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坦克的出现大大打击了苏格兰士兵的士气,那么接下来成建制的装甲部队突袭就彻底压垮了克伦威尔花了一个冬天时间组建出来的部队。
同样是在这个冬天的时间里面,安妮不仅完成了步兵师的扩充和调动,还偷偷组建了第一个轻型装甲师,所用的坦克以A13盟约者巡洋坦克为主,还有少部分的十字军坦克和玛蒂尔达2型。
比起苏联的钢铁洪流那的确是差了不少意思,可是用来对付这支纯步兵的队伍那自然是绰绰有余。
克伦威尔也许不擅长指挥作战,但是他对战局的把控还是过关的,一见大势已去他二话没有说就让炮兵部队和骑兵部队撤退,这次真的是能够逃掉多少就逃多少。
他甚至对自己能不能够逃离英格兰地区没有信心,他这骑着的马肯定没有全速追上来的巡洋坦克快。
英军这边可以说形势大好,虽然陆战一师在面对冲击时出现了一定损失,但是并没有伤到筋骨,而且他也接到来自国防委员会的命令,配合这些战车部队推进。
于是乎一直都在打防守战的英军士兵总算是得到了冲锋的机会,哨声在阵地上此起彼伏,不过安格斯的部队因为伤亡不小不需要参加这次的行动。
防守曼彻斯特的还有几个新补充上来的陆军部队,他们土黄色的军服和深蓝色的陆战队区别很大,数量更多。
没了士气的苏格兰士兵想到没有逃跑的可能,一个个纷纷选择投降,而英军士兵们像是在抢购商店内的紧俏品一样,争着逮放下武器的苏格兰人,有些人甚至神气地押着两个俘虏走向后方。
在对待俘虏方面,安妮作为国防大臣,也给各个部队下了命令,这毕竟苏格兰以后就真正归入英国的直接管辖,肯定不能把事情给做绝了。
所以这些俘虏不仅不能随意处置,还得优待。
一下子突然多出几万张要吃饭的嘴对英国来说也没有很大的问题,或者说安妮早就料到会抓到成批的俘虏早早做好了准备。
因为有坦克这项“秘密武器”,英国高层没有人觉得自己能够输掉这场战役。
很快,战胜的消息就从曼彻斯特传到了朴茨茅斯——鉴于包括白金汉宫在内的一大堆楼房还在进行修复和改造,政府办公地点暂时全都搬去朴茨茅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比伦敦温度更高一点。
在利物浦方向上驻扎的部队也传来消息,他们已经主动发起进攻,正好遇到南下的苏格兰西路军,这支西路军仅仅装备了一只手都能够数过来的后膛装填火炮,其他都是用来凑数的前装填炮,甚至不少是滑膛炮。
两边都是在这个冬季训练出来的军队,但是一打起来,两边的差距就体现出来。
BL5.5英寸炮现在正在加快生产,在利物浦的陆军部队暂时还没有使用的份,但是陆战队淘汰下来的18磅炮和新生产的25磅炮的数量却是管够,一个步兵师就有着将近一百门。
本来就补给不足,又碰上火力如此凶悍的英军,还没等到英军的步兵冲到眼前,一面面白旗就出现在了苏格兰人中间。
比起在曼彻斯特发生的激烈战斗,这里战斗结束得太突然以及太和谐。
拿到这份报告的安妮只是笑了笑,接着拿起驻守约克的陆战三师发来的电报,在陆战一师跟着坦克发动反击的时候,陆战三师刚刚遭到苏格兰东路军的进攻,没有火炮洗地的苏格兰军进攻显得格外无力。
用陆战三师官兵的话来说就是“软绵绵的攻击”,在听说友军部队都已经在追着敌人打的时候,陆战三师也觉得不能这么耗下去。
于是乎他们在炮火掩护中发起反冲击,在贝德福德一战后,陆战三师的炮兵们收到了不错的礼物,60磅炮被淘汰掉,换上来的是一水的7.2英寸榴弹炮和BL 5.5英寸炮,数量加起来也有了几十门,25磅炮也装备了72门。
所以说就出现了一万多人的部队打得几万苏格兰军抬不起头,最后成建制投降。
在缴了这些人的武器后,亨利所在的营接到任务押送俘虏到后方,当然,陆军会派出新兵支援。
让几百个人押送上万个俘虏这种事情听上去威风,但是军官们完全放不了心,毕竟他们不是意大利人。
有线电报虽然比起传统通信有了巨大的突破,但是用起来还是有不方便的地方,消息的传递也有不小的延迟。
所以在情报确认方面英军作战指挥部花了点时间才确定苏格兰人军已经全部被击溃。
安妮和一众高级参谋于是决定转入到全面反攻阶段,除了留下一点部队留守,其他所有部队全部向北挺进。
不少陆军单位因为没有配备重炮等武器,行进的速度可以说相当惊人,很多军官甚至把这次行动当做是一次远距离的野外拉练。
两百多公里的路程,有些部队用了三四天就过去抵达英格兰和苏格兰的习惯分界线,一路上都没有设防,不少单位已经以营为单位分头行动进入到城镇之中驻扎等待后续部队。
在靠近英格兰地区的苏格兰人其实更认同英国政府,所以在看到英国军队进城的时候,各地都举行了不小的欢迎仪式,之前克伦威尔的部队南下的时候可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
毕竟不是每个苏格兰人都觉得应该恢复到以前独立的状态的。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部队都进入到苏格兰境内,先前到达的部队则继续出发给后面来的兄弟腾出休息的地方。
每天都有占领苏格兰城镇的报告传到安妮手里,但是她都不关心这些东西,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要是在哪里遇到了强烈的抵抗那才是出了问题。
她更在乎的是克伦威尔的消息,在这几天的连续战斗之中,很确定克伦威尔的主力部队最后被英军第一轻型装甲师追赶到了马斯顿荒原上,配合步兵部队一举歼灭了克伦威尔的精锐。
可是在打扫完战场之后根本没有发现克伦威尔本人,就连尸体都没有发现,俘虏的军官里面也没有人知道克伦威尔的去向。
安妮倒不觉得那个精明的家伙会死在乱军之中,最大的可能还是趁乱逃走了,毕竟他有了一次从伦敦潜逃的经历,这次在更加广阔的原野之上,想要逃走的话并不是难事。
而且连输了两次,苏格兰方面也没有办法再组织起来大规模的军力,当然,英军也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那么克伦威尔接下来会去什么地方呢?
安妮没有头绪,那个男人简直就是谜一样的任务,就连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都不知道,相比之下艾尔要好对付得多。
尽管在合作协议上,看上去虽然对双方都有好处,普鲁西亚还是从英国那边坑了不少东西。
总的来说和艾尔打交道是有章法可循的,不是面对克伦威尔一样让人摸不到头脑。
但是她在这里再怎么费脑子也没有用,这种事情还是交给更加专业的人合适,而这项工作自然就落到了情报部门军情局身上。
安妮本人被占领苏格兰之后带来一连串的工作给淹没了,直接接管苏格兰地区就是要把在英格兰建立的政治体制移植到苏格兰地区,原本当地贵族自治的模式也伴随着英军抵达被彻底打破。
这些人自然不会容忍这种状况的发生,尽管在明面上一个个都说着完全配合女王陛下的决策,背地里则是想尽一切办法也要给英国人找麻烦。
比如被选中担任爱丁堡市长的一名苏格兰当地人在前往就职典礼的当天遭到了一伙暴徒袭击,包括马车夫在内的多人在袭击中当场死亡。
虽然军情局很快就从中牵扯出一大串的罪犯,但是在幕后操作的人却是没有证据能够逮捕。
安妮希望能够让安希娜给她特别权力能够越过法律直接将那些顽固分子逮捕,不过安希娜觉得那样的话就太没意思了。
而且宁可错杀三千也不错放一个的办事原则在本就不稳定的苏格兰高地地区不太适合,为了更好地整合苏格兰,所以白色恐怖政策被安希娜给否决掉。
不过安妮不太相信这个理由,安希娜什么办事风格她不清楚?她实在是太清楚了,说到底还是想要放长线钓大鱼,现在苏格兰不知道还藏着什么牛鬼蛇神的,要是能够一网打尽那就太好不过。
只是要钓到大鱼,那么鱼饵也不能够小了。
明知道存在破坏分子,英国政府还是决定在苏格兰快速推进改革,并且加快苏格兰的工业建设和道路建设。
同时更多的情报人员被派到了苏格兰,没有证据的抓不了,但是也不能白白放着建设苏格兰的项目被攻击,所以很多没有背景的小贵族就变成了弃子。
一场惊心动魄的谍战就在苏格兰地区上演了,显然安希娜也很乐于见到这样的状况。
安妮真的想要吐槽,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个时候他就有点羡慕艾尔,在统一普鲁西亚全境的过程中,艾尔对于不合作的贵族可是用了十分强力的措施。
杀头的杀头,劳改的劳改,硬是把全国上下都治得服服帖帖。
可,这里是英国不是普鲁西亚啊——安妮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第三卷到此结束,A.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