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北洋密谋

作者:X1069 更新时间:2023/7/18 22:29:16 字数:3374

“土木堡?此地不妙啊!当初前明正统皇帝在此为敌所击,精锐另丧,此部统领是谁?怎么敢做出这等事来?难道他觉得,他身上的气运比一名帝王更浓厚不成?”

长龄所部清军主力驻扎于土木堡,已经身在顺天府的一名高级将官闻言,不由得大惊失色。

此人正是从赣南军中秘密返回顺天府的杨遇春。当初,清廷为了援救嘉庆,实际上是做了两手准备,在派长龄统领键锐营等部由晋地北上的同时,还动用粘杆儿处,在不惊动燕军的情况下秘密调动了正在养病的杨遇春,并令杨遇春统领十万大军,收复被燕军占领的大沽口和蓟镇,而杨遇春留在赣南的大军则交给同为名将的杨芳统领。

在船坚炮利的燕海军手里夺取这两个沿海重镇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杨遇春依旧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在他眼里,事在人为,只要找到了燕军的弱点,拿下这两座城市也不是不可能。然而,前线的战况一日千里,等他抵达顺天府时,一个接一个的噩耗几乎激得他当场去世。

先是长龄报告称皇帝已经被燕军抓获,接着,他所部键锐营也在一天之内被全歼,而他的部下畏敌如虎,居然在土木堡裹足不前。要不是燕军有所顾虑,没有立刻南下突破长城,进围土木堡,恐怕这十二万大军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为了避免这十二万大军崩溃,杨遇春也顾不得避嫌,他派遣自己的幼子,时任北洋新军第一师师长的杨国康率部支援,并带上朝廷下发的虎符,接管那十二万清军。

杨国康,乃本时空杨遇春与他的一名侍女所生,自幼居于川中老家,后来他被白莲教叛军挟裹,为了不被处决而化名“阳过”,并沦为一名叛军头目,因其作战勇猛,擅长在战场上穿插机动,敏锐如鹰,故叛军称其为“座山雕”。

数年后他又回归清军,成为其父手下将领,负责统领一部分北洋新军。此人战场经验丰富,通晓军事,又擅长团结各级将官,因此深得杨遇春倚重。老将军将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而培养,恩遇比肩其嫡亲长子。

此时,杨国康掌握着一万五千名精锐清军,她们大多接受过西欧教官的培训,能够熟练地发挥自己手中装备的优势。而且,贴心的杨老爹为了让自己的宝贝儿子能够顺利掌握这支队伍,临时调走了北洋一师中全部的MCH旗军官,转而填入大批杨家亲信,还让武威级战列舰中,偏谋略型的龙威加入了这支队伍。

杨遇春这么做,并不是打算将这支队伍转化为自己的私军,只不过是想让杨国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罢了。他对大清忠心耿耿,并教导自己的孩子也对大清忠心耿耿,而杨国康在回归清军后,每次提到皇帝都会起身向北作揖,面色恭敬。因此,杨遇春对这个长期流落在外的孩子十分信任,一开始就为他的前程铺好了道路。

而杨国康也没有辜负自己父亲的期待。

他带着北洋一师倍道而行,只用了四天就进入晋地,抵达土木堡。此刻,土木堡内,二万八旗兵围绕四周,实枪核弹,弹压内部的十万新兵,一时间,清军居然安定了下来。不过,主将明白,他们也只是安定下来罢了,等燕军一来,这帮被吓破了胆了的家伙又得乱上一阵。

好在这时候,久随杨遇春,精通战法的杨国康来了。

杨国康一来,就用虎符接过了清军的指挥权。他见到土木堡内的局势,当即眉头一挑,“我大清的官兵可都是像我一样对朝廷忠心不二,怎么能够这样区别对待呢?”

他站在校场上,召集大军,当着一众将士的面责问原来的主将:“你忘了南边那些绿营兵是怎么和八旗兵闹掰的吗?就是因为那里的主将不信任他们,对他们有所亏欠,所以他们才会在敌人的挑唆下对自己的袍泽拔刀相向!”

杨国康虽然年轻,但已经久经沙场,多次亲自冲锋,身上不由自主地散发着凛冽的杀气。原先的主将慑于他的威势,居然唯唯诺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而场上的近十万新兵都对杨国康这个为他们出头的人投来了感激的目光。

训完了那个利用旗兵制衡新军的将领,杨国康深吸了一口气,他看向台下的清军,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阵潮红,心中也涌起了强烈的兴奋感,以及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情绪。

“各位,看着我,我,乃杨国康,大清的北洋新军第一师师长!家父杨讳遇春,大清的参赞大臣,统帅数十万大军的数省之督师!”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突然大了几分。

“我随我父帅南征北战数年,经历大战小战不下七十场,累积击破敌军数十万,所凭借的,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全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我在来到这里前,曾多次听闻你们过往的英雄事迹,颇为景仰,也曾听闻你们多次为无能的后勤官所累,以至于深受委屈,现在大敌当前,你们没有像南明的败兵那样一溃千里,而是紧紧地钉在这里,不失军人本色…”

众清军深深地为杨国康的话语所触动,这名年轻的军官说得太对了,南边杨遇春部下的清军比较团结,因此打一场赢一场,而北边的清军,先是江北八旗和绿营互殴让燕军占了便宜,后是居庸关清军得不到友军增援,困守孤城,以至于被燕军毫无顾忌地摸掉,最后又是他们土木堡军团被八旗像看犯人似的看守。杨国康说得比较隐晦,但新军们都自认为听出他的意思,他们感动啊,这么多年,在北方军中终于出现了一位不偏袒八旗的主将。

八旗的主将在台下听得头皮发麻,他正要开口打断杨国康的演讲,但他还没有来得及举手,一道冰冷的目光就将他逼了回去。

那是杨国康带来的武威级战列舰,龙威。由于大清朝廷的荒唐之举,她还没有服役就被扭伤了脊椎,以至于在战场上无法像虎威和武威那样大展拳脚,大多数时候只能在后方压阵,或者充当参谋。每当天阴之时,她的暗伤就会发作,整个脊椎骨上都传来一阵阵的,宛如蚁群噬咬一般的疼痛,这种疼痛一遍又一遍地冲击着她的心灵,也让她对清廷的愤怒一日甚于一日,只是碍着武威和虎威,未曾发作是了。

杨国康察觉了龙威深埋心底的怨恨,但他并没有向朝廷举报,将龙威回炉重造。相反,他兴喜若狂地与龙威暗中达成了某种大逆不道的协议。

“父亲还是年纪太大了,没有了年轻人心里的那种雄心壮志。唉,他怎么就是看不到,长龄这老东西死后,顺天府周围的八旗兵还有几个?掌握在我们父子手里的新军又有多少?倘若他也有心…嘿嘿,大明能有个太师,那我大清怎么就不能也有个太师了呢?”

望着台下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的新军士兵们,杨国康的野心如同草原上的烈火一般熊熊燃烧起来,他决定再加一把火。

在他的示意下,一小队北洋新军将几辆卡车开到了校场上。数名士兵打开车厢,一时金光四射,看得一众清军目瞪口呆。

这些都是黄金,对人类指挥官来说是珍贵的硬通货,对于舰娘来说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高级食粮。

“考虑到以前的军需官贪得无厌,时常上下其手…”杨国康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车厢前,他伸出手,取出一本花名册,“本将军今日,就为你们亲自发一次赏金!”

校场上登时欢声雷动,隐隐约约传来了一声又一声的“万岁”声,听得一众八旗军官的脸色越发差了。但就在这时,杨国康忽然大声喊道:“皇天保佑!此战必胜!大清万年!”

在场的清军重复着他的话语,声浪一遍高过一遍,八旗军也不由得跟着高呼起来,再加上不久后杨国康也为他们发了赏金,众旗兵对杨国康的疑心也不由得小了几分。

没有被众意所挟裹,看来,着杨家幼子仍然心向大清。

而龙威的嘴角也微微上扬。

她果然不错,杨国康成功地忍住了当场自爆的行为。清廷自入主中原以来始终难得人心,各地叛乱不断,而现在长龄又死了,清廷就倚靠着杨遇春父子来支撑河山,只要杨国康做的不太过分,清廷就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杨国康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只是想调动气氛,以便于迎击南下的燕军罢了。

杨国康再一次望着台下的大军,现在,他通过感情和金币攻势,暂时稳住了这十多万大军的军心,不过,他要彻底掌控这支军队,还需要几个必要条件。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正抱着刚到手的赏金的八旗兵,心中已有定计。

龙威也在这个时候登上了高台,她走在杨国康身边,大声说道:“将军,如今我军军心已定,士气正盛,也该出关迎击燕军,让她们见识见识我大清军势之盛!”

杨国康笑着点了点头,“这是朝廷之托,我等出兵击贼,乃是分内之事!!”

这一下,刚刚领到赏金的清军不由得纷纷愣住,而一众八旗也吓了一跳,好家伙,你砸钱还真不是为了谋逆,而是要让部队听话,好和燕贼死磕?

似乎察觉到了台下清军的想法,杨国康咬了咬牙,他抽出父亲的尚方宝剑,在自己的左手手心处重重地划开一道口子:

“我杨氏世得大清恩遇,如今朝廷有难,当舍身相报!”

“如今,大军出征在即,还望诸君看在朝廷面上,跟随本将,共御燕贼于长城之外!”

“遵命!”

见杨国康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众清军也只有坚决地响应他。八旗的确是为了朝廷而战,但各部新军就不一定了,他们看向杨国康的目光中明显参杂着其他的情绪。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