿子找孔子学礼这件事,先上《左传》原文:

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苟能礼者从之。

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灭于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今其将在孔丘乎?我若获没,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

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仲尼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曰:『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可则效已矣。」

以下为翻译:

九月,昭公从楚国到达。孟僖子不满意自己对礼仪不熟悉,就学习礼仪,如果有精通礼仪的人就跟他学习。

等到临死的时候,召集他手下的大夫,说:“礼仪,是做人的根本。没有礼仪,不能自立。我听说有一个将要得志的人名叫孔丘,是聪明人的后代,而他的家族却在宋国灭亡了。他的祖先弗父何本来应当据有宋国而让给了宋厉公。到了正考父,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命而做了上卿就更加恭敬,所以他的鼎铭说:‘一命低头,二命弯身,三命把腰深深弯下。沿着墙赶快走,也没有敢把我欺侮。稠粥在这里,稀粥也在这里,用来糊住我的口。’他的恭敬就像这样。臧孙纥有话说:‘聪明人里具有明德的人,如果不能做国君,他的后代必然有显贵的。’现在恐怕会在孔丘身上吧!我如得以善终,一定把说和何忌托给他老人家(这里应当为翻译有误,人家才十七岁,怎么变成老先生了?先生这个称呼或许比较符合实际。),让他们事奉他而学习礼仪,以稳定他们的地位。”

所以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把孔子作为老师来事奉。孔子说:“能够弥补过错的,就是君子啊。《诗》说,‘要取法仿效君子’。孟僖子可以学习仿效了。”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孟僖子这人不懂礼,结果一跟鲁昭公出国就尴尬了,净是丟脸出丑,然后这人一想,这样不行,必须好好学礼,天天找人。于是天天找那些礼仪专家学礼去,“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苟能礼者从之。”说的就是这事。

然后有一天,这位同志由于天天学礼,积劳成疾,生了场大病就一病不起。他在临终前跟自己儿子说:孔子这人别看他现在挺落魄的,他老祖宗一个比一个厉害,接着就开始举例子了:老祖宗弗父原来差点当了宋国国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接着他祖宗正考父也很厉害,连着辅佐三位君王“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

接着就开始引用名人名言了(怎么感觉孟僖子像是在写议论文呢?主题就是议述孔子很厉害,你们要向他学礼),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其实就是说孔子祖先很厉害,他自己也差不到哪去,况且如果有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孟僖子举的净是孔子祖先是太子或者三世老臣,可是对他爸这样一位虎臣却只字不提,而且孟僖子为何费尽心思去找他老祖宗的事迹,可离他最近的孔子他爸却什么也不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孟僖子的儿子孟懿子(仲孙何忌)和南宫敬叔都是贵族出身,他们不仅国君的亲族,而且他们还有自己老祖先的光辉事迹加持,因此他们自己心中会觉得自己可是贵族,为什么要向孔子这个地位低贱的人学习,自然会出现抵触心理,而且如果这两位看不起孔子,又怎么会专心学礼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孟僖子同志煞费苦心,找出了不知道多少世之年的孔子老老祖宗出来,告诉他俩个儿子说:你瞅瞅人家老祖宗多厉害,我们老祖宗孟共仲是鲁桓公姬允之子,鲁庄公庶兄,可是人家老祖宗是差点当上国王,最后还是自己让位的,跟泰伯差不多。而且他另一个祖先可是三朝老臣,自己还有个鼎,可咱们家一个三朝老臣也没有,更别说鼎了。这么一比较,孟懿子没有理由也没有颜面再跟孔子摆架子了。也难怪左丘明在结尾说:仲尼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曰:『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可则效已矣。」看看人家为孔子考虑得多周全,如果孟懿子看不起孔子,孟懿子既得不到教育,孔子也很难管其他学生,他可才十七岁呀!万一惹了孟懿子,说不定以后官路仕途还会受到阻碍,那不就害了人家吗?

不过我觉得,也许是因为孟僖子当时让他儿子孟懿子去找孔子学礼,结果孟懿子不服管,估计当时给孔子气坏了,孟僖子就想出这招来让儿子们乖乖服孔子管,从而补了没教育好儿子这个过,所以孔子才会那么说,不过这也只是我的臆想罢了。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