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林王国,王都布达佩尔城,国议会大厅。
雷尼兹子爵坐在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上,本来他没有资格坐在这个显眼的位置,他只是一个没有封地的名誉贵族,然而他还是坐在这里,原因很简单,他二十年前领导了科密保卫战,拖垮了大量帝国军,而科密城也以此被帝国人冠以‘无畏之城’的美誉。
雷尼兹子爵成了英雄,吟游诗人们传唱着他的事迹,孩子们说要变成他那样的人,就连威严的老伯爵也亲自在战前为他披上披风为他祈福,他很怀念曾经的过往。
后来正直的老伯爵死了,老伯爵的儿子成了新伯爵。
随后科密城在短短几年迅速发展成一个大城市,如今甚至有赶超王都布达拉蒂的迹象。
只是……
雷尼兹子爵叹了口气。
伯爵正在国议会大厅侃侃而谈,又如往常一样将议题引入了科密城拨款问题上,王国的财务大臣频频点头。
雷尼兹沉默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这次拨款给科密城的议题你有什么看法?雷尼兹子爵。”斯凯尔斯国王问。
“诚如伯爵大人所言。”雷尼兹说了他整场议会中唯一的一句话,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伯爵他们在笑。
最终议题通过了,关于科密城拨款一事赞成票占了百分之八十,反对票百分之十七,弃权票百分之三。
这次伯爵又得逞了。那笔拨款最后会落入谁的私囊雷尼兹子爵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今的科密城早已不是老伯爵管辖的时代了。
贵族与官吏狼狈为奸,导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后来穷人死了,不太富的人成了穷人,更富的人成了富人,成了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而贵族与官吏永远站在这层食物链的顶端。
作为曾经的英雄,他不得不选择沉默。斗争又能怎样,换来的只有弹劾,他曾经提拔上来的人现在都成了平民。
最高贵的人做着最低贱的事,可雷尼兹子爵却不得不妥协。
科密城在他眼里就像一块蛋糕,他曾经为了保护这块美丽蛋糕费劲心血抗击敌人,回首望去这块蛋糕虽然没有被敌人夺走,却长满了蛆虫。
国王可能不知道,如今伯爵的府邸甚至不比皇宫小多少了。
回家吧,他坐着马车向科密城驶去。
雷尼兹子爵有个儿子在外国留学,前几天刚放假,他算了算路程,今天他儿子应该就可以到家了。
说到这个儿子,那真是他的骄傲。儿子就读于列日尼亚王国的德尔贝卢学院,并且听说在第一学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他因此决定忘掉不愉快,好好庆祝一番。
回到他的府邸后,他对管家说,
“把地窖里藏了二十年的香槟拿出了。”
“是。”
不久后管家拿着香槟酒上来了。
“大人。”雷尼兹子爵的管家说,“最近科密城可能有些不太平。”
“怎么了?”雷尼兹子爵问。
“最近科密城有许多贵族和官吏遭到了暗杀。”
“都有谁被暗杀了。”
管家递给了他一份名单,他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可能要再麻烦你一趟了。”雷尼兹子爵说。
“有何能为您效劳。”
“麻烦你再拿一瓶四十年的香槟酒。”
那份名单上全是腐蚀着科密城的蛀虫,他想赞美那个暗杀者,他做了自己想做却一直没有做且不敢做的事,他们死有余辜。如果他见到这个杀手,他想亲自道谢。如果杀手被捉住,他甚至萌生了力保这个杀手的想法。
看了名单上死去的蛀虫们再加上今天儿子回来的喜悦,此时雷尼兹子爵顿时没有了之前议会上的烦躁。
今天真是一个值得庆祝的一天,感谢女神。
他吩咐下人做了几道好菜,静静等着儿子回家。
他的夫人曾经是科密城某个贵族家的小姐,因为他不愿与贪官们同流合污,因此失了施,为此他的夫人离开了他。但至少儿子是站在自己这边的,他想起自己的儿子毅然决然的选择自己时自己是多么的欣慰。
这个儿子不需要自己怎么告诫他不要走弯路,因为儿子也痛恨着如今科密城的风气,同情穷人们的遭遇,是个正义的小子。
希望他未来能有所作为,不要像自己这样选择默默妥协。
看着一大桌饭菜,男人期待万分。
忽然,敲门声响起。管家正要离开餐桌旁去开门。
“慢着。”雷尼兹子爵叫住了管家,“我去开门。”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见到儿子了。
想看看那小子胖了瘦了?
看看那小子长没长高?
近视眼有没有好转?
问问他魔法学院的生活如何,找没找到个漂亮的女朋友?
雷尼兹子爵此时舍弃了贵族的矜持,和所有父亲一样跑去打开了大门。
他本想说,‘傻小子,你可算回来了,菜都凉了。’可他却忽然察觉自己发不出声音。
是液体,是血,他的喉咙被划开了一道口子,鲜血顿时喷涌而出。雷尼兹子爵有神的双眼逐渐变得暗淡。
一阵微风吹过,恍惚间他看到了一双如同红宝石般璀璨的赤瞳,这是来自地狱的问候……
他倒下了,连儿子最后一面都没看到。
月光下,小雷尼兹抱着老雷尼兹的尸体痛哭不止,几度要哭晕过去,他抱着头咬牙切齿的说,“无论你是谁,你在哪里,我都会找到你的!然后将你碎尸万段!”
过了几天,小雷尼兹的状态看起来有些萎靡的参加父亲的葬礼。
墓碑前,伯爵亲自为小雷尼兹撑着黑色的雨伞。
泽林国国王斯凯尔斯露出复杂的神情,亲自为小雷尼兹披上了他父亲的披风,“你父亲曾是我最敬佩的人。”
墓碑刻着:泽林王国少将雷尼兹子爵之墓。
背后刻着:他从未妥协。
一个史官在写雷尼兹子爵传时,虽然将大多数笔墨用来描写他的军事素养与魔法才能,但最后尾声却写了这样一句话:
时代的悲哀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