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这个国度,还是在隔海的唐土,都有一个与占卜相关的词语,叫作“数奇”。这个词来源于以数字进行的占卜:在这样的占卜中,往往以偶数为吉、奇数为凶,所以“数奇”这个词就被赋予了“命运不顺、多遭坎坷”的意思,与“时乖运蹇”有相似的意义。在这个国度,更是产生了“数奇者”这个词,它一方面的意思是“数奇”的人;却也在另一个方面有着“绝处逢生”“意外之喜”这样的意思。
现在,我正有所接触的人群中,便宛然有这么一个“数奇”的例子,那便是三益先生。他正通过河内同学向我打听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们所了解的他的人生经历,便是非常符合“数奇”的蕴意,充满波折与跌宕。不过,这样的人生同样有别于一般人平稳而少有波澜的经历,与大开大合、英雄史诗般的人物一样容易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比如,在我将三益先生关于他在小店担任收银员时的一段经历揆度完毕后,无论是我、奈惠,还是河内同学,都对他的命运有着“不一般”的看法。
“三益先生这个人的历程也太戏剧性了吧。”奈惠叹道。“还是各式各样的悲剧,真亏他能一路走到现在,并且心情还是这般豁达。”
“我甚至都觉得,他的人生就像是什么人刻意给他编排了这样一出剧本来着。”我也不无赞同地附和。
“是啊。嘉茂同学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丝丝入扣。就说下面这件三益先生想要弄明白的事吧,竟然也是一件他莫名地遭受了委屈,想要嘉茂同学为他拨云见日。我在心里也感到奇怪了,这个人为什么会遭受这么多坎坷呢?”
“我想,倒也不是非得就说三益先生‘命途多舛’。三益先生毕竟走过的人生历程有这么多年,这些事情分布于他人生历程的各个阶段。在我们的对谈中,这些事情被集中在一起,故而显得他的不幸非常集中和高频一样。实际上,这些事件散布在三益先生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隔个三四年遭遇一次人生的大变故,这样的历程也并不能就说是‘颠沛流离、凄楚飘零’。还是请河内同学告诉我们,三益先生这一次又遭遇了怎样的不幸吧。”
“那么,按照事情接下来发生的顺序,现在的三益先生,他的身份已经转换为企业里一位坐在办公室里的打工者了。企业算是山形一家中等规模的本地产业,主要是做玻璃制品的生产,不过和这件事情貌似也没多大关系。三益先生所经历的事件,是一起可以称得上是‘不白之冤’的遭遇。”
在以工业生产为主的企业,坐办公室、从事综合行政管理岗位的人往往会有“脱离中心工作”的边缘化风险。这家玻璃生产企业便是这个判断的一个鲜明例证:在同样的平级岗位中,一线生产职务的序列总在综合行政之上。但是,一群鸟不会集体朝着一个方向飞,打破这种“司空见惯”的个例也是会出现的,并且还就发生在三益先生供职于这家企业的时候。
那是三益先生凭借之前的工作经历和积攒的人脉,找到的下一份稳定工作。同样地,他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同事之间打开人际,发展自己的关系圈,初看起来似乎还挺顺利。但在某一天,企业中招入了一位充满“魅力”的年轻女性——也就是方才所说,打破固有“默契”的个例。这个女性被安排在了行政岗位,由于她姣好的面容和与谁都“若即若离”的亲切感,加上她被打探出尚未婚配的情报,更使得她在企业中成了炙手可热的明珠。无论她走到哪里,身后都少不了无数的拥趸,颇有唐土“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佳人之感。并且,无数实证也说明了,她确实是打破这个惯例的鲜活证据:比如在企业集中的工作时,她总是被安排在显眼的位置;比如在她的上下班路上,总有无数护花使者前呼后拥;比如分配给她的工作,总是相对轻松而周围的人却毫无怨怼地承担本该由她负责的分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也不知是否是幸运的眷顾,她被分配到的岗位正好与三益先生属于同一个部门。
“你小子可真走运!”“近水楼台先得月啊!”对三益先生所发出的,这样的羡慕与调侃之声不绝于耳。然而三益先生当时已堪堪将届不惑,对这样的调侃虽然也能坦然受之,但着实对年轻又花枝招展的女性没什么兴趣。
“这样交际花一般的女性,来到工业企业的目的恐怕并不像大多数应聘者一样‘为了谋一份赖以生存的收入’吧。”我抒发着自己的感慨。“这有可能是走后门进来的关系户,在这个地方挂一个肥缺;也有可能是企业某位控制者豢养下的爱人,在这里坐享其成;就算是把她想得好一些,那也只能是将她当作一位‘社会见习者’,真要将她当作一位有能力从事符合她岗位的行政人员,我还是没法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
“渊子总是彻底地把人往坏处想呢。”奈惠掩口而笑。“说不定哪天,等渊子长到这个年纪入职,身后跟着的男性比这个人还要多。”
“这并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焦点。”我立刻反手捂住奈惠的嘴,阻止她继续漫无边际地发想下去,然后向屏幕上关注着我们动向的河内同学道。“看来,三益先生所蒙受的‘不白之冤’,是因为这位职场丽人而展开的吧。”
“没错,就是这样一起风波。不过我还是需要事先说明一个问题:在这样的企业中,所有人的素质……怎么说呢,就是人格、品行、道德观念这样的东西吧。这些人的素质高低不齐,既有能够成为益友的好人,也有些品行不端,背地里被别人瞧不起的败类。这是三益先生在那家企业工作时的切身感受。这起风波的具体情形是,某一天,这位女性突然请病假休息。得知这一情况,探问和打听的人自然不少。但在这些风言风语的最后,淘洗出的结论居然是个荒谬到不行的说法:她请病假并非是真的生病,而是因为在前一天的下班归途中受人尾随并在旁边无人时提出了不齿的要求。女性慌不择路地跑回家中,因为受惊才请了这一天的病假,而口耳相传的这位集尾随、恬不知耻、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贬义词于一身的人,就是三益先生。”
“因为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位职场丽人住在哪里,所以他们只能猜测是‘离她较近的人通过秘密途径套到了这一珍贵情报’。再结合对有可能掌握这一情报的人的判断,最终筛查出三益先生这个少言寡语,性格有些偏向‘闷骚’的人是最有可能做出这种下作勾当的人,然后进一步积毁销骨,将原本的猜测渐渐流传成了事实。是这样吗?”
“嘉茂同学为什么能把这个流言为什么产生的每一步都判断得如此准确啊?”
“在传谣上,古今大抵相同。我也是被传了太多的流言,以至于对它算是老交情了。”我无奈地摇摇头。
“流言之害我也深有体会。”河内同学自然也想起了自己那位不成器的表哥,正是在他的无端生事下,导致了河内同学自己最终远走山形的恶果。好在河内同学终究用“看开”战胜了这段流言所带来的阴影。“但三益先生就不一样了。由于这位嘉茂同学所说的‘职场丽人’着实是众星捧月的无瑕美玉,所以对她恶劣地出手三益先生就成了过街老鼠。甚至,都没等三益先生在压力之下自行辞职,企业的老板就让他扫地出门了。”
“我觉得,三益先生应该已经能察觉到自己并不是平白无故地蒙冤了吧?我能从这些痕迹中分明地感觉到,这个企业中有一个地位更高的人打算对她出手,先用这么一个无足轻重的弃子来把仇恨煽动起来,自己好去扮演白马王子的角色。”我不住地摇头、低头,现在的情感应当是在为三益先生未能察觉和反抗而深深的惋惜吧。“那么,三益先生时至今日,想要问我的问题又是什么呢?如果说问的还是‘我为什么会遭到这般不公正的对待’的话,那他怕是太迟钝了。”
“的确,三益先生这回问的不是这个问题。他也早就看出,自己是替罪羔羊、代人受过。从后日谈性质的街谈巷议可以得知,这位美丽的女性随后因为‘企业的厂区不安全’为理由再没有上过班。但她并没有自行辞职或是被开除,反倒是不断地能从企业拿到补偿金、抚慰金一般性质的金钱。”
“看来是笼里养雀一样的策略啊。”我对这个计划是从何而起已然明了:一只有配偶的雄鸟看上另一只金丝雀,却不能将它带回自己的巢中。于是,他先让金丝雀名正言顺地出现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随后再竖起一个妄图玷污金丝雀的“乌鸦”形象,并把乌鸦逐出这个圈子。这样一来,这只头鸟便能以安抚受惊的金丝雀为名,光明正大地为她搭建新的爱巢。“那么,三益先生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他想知道,若是他真要在这只金丝雀没有说过自己住址的前提下不着痕迹地发现她的住处,他应该怎么做?”
“三益先生的心中依然有对这件事的报仇火焰吗?”
“或许是吧。”
“他能在被开除后依然听到这些道听途说的信息,说明这家企业内部依然是有信得过三益先生,可怜他受冤枉的人在的。如果事情发生后不久,三益先生便拿这件事来问我的话,我或许就能告诉他应该怎样找到这位职场丽人的住处,不过现在时过境迁,三益先生能否找到他的老友,我就很难说了。”
“还有,三益先生说,他不希望是跟踪或是尾随这种方法。”
“当然,跟踪尾随这些容易暴露的方法、装定位器这种在当时不现实的方法一概都不用。”
“那我可要洗耳恭听嘉茂同学的指教了。”
“因为三益先生和那位职场丽人同处一间办公室,这样就能知道很多隐藏的信息。比如说,他们在下班出企业门至少是一起的,这样可以知晓她出门后往哪个方向;她在企业中以一个工作少而受追捧的形象出现,那么这个形象肯定不会像三益先生这般在办公桌前埋头,定然会有人来办公室联系她,这便能确定,企业中与她过从最密的人是谁;作为从事行政管理岗位的女性,在办公室内不放些花花草草是不可能的。如果三益先生有明晰的记忆,他应该能还原出,这位女性对哪些花草伺候得最上心,进而判断出‘她在家中也必然会有伺候这些花草的经验’。最后则是重要的一条,他既然知道,这只金丝雀住在有心人刻意搭建的爱巢里,这位有心人是谁,想来三益先生也是心里有数。那么,这个人想要掩人耳目地,在企业里传情,会通过什么途径呢?自然是与金丝雀过从甚密的同性友人。这么一想,将时间回溯到事发后,推断住处的做法就是这样的:
“请求自己的好友向金丝雀打听,这附近有哪里卖金丝雀所喜欢的花草苗木。再到那里向店老板打听,是否有人来购买数量较大的此种花草。得到这条情报后,基本可以通过有心人的体貌特征筛查出对应的人了。由于大盆的花草都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只要从这里搜寻下去,我想是能够最终找到,这位职场丽人的住处的。”
“我想,三益先生自己恐怕是很难想出这些的。”河内同学在画面另一端发出感慨的声音。“不过,嘉茂同学,我还有一个问题要问你。若是没有花草、相关人这些旁敲侧击的信息,找到她的住处该用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