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是夜,明月高照,赵匡胤在宫女的引领下,急急自赵府赶入宫,觐见周世宗柴荣。
待赵匡胤赶到时,柴荣正独坐在皇宫的庭院中,正在静静等待着赵匡胤。
总是爱在月色下,柴荣将赵匡胤叫来与之深夜相谈。
“坐吧。”
柴荣点点头,让赵匡胤先在自己身旁坐下,神情却似乎并不是那么焦急。
“去取件衣物来与匡胤披上,夜寒别受凉了。”
已是夜深,寒意渐起。
柴荣让宫女去取来件厚衣物,赵匡胤此番来得急,只穿了件单薄衣物就匆匆出门,柴荣让赵匡胤快快披上免得受了凉。
“好了,你们都先退下吧。”
挥了挥手屏退了旁人,柴荣要独自与赵匡胤说些事情。
“义姐深夜叫我来,可是有何要紧事?”
入座后,赵匡胤接过衣物,有些等不及,赵匡胤主动向柴荣问到。
先前整军的结果,从柴荣当时的反应来看,本该很满意才是。
为何此时忽然这么晚了召自己前来,可是又有什么意外的变故,要告知于自己。
“其实,也无甚大事。”
面对赵匡胤的询问,柴荣摇了摇头,站起身来,自高深的宫墙中抬头望着无垠的夜幕。
“……”
赵匡胤在旁静静听着,柴荣虽如此说,但赵匡胤知道对方绝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召自己前来,肯定有何要事要说。
不过,柴荣只是总表现得让人捉摸不透,通过这么多年的相处相伴,赵匡胤也深知柴荣的性格。
既然不急着言明,赵匡胤知晓自己便也急不得,只能等着柴荣继续说下去。
“唉,方才我刚睡下,又忽然惊醒。
躺在床榻上,不知为何,忽有一事涌上心来。”
负手在后,周世宗柴荣,现今中原的掌权者,忽然叹了口气。
赵匡胤立马也站起身来,在柴荣身旁认真听着,不敢有何怠慢。
“匡胤,你觉不觉得,这大周的天下……太小了。”
转过身来,柴荣面对着赵匡胤,开口问到。
周世宗柴荣,自上次阅军后,对赵匡胤整军的结果确实很是满意。
高平一战,与北汉、契丹联军的大战,周军的大捷,足以让后周与周世宗柴荣威震天下。
而经过此后一番深刻的整军后,后周的军力,更是再上一个台阶,强盛至极。
在点兵台上,望着通过一系列整军后严阵以待、威势赫赫的大周禁军,柴荣心生升起一股骄傲。
但同样,柴荣的心中,也忽有一阵不满足。
大周,有如此傲人的军队,有如此强盛的战力。
但与之不符的是,现今的大周天下,太小了。
小,太小了。
柴荣愈想,心中愈发如此认为。
以至于本该是高兴的一件事,却让柴荣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所以才急召赵匡胤深夜入宫来,就是想说此事。
自李唐灭后,华夏历史就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战争与纷乱。
在这个并不被后世所熟知的时代,却是华夏历史上最动荡的一个时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中原地区短短数十年间,到后周为止,就前后已历经五个朝代。
而在中原的朝代不断更迭,掌权的皇帝轮流上位,华夏大地难以有长时间的安稳统治的同时,中原外四方各地的豪强势力,也趁此建立起了自己的割据政权。
前后历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北汉等国,在中原王朝的统治之外割据一方,以这些国家为其中代表,统称十国。
而在中原王朝的政权落入后周手中,周世宗柴荣当权的此时,在后周之外,有后蜀、吴越、南唐、北汉等割据政权,将华夏大地分为碎裂开来的一块块。
后周,正居其中。
当然,除了这些割据政权额爱,还有北方的大敌,契丹。
可以说,中原的王朝,四面临敌。
周世宗柴荣继位之初便爆发了一场恶战,便是在高平,与积有旧怨的北汉和外敌契丹殊死一战。
此战,以后周一方的大胜,向诸敌宣扬了后周的国威,让外敌不敢再轻易来犯。
不过此战,后周是被动的一方,是为了抵御外敌,而周世宗柴荣带兵亲征。
当高平一战胜利后,对后周的国力与军力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信心,手上握有如此强盛的军力,柴荣的眼光,自然不会仅限于抵御外敌、固守自己的中原王朝,而是要向外远望。
向外一望,自然,这大周的天下,就太小了。
五代十国,同样是政权变动最为频繁,皇帝换得最勤的一个时代。
而在这些历史上匆匆留名的皇帝中,有明君,有暴君,有昏君,有庸君。
有心甘偏安一隅,只求苟全自己一方权势的皇帝。
亦有心怀远大抱负,志在掌控整个天下的皇帝。
比之前朝后汉的两位皇帝,在华夏历史上算不上有什么足可留名后世的功绩。
而柴荣,自认算得上是一位有能力的皇帝。
有能力者,自然有野心。
而以后周现今的国力与军力,柴荣相信,足以支持自己的野心。
在成功解决了继位之初所遭逢的危难后,后周的政权顺利转入自己手中,柴荣也需要谋划自己下一步身为国君该如何去做。
“义姐的意思是……”
听出柴荣话里的意思,赵匡胤开口想问柴荣是否是想要出兵征讨外敌。
“匡胤,自义父走后,我真是孤身一人了。”
未等赵匡胤的话说完,忽然打断了赵匡胤的话语,柴荣话锋一转,说到。
“义姐……”
眼见柴荣的神情,与语气之中满是落寞。
后汉在位的最后一位皇帝,刘承祐。
因猜忌权臣郭威,在心怀不轨的大臣的怂恿下,将郭威与柴荣的家眷尽数杀害。
而柴荣现今的亲人,只剩下当时不在京城,侥幸逃过一劫的最幼小的女儿——柴宗训。
除此之外,柴荣虽是一国之君,但身边已无甚亲眷,成为孤身一人。
此事,赵匡胤知晓,也成为柴荣鲜与人提起的心病。
“高平一战,现在想来真是后怕。
若非你与诸将拼死杀敌,反败为胜,这大周的天下,就要葬送在我手中了,我真是无颜面对我义父。”
提起高平一战,虽战前与战中表现出过人的果断与决绝,可战后,柴荣依旧是心有后怕,只是自己国君的身份,让柴荣不能在人前表露出来。
“高平一战,正是义姐的英勇与决断,我军才能得胜。”
赵匡胤向柴荣回到,高平一战若无国君柴荣亲自上阵杀敌激励将士,后周也难以取胜,柴荣不该有所自责。
“自高平回来后,这些时日,我心中一直在想,我该如何做,才能将这大周治理得到,如何才能不让义父失望。”
义父郭威,虽与柴荣并非血亲。
但对柴荣待如亲女,一直让其在身边大力栽培,对柴荣可以说是恩重如山。
在自己离世前,郭威更是将大周的天下,自己征战一身得来的心血,全部托付给义女柴荣。
恩重如此,柴荣怎能不奋发图强,以告义父郭威在天之灵。
“义姐继承先皇遗志,励精图治,大周在义姐治下必会日益强盛。”
不只是如此说,后周的各位重臣、大将们,如老臣宰相魏仁浦,也如亲信赵匡胤,更有张怀德、李重进等已跟随郭威、柴荣多年之人,都由衷相信柴荣能带领后周走上强盛之路。
“嗯。”
点点头,柴荣相信赵匡胤说的是真心话。
“义姐若想拓展大周天下,或可在朝廷上让诸将们商议,听听各位将帅的想法。”
赵匡胤提议到,柴荣若想考虑出兵征讨外敌一事,可以和禁军的众将帅商讨,相信并不是什么难以谋划之事
“我若问怀德、重进等人,哪怕战事再如前次那般凶险,他们也必定会支持我。”
将领们对柴荣的忠心,经过高平一战,就已能可见。
若柴荣有心想出兵征伐,使四方来朝,诸将定舍命也效忠于自己。
可如此,就难以真正判断自己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柴荣不想后周此后的每一战都如高平之战那般凶险。
“那义姐的想法是?”
一听柴荣并不打算向诸将征求意见,赵匡胤问柴荣心中到底是何意。
“我想问问朝中一班文臣,看他们对此有何见解。”
文与武,一文一武,在华夏历史上有皇帝那日起,就已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
可在五代十国的纷争乱世,朝堂上,文臣的地位一落千丈,武将的地位举足轻重。
武将所拥有的权力,远远高于文臣。
因为在这个时代,只有兵,只有武器,才是真正决定手握权力大小的工具。
文臣,只不过是政治运转所必须的附属品而已。
武将只有手握兵权,才算是掌握了真正的实权。
一位又一位手握重兵的武将与统帅,在五代十国权极一时,甚至坐上了皇帝的龙椅。
这种畸形的文武关系,决定了这些王朝不可能拥有长远的安稳,同样也是皇帝所需面对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尤其皇帝本身就是武将出身时,更是能深刻认识到其严重性。
后周太祖郭威在世时,在后周之初,郭威就有意提高文臣的地位,在朝廷上优待文臣。
文臣与武将,在朝廷中相辅相成,相制相衡。
皇帝若想打压武将的权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文臣的地位,来与武将进行抗衡。
柴荣继承郭威的想法,亦想让文臣们也参与进的大事,由此来提高文臣们的地位。
“明日朝堂上,我就亲自出题,让他们来表态,我后周若想使四方来朝,该如何去做有何。”
“无论如何,匡胤都支持义姐。”
柴荣心中做好了打算,想通过自己出题,让文臣作答的方式,来试探朝中大臣们的想法。
武将们的建言,就暂且先放在一边。
周世宗柴荣的下一次决策,后周的下一步动作,将决定这个乱世的流向。
因此,不得不慎重再慎重。
“嗯。”
赵匡胤知晓,柴荣并不是真的迷茫或是拿不定主意,才在深夜召自己前来。
相反,柴荣是最有谋略,最深思熟虑之人。
只不过,再有谋略之人,也需要一个可信的人来听听自己的想法。
而赵匡胤,对于柴荣而言,正是这个人。
“对了,匡胤,你家中可还有个妹妹?”
说完了正事,柴荣忽然转而问起,赵家的大姐出嫁了,家中应还有个妹妹。
数年前自己去赵府拜访时,应都见过面。
“是,家中还有一个三妹——赵匡义。”
赵匡胤点点头回答到,忽然问起此时,又有何意?
“如此算来,你那妹妹,应也年龄不小了。
既然如此,若其尚无事在身,不如让她也入朝为官如何?”
突然提议到,柴荣让赵匡胤的妹妹赵匡义也入朝来为官。
“或若是愿意,她自然也可进入军伍。”
入朝为官,或是入军拜将,都可以,柴荣说到。
“这……
匡义自幼并未习武,并无太高武功。”
赵匡义与赵匡胤年纪相差数岁,当初赵匡胤跟在父亲赵弘殷身边,在军营中历练时,赵匡义尚且年幼,就并未一同习武。
“既如此,就安排她一个小官做做。”
“可匡义还无甚功名……”
“此事我自命人办妥,你就无需多言了。”
执意要赵匡义入朝为官,柴荣不容赵匡胤有何异议。
“那我就代舍妹谢过义姐了。”
赵匡胤知晓,柴荣此举,是对自己与对赵家的关照,才会让没什么功名的妹妹赵匡义也入朝为官。
如此一来,既是有利于赵匡义未来的仕途,也是对赵家的又一关照。
赵匡胤向周世宗柴荣深深一拜,由衷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