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没有人看出来这是对大皇子的攻击,至少蜀王府长史陶兴稍一寻思就知道这是襄王‘毁人不倦’之计。
他比谁都清楚蜀王不适合带兵,不如说他就只适合吃喝玩乐,但谁让他扶持了这么一个货色呢?营内的流言陶兴也听到了,但看看大帐里这位还惊魂未定的爷陶兴表示累了,再也不想当智囊了。
早就说过让他别出去丢人,这趟他的作用仅仅是跟着大军走一圈当个花瓶就可以,可实在没想到他连个花瓶都当不好。
不等陶兴劝蜀王打起精神,齐国人又做了一件落实蜀王是个坑爹货的事情:他们在大秦攻城的第二天晚上照搬了李牧‘浓烟滚滚’战术,这就是陈如江献给云塘折冲都尉的计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连战术精髓都学的惟妙惟肖:集合了能快速奔袭的人先在上风头点燃了易生烟的湿木头,然后把能产生刺鼻味道的材料加进去,最后放一把火撤离……
因为秦军大营够大,所以这战术只影响了一部分士兵,但即便如此也非常打击士气。
这件事本身和蜀王没有关系,但流言之所以是流言,就是因为流言符合大众的口味,不如说,大家希望事情是这样,所以流言也就变成了这样:蜀王走哪哪坑,如果是李都尉的话肯定会识破敌人的计谋,毕竟是他发明的战术。
甚至从头到尾指挥大军攻城的韦风都没有被波及,所有苗头都冲着大皇子去了。
两天时间,攻城没有攻下来,折损近万,士气大受打击而且被齐军熏了一次,然后军中又有人捣乱,这让韦风非常火大。他原本打算弹压这件事,但连斩十人后依然有士兵在嚼舌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和谐的声音越来越大,军中几乎要哗变了:如果不把大皇子赶走,我们宁死都不遵将令。
一切都落进了窦宁的算计里:大皇子肯定不会安分,他必定会在军中显示自己的存在感,所以会给人们一种是大皇子统军的错觉。大秦久疏战阵,攻城必然不会太顺利,所以在攻城战前就散播‘主将无能,此战必败’的谣言,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相信,可随着大皇子吓尿后士气低落而且攻城受阻的情况下士兵们的不满逐渐被挑起:李都尉凭着交州折冲卫六千残军拿下那么惊世骇俗的战绩,我们武州\泗州\隗州卫是不如交州卫还是怎么的?最后他才放出致命的谣言:大皇子是霉星下凡,谁跟着他谁倒霉……
这种毫无根据神神鬼鬼妖言惑众的流言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有市场的,因此最后事情就变成了:大皇子继续留在这里简直是拿士兵们的生命当玩笑,让他滚回锦州作威作福去。换李都尉来统军,他一定能用最短的时间拿回凤池。
窦宁已经算到了这一步:只要李牧出现在这里,士气将达到顶峰,攻城就是一鼓作气的事情。
他唯独没算到的是陈如江的那个计谋,但这件事居然变成了助攻:反正都怪大皇子。
最巧合的是,当天大皇子在陶兴的鼓动下巡营,以示和士兵同吃同住从而收拢士气。原本大皇子是不用做这些的,可掌军的虽然不是他,但谁让他跳呢?原本简单的捡功劳变成了后面这复杂局面还不是因为他自己作的?
但恰好巡到了被烟熏的那一营,落实了霉星的说法……
这一天,蜀王拿到了称号:鼠王。他抱头鼠窜一般的回锦州了。
大秦军事史乃至整个大陆的军事史后来都记载了这一事件,这是头一次出现‘最高统帅’被赶出军营的案例,也是头一次阵前换将反而士气高涨的案例。
蜀王从暴怒到害怕再到失魂落魄的回锦州这件事实在让人唏嘘,但作者懒得写他的心路历程,连台词儿都懒得分配给他所以按下不表。
鼠王流窜回锦州的当天下午,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韦风下了一道提气且众望所归的军令:着交州折冲卫果毅都尉李牧抄小道赶到凤池秦军大营指挥攻城!
韦风做这个决定用了不到一炷香的考虑时间:其一,李牧的到来确实能提起士气;其二,与其让大皇子把功劳拿走不如让李牧捞个功劳,况且交州的局面本来就是人家打开的;其三就有点不足为外人道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李牧还是我们天策府的人呢!而且这小子本来就是国公爷的儿子,陛下的亲外甥,刘相一系的人想指责这位跑出来捞好处的话,先和陛下比划比划去。
李牧接到将令的时候一脸懵然:这是谁要害小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