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相争(其三)

作者:高梁河车神 更新时间:2021/2/21 21:57:07 字数:3349

待需私下与王朴等重臣的诸事都商议妥当,周世宗柴荣亲临朝政,正式上朝议事。

离京数月后,大周的国君,终于坐上了虚位已久的皇椅。

朝臣们尽皆位列于大殿中,拜见周世宗柴荣回京后的第一次临朝。

周世宗柴荣此次特意回京,是有两件要事要办。

首先,第一件,就是完成自己先前的许诺,重重地嘉赏在初征南唐一役中,立下了大功的赵匡胤。

可以说,后周与南唐的这次战争,现今阶段所取得的优势,主战场因老将刘仁赡的死守未占得任何便宜,都是凭借赵匡胤屡建奇功所打下。

“殿前都虞侯赵匡胤,上前领赏。”

金銮殿中,响起了新晋的禁军高级将领——赵匡胤的名字。

先前在高平一役中,曾一己之力扭转战局,威名大震的赵匡胤,谁能料想到,立马又在与南唐的战事中,临危受命,不负重托替后周打开战局。

“臣在。”

自群臣之列走出,赵匡胤恭敬地跪拜在面前周世宗柴荣面前,听候封赏。

“赵匡胤此战征讨南唐有功,特将殿前都虞侯赵匡胤,破格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

“谢陛下隆恩。”

以首叩地,赵匡胤感激周世宗柴荣的封赏——又是一次破格提拔,连升数级。

都指挥使,在禁军殿前司的体系里,位于第三,在其上只还有都点检与副都点检。

虽还未攀至禁军殿前司的顶点,但都指挥使,已是不低的高职,能够执掌禁军兵权。且自殿前都虞侯升至殿前都指挥使,虽是连跨两个台阶,但中间还分为细细数级,而赵匡胤一举跃过,可见周世宗柴荣此次封赏之重。

周世宗柴荣有意提拔大大提拔赵匡胤,也是因为想将其培养为自己的亲信,才毫不吝惜地封赏。

而正因这份封赏赏得太重,就连心腹之臣王朴听了,也略觉不妥,想劝告柴荣。

但不知二人最后商议得如何,周世宗柴荣还是破格提拔了赵匡胤。

领了封赏,退回朝臣之列,赵匡胤能感觉到大殿上众臣们的视线都暗自聚集在了自己身上。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军旅中摸爬滚打,征战沙场,为国效力,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才得以爬到如此高位。

而二女儿赵匡胤,仅仅只用了短短数年的时间,就已经在禁军中任得如此高位。

数年的时间,走完了父亲赵弘殷数十年的升迁之路。

而且赵匡胤现今正当年,以其自身的能力与皇帝柴荣的器重,定还会往上擢升,触及到禁军——后周最强的军事力量的最核心权力。

赵匡胤能够如此迅速地得到如此高位,不得不说,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最离不开的,便父亲赵弘殷自幼的栽培,同时也为赵匡胤在军旅之中铺平了一条好走的道路,才能一帆顺风顺水。

另外,便是有幸得到了周世宗柴荣的赏识与青睐,俗话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柴荣与赵匡胤的关系,不只是君臣,不仅是结义姐妹,更是互相的知己。

更重要的是,赵匡胤自身的本领,能够在血腥残酷的战场上把握住危险与机遇,屡立奇功。同时独具眼光,当初太祖郭威还在,柴荣并未被立太子,远赴澶州上任。赵匡胤并未选择留京的安稳职位与平坦晋升,而是选择跟随柴荣,压上了自己的前程,现今亦是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回报。

不论如何,赵匡胤现今再上一步。与父亲赵弘殷同任都指挥使,执掌禁军。

时人皆以赵家父女为仰慕的对象。

“韩通上前领赏。

升任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重重封赏了赵匡胤后,周世宗柴荣一同嘉赏了韩通在此战中所表现出的勇武。

不过比之赵匡胤的连连提升,升任殿前都指挥使之职,韩通只升得侍卫司的副都指挥使,似乎略比对方低了一头。

虽若比起手上实际所握有的权力,韩通早就跟随在周世宗柴荣身旁,鞍前马后,誓死效命,其地位并不比赵匡胤低。

但听在耳中,在朝上众臣,矮了一头,韩通还是心中略有不悦。

两人领过封赏,就都暂时退下。

还有其他在先前一战中立功的将士,就等战争结束,再一并封赏。

“此次回京,朕还有一件要事要办,众爱卿听旨!”

说完了,还有第二件,柴荣要众臣都认真听着。

“先前我已命人押送南唐降军回京,我军不善水战,在江淮征战,处于不利之境。

即日起,由王朴主持,各府各部尽力相辅。

选禁军中身强精锐者,起南唐降军为教,操练水军!”

此次初征南唐,周世宗柴荣清楚地认识到,要征伐南方,后周所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水军。

江淮一带,水域甚广,更有淮河、长江等大江大河,为南方诸国抵御北方来敌的屏障天堑。

在水上作战却没有水军,就如两军还未交锋,后周就已自失一臂,处于了极大的劣势。

以北打南,一是气候,二是水战,都是需要克服的难题。

自在寿州城外的大雨替南唐守军阻隔了后周的攻势,操练水军一事,柴荣在心中就已有打算。

正好利用先前一战中南唐的降兵,来教导操练后周的精锐兵士,打造一支属于后周自己的水军。

而已备好人来练军,后周的京城汴梁又临近于黄河,亦有不小的水域,可作为演武练兵的最好场地。

待下次再征南唐,周世宗柴荣就要统帅后周新练的水军,在江淮与南唐一战。

“遵旨!”

群臣下跪,领下旨意。

由此可以看出,周世宗柴荣并未打算将与南唐就此结束,待时机成熟,自己将会再次亲征!

呼——————————!

晴空高照,天气甚好。

望着国都的方向,赵弘殷还不知晓此时远在汴梁的大殿上,女儿赵匡胤,如今又已受赏高迁。

待父女二人再次相见时,赵匡胤,则也已是与父亲赵弘殷同为都指挥使之列。

“赵将军。”

“嗯。”

身后有人叫自己,赵弘殷回过神来,自远方收回视线,将忧虑尽掩。

“赵将军,李将军请众位将军速往大帐,有要事商议。”

“好。”

点点头,跟着兵士走入大帐,与众将一同商议事务。

在柴荣回京后,只留下众将与大军在寿州城外继续攻城,可碍于现今没有有效的攻城手段,大军也只能等待水势日渐退去,将寿州先重重围困住。

现今的后周大军,还是如先前柴荣的安排,以李重进为统帅,总领军中事务。不过在诸将中,还有张永德,这素与李重进不和之人在。

“陛下回京前,命我军继续围攻寿州。

虽碍于寿州城外的水势,暂时不能攻城,但不能一直在此空耗兵力。

先前未受南唐议和,唐军后方此时定在调军遣将,以图反攻,我军亦要提前做足准备。”

领了柴荣之命,是要统帅李重进领大军继续攻城。

虽暂时不能攻城,但还有诸多事务要办,应对南唐大军的反攻要早做准备,可不只是就悠闲地在此守着寿州城便可。

“李将军此言甚是,不知将军是作何打算?”

众将领对于统帅李重进的说法很是赞同,身为一名合格的将领以及统帅,最该做的,就是不该在最该松懈的时候掉以轻心。

只有趁战事还未焦灼、惨烈之前,提前做足万全准备,才能在正式的战场上少些压力。

“李将军又有何高见,莫不是又要造什么攻城器具,助我大周一举取胜?”

大帐中,却有一人发声,张永德开口嘲讽到,如今调和与压制二人间矛盾的周世宗柴荣已不在近前,张永德也愈发不掩自己对李重进的不满。

前次寿州的攻城战中,李重进命兵士们大费周章,精心打造“竹龙”想破除寿州城外的高涨水势攻城。

到最后,不仅未能成功攻下寿州城池,反被南唐一名不知从哪杀出的将领,借势一把火将其烧尽,还令周军大寨陷入危机之中。

不知这次统帅李重进又有何“妙计”,张永德话语中尽是讥讽,。

“陛下命我为此战统帅,如何攻城取胜,我自有定夺。

不过现今,我倒是更忧心于南唐大军趁我军在此与寿州守军僵持,再有何对我军不利之举。

不知张将军,可否为我分忧?”

转过头来,二人的视线对上。

搬出周世宗柴荣来压对方一头,战事当前,要务在身,李重进不愿与张永德多生矛盾,以免耽误了战事。

但最大的调和者周世宗柴荣不在,众将也不能轻易开口相劝,只能让二人自己暂时“和解”。

“哦?替将军分忧,李将军未免太高看我了。”

“我想让张将军分兵继续攻略江淮一带城池,以免唐军有机可乘,收复失地。

而我,在此继续领军攻城,张将军意下如何?”

而最好的“和解”方式,就是让自己讨厌的人,不要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李重进以战事为由,想让张永德分兵去继续拓展江淮的战果,自己则在此领大军围困寿州。

一来可让战事顺利推进,二来也免得二人继续相争。

“只要李将军不再只给我五千兵马,叫我去与唐军数万大军死战,什么都好说。”

冷哼一声,张永德又讥讽一句。

虽然话是南唐,但还是应下李重进交于的任务,免得到时候战事告终回了京城,不好向周世宗柴荣教导。

“好!那先前张将军带回的援军,可自领一半去,并可在帐中亲点几名将领同行。

其余诸将,则随我继续领兵攻打寿州,如何?”

“有何不可?”

都已开出如此条件,张永德不会太不给李重进面子。

同样,此次出征,周世宗柴荣钦点李重进为统帅,自己开战至今却还未领下任何重任。张永德亦不会将立功的机会交与李重进一人,自己也正好趁此分兵之时,立下战功。

后周朝内朝外,后方前线,都在为与南唐的再次开战,提前做着准备。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