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3);枯槁的世界

作者:月台 更新时间:2020/7/6 18:52:46 字数:2859

简单浏览着那些阅读起来极其困难的Sign,我大概理清了思路,但也仅仅是知道了一些关键词的意思,而无法和自己的记忆完全对应,甚至构不成一种世界观。

星痕堡垒,在Sign中反复出现并被圈号标记,这或许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一个组织。

元环理事会在星痕堡垒里开会,但元环理事会并不完全是星痕堡垒的人,这意味着星痕堡垒有时会作为一种行政机关的代称存在,但在更多时候它被标记为一座建筑,所以这可能是在用某个代表性的地标来影射一个构成复杂的统治组织。

我找不到星痕这个名字的来源。

而元环理事会则是实际存在的名词,元环可能是指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环状分子,但也可能是指理事会成员个体所拥有的戒指,那似乎是一种地位和荣誉的象征性道具,而无实际功能。

我知道这里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聚落,虽然现在我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身处于聚落之内,但这个聚落有时也会被“形容”为元环。

那可能不是在用环状分子的结构来比喻社会结构,而是在地理上,这个聚落的周围的确有一些“环”;在一个非常不显眼的位置记录着,星痕堡垒被记录为在“环”中心地势凸起的部分,并带有某种宗教性的含义。

“环”是“星母”赐予人类的庇护所、环绕在庇护所周围的高墙,而“星痕”是“星母”意志的体现,在环的中心突起的高塔,意味着高塔对“环”的代理统治——脚注:愚蠢的君权神授理论。

“看来你有些无神论和反宗教情结啊。”我不禁感慨,这个说法的确有些蠢。

但这会是什么意思...?

元环、星痕,某个建筑......不行,我掌握的信息太少了,我需要知道更多具体内容,否则我连接下来可能要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

“好的,让我们来整理一下...”

元环理事会里除了星痕堡垒的神权政治家,还有其他一些机构。

科技管理局,一个被标记过的研究单位,但可能更多时候是用来保管存放那些被找到的失落科技的。这是挺重要的信息,一方面这说明我记忆中过去人类曾有过的科技成就应该是存在的,只是现在被某个管理机构封存了;但另一方面,这个科技管理局并不是完全负责封锁,它们也是一个进步的组织,内设有研习与分析的科学队伍,并为“环”内的社会提供他们破解失落科技所获得的成果。

不是免费的,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最先进的成果,管理局是垄断者。

元环保卫局会帮助科技管理局封锁可以获得失落科技的“人工地壳下层遗迹”和“人工地壳环外遗迹”,准确点说是在负责守卫“环”的同时也顺便封锁了通往某些遗迹的路径;相对地,管理局会提供保卫局最先进的军用科技——脚注:保卫局几乎已经成为管理局的安全部队。

“所以这是你对官军的怨恨吗?”其实我记忆中对这两个局就没有什么好感,看来你也是啊。

由于“人工地壳下层遗迹”和“人工地壳环外遗迹”有着和人类不同的邪恶物种,所以保卫局的人一般不愿意把他们宝贵的生命浪费在捡垃圾的任务上,于是“环”的“自由武装”就会代替官军从事这一工作,这也是他们被称为雇佣兵的原因;如果不从事这一工作,那么“自由武装”的正式工作是维护社会治安,并作为基层武装人员有随时准备为星痕堡垒奔赴战斗的义务——脚注:我也是四等人。

“你也是四等人,也就是说在这个‘环’中,你至少应是统治阶级内的‘四等人’吧。”我看了尸体一眼。“神权政治家是一等人,管理局的科学家是二等人,保卫局的官军是三等人,自由武装的雇佣兵是四等人;在这之下肯定还有许多被统治的五六七八九等平民百姓。”

真正有权管理社会治安的应是保卫局,而自由武装只是保卫局的协助者,是雇佣关系,但也的确拥有最基本的执法权力。而自由武装中有一些人能够处理麻烦的案件,他们会作为治安顾问和外聘特勤人员和保卫局的刑事专项组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并获得了保卫局的尊敬——脚注:保卫局其实没有工会舆论中那么残忍。

“看来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么说你其实已经拥有近似于三等人的社会地位了,是吧?”

不过这些信息还不够,远远不够;这些关键词也没有给我的思维注入多少记忆。

这里脚注的工会是另一个被列入元环理事会的组织,但似乎并不占多少话语权。而且奇怪的是,工会并不是一个工业性的组织,而是被标记为农业性的,最近的几次记录表明它们和科技管理局走得很近——最后一条Sign就是有管理局对工会的直接介入,是一场针对重要农业生产设备的恶性破坏,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农业生产设备对管理局而言为何如此重要——脚注:我猜测科研人员无法破解它的技术,这种设备是坏一台少一台的,这是一场骗局。

“骗局,那只是个农业生产设备啊,你为什么会这样形容?”

我看着尸体,他在电子墨水屏微弱的光照下并没有多出什么可以被注意到的细节,不过从顺序上来看,这应该就是他最后参与的一次调查工作了。从记录数量上来看,他几乎没有怎么去处理过这次工作,但也没有用遗书来填补本应写记录的部分。

“看来比起在“环”以外的地方和所谓邪恶的物种战斗,你更喜欢这种侦探一样的工作啊。”

那么,稍微思考一下,大概可以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座聚落了。

处于某个后启示录的时代,在一片人工地壳构成的废土中......我想象到了什么。

没错,所谓的“环”应该指的是环形山,而星痕指的则是,小型复杂撞击坑中央的人工地壳在受到强力压缩后回弹隆起导致的中央峰——或是在相对更大型的撞击坑中央形成的内环,甚至延伸到撞击坑以外产生多环构造。

如果这样设想,那么这座聚落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环形山内的,重点在于这个环形山是由人工地壳构成的。

但是关于人工地壳和环形山或撞击坑的信息还不够多,我现在只能凭借一些记忆进行想象。

只能继续寻找着信息,然后我突然惊喜地发现在最初的几份Sign中,其实“我”已经有过一些推理笔记,而且这些早期的笔记非常清晰,根本不是后来的鬼画符,它们在重重的案件整理之下,更像是一些被刻意掩埋的异端思想。

人工地壳的材料按照推理记录的应是某种早期易于生产和在自然环境中保存的合金,某个陨石类的物体撞击它时,应该先是撞击合金的压缩表面,强大的撞击能量会让这些合金熔化成流体,被挖掘出撞击坑。

挖掘过程结束后会产生一个过渡撞击坑,直径可达到陨石原本直径的几十倍,也就是说这足以破坏掉在这个范围内人工地壳所保护的一切空间——脚注:也包括所谓的地壳地下遗迹,那应该是在某次毁灭世界的事件发生之前的人类活动区域之一。

过渡撞击坑如果比较小,基本会维持原样,那就会形成最简单的碗状撞击坑,人工地壳中产生的激波朝坑四周扩散,然后向坑中心反弹;如果入射陨石能量小,反弹激波未到中心就衰减得差不多了。

入射陨石能量太大的话人工地壳会因为重力而扭曲坍塌,那么撞击坑也会进一步扩大,四周来的激波能量集中在中心,而撞击坑中间部分受到强力压缩后回弹隆起,形成中央峰,然后中央峰又会不断扭曲坍塌,更大的撞击坑则会形成内环构造甚至延伸到撞击坑以外产生多环构造。

如果不考虑外界变化和二次破坏,那么存在“星痕”的撞击坑应该并不是什么大型撞击坑,而且也不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就算是人工地壳的合金也无法长久屹立于末日之后的星体表面,以及脚注:“星母”的意志根本不存在。

“你为什么也会有逻辑这么清楚的时候?”

尸体没有回答我。

我有些不敢相信这几份笔记和后面乱七八糟的Sign是同一个人写出来的,而且我也不记得“我”有这么博学而理性过,那么这些笔记是从哪里来的?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