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43:最后屏障

作者:STredduke 更新时间:2014/3/9 14:32:44 字数:0

250年4月24日,曼施坦因的第一装甲师迂回到马丁外围西南部,在完全展开以后对阿军发动了进攻。

由于巴菲特空军持续的输送辎重补给,所以第一装甲师尽管已经伤痕累累,但是剩余力量仍然相当顽强。在攻击发起之前,曼施坦因清点他的兵力,发现仍有3辆SpA-5-50、1辆SpA-6-60和2辆SpA5-150可以使用,另外有若干步兵搭乘在这些车辆上,其余的机械化部队全部战损,SpA-6-602是被一架AS50以Kamikaze攻击摧毁的,它在被摧毁之前在原地击毁了15辆三式中型战车并且射杀了许多阿军士兵。

不过补给过来的火炮为第一装甲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

105毫米加农炮、128毫米加农炮,由于不是自行火炮,因此加大的倍径可以把原本穿深与毁伤能力都相对较低的火炮,提升它们的参数到一个恐怖的地步。比如说,105毫米加农炮就可以媲美SpA5-150的轰炸效果,而同口径下,加农炮的穿透力也远高于战车炮或者反车炮。除了增加火炮倍径以提高膛压从而增强穿透力之外,高倍径带来的好处还有更长时间的弹道修正时间,弹丸在出膛之前可以更长时间地被修正飞行状态,由此提高了精度。当然高倍径的优点不止这些,同时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展开速度慢,火炮沉重不容易运输,火炮容易损坏需要经常维护等等。

但这一战不容有失,因为德军在贝尔宁的一次反击使得后勤长期处于被骚扰状态的阿军处于士气的低迷时期。如果马丁被德军成功夺取,那么阿军最大的后勤中心就将不复存在,他们依靠零散的补给点无法支撑数百万部队的供给,因而会很快失败。这一仗,曼施坦因志在必得。

同样展开行动的还有C-TDA,由于海文之子的缘故,C-TDA也被卷入战争。而至今为止,温蒂一直压着火绒草舰队没有出手,原因是海文之子的完全迷彩舰队仍在活动。不过眼下他也出手了,不是火绒草舰队而是4个飞行中队。这不是普通的16人中队,而是401、402、403、404这4个飞行中队,总共16个经过严格训练的飞行员被选出来,包括诺沃提尼他们的401中队在内,全部16架NC2E1。温蒂指派他们去伊尔霍恩空域,专门攻击阿军战斗机部队,令其无暇顾及地面目标,借此支援巴军围攻阿斯拉蒂帝都。同时,“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两个特务连被分配了一共2辆特殊战车,用以支援巴军对伊尔霍恩展开攻击。

前面说到SpA-7-70,它装备的是52倍径105毫米炮,实际上它还有2辆改装车,只不过是C-TDA留下作为实验用的。

SpA-7-88重型战车,装备68倍径105毫米火炮,平均穿透力225毫米。车身装甲160/120/120,转速28aps,炮塔装甲185/80/80,转速24aps。车组成员5人,最大平驶速度40迈,马力700匹,战斗全重88吨,推重比8。

SpA-7-90重型战车,装备55倍径128毫米火炮,平均穿透力246毫米。车身装甲160/120/120,转速28aps,炮塔装甲252/160/160,转速18aps。车组成员5人,最大平驶速度40迈,马力900匹,战斗全重90吨,推重比10。

乍一看,SpA-7-88只不过是SpA-7-70的车身装甲加强型号而已,除了提高了火炮的精度和穿透力以外,没什么别的特点。确实,它作为过渡型号,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及SpA-7-70,比如说机动力和缠斗能力。但是它的后续型号就是一个飞跃。火炮提升到128毫米口径的SpA-7-90绝对是所有阿军士兵的恶梦,55倍径128毫米战车炮在特定时候甚至可以用来当作105毫米加农炮使用,轰击敌军防御工事基本上是一炮一个碉堡的效率。平均穿透力高达246毫米,甚至可以说,2辆SpA-8-50首尾相继地串在一起,都可以被从正面打个对穿对过。SpA-7-90还可以发射全新研制的动能武器,TSSAT(Tail-Stable Shelled Anti-Tank尾翼稳定脱壳破甲弹,简写TSSAT),唯一一种次口径炮弹。

TSSAT的作用原理,是令穿透部和运载部分离,通过各司其责的方式来降低动势能转换耗损,从而提高穿透力和破坏力。实验中,一辆SpA-7-90在2200米的距离上发射了一枚TSSAT,穿透部在脱壳以后击中了一面垂直放置的厚度达到400毫米的均质钢板,弹头嵌入其中的深度达到380毫米左右,几乎相当于击穿。同时,由于发射时候的线膛加旋造成的触面力矩,使得从弹着点开始向最终穿透部停止的位置为止,形成了一个倒锥形破坏空间,再一次证明了TSSAT的超强毁伤能力。

这种特殊弹种为今后的战车研发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思路:不追求重甲大炮,而是追求机动力、穿透力和潜行侦查能力。当然这就是今后的发展了,而且由于制造方便,价格低廉,所以使得战车民用化成为了可能。

温蒂将SpA-7-88和SpA-7-90分别配属给“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并分配了任务,“游标卡尺”负责在马丁提供支援,“螺旋测微器”则是去协助对伊尔霍恩的攻击。

回到马丁外围,来看看曼施坦因的这一战。德军已经在马丁外围西南部架设了前进基地和指挥部,曼施坦因下来将加农炮布置起来,他们要按照前线士兵发回的方位进行远距离支援。战车会在阿军防御阵地经过炮火准备以后带队进攻,打头的当然还是SpA-6-60,一旦杀进市区,则立刻化整为零地进行无差别攻击,最好可以把马丁整个荡平,如果弹药管够的话。

“准将先生,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火炮阵地,就等步兵报位置了。”副官从旁提醒道。

“嗯,很好。”曼施坦因看了看手表,现在快要12点了,马上就是阿军士兵的饭点儿,他们一定会用快餐来填饱自己的肚子的,“给他们5分钟吃饭的时间,但告诉我们的人别吃,当心进城以后吐了。”

“遵命,准将先生,但您这意思是……?”副官一头雾水。

“行啦,有点骑士精神吧,起码让对面死后不会成饿死鬼吧?”曼施坦因回答道。

一会儿,128毫米加农炮经过目视校准后开始轰炸。

这里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因为有一门128毫米加农炮在配属弹药的时候由于粗心的缘故,巴菲特地勤人员错把一枚AP当成了HE给装上了弹药架,因此这里开火的时候,有一门128毫米加农炮用的是AP。人们知道这个情况,是因为第一发炮弹命中了一座四层楼的公寓的房顶,将之整个炸塌了之后将一辆躲在其后的SpA-8-50直接灌顶,车组成员连一声“神主啊”还来不及喊出就被爆炸给淹没了。

这种情况在以后就会变成一个典故:“开局打AP,怒送有缘人。”

守城的阿军没有料到德军为什么突然就有了超越SpA5-150的火炮进行支援,虽然轰击中可以分辨出有SpA5-150掺杂其中,但是造成大面积破坏的主要还是那口径未知的大炮。按照这个爆炸毁伤效果尤其是一开始的那一炮,阿军观察员估计有可能是203毫米火炮炸出来的。但那根本不可能,曼施坦因这是在敌后,不可能在持续的运动战中积存火炮,进来也没有看到他的第一装甲师在交战时候使用大口径火炮,最多也就是88毫米战车炮和150自行火炮而已,总不可能是无中生有的吧?!

阿军当然也可以猜到是空投物资,但是他们不愿意相信德军使用的不是什么口径特别大的自行火炮,而是传统的加农炮。

由于几次大陆战争以来温蒂推崇运动战和火炮的机动力,因此自行火炮逐渐成为了人们心中默认的火炮,而完全忽视了传统远程大炮。笨重、拆装繁琐、维护耗费高的加农炮如果不是某个时候突然一下就需要它发力支援的话,用于一般攻防战当中的性价比是非常低下的。曼施坦因这里处理得就特别好,他一直没有在之前一系列穿插迂回作战当中请求加农炮支援,就连在上莱茵河那一战当中都以SpA5-150强压阿军追兵。直到巴军展开最终攻势的时候,他才在马丁这一战出手。

“轰炸效果不错,吩咐士兵们准备攻进去。”曼施坦因用望远镜看了看,随即说道。

这边有条不紊地进攻,马丁那边却乱成一团。

阿军指挥官又一次过高地估计了面对的德军数量。在他的想象当中,拥有203毫米的自行火炮才能造成如此强悍的毁伤效果,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曼施坦因在秘密途径,或者某个没有被阿军发现的疏漏通路上取得了补给?而且第一装甲师已经强大到足以击败阿军任何一个军团编制以下的部队?

这一次是曼施坦因有意为之的。在众多补给许可清单中,他唯独看上了加农炮。因为温蒂在第一次大陆战争时候有过一次撤退上的战术性欺骗,那一次是他的成名战,而曼施坦因对战术欺骗颇有兴趣,在校的那会儿,经常和同学玩战场的陷阱式布置。同时,曼施坦因也选修过心理学,对于人在有些时候会产生哪一种心理变化,他多少有点了解。这一次就是典型的例子,战场已经被搅浑,阿军虽然兵力优势,但是后勤被严重扰乱,而且帝都被围攻,很多情况都不明确,无法真正估计巴德联军的实际战斗力。这个时候阿军赖以生存的后勤中心被攻击,怎么能不让人想到这就是压块阿斯拉蒂这头大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攻坚战原本应该是集中一点突破,但是曼施坦因为了营造出浩大的声势同时给予全方位的压力,命令部队从整个马丁外围的西部、西南部、南部发动攻击,由128毫米加农炮持续轰炸压制阿军,同时较为靠近前线的位置由105毫米加农炮按照步兵的指示提供精准的火力支援,战车则是和步兵同步推进。这样布置下来的最大缺点就是兵力分散到哨兵程度。好几公里长的火线上也许只有1辆德军战车和几个德军士兵而已,阿军随便一次集群冲锋都可以让曼施坦因缴械。

偏偏凶猛而不间断的火力让阿军根本不能专心致志地分析战场态势,只顾着招架。譬如说一个打算带头冲锋的阿军军官,他确实带上了那么一点人,这些人也足以冲破曼施坦因的阵形。关键是他们一旦从掩体后面出来,德军的炮火就无比精准地砸在他们的队伍里面,当成就可以把绝大多数人炸得找不着北,剩余还在冲锋的就会面对德军战车的同轴机枪扫射,如果都还有人在冲而且冲近了德军的攻击线,那么附近的德军士兵手里还有枪可以崩了他们。

这一战曼施坦因完成了他自己的一次蜕变,他忽然间就明白了,从第一次大陆战争开始,战术其实一直都在演变,只不过温蒂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过程。最原始的密集阵列排枪射击,到后来的散兵线战术,到现在开始初露头角的哨兵攻击线,随着武器装备的性能优化,战斗越来越讲究前线士兵的单兵战斗力和团队配合,以及大后方的全方位支援。

譬如说现在德军士兵,虽然零零散散的人数稀少,但是每一个士兵在发现自己用枪难以对付的目标的时候,都至少可以有一门加农炮或者一辆战车的战车炮能够为他提供目标可选的火力支援。这样一来,每一个士兵都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战斗信息集散中心,他们负责为其他友军指示目标并维持攻击线的推进。最终,敌方的优势将逐渐被瓦解,然后双方的兵力对比就会产生一次翻转,己方部队就赢得战斗的胜利。

曼施坦因当下只是粗略地领悟到了那么一点意思,随后他知道温蒂和赛扬是正确的,他们一直在演进科技和战术理论,为的就是总在交战的时候处于优势。当大陆部队都习惯于密集阵列作战的时候,温蒂以“三段射击”为过渡,把散兵线战术付诸实践。而当大陆军事领域跟上他的步伐以后,赛扬提供的技术支持又让温蒂可以通过命令极少数精英部队来协同完成一次等效于海量部队前赴后继才能完成的任务,单兵战斗力。而现在,曼施坦因深切地感觉到,他正在逐渐逐渐追上温蒂的脚步。

一个出色的指挥官,应该比任何人都要更深层次地去理解和认知自己指挥的部队,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战斗力。

数小时的激战以后,阿军死伤惨重,马丁外围多处宣告溃败,而德军的炮火开始逐渐向市区眼神,马丁总督不得已只能下令收拾辎重部队准备撤离。不过他不打算留给德军一点点的好处,哪怕是一根草,他也要烧焦了它。

“传我命令,在市区安置炸药,越多越好。我们的部队撑住至少12小时,我要留给那帮混蛋一个烂摊子,看他们怎么收拾!”总督咬牙切齿地说道。

“大人可是把这条命令确认为死命令?”副官问道,手中的笔停在记事本上。

“废话!”总督说道,甚至不屑于回一下头,“任何人如果敢抗命不从,那就是对女皇陛下的大不敬,是忤逆之罪。凡有违抗者,杀无赦!”

副官听罢,走上前来,贴近总督的耳朵轻声说道:“那好,老板的命令,让我来送你上路。”

“什……!”总督心下一惊,但嘴已经被捂住,而他还没来得及用手去挣开这一层束缚,背后就被捅了不知道多少刀,心脏、肺、脊椎都被锋利的刀刃撕裂,他没一会儿就断了气。

副官随后把办公桌上的烈酒泼洒在文件和书架上,点火烧着,然后离开此地。而马丁总督知道的一些比较关键的事情,全部记录在这些将要变成灰烬的东西里面。

过了一会儿,阿军才发现办公楼失火,但是到处是炮击的现在,起火的楼房实在是太常见了,因此他们仍然在四处抢救物资,在下级军官的指挥下向马丁外围北部的马丁港口撤退,那里有阿军舰队等候。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