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初战落幕(其四)

作者:高梁河车神 更新时间:2021/2/18 22:06:33 字数:3593

几只舟船,停在了微有波澜的水面上。

寿州城,后周与南唐两军偃旗息鼓,一切似乎都静了下来。但对此次战争胜负的争斗,在寿州的主战场真正打完前,绝不会停止。

“那真是皇甫将军!”

“这!怎会!”

“难道……我们的援军真的都已……”

南唐大将皇甫晖兵败被俘后,决意不降。

降将有降将的好处,不降亦有不降的用处。

周世宗柴荣命兵士将皇甫晖押至寿州城外,并派李重进亲自前去向寿州城内的南唐军队展示己军的这一“战果”。

要让寿州城中的守军都清清楚楚地看看,他们日日夜夜苦苦坚守,只为盼来为寿州解围的后方援军,如今其统帅也已沦为败军之将,更不用说那数万援军,也已被击溃,不会前来支援寿州这座孤城。

听到从敌方主帅口中说出的援军已经大败的军情,还有被死死押在阵前的皇甫晖本人,引得城楼上的守军都是一阵骚动,越来越多的兵士涌上城楼,不敢置信地看着城楼下的这一幕。

柴荣此举,并不是想让皇甫晖替自己在此劝降刘仁赡。

南唐的这两名老将,柴荣心中了然,都是铮铮铁骨。

知晓自己劝说不了敌将,自己再以利诱之,亦不会归降于南唐。

但将帅心如磐石,却也难保手下的众多兵士们丝毫不为所动。

如此做,就是要给众兵士们看,这场后周与南唐的战争,现今南唐已经溃败到了怎样的地步,让寿州城市内的守军自己认清现实,动摇其军心。

“将他押回去!”

“是!”

“唔——————!”

塞住其口,使皇甫晖一直不能言语。

用尽了这名南唐大将的可用之处,李重进便一摆手,让兵士驾船再将其押回营寨。

自己则留在寿州城池外,还有话要与自己的死敌刘仁赡说。

“刘将军,后方的援军都已溃败,您又为何在此苦苦死守,徒使城内百姓兵士受难?

我也不想瞒将军,将军与众将士在此奋力死战,南唐后方可又诚心记得将军与众将士的功绩?

你主李璟,先前就已遣使前来我军大寨议和,要弃寿州城池,将寿州、涂山、滁州尽数割献于我大周。”

还有南唐元宗李璟派遣使者前来“议和”之事,李重进也一并告知与刘仁赡,也是说给城楼上的南唐兵士们听。

“若将军愿献城投降,我主柴荣心意不变,依旧会厚待众位将士。

是降是战,刘将军自己定夺吧!”

说完这一番话后,李重进也不待刘仁赡回话,便催促兵士径直驾船离开。

回首看了一眼城墙上人头攒动,该说的话都已说到,该听的人也都已听到。

统帅刘仁赡的意见如何,其实并不重要。

“难道,陛下真的放弃寿州、放弃我们了?”

“怎会如此?”

“如今援军没了,陛下还会发兵来救我们么?”

前次林仁肇拼死力挫周军,冒险运来救命的物资,解了燃眉之急,才使得寿州城内的军心能稍稍安定些。

可如今事实摆在眼前,南唐似乎已经大败,甚至连国家李璟想要与后周议和时,城内的将士们却毫不知情。

自己在此拼死血战,为国为君守得一寸国土。

可不仅援军未见,就连寿州,也就这样轻易拱手让与敌国,弃全城将士于不顾么?

众将士议论纷纷,心中难免都有些怀疑和警惕,又很快转为失落与愤懑,却又不愿直直肯定,自己精忠报国,最后竟会落得如此下场。

“父帅……”

老将刘仁赡之子,见到众兵士们心生不满,也面露忧色地看向了自己的父亲。

“无论如何,是战,是和,在陛下的旨意传来前,我们绝不能弃城!

林将军拼死为我军打援,说明朝廷与陛下并未弃我军不顾。

我等不能轻信周军胡言,亦不可辜负林将军心意,定要死守城池!”

南唐大将皇甫晖被擒,足以说明后方的南唐援军已经遭到了重创。而若援军受创,南唐元宗李璟想要弃掉寿州城池,以与后周议和,保住南唐一国,也并非不可能。

刘仁赡心中比谁都清楚,李重进所言非虚。

但自己身为统帅,在这种时候,就最不能动摇,镇守住军心。

可单凭一己之力,自己还能为南唐、为国君李璟,守得这寿州多久呢?

“陛下,那皇甫晖,该如何处置?”

乘船回寨,李重进让兵士将皇甫晖押下去,自己询问周世宗柴荣该如何处置这位南唐的败将。

“既然他不愿降,便罢了。

若他愿好好疗伤,待疗好伤后放他走。

若他执意求死,便由他去死,现今也无甚用处了。”

周世宗柴荣惜才,对待贤士能将,都是坦诚厚待;

但对于无用、不可用之人,柴荣也不会留有不必要的惋惜与怜悯。

仁慈与残忍,对于一位国君而言,是可以同时具备的“优点”。

“是!”

遵照周世宗柴荣的旨意,李重进本就对这名南唐老将无甚好感,不过是彰显了赵匡胤的军功罢了。

命人将其关回营帐,任由其生死。

他想活,就救;想求死,亦不阻拦。

这位桀骜不驯,威名一时的老将。在人生的尽头,依旧用自己的性命,保留了最后的忠心与高傲。

被关在营帐中,不吃不喝,亦不受周军的治疗。

任何人想进帐来劝,都破口大骂,毫不留情面地将人骂出。

唯独对在滁州一战中,将自己打败的赵匡胤,老将皇甫晖略有赞赏。赵匡胤亦对这名桀骜的老将有所敬佩,不忍见其惨状,偶尔也来帐中探望,能与皇甫晖聊上几句,却还是劝说不了对方赴死的心意。

为国为君而死,或许,这就是皇甫晖心中最后的一份忠诚。赵匡胤到最后,也只能默默退出大帐,将武将的尊严留给对方。

数日后,南唐大将皇甫晖,因拒绝周军的治疗,最后伤重不治身亡。

虽然柴荣,但为了表示自己身为国君的气度与对皇甫晖武将骨气的敬重,还是下旨厚葬皇甫晖。

五代十国的一代老将,就此殒命于战争与忠诚。

在这个君臣义绝的时代,还是有贤臣良将用自己的生命,坚守了乱世中的君臣之道。

安葬之日,虽先前为敌,赵匡胤也来相送这名值得敬佩的敌手。

“看来,现今还真是到了你们的时代,我们,都老了啊。”

众将默默目送着一代名将的离去,后周军中的老将赵弘殷,在自己的女儿面前,忽然发出如此的叹息,颇显无奈。

数十年的战乱,五代十国的纷争中,曾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勇将、名将。

赵弘殷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可时至今日,这些曾名噪一时的老一辈的将领们,或死于战场,或亡于伤病,都陆陆续续离开了这个自己拼命流血的乱世。

现今,这乱世,已是如赵匡胤等新一代将领们的主战场,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自己不觉间,也已渐渐年迈,而由自己一手培养的女儿,到了正当建立功名、实现抱负的年纪。

父亲忽然有感而发,身为女儿的赵匡胤,亦不知该如何回答。

时间,再勇猛的将领,也终究是敌不过。

或许再年轻数十年,皇甫晖不会轻易就被赵匡胤擒下,但终究时间流逝,一代有一代的故事,一代有一代的盛名。

唯有其中极少数的幸运者,才可留名青史,为后世传颂。

“禀陛下,张将军已带回了援军。”

在后周与南唐交战的战场接连发生了数次转折后,赶回后周调军的张永德,此时也终是将援军带回,支援寿州战场。

向周世宗柴荣复命后,张永德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只是没想到先前担负打援重任的赵匡胤竟也平安归来,颇为惊讶,向旁人询问得知了详情。

“匡胤,我可听说了,你不仅接连几场大胜重创唐军,还生擒了大将皇甫晖。

未曾料到,只五千兵马,你也竟能立下如此战功,真是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啊!

只可惜,匡胤你率军打得如此好,可这寿州城池,却还是未能拿下来,可惜啊。”

一边赞扬着赵匡胤此次立下的战功,张永德一边暗讽李重进的无能,继续加深二人间的矛盾。

“哪里,匡胤此番能够得胜,不过是侥幸罢了。

而且,真要说起来,匡胤还得多谢张将军传授与我的骑射之术,我才能出其不意,将皇甫晖擒下。”

“哈哈,你这么说,就是在刻意恭维我了,太见外了。”

虽“责备”赵匡胤是在刻意恭维,可此话却听得张永德很高兴。

张永德的高兴,可是由衷的高兴。赵匡胤现今与自己交好,对方立功升迁,对自己日后亦有好处。

之术此话传到了李重进的耳朵里,令李重进依旧一言不发,将愤怒与不满继续积累于心中。

“好,现今南唐援军已败,我军援军已至,我军围困寿州,亦无需再多忧虑。

赵匡胤、韩通听令,即日随我回京!”

几日休养,伤势稍稍好转后,韩通强撑着身子,硬要来大帐听周世宗柴荣的下一个旨意。

“其余将领,与统帅李重进在此,继续围困寿州!”

南唐援军的威胁暂时解除,己方现今也有援军赶来。

暂时不必再为寿州的战场担心,攻下城池亦不急于这一时,柴荣可以先放心回京,离京已经数月,虽先前任有王朴、魏仁浦等人主持朝政。

但身为国君,时日久了,还是该回朝处置处置政事。而且此次回京,周世宗柴荣另还有要事需办。

而此次回京,周世宗柴荣只带赵匡胤与韩通二将,还有前次战争中负伤的兵士回京养伤。

将其余的众将与大军都留在此处继续围困寿州,表明自己想要征讨南唐的决心,还未就此结束!

周世宗柴荣第一次亲征南唐,到最后并没有完成最初的预期,攻下战略要地——寿州。

但在寿州主战场之外, 赵匡胤接下打援的重任,接连攻克南唐援军驻守的数个要地,为后周与南唐的战争逆转局势,是南唐元宗李璟不得不向柴荣求和,取得了优势。

自高平一役反败为胜,在后周禁军中一展威名后。初征南唐,赵匡胤再次以身犯险,为后周立下赫赫战功,名震天下!

*《一君一将》章节中,所写到的周世宗初征南唐时,赵匡胤与南唐大军的几场战役:

涡口大捷、清流关大捷、滁州大捷,都在史书中确有记载。

只几千兵马,诱敌歼灭数万大军、攻破十万大军驻守的清流关、在阵前独自生擒南唐大将皇甫晖、姚凤,都确实是赵匡胤曾亲自立下的赫赫战功。

乱世,是最有机会出人头地的时候。而真实的历史,有时比小说更为精彩。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