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握于掌心的“黄色光芒”

作者:西早子皿 更新时间:2014/1/25 20:30:46 字数:0

人类(HumanBeing)是什么?或者说人类为什么能够走到生命金字塔的顶端?

因为人类能直立行走?能使用火?能制造工具?能进行劳动行为?或者是因为人类有语言机能?有情感和理性?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还是因为人类有社会性?

或者说人类仅仅是政治和社会性动物,是疯狂的资源掠夺者?

还是说,更为重要的,人类能够操控金黄色的光芒……无论是唯心主义者深信的,这是神(God)赐予人类的伟大力量,是神赋予人类的特殊性;还是无神论者猜想的,这是自人类出现的那一刻起便有能力;无数人坚信,人类的特殊性在于,人类能操控“自然之力”(NaturalForce)。

然而,那样伸手便能将金黄色的光芒聚集在掌心的“自然之力”又为何物呢?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过这样的哲思,海由江河汇聚而成,江河由溪流聚集而成,用手抓起溪流中流动的水,从指缝间滴落的是滴滴细小的水珠。那么,海也就是由无数滴这样的水珠聚集而成的。那么,水滴是否是由更小的单位组成的呢?除了水滴以外的万事万物是否也是由这样更小的单位组成的呢?

于是哲学家预言所有的实在的物体都是由更小的单位组成的,而当人类凭借其智慧证明分子和原子是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时,“‘自然之力’的基本单位是与原子和分子类似的粒子”,这样大胆的猜想便诞生了……然而,这样的猜想一经提出,就被当成是对神赐予的力量的轻视,扼杀在人类对于神过高的崇敬之中了……

“你们以为所谓的‘神’能够掩盖真理吗?你们这些畏惧真理的愚夫!”这便是粒子理论(TheTheoryofParticle)的奠基人休·克里斯托夫(Hugh·Christopher)在火刑架上的遗言。

诚然,任何宗教思想和行为都无法掩盖真理的客观存在,人类或许曾经畏惧过真理的深邃,从而以对神的崇拜来暂时满足自身无尽的求知欲。然而,人类却不得不承认,自身曾一度以逃避的姿态面对真理。

而当人类重新以探索的姿态面对真理时,在无数科学实验的证明下,当年休·克里斯托夫的论断无疑是万古不变的真理,那位真理的追求者以生命的代价维护着真理,他临终前对世界的呐喊确乎是振聋发聩的遗言!

然而,人类自身终究是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对于“自然之力”的认识,能够深刻影响人类的世界观,而当无数人类个体的世界观上升为国家、民族的意志,上升为政治体制的意识形态时,人类逐渐演变成为两大阵营。

一边是坚信“自然之力”是神赐予人类的伟大力量的唯心主义者,一边则是“自然之力”是伴随着人类出现而自然产生的力量的无神论者。两者凭借着格林尼亚法典国(CountrywithCorpusJurisofGreennia)以及莱恩帝国(LionEmpire)两大国家作为依托,开始了残酷而漫长的斗争……

无数的生命过程,人类的发展过程,都可以看成是能量摄取、转化、传递和储存的过程。

人类从沸腾的水顶起水壶盖子的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煤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水至沸腾,依靠蒸汽产生的强大压力推动活塞运动,从而使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然而,能量的传递却受到能量传递效率的限制。即便无法以准确的数据定量地衡量能量转化的状况,只要简单地做定性的思考便可知道,只有温度达到沸点水才能沸腾,温水无法产生蒸汽却需要吸收能量,水蒸气产生足够大的压力需要蒸汽的积累,水蒸气的积累必定经过由少到多的过程,少量的水蒸气还不足以产生强大的压力而推动活塞,同时高温的水蒸气又会与周围低温的物体进行热传递,机械间的摩擦又使得能量存在相当程度的损耗,因此能量不可能毫无损耗,100%地通过各种介质进行传递。

而通过反复的测算,10%的能量传递效率成为人类难以突破的极限。

田鼠偷吃天地里的庄稼,蛇捕食田鼠,鹰又以蛇为食,能量同样可以沿着食物链,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中传递。然而,这样自然的能量传递方式的能量传递效率能够大大超过人工实行能量传递的10%的能量传递效率极想,但这样的方式也还是不能将能量100%传给下一级,即存在的能量传递效率的限制。

位于食物链第二营养级的草食性动物,以第一营养级为食,摄取的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变为动物的粪便,其余的能量即使被第二营养级吸收。作为第二营养的植食性动物,仍然需要能量进行呼吸、运动、繁衍等各种生命活动,当第二营养级被下一营养级的肉食性动物捕食,作为没有进食的食物残渣则会被其他微生物分解,而最终没有被分解的那一部分能量则成为生物未利用的能量,也就是说,即便是自然界中沿着食物链的能量传递也受到能量传递效率的限制,而经过反复测算,其效率也只能在10%到20%之间波动。

因此能量传递效率的限制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人类无法突破的屏障……

然而,休克里斯托夫的粒子理论却为能量传递找到了突破口。

现有的例子理论中,存在以下的基本定律:

l克里斯托夫第一定律(Christopher`sFristLaw):“自然之力”是由更小的与原子和分子类似的粒子作为基本单位,即自然之力粒子(NaturalForceParticle),这样的粒子存在无规则热运动。

l克里斯托夫第二定律(Christopher`sSecondLaw):“自然之力”粒子并非是完全相同的基本单位,“自然之力”粒子间存在一定范围的粒子直径,造成了“自然之力”粒子的差异,但所有的“自然之力”都能够作为能量转化的载体。

对于“自然之力”的全新认识带来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生产力革命。以“自然之力”作为能量传递载体的“热机”(HeatEngine)能将能量传递效率提升至30%,从而突破了原来10%的能量传递效率的限制,并且能够大大超过自然过程能量传递效率20%的极限。

正如“自然之力”粒子存在一定范围的粒子直径,不同“自然之力”粒子的粒子直径决定着该粒子的质量好坏。

目前人类以10-9米尔(Mil)为界限,将“自然之力”粒子分为A型粒子(TypeAParticle)和B型粒子(TypeBParticle)。A型粒子的直径在10-7到10-9米尔之间,B型粒子的直径则在10-10到10-12米尔之间。

对于粒子直径的差异,B型粒子相对于A型粒子半径更小,从而更难收集和储存,但B型粒子却有着优于A型粒子的能量转化能力,即B型粒子相对于A型粒子的质量更好,也使得相对于A型粒子,B型粒子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A型粒子的使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照明用电粒子灯、加热食物用的粒子炉,大到采用粒子发动机(ParticleMotor)运作的火车和轮船,都是采用A型粒子作为能量转化的介质。

由于B型粒的收集和储存技术不成熟,B型粒子的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B型粒子在目前只运用于少数的军事行动和高端的科学研究,B型粒子的收集和存储技术作为较高等级的秘密,受到各个国家的垄断,其使用也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

“粒子理论”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对“自然之力”有了全新的认识。然而,依托格林尼亚法典国和莱恩帝国的,关于“自然之力”的纷争仍在继续,两国间的斗争也从未停止。

随着人类对“自然之力”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现有的“粒子理论”,即克里斯托夫第一定律与克里斯托夫第二定律,还不足以完全解释一些有关“自然之力”的现象,也就是说,现有的“粒子理论”并不完整,还等待人类进一步的研究并将其扩充。

于是,一个基于现有“粒子理论”的全新概念被提出了,也就是所谓的“完全粒子理论”(TheAbsoluteTheoryofParticle),而“完全粒子理论”还等待着人类进一步书写……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