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纷繁的人海中,除了深入了解过的故事,我们还能听到数量更多的传闻。这些传闻有的发生在过去、发生在其他地方,也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这之前,我在与河内同学的远距离通话中,记下了若干我们详细了解,甚至是亲身加入了探寻的故事;而在我们的对话中,更多的其实是这些不需过多费神费力,一觉过后便不再记得故事主角的小段落。于是,我也将这些只停留在我们交际圈的边缘,容易忘却的姓名与事迹辑录下来,聚沙成塔,也形成了这么一辑令人“下有所感”的记录。
这一辑故事的开篇,也许要从我们霞浦的一个同学说起。她叫明岛律子,曾经在上学途中经过一家舞蹈教室的练功房时,被那边突然碎裂飞出的玻璃划伤。这个事件被我记录在第二本大集的《赤血凝红花》一篇中,不过现在的事件与她路经练功房的偶然意外是毫不相干了。
明岛,听姓氏便不是霞浦源出,事实也确然如此。她的老家在千叶成田,是随着父母来到霞浦的。成田到霞浦,从城市水准上来说无疑是降了一个档次。原因很简单,他的父母是小本经营的个体商户,逐利而居,霞浦的经济水平与城市定位更适合他们的经营策略,所以他们便搬来了这座城市。当然这也是前言罢了。
明岛与我们的交际,始于她打听到“河内同学去了山形”这么一条消息。有一天,她找上河内同学在霞浦的几个熟人,也就是我、宇野奈惠和明石雅这几个人,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请河内同学帮我在山形打听一个人?”
“是个怎样的人呢?”由于我的“职业敏感”,我深知从一座城市里找出一个不特定的人,有时易如反掌,有时却是大海捞针。所以,在我看到热心肠、好揽事的奈惠正摆出一副“没问题、马上办”的神情之后,第一反应便是反手按住奈惠,抢先向明岛律子发出反问。
“她姓木岛,原本和我一样,也在成田读国中。现在,她应当是去了山形的碧海高中,我查了查网上的说法,碧海高中是山形非常知名的私立高中,所以我想拜托河内同学,问问她能不能在那里打听到这么一个人。”
碧海高中,河内同学的确和我们说起过它,风评也的确如明岛律子在网上所打听到的那样。它的定位算是贵族学校,故而河内同学也没和它多打交道。我心下想的是:既然河内同学读的是平民派的公立高中,她的性格也不是攀高枝的类型,可想而知她的人脉也不至于延伸到那个层面。有鉴于此,我便打算婉拒明岛律子的要求。
“好的,我可以帮你联络河内同学。”这时候,一旁的明石同学却已经把这件事揽了下来。这倒是大出我意料之外。
在明岛律子谢过并离开,明石同学开始编发邮件联络河内同学的时候,我便向明石同学解释起我方才的思考,然后道:“河内同学的人际终究和我们差不多,交往和认识的人大抵是普通家庭,并没有什么通往上层社会的人脉。虽然我们现在知道了大抵的方向,但请河内同学打听这样一个人,恐怕会给她平添不少压力吧?”
“嘉茂同学,你听说过那个‘世界是如此之小’的实验吗?”明石同学反问我道。
“我记得的一个版本是,实验者从世界上随机选取了几组毫不相干的人作为起点和终点,然后把特定信息交给起点,请他们把信息传递给‘自己认识的最接近终点的人’,而接到信息的人也同样按照这个传递规则把信息接力传递下去。最后的结果是,从起点到终点,平均只经历了11个中间人左右,最短的一条人际链好像只有六个人。”
“是啊,这还是随便从地球上抽的两个人,信息都能这么快地联络上。”明石同学道。“而我们这次请河内同学去确认的人同样也在山形,并且学校已经明确。所以我估量,河内同学就算自己不认识那个叫木岛的同龄人,顶多找上一两个中间人,也应该就能获取她的情报。所以,我觉得这件事不至于给河内同学添太多麻烦。”
“真的吗?”我对明石同学的思维表示了质疑。“那个实验抽选的是随机人物,但他们能抽到那些特定人群吗?比如进行秘密研究的人员、封闭训练的军队等等,这些身份信息都不公开的人,恐怕并不能被抽选到。同样的,碧海高中我们都知道它的风评,它是全寄宿的,面向上流人的学校,也近似于是封闭式管理了。除非是春假暑假冬假,学生都在家里,否则又要到哪里去确认一个封闭式学校的特定人的情况呢?”
“嘉茂同学,你自己也陷入思维定式了吧。”明石同学此时的反驳理直气壮,远不似她平日里被我反驳时先在气场上自输一截。“你认为明岛同学想请河内同学去确认这个人的基本情况,比如现在的住址、学校里的成绩和排名、家庭怎么样,对吧?可是,刚才明岛同学找到我们的时候,哪里说了她想了解什么呢?”
我检索了方才的记忆,只好点了点头,承认了自己的想当然。
“明岛同学具体想问什么,还是刚才宇野同学追出去才问到的。她想知道的关于木岛的情报,其实很简单,就是‘她在碧海高中的哪个班级’。这个问题还不好解决吗?类比一下,要是河内同学请嘉茂同学去确认一个人,这个人已知在太田高中,然后河内同学想知道他在哪个班级,这对嘉茂同学来说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吗?”
“也是因为有奈惠在,我才会觉得轻松吧。倘若奈惠不在,我恐怕也不愿意接下这个请托,毕竟我在太田高中也几乎是不认识人。在河内同学向我提出这个请求时,我最可能采取的应对其实是向她推荐宇野奈惠,顶多是我也帮着挤兑奈惠答应下来。”
“假设没有宇野同学这个万事通,当河内同学找上嘉茂同学的时候,嘉茂同学又会怎么做呢?”
“那就只有接下来咯,然后向我认识的人,比如太田高中的学生会长或者他们那个大嗓门的吹奏乐社长问一问。”
“所以问题不就很简单了吗?河内同学也只需要找个认识碧海高中某个人的人,向她问一问就是了,说不定河内同学自己就认识碧海高中的人呢。”
“可碧海高中不比太田高中啊。太田高中的学生和我们一样,每天放学基本都回到自己家里,晚上能玩手机、打电话;而碧海高中的学生,首先晚上是没法回到自家,电话也基本不能指望,而私立高中允不允许带手机也还是个未知数,所以,河内同学又要怎样去询问碧海高中的熟人呢?”
这一下反问,让明石同学也愣住了。她只好说了一句含糊的话把僵局蒙混过去:“以现在手机的普及率和使用率,学校再禁止手机入校就有些太迂腐了。”
然而,碧海高中就是这么迂腐和泥古不化。在明石同学向河内同学联系之后,她也表示了为难,并且在我们提出类似的“联系熟人”的建议后,她反对道:“碧海高中还是恪守他们‘禁止带手机入校’这个老规矩。住在里面的学生,除非是向学校申请,才能使用学校的电话联系外界。”
也就是说,一般我们认为“找个人轻而易举”的途径,已经被切断了。但我们已经接受了明岛的请托,自然也不能食言。我看着同样有些想当然的明石同学,不免有些自得的神色从控制得不够的嘴角飘了出来。而同样捕捉到这一点的明石同学,也似乎是为此而激起了斗争心,全然不顾我“只要认输就告诉你一个还算可行的方法”的暗示,硬是将自己的头埋在臂弯里,趴在桌上冥思苦想起来。
其实这个方法,我估摸着,以明石同学同样杰出的思维,过得一会也能想到。果然,明石同学在桌子上趴了一会之后,拍了拍脑袋,似乎是在脑内模拟了一遍可行之后,终于定下了心。她双手握成拳支在桌上,借力让原本趴下、瘫倒的身子重新站起。然后,她以认真的态度对我说道:“失物招领。”
是的。这就是在通讯工具被切断的情况下,所能得到的最简单的方法。由于我们所获得的个人信息并不完整,所以也只能用这种方法让我们的调查显得自然。具体的操作是:由河内同学来到警察处,找一个东西,声称这是拾到的失物,上面的部分个人信息被确定是碧海高中一名名为木岛的学生。然后,由警察出面来到碧海高中的门卫处,要求请出木岛见面。然后,学校便会播放广播,而当时,随着警察来到碧海高中的河内同学,就能听见如下句式的广播:
“X年X班的木岛同学,请在听到广播后前往校门口的门卫室。重复一遍,X年X班的木岛同学,请在……”
虽然木岛很大程度上会不明所以,并且就算是来到门卫室,也最终会闹得“莫名其妙、不欢而散”的结局,但在我们的角度上,河内同学已经可以从广播中确定木岛的姓名和班级,然后将这一信息反馈给有求于此的我们了。
“若是这个学校里,有一个以上的,姓木岛的人,怎么办呢?”这是奈惠的发问。
“这就需要我们动用一些已知条件嘛。”我摇了摇手,表示这倒是非常简单。“你想一下,明岛律子在向我们介绍情况的时候已经说过,在之前的一段时间,木岛和她一样,都是在千叶的成田读国中。那么,我们只需要在交上‘失物’的时候强调一下‘失物上的个人信息似乎透露出失主曾经有过住在千叶,特别是成田一带的经历’,或者直接将‘失物’选择为一个具有千叶或成田地域特色的东西。这样一来,即便是碧海高中有两个或以上以木岛为姓氏的人,也足以让门卫在传话时有更明确的指向,也足以让校园广播的播出者得到足够确定到人的信息。”
“可是,要是事情真的有这么巧,若是碧海高中恰好有两个来自千叶县的人,他们还都姓木岛的话,又要怎么办?”奈惠还是不依不饶。
“那就把地域条件再缩小到成田,也不难嘛。”
“如果再巧合到两个成田的木岛呢?”
“这就更好办了啊。一所相对于外界来说完全封闭的贵族高中,远在奥羽地区的山形,接纳外地生源的情形本就少之又少。而在这一届一到三年级的学生中,若是同时出现了两个出自同一个距山形挺远的县千叶,还来自千叶的同一个市成田,还有着同一个姓氏木岛,这会怎么样呢?肯定是在我们接到这个请托之前,就已经在碧海高中内部成为新闻了啊。这个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这种巧合消息肯定会成为这些笼中鸟们打发时间的谈资的。并且,通过口耳相传,整个学校都定然会知晓这种级别的巧合,也就是说,若是情况真到了奈惠你说的这个地步,门卫是定然会对此起反应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直接向门卫套话就行了嘛。”
“可为什么就能确定消息一定会传到门卫那里呢?”
“你忘了我们之前所说的那个‘世界是如此之小’的实验吗?从大千世界里挑出两个人,尚且经过11个中转站就能把他们联系起来;那么在这个封闭的高中里,虽然里面的人难以被外面接触到,可这个封闭的高中不也是一个小世界吗?这种新闻已经被传播给了不止一人,要传到一个特定的人耳中,肯定也不需要经过11个中间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