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终章【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作者:一片空白shao 更新时间:2019/8/21 10:01:41 字数:3142

结果孔子等人被困到什么程度呢?【“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又不能走,又没粮食吃,跟着孔子的人都饿出病,连站都站不起来,可见孔子一行人已经“杯具”到什么程度了,然而我们的孔老夫子的操作却秀人一脸,【孔子讲诵弦歌不衰】我们孔老夫子该干嘛干嘛,吃啥啥香,喝啥啥爽,不仅照常教书,而且还k歌尴舞(伪),你瞅瞅,弟子们一个个饿得下不了床(各位请不要想歪),老师居然唱弹教书打篮球(咳咳,只有唱弹和教书是真的,这绝对不是孔虚鲲),这究竟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子路这个急脾气就最先坐不住了,生气地跑到孔子面前问孔子,老师你不是老说要做君子吗?君子也会有这样的穷困境地吗?【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一瞅,好家伙,你小子朝我摆脸子?!立马回道【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告诉子路第一,不管君子还是小人,都会有穷(可不是没钱!)。第二,就是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具体意思便是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不过这句话解释有很多,目前先用大众版本)意在告诫子路,好好固穷去吧!别穷斯滥!

接着子贡也来搞事情了,【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居然怼上孔子了,这句就不详讲了,我可是花了两章讲这句话。不过通过这两件事,孔子觉得,要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学生了。(其实孔子本来觉得,自己的好学生应该会了解自己,可是子路和子贡都是老学生,而且子路是政事科高材生,子贡还是言语科高材生,这两个好学生尚且最先向自已发难,更别说不如他们的学生了,所以孔子才会找好学生喝茶,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二是让自己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三是让学生们向不如他们的学生做思想工作。)

于是,【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为啥先找子路?很多人一听这话,哈哈大笑,这不是很简单吗?子路第一个找孔子,孔子自然第一个找子路。然而你真的以为只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原因如下:

①子路基本上是孔子最早的弟子,是弟子们的辈份上绝对的老大哥,如果率先搞定他,就可以让其他弟子有心理准备,或者说打个预防针,毕竟是老大哥被单独叫去的,肯定在弟子中有重大影响。

②子路和子贡的关系跟好基友差不多,如果看论语很仔细,就会发现一般问重要问题,总是子路先问,接下来一定是子贡去问,所以子路一定会告诉子贡,而子贡是个大嘴巴,跟子贡一说,基本所有弟子都知道了(子贡人缘又好,说话也好听),这样便可以变相教育那些五大三粗之弟子了。

然后接下来看孔子与子路的对话:【“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第一句【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就是形容他们自己的现状,自己没有变成老虎犀牛那样的人物,却在这旷野上瞎转悠,疲于奔命,不也是形容得十分准确吗?自已什么也不是,却被陈人蔡人围得可哪跑。

第二,三句【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就是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其实这也是所有孔子弟子想问而又不敢问的问题,而孔子却反过来问他的弟子,就是考验他们的对“道”是否坚信?以及对“道”的理解?

接着子路的回答是什么呢?【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子路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应作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这个答案其实就告诉孔子,我子路并不对我的道坚信,而子路自己的道是仁和智。

孔子一瞅,你看来对自己不自信呀!于是孔子回他【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伯夷叔齐都是孔子点名的仁人,然而他们却饿死在首阳山上,比干也是智者,可是他却被纣王剖心而死,这几位仁者与智者却都不信,不被行(义同信),意在告诉子路,连伯夷叔齐与比干都不被信任,即使得道,也会被人不信任不理解,这种事是常有的,不必自怨自艾。所以遇到陈蔡之困这样的“穷”,要看得开一点,不是得道之后就天下无敌,谁都把你当圣人了。还要让别人知道并理解,相信才行,而不仅仅是得道。

子路过后自然是子贡了,孔子问了一模一样的问题,子贡的回答是如此的,【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首先他说自己的道是“夫子之道”,这个首先层次上就比子路高,接着夸孔子之道老大了,“至大也”,大到天下都可以容下,其实暗示子贡认为孔子的道可以在天下施行,接着问出【夫子盖少贬焉?】,也就是建议孔子放下身段,以便施行孔子自己的道。

可是孔子是那样的人吗?一个人做某件事,即使目的高尚,只要方式不干净,目的也绝不高尚,更不干净,【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首先孔子告诉子贡,即使是我孔子的道,天地也不一定容得下,先举了生活中的例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接着又由此推及到君子【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都是在说我孔丘的道不一定会被天地容下,然后就开始怼子贡的错误思想,【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例出了子贡的错误做法与观点:

学习没学到家,就想干学到家都不一定干到的事情。

首先子贡自己现在都没修好道,其实就是修习“夫子之道”,却“求为容”,即被世人接受容纳,而这件事伯夷叔齐没做到,比干也没做到,我孔仲尼更沒做到,你个赐却想着如何被人接受,而且即使放下身段也不一定会被人接受,不然哪来的傅说和柳下惠。志向真是不远大,至于为何不远大,因为子贡觉得“夫子之道”是商品,是用来卖的,所以才会“求为容”。而孔子觉得“道”不是用来卖的,那是用来干嘛的呢?答案在颜渊的回答中。

那么颜渊的回答是什么呢?【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首先说自己的道是“夫子之道”,但有一点不同的是,颜渊说孔子的道大到天地容不了,原因就是这次陈蔡之厄,以及之前各种的不理解与讥讽,包括孔子弟子,所以孔子和颜渊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接着谈到他们自己,尽管他们不被“容”,但颜渊喊出了口号:【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有什么妨碍吗?这不是阻止我们的理由!我们修道不为做官,不是为了让世人所容,而是“见君子”!让自己成为君子!这才是目的!

接着一句【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其实就是说即使在陈蔡之厄的“穷”中,也不会停止修习“夫子之道”,这也是【孔子讲诵弦歌不衰】的原因。

而一句【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是怼那些不愿行“孔子之道”诸侯们,比如卫灵公等等,你不接纳我,说明你不识人才。

最后一句又重复了方才的口号【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这句热血沸腾的话连孔子都被感动了,孔老夫子很罕见地狠狠地夸了颜渊【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还不忘调侃一下颜渊没钱这件事,可见两人关系之好。

最后可能是因为这句口号的缘故吧!弟子们大都理解孔子了,【于是使子贡至楚。】估计是所有弟子团结一致,拼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保护子贡到了楚国,【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这次陈蔡之厄才总算过去了!倘若让我概括陈蔡之厄的核心,那必须是那句激动人心的口号罢!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ps,陈蔡之厄后演变为一个成语,原指孔子及其弟子从陈国到蔡国的途中被围困,断绝粮食的事。后比喻旅途中遇到食宿上的困难。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