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自己之前写24,颜渊怎么样?这一章里在最后提到了颜渊一句话创造六个成语这回事,但是那六个成语的含义我忘记补上了,所以先为各位摆上: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对初中课文十分熟的都知道,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是用这个成语夸闻一多的)
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进行引导(后来又整出一个“谆谆善诱”,意思是指耐心恳切地教诲、诱导,跟“循循善诱”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有步骤,一个是有耐心。)
约我以礼:礼来约束我,比喻君子笃行。
欲罢不能:正在做某事,想要停止却不能停止下来。(小黄文常用成语,但我可一点也不wu!)
末由也已:指无方可遵,无章可循。
钻坚仰高: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这个成语虽然是颜渊说的,但原话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后来有位叫赵壹的汉朝人写了个《非草书》,这才创造了“钻坚仰高”。)
补充知识点完成后,接下来就是为自己加的更。其实我学儒家,讲孔子,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并非有着弘扬传统文化这样高尚的思想,只是听说了一句话:
儒家,永远不会迷惑。
没错,就是这句话,人生的一切苦难全是由迷惑而起的,因为迷惑,所以探求,无论最后探求到什么,总会得到些什么,失去些什么,然后又因为这些得到的,失去的,引起更大的迷惑,最后还是无限的重复。
可是,我不愿失去,更不愿得到,因为失去一定会让我得到什么,而得到却同样让我失去什么,这是我无法改变的。所以,我愿找到一种永不会失去或得到的东西,这种东西,叫守恒。
守恒的东西有很多,热力学三定律之类,那人类有什么东西守恒的吗?
我只在儒家与道家找到一个同样的答案,它的名字叫道。
所以,有道者,永不迷惑,
永不迷惑,也就没了苦难了。按理来说,确实如此。
可是孔子生前尚且历经四次生死,死后还要不断举起,打倒,曲解。可孔子不是得道者么?即使不是,也是在边缘,比任何人都离得更近的存在,可是孔老夫子所受的苦难,几乎比任何一位都要多,所以,是不是错了呢?是孔子错了?还是我错了?
动摇着,回头看看孔子,他是模糊的。走近看看自己,自已却蒙着纱。
都是看不清的存在。
是啊,想要的反应却在自已身上没有体现,我是不是这种人呢?
那么,什么是自己呢?我想要的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道,是唯心的,又是唯物。
烦死了,这种云云不知所物的东西竟从嘴里说出来了,又扯出了唯心与唯物,这应当是不负责,说这种话就应该解释清楚,否则就是白说放空话。
首先,想要的反应却在自已身上没有体现,我总是如此,我不明白。
其次,我不明白自己,这同样是迷惑。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决定学儒家,因为儒家可不让我迷惑。
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道。
但得道之后真的就可以解决吗?这,是我所不明了。
所以,我开了这本书,为了更好地触碰那个道。
这种卑鄙的想法我一直贯彻着,一直是随心所欲。
哎呀!这样卑鄙的人居然如此冥顽不化,可是他却可以得到别人的赞扬与建议。
北岛的话,我仍是记得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如此看来,我确实如此,嘴上说着各种仁义礼智,心里却始终坚持着这种卑鄙到极点的想法。
哎,如果北岛说的是真的,那我何时才能被审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