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写完这篇文章

作者:慕凉川 更新时间:2024/7/12 10:42:03 字数:2124

四年的美好和痛苦相互交织,让人分不清美好还是痛苦。

我的高中有四年,用尽了四年时光,到如今的本科毕业,到现在步入社会,才感觉到自己以前的自以为是。

高中是学习生涯的最关键一环,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到大家一点的反思。

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学习,一直都是学习委员,语文,数学课代表,三职并肩,中考也发挥正常,进入了我们那最好的一所高中,在那所高中,也是最顶配的优班,然后开始了学校住宿,离开了父母,仿佛一夜之间撕下了所有面具。

刚开始高中生活,第一想法就是终于没有人整天在自己耳边唠叨了,没有人管我了,终于自由了。虽然这样想,但是还是想着好好学习,直到第一节课,班主任老师的地理课,认真听完第一节课,觉得高中的课程也是这么简单,就开始放松警惕,一周之后考试,也是总成绩在班上第七,然后因为班级原因,学习氛围很好,出了成绩,也有很多来请教问题,就是那种飘啊飘的感觉。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那种纸质的爱情小说,那个时候我们那就特别流行这个,然后开始天天看小说,除了班级的同学,基本没有其他的人际交往。 把生命体验投射到自然里面,黄昏在一年里对应的应该是什么呢?就是冬天

生命需要一种匮乏感,精神上面

不必然带来这样的情绪,只是容易

这样就有重复了,成为了一种情绪的模仿,传统的模仿,二手的经验,我们读到了爱情小说后面才知道爱,将二手经验剥离了之后才是自己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就是这节课的主题

李商隐,彻底的绝望,重复的字词,重复的意境

老师补充出其中情感,字词中间的真挚的情感

等到人已经散了,才开始赏花,对于圆满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某些时刻于世界达成和解

不是一定要区分一个高下,只是另一种不同的可能性

精神内核平庸,写诗技巧高超,诗人大多时刻和极少时的超越。

连城三纪彦的代表作,也是相当出圈的一本推理小说集。本书在日本的评价的也颇高。本书带有强烈的文艺气息,而且基本每个故事都涉及爱情的纠葛,连城大叔在写完这本书之后就开始转型创**情小说了。从人物形象上来看,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女子,而这些女子大多有着凄凉的过往和悲惨的命运,聚焦于这样的小人物为观察大正年间的社会风貌提供了一个窗口。阅读这部书时,我本以为会和《空中飞马》一样有大量水分,没想到情节意外的紧凑,故事都有一个叙述者“我”,通过叙述者的眼睛来看事件。整体读下来,每个故事都给人一种无力和哀伤之感,足以见作者渲染情绪能力之强。但其实本书的推理性并不强,如果读者执着追求谜团的惊奇性的话,可能会感到失望,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的性格往往很偏执,人物的行为可能会让人有点难以理解,不过这也更让人为人物的命运而感慨。

个人认为五篇故事中最佳是一朵桔梗花和菖蒲之舟。前者读完之后让人扼腕叹息,后者则是作者对文学创作的思考。

生首是闻 那天跟朋友聊到古代戏剧或是古文记载,似乎能记起来爱情相关的都是悲剧,尤记得一句: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首来自千年前的诗经就已经揭示了种种真相啊,学时只是按老师要求背诵了,到今天才认识到其中深意。原以为只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个体遭遇,怎么过了千年,似乎仍旧是一首符合当代的叙事诗……

这是恋爱脑吗?很明显不是。诗里的女人就是一位好妻子,而她得到的对待却非人哉。她以为她嫁给的是爱情,那我们来讨论一下爱情——靠谱吗?

对两个人而言,爱情是波动的,它会有减弱的时刻,此时双方约束自己的是道德吗?或许是人品。那么爱情的重要性似乎主要体现在起初,后续长长久久的岁月里是靠人的本质在坚守。

有个普世的理论是说爱情最终都会转变为亲情,我不认同,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相处再久,那也不是亲情。如果没有了基本的爱,家将不家,只是一具躯壳、行尸走肉罢了。

所以,恋爱脑有错吗?我认为并没有,既然我们女性是在爱情剧爱情小说爱情传说等等各种爱情副产品的熏陶中长大,我们是被熏陶出的恋爱脑,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选择啊,我们并没有错。我们要做的不是“拒绝恋爱脑”、“否定恋爱脑”,而是去正视它,它不是纯粹源自于我们内心的产物,它是受环境影响的变种。

然后谈到现实,现实其实是不允许恋爱脑的,因为它大概率会反噬人本身。可悲可叹的是,如果两性都看重爱情,也就没有了比较之下产生的所谓恋爱脑这个定义。而爱情恰恰是男性视角成长路程中最不重要的。

重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恋爱脑所追逐的爱情在需求的第三层,而往往男性从小被教育被影响所追求的是个人成就、价值等在第四级和最高级的需求层次,事业远比爱情能带给他们愉悦感。从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觉醒呼吁大家“不要恋爱脑”,就是因为两性不对等而提出的自保。好可悲啊,因为相爱的对面性别把爱情排在后置位,而女性就不能把爱情排在前置位,一旦排在前位往往会吃大亏。

那么追溯前文,偶像剧、甜宠剧是否跟男**看的爽文爽剧一样也是一种意淫,一种对现实欠缺心理层面的补足?我想是的。

通宵写完这篇文章,我的内心是悲凉的,从校园踏出的那一刻,我以为,现实的残酷只在于工作中,而现在连对最亲密关系的认知都被现实打破,当然人生可以追逐很多意义,那为什么要让女性追求爱情!?写到这,不禁想:我认可自己女性的身份,却又深受女性成长环境的影响,好难,太难,跟自我作思想斗争更是异常难。

希望看到这儿的姐妹加入讨论,我很想听听你们的声音。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