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二

作者:chudainoko 更新时间:2022/6/29 22:28:32 字数:4433

各位读者大家好,再次通过后记的方式与大家见面了。比起上次写后记的时间,这段时间对于这部作品的改动几乎可以说是没什么进展。除了对第三部分进行了初步校对以及增添了一些第一遍描述不清的情节外,对于整部作品的删改还是停滞不前。所以我决定先趁着初次创作后余韵未消之时,让这部后记与大家见面,然后通过更多读者的反馈,对我的改动提供巨大的助力。

每次提笔,准备对全篇进行校对时,因为处在了比起初写时的几年前更加不同的情景下,很多观念都有了变化。相应地,对不同剧情与不同人物的安排也自然有了新的想法。可提笔改正时,又似乎觉得不妥。因为前面的改动就将影响整个作品的连续性,一个人物性格特点的微调就会影响其语言行为,最终导致整个作品都不协调起来。如果将之前的内容全盘否定,那就会失去原本创作的心情。想到这儿,我体会到现在自己还不具备的修改作品的能力,就只能暂且搁置了。就像我在18年时候因为不知道接下来剧情如何进行下去从而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而选择搁置一样,不过我认为这次的搁置时间可能会更短。比起闭门造车,我发现将自己的作品推荐给更多人得到意见对修改的帮助更大,而日后再次阅读也有可能会让自己觉得这部作品并没那么糟。

所以我们还是来谈谈这部作品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我的一些想法与我对其中主要角色的一些评价吧。

这部作品初具想法应该更早地成于我在决定阅读《欧洲史》之前。虽然那时并没有具体想写点儿什么的想法,但我迫切觉得我应该创作些什么,创作些属于自己的什么。初时阅读《欧洲史》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我天真以为这书会让我了解很多欧洲的传说故事,这可以为我带来难得的灵感。可我借到的却是一本当时读起来晦涩的近乎专业性的书,所以我想得到的统统未得到。但我却初步了解了欧洲各时代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各时代欧洲贵族的权力纷争,这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受《狼与香辛料》很大的影响,让我也像创作出这样一个基于欧洲似乎是中世纪时代背景的人和神的故事。因此,创作出属于我自己的一个妖怪的想法渐渐萌生了。

初时的构思本是想牵涉进宗教与世俗权力争夺的话题,然后描写小人物在这个时代的生活的故事。结果当开始架构基本的小说世界观时,我就发现了自己历史与地理知识的贫乏了,更不必说当时根本不了解的政治、经济等等。所以为了更方便自己写作欲望的满足,我就将背景改到了自己更加熟悉的现代环境中去了。这样的变化直接导致了作品写作方向的改变:由模仿《狼与香辛料》写出一个中世纪欧洲奇幻故事变成了模仿《物语系列》写一个青春猎奇故事了。

19年大段的时间里,我都曾陷入过一个彷徨之中:我对自己的灵感枯竭感到无力,感叹于曹禺能在24岁创作出《雷雨》的天赋,我深深对自己的愚钝感觉失望,即使想进行仿照,构思起来发现自己写出的也不外乎是无关痛痒、无病呻吟的东西。那时我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现代社会的进步——很多那时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渐渐我认识到,当时的彷徨只是出于我对日渐发展的世界缺乏认识导致的了。

所以基于17年我对世界的认识——仅仅由半部《欧洲史》、启发多于内涵的《世界当代政治与经济》、草草看过的一些名著和一些有一定想法的小说组成的世界,我只能着手于当时自己所能认识到的青年们的一些困扰进行创作了。

在这篇小说中,我在开始更多想表现出处于人生转折中的高中生,面对理想与未知世界的矛盾之间的探索,可随着2020年之后思考的深入,我发现很多问题不仅存在于青年人身上,它在不同年龄段的人中都有不同的体现。这样的新发现让我在最后创作后五万字时更加得心应手了,也让我似乎找到了一些不执意于模仿他人而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前所述,一开始因为自身世界观的狭小,所以主角的年龄也只能被我局限于更小的年纪,可我却赋予了他有些不同于这个年纪扭曲的人格。在17年创作时,由于自己阅历尚浅,所以在很多地方都有过于明显地模仿《物语系列》的行迹在里面。比如说黄夷霄的人物性格构成,我多是参照了羽川翼为模板复制的。而林呦鹿的创造,我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火炎姐妹的影响。至于言终,在全篇中,我都很难摆脱一开始为其设计好的忍野咩咩的影子,就连名字的设计都在刻意模仿。在实际中,是不会存在这样性格的人的。而最后我也意识到了这点,并在这一篇的最后对他们进行了一些改造,让他们更加真实一些。

对于主角林笑笑,我在一开始为其设置了一个相当别扭的性格,这也许是很大程度上是受《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中男主人公的影响。包括小说的开头我也模仿了《春物》的开头,以对一篇作文的讨论初步揭露了男主人公的性格并展开了故事。不过还是有着一定的独立意识,让我在塑造过程中更注意把角色塑造成符合中国特色的高中生形象。虽然林笑笑对人际交往有着很复杂的想法,但同样他又充分理解孤独的感觉,在面对自己理想中出于真心的交流时又格外在意。出于这样的性格,也就以他为中心展开了第一卷的故事。但第一卷的经历也许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林笑笑的生活态度,这很值得期待。

至于本卷的女主角蓁蓁,这个角色倒是让我费了一番心思。不同于一开始就设计以借口掩饰自身内心对生活畏惧的男主人公,女主人公的特点让我反而不容易把握。因为在本卷中,女主人公更多是为剧情服务的线索,而这样将会使角色的特点过于刻板,这又是我在创作中想极力避免的。所以一开始女主角的性格特点就显得有些不够统一,直到最后在今年完卷的过程中,我才稍稍有了一些改进。包括女主人公的姓名我也是迟迟不能敲定,所以在前面才草草利用李商隐的《锦瑟》来搪塞。直到最后,才想到以《桃夭》中的“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句中的“蓁蓁”二字为角色命名。

对于蓁蓁这个角色的设计,出于原本对于主题“立于虚伪彼岸”照应的想法,我原本想将她设计为与无法正确把握自己真心的林笑笑相对应的非常坚定的性格。但这种性格毕竟无法展开到最后她为了保护林笑笑而选择自杀的情节,而且也不够更贴近于普通人物。所以我将其更加丰富起来,让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比林笑笑更为强烈的迷茫。原本构想中强硬的角色也让她在与林笑笑的接触中逐渐解下面纱,变成了弱小的普通人。

对于充斥内容主体的男、女主人公,我认为结合情节更容易去理解。在本卷的创作过程中,我曾经经历过两次跨度比较长的停笔,一次是17年底第一次写的时候,写了4万字左右当情节进行到了三天之约的具体三天时,我停滞了,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排这三天所以我没能继续写下去。第二次则是18年底,在对人物的设计更加有想法后,我完善了之前的4万字的内容,将这一部分的情绪铺垫地更加细致后,原本4万字的内容达到了8万字,这让我觉得作品本身干扁的情节也充实了很多。但无独有偶,这次的创作再次停滞在了与一年前同样的位置,前期更加充分的感情延伸反而让我更加不知道该如何深化这样的感情。我想充分利用这三天却不知道如何组织起男、女主要角色之间的沟通,现在想来应该还是因为那时的自己对于自己想要的角色也不甚清楚。

直到这次,一次情节上的尝试点燃了我的灵感。原本我是打算简明处理——直接跳过这三天进程的,但这样却明显让我感到对于主人公与法师三人组之间的矛盾激化不足,也就不足以直接承接最后紧张的剧情高潮。所以出于激化矛盾的想法,我先尝试性地加入了第一晚突袭的情节。且为了更好地过渡到最后的决战中依靠男主人公力量战斗的情况,我削弱了蓁蓁在战斗中的作用。没想到这样的尝试,竟出乎意料顺利地展开了男、女主人公之间复杂地情感连接,原本脸谱化的女主人公也渐渐有了一点儿生气。

为了映照主题“虚伪”,我在全篇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为了更加方便突出心理活动,我特意采取了第一人称视角的方式进行叙述,这样的尝试为我积累了很多新的写作经验。不过在写完后偶尔会觉得,自己因为第一人称的缘故对蓁蓁的“虚伪”照顾过少了。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却又体现在了文中。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让我很开心,因为这样的朦胧才更像是真实的人的情感体现,在生活中人们也很难直接通过行为判断出交流中的其他人的真心。但真心却是不会变的,这样只体现畏畏缩缩地举动而不直接抒发(fa)情感我认为更能将读者带入角色的角度去体会角色的心情。同时,这样的真实感也更方便创作者的思维发散。虽然尝试可能不是那么成功,但我至少做了。

所以对于我的一个朋友提到的与猫妖的初见、决定参战的早晨这样关键性的情节缺乏总引的意见,我最终还是选择尽量保持作品原貌,因为文字有时反而表达不出角色做出这个举动当时复杂的内心。这种言之不尽的感觉,同样也是我们在审视自己内心时的感觉。

也因此,在展开男、女主人公的过程中,他们的想法更加复杂了。自身的固有性格的禁锢、现实未知的挑战、追求自身的潜在需求……这些矛盾的心情交织起来,更加让贯彻自身真实的男、女主人公熠熠发光。

同样,对于言终,我也由一开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设定,改的更加普通了,就像蓁蓁一样。虽然他们拥有更多的阅历,但他们也同样只能像诸葛亮一样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无法完全被角色掌控的剧情更加凸显了现实的复杂性,也使得故事本身灵动起来。对于廖峭、黄夷霄的初始设定,我也相应地进行了这样的改动。只是她们在这一卷并非主要角色,所以还请大家期盼她们接下来的表现。

至于法师三人组,原本我只是想将他们作为单纯的炮灰角色。可是这样又觉得很可惜,所以我赋予了他们三个人分别不同的性格特点,期望在后面的剧情中因为他们三人这不同的性格特点,激荡着故事向不同的方向转变。也希望读者在阅读中,不要忽视这些小角色,能够去感受一下这些小角色的心中所想。

本故事在最后,除了人物设计和情感烘托上的一些新尝试外,我对最后林笑笑与范敬的一战也做出了新的安排。原本对于这一场战斗如何安排我也非常苦恼,想了很久也没能想出适合高潮的战斗场面。不过我倒是萌生了一点儿新想法——摆脱以往的着力于描写动作细节的打斗模式,写一段像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不着力于具体细节而是更多体现意境的武侠式的战斗。拜此想法所赐,我灵光一现地创造出了“龙吟”及与它相配的剑法,这也成功解决了困扰我的林笑笑与范敬的战斗能力差距的问题,同时让蓁蓁的能力体系更加健全,千年道行的猫妖也更加有魄力起来了。新招式的创造让我对以后蓁蓁的战斗期待不已,但我又担心过于偏向战斗失了作品中心,让我烦恼不堪。

在故事的最后,我并没有以比较圆满的结局进行结尾,因为我认为只要是顺其自然的剧情,就是好的。蓁蓁的消失反而更符合两人的选择,这种怅然若失也让作品更有思想力。这种失败,也会让角色去更深刻地反思他的过往。

故事的开端,我对《西游记》进行了一番讨论。只是在17、18年时,虽然自己草草地读过几遍《西游记》,但鉴赏能力还远远不到位,所以对于《西游记》的整体把握还非常不到位。最近又看《西游记》时,又发现了很多新的东西,这还让我对于这部作品苦恼了一下。我担心当时不完全的理解,会毁了这部作品。但我还是决定放大胆些,因为这毕竟是当时的决定,是我值得去昂首挺胸负责的作品。

对于有关《西游记》更深一层次的思考,我或许会在第二卷以讨论的形式发表出来,或是再以一篇后记的形式给出。

最后,希望读过此作品的读者能留下你的感想,这对我来说都是对于创作宝贵的助力。

谢谢!

2022年6月29日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