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首绿尽芳洲

作者:雪狐4651 更新时间:2019/1/5 16:00:31 字数:1803

小桃村后……有什么就没必要往下说了,古人的生活方式虽然没有如今的多,但对于一些专业上的事(祭庆游宴),从小到大,从里到外,从左到右……都是要讲究许多的,以至于有个说法“繁文缛节”什么的,放在现在那还真就是了,也没有更多的人去愿意做了,作者菌现在是看不到现做的冰糖葫芦了(捏糖人的手艺人几年前就不曾见过了)。靧……作者菌是打不出来贵字了,就拿它来充数了,似乎星际玩家看起来也是一样的吧。这个字单放出来就是今天的主题了,大家可以猜一猜……

八声甘州(和汪士安海棠下先归,前是观桃水东,至其乡真常观)

问海棠花下,又何如、玄都观中游。叹佺巢蜀锦,常时不数,前度何稠。谁见宣华故事,歌舞簇遨头。共是西江水,不解西流。

在处繁华如梦,梦占人年少,生死堪羞。任倾城倾国,风雨一春休。醉逢君、何须有约,醉留君、系不住扁舟。空又失,花前一笑,绿尽芳洲。

八声甘州,不久之前也穿插过一首,现在再看,比得之前多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感觉。就海棠桃水乡观,这个场景联系起来,那就真的不简单了。

"问海棠花下,又何如、玄都观中游。"海棠花下,有人寻问,这个人呐,多半是意指刘郎了。玄都观,为北周、隋、唐道观名。原名通道观,隋开皇二年改名为玄都观。在陕西省长安县南崇业坊。桃千树什么的。

"叹佺巢蜀锦,常时不数,前度何稠。"佺巢蜀锦,虽然作者菌没有用过,但想必一定很……前度何稠,和丝绸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谁见宣华故事,歌舞簇遨头。"宣华故事,作者菌没听过,但歌舞是听过数许的,拥簇着遨头,一起游乐于桃水东观。

"共是西江水,不解西流。"嗯,传说中的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

中场

从前英明的帝王治理天下,必须划分土地给诸候,让他们分别有所归属,分别治理。然后让有关主管部门按月检查,按时考核,推存贤德之人;辞退掉不良之辈[这样做,能人就会高兴,不良之辈就会感到畏惧];同情抚恤鳏寡;抚养孤儿;救济贫穷;奖勉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行为;

选拔人才这七项工作做好了,四海之内就不会有犯法的人了,君王爱臣民如同腹心,臣民爱君王才会象幼儿爱慈母;君王守信如同一年四季一样准确无误,人民之守信才会如同寒署一样灵验,所以君王能视远若近,并非是事物就在近处,而是因为英明的德性。所以兵革未动就显出威力,不施利害就使人亲近,这就是明君防御可以对‘千里之外的敌军具有冲击力量’的原因。

[从前管子对齐桓公说:“你想称霸,成就大业,那就必须从根本上做起。齐国的老百姓就是你的根本。人民担心挨饿,也怕赋税太重,死亡和刑法过于严酷,人们非常担心国家动不动举办各种活动而劳民伤财。你要减轻赋税,放宽刑律,只在必要的时候举办活动,只有这样才会人心安定。这就是从根本上成就霸业的意思。”]

曾子又问:“什么是‘二至’呢?”

孔子说:“至礼而不廉让,则天下大治;至赏而不浪费,则士人喜悦;至乐而无声息,则举国相和。”为什么这样说呢?以前英明的帝王对全国的名士全都知道。既知其名,也知其实。然后才把权力和地位授予他们,使他们受到世人的尊敬,这就叫“至礼不让而天下治”。用利益和奉禄使天下的士人富有,这就叫“至赏不费而士人悦”。这样一来,光荣的美誉就因此而得以宏扬,这就叫“至乐无声而天下和”。

[因此说,所谓天下最伟大的仁者,就是能够用天下人民至亲至爱的情感团结全国人民的人;所谓天下最伟大的英明,就是能够起用全国最有德才的人。]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仁者的最高原则是爱人,智者的最高原则是知贤,执政者的最高原则就是善于使用官吏。有德之君如果能搞好这三项工作,那么举国上下都会服从指挥命令,人人奋勇向前。这就是“对千里之外的敌军具有冲击力量”的意思。

[明君之所以要发动征讨,是因为天道要废弃昏君,借他之手铲除之,变更其政权,但对其灭亡要表示哀悼。也不剥夺其家产。]

所以明君的征讨就好象及时雨,在哪里降落,无不受到欢迎。这就叫心安理得地凯旋而归。所以杨雄说:“六经的道理,贵在社会尚未动乱就及时加以治理;军队还没有出动就已经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儒家的治国之术。[孔子追求仁义道德,所推崇的实际上是三王的治国之道。]

"在处繁华如梦,梦占人年少,生死堪羞。任倾城倾国,风雨一春休。醉逢君、何须有约,醉留君、系不住扁舟。空又失,花前一笑,绿尽芳洲。"

繁华落尽,恍然如梦,梦却占取年少时,生死足羞于启齿……嗯,任其倾城倾国,也风雨一春时休。

醉逢君处,问何须有约(直接来就好),醉时留君,系不住扁舟(远去)。

"空又失,花前一笑,绿尽芳洲。"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