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Battle ship】
“战列舰”一词的德诺格诺文原文为“Battle ship”,这个名字起源于帆船时代的“战列线战斗舰”(Main Line of Battle Ships),又称为堡垒舰、强袭舰,是一种依靠浮游石提供纵向动力进而悬浮或沉降,风帆提供横向动力进行平面或浅立体移动,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战斗武器的大型空中战斗舰艇。
由于战列舰上装备有威力巨大的大口径舰炮和厚重装甲,同时兼备强大攻击力和防护力,因此成为目前各国空军编队的核心战斗单位,是空中战斗舰艇编队主力。
战列舰是萨巴罗斯大陆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体积最庞大、工艺最复杂、技术最为先进的武器系统之一,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空军强国的极度重视。
战列舰名称是随着1185年艾科纳弗对阵尼亚普斯的战争中空军战术的改变而出现的。
当时空战方式为交战双方的舰队在空战中各自排成单列纵队的战列线,进行同向异舷或异向同舷的舷侧方向火炮对射。凡是其规模足够大,可以参加此种战斗的舰船均被称作战列舰(Ships of the Line)。
早在罗伊塔斯纪元十一世纪中叶,萨巴罗斯大陆空中就已出现了七桅风帆战舰,它的船体主要为木质,浮游量为4000吨一5000吨;火炮甲板最多有3层,能装100多门火炮。
1182年建成的尼亚普斯战舰“圣瓦伦斯”号便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战列舰,它有4层舷炮甲板,177门火炮。
由于这种战舰在当时的空战上屡次给尼亚普斯舰队带来决定性的优势与胜利,因此萨巴罗斯大陆各空军强国开始争相效仿建造这一级别的战舰。
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为了适应当时的空战环境,为了能够安装数量更多,口径更大,射程更远与威力更强的火炮,战列舰的吨位开始变得越来越大。
‘坚船大炮’政策开始在各国海空军内兴起,并成为了在战争中致胜的最重要‘战术理论’。
14世纪90年代後,尼亚普斯空军按照以下标准对舰船进行分类:
无畏级——七层炮甲板,火炮700门以上,定员3500人以上,浮游量20000吨以上,只有各项数据接近或超越这些标准的战舰才有资格被称为‘无畏级’。代表性舰船为罗贝里加空战中尼亚普斯空军总司令巴勃罗的旗舰“圣卡斯蒂利亚”号,艾科纳弗皇家舰队旗舰‘米洛菲斯女王’号,艾瑟尔帝国远征舰队旗舰‘乌拉尔’号,以及名噪一时的维京海盗旗舰‘黑极光’号。
不过因为该级别战列舰建造费用开支过于庞大,工艺过于复杂,因此整个萨巴罗斯大陆也只有极少数几艘。
一级舰——五层炮甲板,火炮400门以上,定员2500人以上,浮游量13000-15000吨。
二级舰——四层炮甲板,火炮300门以上,定员1800人左右,浮游量8500吨以上,这是尼亚普斯海军中数量最多的船只。
三级舰——二至三层炮甲板,火炮200-240门,定员1200-1500人左右,浮游量6000-8000吨,这是艾科纳弗海军中数量最多的主力舰只。
四级舰——两层炮甲板,火炮130-180门,定员1000人左右,浮游量4500-5500吨。
上述四级舰均被称为战列舰,规模在此之下的舰船被归类为护卫舰(Frigate)、巡航舰(Corvette)和五桅纵帆船(Sloop)。
战列舰基本上全为木材建造,契合部分用金属部件固定,部分大型战舰还会在外壳上加装复合装甲甚至是撞角。横向动力为风帆,纵向动力为浮游石,武器为前膛火炮,发射用于摧毁船体的圆形弹丸、杀伤人员的霰弹以及破坏帆具的链弹,还附有能够穿透魔法结界的魔术聚能炮。
部分战列舰甚至还配有供空中骑士短暂停靠补给的小型空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