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非军团于加达里夫面前吃了败仗的同时,跟着弗大帅留在伊斯巴尼亚参加这场无限制大乱斗的谭琳也正在目睹着教盟军情况的恶化。
就目前的局势而言,在同殖民地军与独立军的战斗中,教盟军的进攻势头明显的放缓了下来,除了欺负欺负群龙无首的联合军外,教盟军的推进近乎停滞。
这一切的原因还要归咎于教盟军里错综复杂的派系问题,在荷西的个人威望、伊斯巴尼亚当前对他们的不利局势与暂时的共同利益前,一些纠纷与矛盾便被暂时搁置了。
而当局势变得不那么危急,甚至显得有利时,这些纠纷与矛盾便又不可避免地被各派势力有意无意地拿出来说事和私底下摆弄了。
在这当中教会与代议派、两个王室分别的支持者,以及混在教盟军内部投机主义者们的待价而沽、见风使舵都在加重分裂的趋势。
若非教盟军的南方军团主要是荷西的本部势力以及有弗大帅的国民军在帮衬,那么不安稳的南部与情形并不特别明朗的北面都可能会延缓教盟军内部分裂的速度。
所以,教盟军现在的情况便是荷西的个人威望已经在这场内战中被各派展露头角的领导人与将军给分化、弱化了,以至于荷西已经开始不能轻易压下其他人的声音与意见了。
而上层建筑的态度与方向不明确便导致底下的部队也不清楚自己身旁的其他势力部队今天是友军,那明天还会是友军吗,这便使得教盟军的进攻意愿大大减缓。
不过教盟军高层内部的不和与分歧却没能影响到独立系统的国民军,弗大帅在教盟军荷西搭建大框架下继续着他那银弹攻势,很快便将荷西南方军团的上下将领都打点的舒舒服服。
既然南方军团的军官将领们都舒服了,那他们便自然会配合国民军在伊斯巴尼亚南部发动的一系列攻势,而家底略厚的教盟军也在防御上很好的策应着国民军。
开战数月后,埃米利奥的殖民地军便将前期以闪电般的速度攻略下的大量本土城市以同样的速度给吐了出去。
现在弗朗西斯科的主力与帝国军的志愿兵团正聚集在伊斯巴尼亚最南端的埃尔科诺科尔地区,在这埃米利奥最后的本土据点里,其残存的主力以及埃米利奥最后的野心正汇聚于此。
为了彻底的将埃米利奥踢出这场追逐伊斯巴尼亚大权的游戏,弗朗西斯科可谓是准备充足。
国民军的五个主力步兵师配合七个常规师,以及帝国三步一炮一轻装共五个师的志愿兵团,还有拉来助阵的三个教盟军步兵师,合计20个师,18万人左右。
而对面的殖民地军则是其最后的主力,甚至可以说是其最后的生力军部队,合计有17个师,12万人左右,其中小半都是还算精锐的老兵。
聚集在此的殖民地军他们说是退入此地驻守,但实际上还是因为无处可去了。
向北,他们打不过与教盟军联手的国民军,而向南退回殖民地的话,那他们在这些日子里损失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更别提要是退回去的话保不准还得脱层皮下来。
这些驻守在埃尔科诺科尔地区的师团现在得不到其殖民地控制区的兵力与装备补给,这是因为义鲁朵雅的海军舰队发挥正常。
比起原先只是伊斯巴尼亚那不大的殖民地要员,实控着大半个义鲁朵雅本土的贝尼托则要豪横不少,他的船厂在得到帝国阵营的技术、材料以及工业所需的燃料后便开始了全力运转。
事实证明,除了让他们亲自扛着枪上前线,在船厂里做工的义鲁朵雅人还是乐于给他们的领袖面子的,加之贝尼托以军工带动的经济复苏,加入军工厂工作的义鲁朵雅人也越来越多。
于是乎义鲁朵雅海军的恢复速度是远远超过参谋本部预期的。
虽然大舰的建造周期没办法缩短太多,但一些小艇,例如快艇和鱼雷艇的制造速度可就快多了,反正海防更孱弱的埃米利奥方也拿不出有效的针对方案,他的运兵船就是意呆水兵眼中的活靶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义鲁朵雅海军自然而然地将封锁直布罗陀海峡作为一个练兵的好去住,大量埃米利奥的船队都被义鲁朵雅海军拿去练手了,其中葬身海底的补充兵员何其之多。
而仗打到这个程度上,在埃米利奥控制的殖民地上还能再压榨出多少战争潜力呢?
帝国情报部门认为其剩下的兵力应该就只够编成3~5个师,而且不足7万人了,如果能在这里消灭掉殖民地军的大部分部队,那么埃米利奥势力就可以说是彻底完蛋了。
在歼灭了他们的有生力量后,南下夺取殖民地甚至可以不需要北非军团的参与,只不过即使弗朗西斯科想,参谋本部也没有计划到这方面上,弗朗西斯科也不可能单独行动。
毕竟弗朗西斯科这人精是不可能不去想这方面的问题地,他需要将自己与帝国的战车绑定在一起,这在当下帝国方优势的情况下是必须的,除非弗大帅不打算夺取伊斯巴尼亚的大权。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毕竟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心思的话,那弗大帅大可以在伊维萨群岛等着养老而不是倾尽全力地投身于这场混乱的内战。
所以,为了在未来拥有一块可以安心的背后,也为了进一步地与帝国阵营绑定,弗大帅的国民军就必须解决掉这埃米利奥的殖民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