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因为在视界之内表现为重力无限——时髦的说法是时空弯曲无限甚至时空维度互换——致使任何物质、能量及其附带的信息都不能逃脱,”帕琪说,“先不论黑洞内的物质是否会以别的形式脱离黑洞,这是个暂时没有定论的问题。单说奇异点,因为事实上奇异点是被它自身产生的引力边界所包围起来的,故以常识而论,奇异点永远不可能暴露在黑洞引力边界之外,所以奇异点无论有怎样的物理失效奇特性质、无论怎样不符合逻辑,都不可能展现在外部的符合逻辑的宇宙真空当中,同样因为黑洞之外的人不可能对黑洞之内进行观察分析,奇异点便似乎是永远隐藏在它的引力边界内部的不能被解析的东西,它的存在也就无所谓影响到这个符合逻辑的宇宙了。”
“嗯,是这么回事。”
我不大能体会到帕琪的兴奋点,但我却想到了帕琪的实验可能追求的结果,简单地说就是让奇异点以别的形式暴露在符合逻辑的世界当中,制造人工黑洞充其量不过再现天文学奇观,从实验角度来谈就是一次合情合理的观察实验,无足轻重,但让奇异点暴露在“外部”却是真实世界基本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概率趋近零,总的来说这类似于制造一张只有正面没有反面的纸张、在欧几里得平面上画两条相交的平行线、甚或建造围成一圈却永远向上的楼梯。
帕琪的解释在继续:“奇异点不能暴露在‘外’,那么可以换个思路来操作,某些黑洞理论专家是这么认为的,黑洞形成时期前后事实上具有一个恐怖的角速度,这个角速度来源于星体体积的迅速坍缩和角动量的极小变化,于是这一恐怖的角速度会让形成的奇异点变成一个绕着中心高速旋转的奇异环——虽然这可能也没法用正常逻辑来解释,但终归有个符合逻辑的思路让我操作。”
“于是呢?”
“调整斥力场的作用方向,让形成的奇异点转起来,如果外界人的理论问题不大,那么奇异环的形成并不会改变奇异点形成的那个视界的大小,转起来的奇异环只要速度够快,或许半径可以超过视界半径。”帕琪一口气说完,“这样,不合理的东西就暴露在合理的宇宙中了,不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都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有趣的实验现象!”
“帕琪,即使不考虑不合逻辑如何在合乎逻辑的宇宙中存在,你想过没有,我们怎样才能对实验本身做出观察?”
“视界内部的确无法观察,光线进去就出不来所以任何探测手段都会失效,”智慧魔女说,“而且视界外部的时空弯曲也大到足够扰乱观测,但我有办法调整折射视角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观察的只是奇异环暴露在视界外部所引发的现象而已。”
“可是……我总感觉有不对头的地方。”我向智慧的魔女表达我的不安。
“没什么好担心的啦!”帕琪双手抱胸袒露出更为自信的姿态,“真正需要担心的、并可能让实验得不到结果的条件,是奇异环的存在时间,根据公式测算,黑洞质量越小、温度越高、存世时间也越短——不过这指的是传统理论下的黑洞,使用外力、也就是斥力场制造奇异点生成的黑洞或许温度没那么高,”她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理论的信任不足,但这没有打消她对实验的狂热,“总之要考虑的是,黑洞存在时间过短的问题。”
“有多短?”我问。
“根据公式……”帕琪惯例以此句打头,“大概在阿秒数量级上下。”
“阿秒?”我搜索一番记忆中的常识,“十的负十八次方数量级吗,短到这个程度的话,应该没法用常规手段观测吧?”
“的确如此,”帕琪点头,“原本我寻思让咲夜来记录观测现象,但这必须有个前提。就是咲夜的能力不会打乱时间流,否则极有可能因对实验条件附加不可预知的影响导致失败或其它可怕的后果,在不能确认咲夜的能力本质之前我还不能安心让她插手辅助实验。”
“那该怎么办?”
“我这些天主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个,该如何观测存世时间为阿秒级的现象,但一直没有想到可靠的办法,所以姑且把实验完成了再说,一次观测不到我们可以反反复复进行下去直到得到确切结果或者想到可行的观测办法。”
听完帕琪的简略介绍后,我基本明白过来,显然帕琪构想的新实验也在某个程度上归类为观察实验,但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主动打破“逻辑性”的历史性行为,不过因为目的就是让某种不逻辑的东西显现出来,而非其它更具体的谋划,故而这一实验的现实意义或许并不大。
“如果只为感受感受声光效果的话,确实有趣得很。”我说。
“一切不过是推测,”虽然这么说道,但魔女看来对此期待不减,“只是恰巧我比外界人拥有更为合适的实验条件,所以才能、也敢设计这类魔法实验。奇异点到底是否不合理的某种东西,它能否在可被观测的情况下存在于世上,如果能,这到底是怎样的光景。总之,爱丽丝,我们来看看吧!”
“我也对不符合思维逻辑的可能的存在物很感兴趣啦,快来吧。”
同样也为了验证一番,这个不合理就不可能存在的世界到底是否真的合理——合乎逻辑。
帕琪随手掏出一本魔法书(从哪掏出来的?),“首先构建一个球形空间作为实验区域。”
一边说着,帕琪念了几个意味不明的音节,博丽神社那冷寂的空地,距地面五米左右的上空,空气开始变得活跃,气流回旋中似乎在构成某种定向而有规律的造型。
然后流动的空气变得五光十色,此刻也能清晰地观察到气流的运动,无数股折射着彩色光晕的气流就像在某个确定的球面上攀爬蔓延,渐渐无数说不清道不明的彩色线条构成了一个半径两米左右的空气球。
“让空气带上颜色更能直观察觉到实验区域的范围,”帕琪这样解释道,“那些像无数蚯蚓缠绕的图案是引导贤者之石散发斥力场的球面形魔法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