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阶梯

作者:X1069 更新时间:2023/2/16 11:00:00 字数:3145

事实上,爪哇人的暴动在宁远控制这片土地之前就开始了。

大明的影响力衰弱后的数百年间,尼德兰、板鸭、大嘤等殖民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攻占爪哇土著的聚居地,霸占他们的物资,掳掠他们的丁壮,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植园。

万幸的是,舰娘对雨林等环境的适应性很差,她们在这些恶劣的环境下总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故障,士气低迷,攻击性不如人类士兵。因此,西方殖民队的舰娘多部署在海岸,主要的拓荒工作还是得交给人类完成。

利用舰娘的这一特性,不甘心做奴隶的土著们纷纷逃进丛林,他们就如同另一个位面中的安南人那样,用竹枪、毒箭和西方殖民队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拉锯战,每一天都有大量的部落人丧命。直到一年前嘤军在三发惨败后挟裹着自己的移民逃离南洋。

本以为从此脱离苦海的爪哇人还没有高兴太久就遇到了新的麻烦——在无耻的婆罗洲人的引诱下,贪婪的宁大都督对他们的香料起了浓厚兴趣。

没奈何,各地酋长不得不向宋国缴纳了大量的香料作为保护费。要是这样也就罢了,问题是不久之后,一队宋军居然打着“保护居住在泗水的东煌人”的幌子,在土著们的地盘上公然建立了一个比先前的各西方殖民区加起来还大的据点,而这些所谓的“卫所兵”每天的工作,除了拓荒就是驱赶附近的土著部落。要不是他们没去捕捉土著们的青壮,酋长们险些以为这就是西方殖民队回来了。

自由的爪哇人永远不能忍受这种暴行!

不过,和西方殖民队战斗了那么多年,土著们也学聪明了,他们知道硬冲那些移民布满火炮的据点就是送人头的行为,所以,要智取。

酋长们先宴请了卫所千户安思明的结拜兄弟——大海商史潞杉,并通过这条线向宋军提出进行香料与木材交易的请求。

安思明将此事上报,宁远和内阁觉得能够通过贸易和土著们改善关系是件好事,便同意了这个要求。于是,土著们就开始光明正大地通过卫所外围,借着运输香料和木材的掩护在据点附近侦察地形,埋藏武器。

土著们还掌握了泗水卫舰娘驻军的活动规律:由于这热带雨林的气候对以温带舰娘为主的舰娘军团来说完全就是个折磨,每个月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舰娘部队都会前往上百公里外的海边避暑,清理舰装里的真菌。土著们觉得他们只要操作得当,还是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攻占泗水卫,挟持该地区的移民来要挟敌军统率的。

在叛乱(宁远视角)爆发的那天晚上,舰娘军团刚好离开一天,酋长们便派出了三十多人打着送礼的名义来到了泗水卫。安、史二人以为土著们恭敬孝顺,不敢有坏心思,便没有对他们仔细搜查。

不料这些土著来到安、史二人身前便直接掏出手弩乱射,他们瞄准了安思明,但是史潞杉身躯肥胖,在关键时刻挡住了全部的弩箭。安思明大惊,慌忙呼救,帐外亲兵齐上,将土著们砍为肉泥,又下令抢救自己的好兄弟。但此时被射成刺猬的史潞杉已经断气。

看到和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史胖子就这么死了,安思明不由得悲从中来,伏尸大哭,而这时候大营外突然火光冲天,人声鼎沸——原来各路叛军已经准备好了火油弹,正在趁乱焚烧卫所兵驻地。

泗水卫所军猝然受击,纷纷扰乱,部署在外围的两个排的士兵被烧死大半,剩下的刚刚出营便被敌军射杀。土著军趁势突进,先后击溃了尚未集结的两营军士,一路杀入卫所核心区域,摧毁了发电机组和信号塔。

自此,泗水卫失联。

宁远并不关心土著们的想法,她只知道两点:

一,有人敢造她的反;

二,首叛必诛。

宋国毕竟建立时间不满一年,底蕴不足,各地那些对中央口服心不服的大有人在,要是不能赶快把这伙子叛军扬了,那么接着来,其他地区的各路反王也会揭竿而起,就像明末那样。

不过,现在的宁远没法像打击东天竺公司或者清军那样调动大批舰娘部队了。先前的战役中,敌军大多靠近海岸,很容易就会被宋军主力战舰轰炸,而陆战的战场又都是平原,舰娘所受的消耗很少。

而南洋地区,密林遍布,舰娘和这类恶劣环境的相性太差,再加上宁远的机动部队刚刚打完一仗,继续休整,因此,此役仅能动用少量舰娘部队在近海构建支援阵地,主要的仗都得靠人类士兵来打。

这样就涉及到一个大问题了。

宋国,或者说,这个时空的绝大部分势力实际上都已经放松了对人类职业士兵的培养。

毕竟,舰娘的主业是海战,副业是陆战,火力凶猛,坚实可靠,战场上有舰娘那就基本上没有人类士兵的事情了。这样一来谁还没事了养那么多职业军队?

如今的人类士兵也就是在那些舰娘难以涉足的战场有些作用了,例如荒漠、森林、雪原。但这些地区,在这个时代往往没法被充分利用起来,也就是所谓的烂地。

除了露西亚,没有人喜欢烂地,因此也就只有露西亚保留了十多万人类职业士兵,其他势力的军队往往只保留一些民兵,职业军队通常不超过三万。

宁远开始不清楚这些,她居然以另一个时空里那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新东煌士兵为标杆,强制要求为全部的卫所兵装备盔甲,发放火铳、长枪、横刀,照着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上的标准一天一训。

各卫所对宁远此举叫苦连天,虽然内阁发下的物资足够,但在这个时代,这个标准完全就是在折磨人了,毕竟之前从来没有人这么干过。

卫所制刚被确定时,很多南洋居民都以为这是在培养农奴兵;结果宁远这军盲整出了比训练御林军还苛刻的标准。最终,很多身强力健的适龄人员都悲剧地发现——自己连成为农奴兵的资格都没有。

但没办法,那时候的内阁里只有宁远和宁远的舰娘说得上话,这个离谱的条件居然就这么推行了下去,直到三个月后,宁远发现总共只募了三个营的兵,一问才明白自己的错误。此后宁远放宽了标准,这才将所有卫所的兵员补齐。

而最初的三营“高达兵”则被分散到了各个卫所,充当教官。

宁远算了算自己在婆罗洲南部的人类士兵,能用的只有三发、古泰二卫五千余人,其中大部分还是刚刚放下农具的农夫,虽然足够勇猛但受过的军事训练不足——当然,对面那些营养不良、组织混乱的土著更拉,同兵力打起来肯定是宋军占优。

五千人肯定是不够的。

土著一向靠数量和地形取胜,根据大嘤、尼德兰等势力留下的文件,宁远推测,泗水附近的土著部落起码有一百万人,其中能够拉出来打仗的至少十万。宋国的公民不多,能够征召的士兵更少,宁远精锐的卫所兵死一个少一个,而从地里长出来的土著兵则是无穷无尽的。

更何况,婆罗洲本地还有好几万流亡过来的重樱难民以及上百万的婆罗洲土著呢,拿不到公民证的他们心怀不满,也同样是不稳定分子。

等等!

电光火石间,宁远突然有了个好主意。

“鞍山,《大明律》拿来,让我改几笔…”

宋国沿用了明朝的《大明律》,这老古董律法让鞍山感到极度不适,在她成为礼部尚书后便获得了修改律法的权力。什么?刑部?抱歉,它还没有建起来,其功能暂时并入礼部。

至于修改的律法能不能在内阁通过,宁远表示,只要她愿意,那么所有的内阁僚属就都是纸糊的。

于是,整个宋国的公民在《大明律》的负责人那极度频繁的恶意更新下怨声载道,好在很多修改的条文对普通人没什么影响,因此也没出什么大的乱子。

这次宁远提笔修改,别的条文没变,但是增加了一条足够劲爆的律法。

“今后待归化民可使用军功抵消成为公民条件中的十年期限,每毙敌三人抵消一年。”

飘飘洒洒,一条让鞍山目瞪口呆的条文就出现在了《大明律》上。

看着鞍山欲言又止的样子,宁远只是扬了扬手中的笔。

“没办法,反正外人死总好过自己人死好。”

宁远只是想提高自己的实力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强大敌人,建设和谐社会之类的事情还是等真正天下太平了再说。所以,这个时候破坏稳定的家伙,还是尽快下地狱去吧。

这条被修改的条文很快就被官府展出在了三发城中,刚刚了汉话的土著、难民看了公告,先是大惊,后是大喜,特别是流亡南洋的重樱武士阶级,这些人当初在重樱过着至少在名义上是人上人的生活,而到了南洋后被宁远一视同仁,没收了管制刀具后攆入难民营,此刻也是憋了不少气。

强者挥刀向弱者,弱者挥刀向更弱者,虽然这话不太好听,但绝大多数人就是这个样子。拿不到公民身份的土著和难民不敢和宁远对抗,但他们敢向泗水的土著叛军下手。

此刻,三发城里的无数人同时向南眺望着,仿佛那里就有着他们迈向更美好明天的阶梯。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