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共和国的大商人、大慈善家坎伯兰·约翰,以征募“救助海萨姆斯共和国战争难民”的援助款为目的,发起的义演,当晚如期在王立莱萝耶戏剧院举行。
除了买票进入的普通观众——相当一部分是闻声而来的报社记者,诸多当地名流也作为贵宾受到了邀请,填满了观众席的前三排,可容纳1874人的王立莱萝耶戏剧院在这个晚上久违地座无虚席。
这些贵宾中,除了在王都塔菲尔德颇具权势的五家大贵族派出的代表外,还有来自商界、学术界、文艺界等领域的杰出人士,而这些来自不同领域却一起出现于此,年龄身份与头衔各不相同的贵宾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亲共和国派”。
倒也不是这些养尊处优的上流人士真的对“革命圣女”让娜·达尔克所提出的共和主义、“平民自治”这套理论深感赞同,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对手选择了与帝国结盟,为了与之对抗,也只能选择了和共和国走近罢了,即使真的按照这套理论,怕是会革了他们在座一些人的命。
事实上,这是自数百年前的“大开拓”时代开启以来,从开拓民们离开帆船,踏上塔菲尔德这片土地那一刻开始,便仿佛连绵不绝、永不厌烦地在此上演的陈旧戏码。
最初是凯尔米斯特教派与新教的信仰之争,将踏上这片土地的开拓民们一分为二。
轻松将当地的半兽人部落屠杀殆尽后的殖民者们,很快便为了彼此的信仰差异,以一次次摩擦为契机,开始了激烈异常的争斗,有时是明争,有时是暗斗,最为厉害的时候,曾让整个诺克贝兰王国陷入了表面为继承人战争,实为派系斗争的宏大战争。
持续数百年的争斗,以至于结下血海深仇的双方,到最后已经无所谓什么信仰,也忘记了最初引发争斗的缘由,所求的仅仅是有朝一日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掉对方,仅此而已。
正因如此,他们的身份也时常变换着。
有时是凯尔斯特教派与新教,有时则是新教与凯尔斯特教派,有时是魔导维新派与魔术守旧派,有时则是魔术守旧派与魔导维新派,再比如现在,有时是亲帝国派与亲共和国派,有时则是……
至于诺克贝兰王家,既没有彻底将这场以募捐义演为名发起的聚会予以无视,也没有以他们的名义派出任何一位代表,仅仅是发来一张相当客套生硬的贺词,以此来显现其中立的立场罢了。
某种意义上,这也体现了当前诺克贝兰王国与诺克贝兰王家的处境与对外态度——谁也不敢得罪,如同一块培根一般,被夹在两派,以及由帝国与共和国构成的面包之间。
而现在舞台上演绎的,正是以歌剧的形式,再演传说中的那场最为宏大的明面争斗——诺克贝兰王位继承战争。
身穿仿照宫廷服装制作的戏服的演员们高展歌喉,卖弄起其高超的发音技巧,将激昂的情感灌注于滚瓜烂熟的台词中,述说起了那场战争的开端。
年老的诺克贝兰国王因病逝世,从未立下遗诏讲明继承人问题的他,在弥留之际竟然犯起了糊涂,以至于同时将王位许诺给了两人——带领军队出征在外的大王子莱克雷特,与长期陪伴着他、备受其宠溺的小公主爱蕾丝,战火由此引发。
自认为王位本该非自己莫属的莱克雷特怒火朝天地班师回朝,剑锋直至王都。
本来对王位毫无觊觎之意,也没有一兵一卒的爱蕾丝也不得不四处流亡,但却很快得到了一批愿意为之效命的臣子们的相助——只因他们的对手投向了莱克雷特的一方。
由此,长达十年的王位继承战争开始了。
本应向同一个国王宣誓忠诚的骑士们,曾一同在一口锅吃饭的士兵们,仅仅因为阵营不同,因为自先代以来传承下来的仇恨,将长矛与弓弩指向了彼此。
庄稼不再有人去收割,牲畜不再有人去喂养,淌出的血液汇集成河,腐烂了都无人掩埋的尸骨化为不死族腾地而起、无差别地袭击起附近的城市村庄,饥寒交迫的平民们在绝望中易子而食……
有着扩音效果的魔法术式,让演员们悲怆绝望的歌声与嘶吼声萦绕全场,别出心裁的魔导灯与道具设计——色调阴冷的灯光与逼真的、插满了箭矢与长枪的尸体道具,更加使得这份来自人性黑暗面最为深层次的残酷,得以更加夸张化地展现出来,以让在场的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般,真的回到了历史上的那个暗无天日的黑暗时代。
在座的许多人或是屏住了呼吸,捂住嘴巴,紧张到大气不敢出,或是摘下了单眼镜片,用手帕擦拭起脸上滑过的泪水,不能自已地小声抽泣起来,还有的人甚至痛苦异常地捂住了耳朵,闭上了双眼,宛如是要拒绝相信舞台上的一切冲击自己所相信的那个世界。
正因如此,当这一切戛然而止,当扮演莱克雷特与爱雷瑟的两位演员,在数名扮演各自臣子的演员的簇拥下,一起签下那张著名的停战协定。
兄妹抛开仇恨与偏执宣布共掌王位,并宣誓——从此,诺克贝兰王家再保持“绝对的中立”,不再偏袒任何一派,仅仅为了这个国家的统一与存续殚精竭虑,并表达了对战争与杀戮的厌恶,对爱与和平的呼吁之后……
即使按照剧场的礼仪规矩,在谢幕之前观众们是不应该发出任何声音的……但还是响起一片雷鸣一般的掌声,仿佛真的切身回到那个时代的观众们,宛如和在自己先祖们一起,为来之不易的和平高歌,一种悲伤与喜悦并存的强烈氛围,对爱与和平的渴望,充斥着观众们身心,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种集体癔病般的感伤之中。
“和平万岁!”
“要面包不要战争!”
“感谢主赐予我们的生命,而不是摧毁主的恩赐!”
这样的高呼声,非常应景地,在台下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