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家事国事(其一)

作者:高梁河车神 更新时间:2021/3/16 22:29:02 字数:3448

“这是父亲嘱托的书信,让孩儿一定要交与母亲手中.…..”

后周大军又一次凯旋,带回征讨外敌的巨大功绩,众将皆率军回到京城,接受京城百姓的夹道相迎。

却唯独是此战中,作为主攻手为后周的胜利立下累累奇功的赵匡胤,神色黯然,回朝堂上复命后,便匆匆回了赵府。

而现任赵匡胤麾下的掌书记赵普,还有麾下一众将领兄弟石守信等三人,也皆随赵匡胤一同,当即来到了赵府。

跪在母亲面前,赵匡胤恭恭敬敬将一路妥帖收着的书信递到母亲手中,这是父亲所嘱托的遗物。

“好。”

接过女儿递来的书信,母亲杜氏的手有些颤抖,赵匡胤也跪拜低头,不敢抬头来看母亲。

拆开书信,母亲细细逐字逐句读过,三妹赵匡义立在一旁候着,赵普等人也在屋内恭敬站着,沉默不语。

“好……好…….好……..”

看着书信中的内容,母亲不住点头,仿佛是在认真应答着父亲的嘱托,一一将所写都记在心中。

“母亲……”

听着母亲语气逐渐凝噎,身子逐渐颤抖起来,众人心中的悲伤亦又被勾起,一旁的三女儿赵匡义想要赶忙上前搀扶着。母亲却当即摆了摆手,默不言语,片刻后,神情渐渐平复下来,

“匡胤,你起来吧。”

“孩儿…….”

虽然当时在面临抉择时,君臣之义压过了父女之情,赵匡胤也相信父亲离世前不会因此而责备自己。但一路将父亲的遗体小心护送回京后,脚踏进家中,往日亲情浮现眼前,难免触景生情,再见到母亲与姐妹得知父亲离世后如此伤心,赵匡胤心中还是止不住地生出愧疚,懊悔自己。

“将军快起吧,这一路上茶饭不进,日夜难眠,赵将军也要保重自己的身子……”

一旁的赵普见状,当即将跪在地上的赵匡胤小心搀扶起来。

父亲的离世,哪怕赵匡胤强撑着悲伤不露,却也是一日日地旁人可见的憔悴了下去。

“你父亲信中,已将后事都嘱托清楚,如何……安置后事……

就无需你再多忧心,你与匡义,用心做好朝中事便好,府中事务……我亲自操办。

只有一事,你父亲在书信中,要我特意叮嘱你。”

离世前,赵弘殷将自己的身后事,都在书信中做了交代,妻子杜氏会遵照信中所言来好好操办,而女儿们,亦有丧父之痛,不想让她们为此过于伤心,还是以身上的国事为重。

而书信中除了交代后事之外,赵弘殷只对二女儿赵匡胤,独有几句嘱托。

“孩儿听着。”

“老夫人,我等还有些军务在身,就先一步告辞,不多叨扰了。”

一听特有嘱托传于赵匡胤,恐是家中私事不便相听,赵普在几人中最为敏思,当即便开口想带几人出去,回避一下。

“不必,几位都不是外人,还请都留下吧。

信中所托之事,也要诸位相助。”

“好,那我们……亦好好听着。”

刚想离开的赵普等人又被杜氏开口叫住,众人便只好留在屋中,同赵匡胤一起听着赵弘殷最后的嘱托。

“你父亲信中特意所托,守信、审琦、重赟等人,都是你的结义兄弟,不是我赵家外人,今后你要与他们同进同退,生死共义。

此外,赵普,今后便为我自家宗亲,匡胤与匡义,你们对赵普,都以姐事之。

今后无论在朝上、军中,家中、府中,有何要事,匡胤,你必要与众人同商同议。

赵普与诸位,今后便可把赵府当作自家,无需有何见外。”

“能受老将军器重,是晚辈之心,赵普不才,今后定倾力辅佐赵将军!”

“我等与匡胤生死结义,进退患难,无需老夫人嘱托,也必誓死为匡胤效力。”

离世前最后一件事,赵弘殷还是表现出了对于赵普的器重,甚至在书信中特意嘱托,要赵匡胤事事与之商议,是想将赵普培养为二女儿赵匡胤的心腹。而石守信等人,与赵匡胤的生死情义,更是日后赵匡胤要在军中发展自己势力的最佳助力。

“父亲嘱托,匡胤必铭记在心!

今后与普姐与诸位兄弟,同进同退,生死患难!”

父亲临终的嘱托,赵匡胤不敢有所怠慢。

而这班人马,如今,便是赵家的势力。

“夫人,外面有人叩门。”

“是何人?”

家中丧事,赵府大门紧闭,无人往来。

此时却有人叩门,前来拜访。

“是大小姐与慕容…….”

“匡胤快去迎你姐姐进来吧。”

“嗯。”

“此处狭小,我们去大堂吧。”

“老夫人脚下小心啊。”

赵匡胤随着下人匆匆将两位姐姐迎入门,赵光义与赵普则搀扶着母亲杜氏,众人到大堂相见。

“姐姐,慕容姐……”

大姐还未出慕容府上便已哭成了泪人,慕容延钊相伴而来,神情低落。

“唉,当时父亲大伤初愈,我该当向官家请命,紧随于父亲旁侧。

若是我能护卫好周全,也不至于…….”

慕容延钊与赵家已经联姻,自己更与赵匡胤交厚,赵弘殷亦算是自己的“父亲”,如今倏然离世,令慕容延钊不禁自责,以遣心中伤痛。

“我等皆为将士,战场上与敌拼杀,本就刀口舔血,生死由天,慕容姐…无需自责……”

“匡胤,父亲走了……我知你心里也难过,不必……来安慰我。

当日我未能去濠州相送,现在才来府上吊唁,望母亲……不要怪于延钊。”

“哪里,大家…都是自家人…….生死有命,大家不要过于伤心。

能有诸位前来关心,已是我赵家莫大的福气。

你父亲他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的。”

人人心中都悲苦,人人口上却劝着他人莫伤心。

“夫人,外面又有人叩门。”

下人又匆匆跑来,打断众人的伤感。

“是哪位?”

“来者说是张将军,前来吊唁老爷。”

见对方报得名号,是朝中大臣,丝毫不敢怠慢。

“既是诚意来吊唁,匡胤,快去将人迎进来。”

“是。”

刚与两位姐姐说过几句,赵匡胤又匆匆去到府门,将特意前来吊唁的张永德也迎入府中。

“赵老将军,为我大周立下战功无数,张某心中一直敬仰。

未曾想,此战……老将军却……张某心中实是……唉!

悲痛难表,张某唯有亲来吊唁,送上些不得当的财物,略表心意。”

老将赵弘殷离世,张永德虽与赵家不带亲故,但先前为了巩固自己在朝上军中的势力,也早与赵家交好,张永德此次亲自前来,以示关心。

此举背后是何意,除了真情吊唁之外,想必赵府中的众人,心里也都猜得一二。

“多谢张将军的一片心意,张将军平日在朝上、军中亦对我赵家多有关照。

此情此恩,我赵家铭记在心。”

“哪里,老夫人言重了。”

一番客套,张永德的心意,赵家也尽数收下了。

“小姐…….”

众人还未说过几句,下人又匆匆进来,此次不再向家母杜氏禀告,而是直接在赵匡胤耳边言语。

“又有人来?”

父亲的丧事,本不想操办地过于声张,却还是接连有人来叩开赵府的大门,应接不暇。

“是官家,”

早些年前,柴荣还未登上国君之位时,曾来赵府拜访过,下人也认得一二。

再看对方这仪容阵势,猜到了来者的身份,当即迎入府中,不敢迟疑,

“已经入府了。”

“好,我这就去接驾。”

不待向母亲禀告,来者可是当今后周的国君,不容怠慢,赵匡胤便立即动身前去接驾。

屋中的另外几人,听到二人的对话,同样也是神情忽变,家母杜氏由搀扶着出屋,一众人赶忙来到院中拜见周世宗柴荣。

“各位爱卿不必多礼,今日我微服前来,不是一国之君,而是以义姐的身份,来吊唁我义妹的父亲。”

先前在诸将面前,周世宗柴荣已以国君的身份,追封过赵弘殷,尽显对这名老将的敬重。

此次微服前来,则只是因自己与赵匡胤的私交,并不想过于惊动朝臣,免得又搅得事情闹乱。

“陛下,请入屋相谈吧。”

一众人恭恭敬敬立在两侧,让国君柴荣入屋再谈。

“老夫人先请吧。”

“老身诚惶,谢陛下。”

柴荣走到杜氏身旁,亲自搀扶着赵家主母,往大堂走去。

“我曾答应过匡胤,待回京后,要来府上慰问。

先前,赵老将军负伤时,我本就说待赵老将军伤愈,亲自探望赵老将军。

只可惜,却因战事繁忙,一直未能抽空探望。

赵老将军伤愈后,本就该让赵老将军回后方养伤,谁知,赵老将军却不愿,仍披挂上阵。

未曾想,却…….”

柴荣谈及此事,亦是面露惋惜。

“我赵家幸得陛下垂青,才有今日荣耀。

能为陛下分忧,为国效力,是我赵家应尽之责。”

“唉,能有老将军与匡胤这般忠勇之将,是我柴荣之幸,是我大周之幸啊。”

“诸位今日能来为我夫君吊唁,也是我赵家之幸。

匡胤,快快备好宴席,招待贵客们。”

“是。”

大将慕容延钊,统帅张永德,国君柴荣,来客一个比一个更为尊贵。

纵然本不想声张,母亲杜氏还是吩咐到,要好好设宴招待前来的各位贵客们。

“这两日去赵府吊唁的,都有哪些人?”

汴梁城中,一座更为尊华的李重进府上,问着自己这几日特意派去赵家盯线下人,都有什么人私下前去赵府吊唁。

“有慕容将军、张将军等人,军中许多将军,都去赵府吊唁。

还有,官家也……”

“官家也去了?”

“是。”

先前几个名字倒不意外,但听到国君柴荣也微服去赵府拜访,神情一变。

李重进暗自思忖着,老将赵弘殷的逝世,朝堂上明面的追封是一回事。而私下里亲去赵府的吊唁拜访,则又是另一回事。

自己与张永德,自同在太祖郭威帐下任事时,便就是周世宗柴荣的左膀右臂。

但看现今这局势,新晋的赵家,明显是有意要来争一争朝廷上的权势与地位。

“赵家……”

而且自己与张永德交恶,而张永德又与赵家交好。自己想拉拢赵家以对抗张永德,谁想好事不成,反而可能恐招致赵家的记恨。

现在,自己和赵家的矛盾,已是摇摆不定。

本来也想去赵府吊唁一番,但……

“唉。”

长叹一口气,李重进心中无奈。

不能为友,今后,恐怕便只能为敌了。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