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露西亚的战术

作者:X1069 更新时间:2023/9/14 23:58:15 字数:4691

露西亚偏师在兴州的惨败实在太过难看,各级军官不敢隐瞒,没多久就让这个坏消息传到了露西亚远东军区(原历史线建立于1904年,本时空提前)司令——尼古拉·罗曼诺夫的面前。

在刚刚看到兴州的战报时,尼古拉本人是很懵圈的,他自问打了二十多年的仗,就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离谱的战例。

两千左右的东煌军队攻击了近两万严阵以待的露西亚远东军,当场杀伤士兵约莫一千,杀死了这支军队的指挥者,还合围了靠南的六千名士兵,迫使他们屈服投降。

就是沙皇的卫队欺负冻土土著也没这个夸张啊?

“将军,您也是知道的,东煌军队的战斗力参差不齐,强的就像东边的燕国,能让强大的不列颠军队狼狈地逃出北美;弱的就像那些向我们投降的清国军队,装备和战术同样陈旧,毫无士气。”

一旁的参谋解释道,他抬了抬自己的眼镜,指了指地图上边顺天府的位置。

“那帮蠢货跑到了兴州,距离秦国的首都很近,很容易就会遇到质量接近拿破仑卫队的禁卫军,而且,随军的东煌顾问一定是使了坏,故意坑害了伟大的露西亚军队,所以才让敌军得逞!”

尼古拉深以为然,是啊,虽然不知为什么,先前遇到的东煌军队的战斗力都比数十年前的大清边防军提高了那么亿点点,但总不可能每一支东煌军队都这么夸张吧?

例如眼前的宣镇,里头上万的秦军就根本不敢出关和威风八面的露西亚军团交战,相比,她们一定和常见的农奴兵一样,兵装陈旧而士气敌军吧?

“我们的重炮运到哪儿了?”尼古拉忽然问道。

“将军,它们已经到了黑水北部的要塞,预计下个月的这一天送过来。”参谋答道。

东煌的要塞太硬,露西亚军队根本啃不动,只得向后方要来了十二座进口自普鲁士的古斯塔夫。

这些口径高达八百毫米的巨型列车炮将通过横贯冻土的大铁路运到黑水卸货,再通过草原上新修建的铁路运到宣镇要塞群之前。

就在尼古拉和自己的参谋商议着攻打宣府的策略时,一名军官忽然敲起了门,他一边敲门一边大喊道:“将军,大事不好!”

“不列颠的使者说,东煌南边的明国已经调集了二百万大军北上!”

“你说什么?”

尼古拉猛得站了起来,他走上前,拉开房门,瞪着这个传来坏消息的军官:“二百万?你怎么不说二千万呢?东煌哪儿来的这么多兵?”

“这是不列颠人传来的情报啊!”军官一边颤抖一边解释道,“而且,将军,考虑到东煌军队有虚张声势的传统,就是把这个数字缩小十倍那也有二十万,真打起来,恐怕一时半会儿难以决出胜负,而且,我们的后勤基地远在哈萨克,补给线过于漫长,敌军可是能从大沽口直接获得补给,长期作战可不利于我军!”

“你说得有道理。”

尼古拉皱起了眉头,他走出房间,看向远处那依旧屹立在薄雾之中的宣镇要塞。

“我们得往北撤退,尽可能地靠近我们的补给中转站,并烧毁长城以北的全部漠南部族领地,把我们的补给劣势变成优势,把敌军的补给优势变成劣势!”

尼古拉沉声道。

露西亚的舰娘拥有更强的环境抵抗力,因此,利用恶劣的补给条件来拖垮强敌可是露西亚的老传统了,这一次,尼古拉打算就像之前对付拿破仑军团那样,利用毫无补给的草原来拖垮东煌联军。

在下发了命令全军北上的命令后,尼古拉找来了几名投靠于他们的漠北部落头人:“东煌的皇帝已经和我们签署了条约,将[避免和谐]…这些地方全都向我们至高无上的露西亚帝国双手奉上,然而,其国内的几名军阀却装聋作哑,居然自取灭亡,无端攻击伟大的露西亚军队,你们就作为使者,去让他们履行皇帝的诺言吧!”

众头人惊慌失措,现在大清皇帝已经被揍得连漠南都不敢回了,南边的那帮军头可全都是一向对漠北部落充满鄙夷和仇视的传统东煌群雄,他们几个“清奸”要是敢于南下,那岂不是送羊入虎口?

尼古拉将头人们脸上的犹豫看在眼里,他冷哼一声:“怎么,为伟大的露西亚帝国做事,是会让你们心怀不满吗?”

众头人一个激灵,急忙点头应诺。

什么?拒绝?半路逃跑?向南方的东煌联军投诚?

现在他们部落的小命可是捏在露西亚人的手里,要是这帮大爷一个不高兴,那他们在漠北的部落岂不是完了蛋?

事到如今,头人们只能赌一把。

赌东煌的将领们是“正人君子”,坚持“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古来信条,对他们以礼相待,让他们活着回到漠北。

他们注定输得一塌糊涂。

宁远对自己的定位,是与“小人”一样难养的“女子”,此刻,明联军四十万已经行进到了河间,即将正式出征,此刻正差些祭旗用的工具人呢,见漠北的叛逆自投罗网,不由得大喜过望,下令将他们全部处斩。至于使者身上的书信,宁远拿起来看了一眼,发现净是些垃圾话后也就对其失去了兴趣,随手扔进了篝火之中。

大军继续北上。由于秦王军费消耗殆尽,无法供养明联大军,因此,这四十万大军的供给皆由燕国设置的辽东都司、安东都护府、瀛洲都护府和大明联邦的南直隶提供。此时,燕国新一批矿石已经开采完毕,先前积压在极东洲的各类货物也已经运到了南洋,因此数十日之内,大军武备充足,给养不缺。杨国康派人打探大军的补给状况,发现燕国提供的补给居然超过总补给量的三分之二,心中震惊不已,不由得感叹道:

“窥一眼而知全豹,我们的盟友能够毫不费力地养着超过三十万常备军,甚至还可以养活诸侯的士兵,可见其战争潜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唉,看来,我这一代人是没有功夫统一东煌了…”

“大王莫要妄自菲薄!”

刚刚打了一个大胜仗而被提拔为先锋官的李审知面露不服之色:“大王励精图治,麾下良臣如林,猛将如雨,更兼有亿万民众支持,假以时日,燕王必定知难而退,撤离东煌!”

杨国康眯着眼睛,扫了正口若悬河的李审知一眼,忽然大笑起来。

“哈哈,爱卿说的对,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我为秦王,自当称霸天下,立不世之功!”

说罢,杨国康翻身上马,带着卫队直奔明联大军而去。

1811年秋,秦、燕、吴等诸侯于顺天府南会师,联军总兵力高达四十五万之众,各路诸侯整顿兵卒,摩拳擦掌,只待在长城之上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大军已经聚齐,但诸侯之心不齐,军中法令不一,如此奈何?”

宁远问道。北上之后,又有不少诸侯加入了明联大军之中,其中秦军三万,其余诸侯二万。在上战场之前,这些乱七八糟的指挥系统必须得协调一番,免得到时候指挥不灵,延误战机,因此,诸侯们得先排个座次,分个高低。

秦王杨国康首先起身,他对着其余的诸侯们一拱手:

“诸位,当今大明各藩,燕王为长,可为盟主,而吴王辅天子多年,有功,可为副盟主,如此可行乎?”

诸侯们尚未回答,吴王郑赣的使者急忙起身行礼:“这可使不得啊!秦王两逐伪帝,功震天下,我家吴王虽然功勋卓著,但也不能和秦王相提并论,还是请秦王上前,正副盟主位!”

大家都默契地没有去争夺盟主人选,此刻,燕军的总兵力已经占到了联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这年头,“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没有人打算在这时候触宁远的霉头。

秦吴两家你推我让,众诸侯大多亲吴,有心支持郑赣,奈何在东煌本土,秦王拥有纸面上最大规模的陆军,还是燕王明面上的盟友,要是他不高兴,会不会拿这些小诸侯开刀?

众诸侯犹豫不决,宁远则是有些烦恼于大军的磨蹭,她用手指敲了敲桌子,向诸侯们提议道:“看来你们还是拿不定副盟主的人选啊,不如这样,秦王为北边的‘方伯’,担任北方诸侯的领袖,而吴王为南方‘方伯’,统领南方诸侯,我呢,也就毛遂自荐,担任东煌的‘周公’,代天行事,这样可行吗?”

众诸侯目瞪口呆。

周公、方伯都是两周时的官职,前者能够攫取天子的绝大部分权利,后者则是接管了天子的地方能力。

宁远这么玩,岂不是在名义上和实际上都将宣统彻底变成了光杆司令?

真是太大逆不道了,总诸侯顿时涨红了脸,他们看向宁远,齐齐地伸手抱拳道:

“敬受命!”

就这样,永定河畔的大明忠良们不情不愿地撕下了那本就充满补丁和破洞的伪装,他们对应天府里那个可怜的皇帝流下几滴鳄鱼的眼泪,随后便欣喜若狂地投身于两大方伯麾下。

大明进入了不列颠使者口中的“四帝共治”时期。

不过,可惜的是,大军还没有走到居庸关,宣府防线的守军便传来了一个让诸侯们瞠目结舌的消息。

“罗刹国之军胆小如鼠,听闻大军赶到,已经闻风遁去,只留下空营在原地!”

“搞什么?居然就这么跑了?”

宁远瞪大了眼睛,“追!让这帮匪徒知道,东煌可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众诸侯也不甘心就此无功而返,纷纷随军北上。然而,荒凉的大草原本就缺乏补给,再被露西亚军队一霍霍,别说矿站了,几千里的平原上连牛羊都少见。

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

大军行进到应昌(承德西北)时,后方的补给线已经难以维系。

东煌、白鹰、重樱三家的舰娘喜好温暖而湿润环境,一般而言,她们要比整天在冻土上溜达的露西亚舰娘娇贵得多。在干燥的游牧草原上,联军的损耗要比在湿润区时高上数倍,再加上补给线的延长等因素,联军的每天的物资消耗量迅速膨胀到在顺天府时的八倍。

“这样下去不行啊,不等我们找到敌人,光是环境损耗都能把我们拖死!”

镇海劝说道,“继续北上,大军的状态只会越来越差,要是露西亚大军突然出现,后果不堪设想!”

“那他们倒是出现啊!”

宁远恼怒地看着不远处的一处被露西亚军队烧毁的部落营地,“茫茫草原,居然连个人影都没有,我这次算是亲身体验了一番古代北伐草原的困难了!”

诸侯们也心生退意,不愿继续北上。在大多数人眼中,北方草原被东煌控制的时间还是太晚了,根本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东煌核心领土”,此刻,露西亚军队已经逃亡到了漠北,联军已经算是“功德圆满”,可以班师回朝,论功行赏了。

当然,没有人敢在宁远面前提退兵的事,毕竟,先前刘邺和钟惠两个血淋淋的例子还历历在目,要是提议退兵,宁远又用“扰乱军心”的罪名把他们抓起来怎么办?

由于补给问题,大军在应昌西北裹足不前,时间一长,军中的怨言越来越多,就是强势如宁远也不愿空耗时间,不得不考虑分兵的事情了。

没错,是分兵而不是退兵。

“再往北,四十五万大军补给困难,既然如此,诸侯可随秦王、吴王西进,进入河套,讨灭清廷残部,而本宫就带着大军西进,进入奴儿干,沿着海岸线继续北上!”

宁远提议道。在拿下琉球、重樱西南等地后,燕国疆域西起马来亚,东至佛罗里达,几乎将太平洋化为内湖,充满了大沙文主义的美,大军通过重樱海北上几乎不会存在任何危险。

听闻此言,众诸侯如蒙大赦,他们再也不想在这些个鬼地方继续耗下去了。军令下发,诸侯们五合六聚,分兵拔营,而就在此时,露西亚军忽然派来了一队使者。

对方面容憨厚,身形敦实,一看便是质朴之人。使者们打着哆嗦,使用大清的礼仪对着中军的一周公二方伯三拜九叩,恭敬地呈上了露西亚的国书。

“怎么,这次还打算吞没我们的国土?”

宁远指了指远处那面正在风沙中迎风招展的日月旗,“你们上次派来的拿几个家伙可是做了旗杆挂件,难不成你们也想试试?”

“不不不,尊敬的国王殿下,我们这一次是来求和的!”

露西亚使者低眉顺眼地解释道:“我们的皇帝见识到了东煌士兵的勇武,想要和东煌缔结永远的盟约,共守和平。为表诚意,我们愿意将清国割让的土地全部纳还!”

说罢,使者取出一份地图,走到宁远面前,缓缓展开。

宁远将郑赣的使者和杨国康护在身后,她可不怕对方玩什么“图穷匕见”的把戏,但秦、吴两国代表可抗不住刺杀。所幸露西亚使者这次并不刺杀之意,他指着地图上的一块区域:“这些地方归露西亚,这些地方归东煌,和昔日清国与我国的划界一样!”

“就这些?”

宁远瞥了一眼地图的边缘。露西亚使者很狡猾,居然把西域画到了地图之外,如果就这么达成协议,那可就是中了露西亚的计。

“西域,也是东煌的固有领土,你们可不要和我耍这些心眼儿!”

“可是,清国出兵占领西域也不过几十年的功夫,时间太短了!”使者摇了摇头,并不认可宁远的主张。

“哼,大汉开西域时你们的祖宗可是还在树上摘果子呢!别忘了,当初,你们甚至还是我们家某支游牧部落的一条狗(指金帐汗国时期)…”

“唉,那真是太遗憾了!”使者无奈地举起了手,“不如,我们两军选个地方会盟,重新商议划界一事吧!”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