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疑窦丛生(其一)

作者:高梁河车神 更新时间:2021/4/14 22:52:11 字数:3443

天,方破晓。

“该上朝了。”

一整仪态,赵匡胤负手立于赵府大门前,望向宫殿之所在。

“匡胤,万事小心。

还有匡义,亦要慎言慎行。”

一旁的赵普,开口叮嘱到,神色凝重。

“嗯。”

赵匡义亦点了点头,新皇大礼之日,满朝文武百官,以及前来朝贺的地方高官,都要上朝朝贺。

赵家两姐妹,皆在此列。赵普身为赵匡胤的下属,倒是不必前去,而且自己还有其他要事在身。

“走了,匡义。”

“是。”

跟随在姐姐身后,二人同往后周宫殿而去。

今日,是新皇柴宗训大礼之日,本该恭敬携喜朝贺。

可此次上朝,赵家两姐妹的脸上,却是不同于以往的凝重,隐约间,似乎有大事要发生。

大年初一,本该是阖家团圆,黎民百姓热闹喜庆之时。

汴梁城内,人们也确实张灯结彩,串门走亲,喜迎新年。

而伴随着新年喜闹的氛围,京城汴梁之中,却还风传起一股谣言,迅速传遍了整个汴梁城。

这谣言,倒与当初周世宗柴荣病危,在澶州时所拾到的那块木牌上所写内容,有所相似:

出兵之日,点检做天子!

谣言的流向,再次指向了禁军殿前司的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

当初,在澶州谣言盛起时,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已经被周世宗柴荣革职。

如今,担任殿前都点检一职的,乃是赵匡胤!

谋逆之谣言,再次加诸都点检一位。

而就在汴梁城于热闹喜庆与谣言猜疑中摇摆迷乱之时,后周的大殿之上,却无一人知晓这传得满城风雨的谣言。

朝堂之上,群臣恭恭敬敬列于朝上,迎候新皇坐上皇位。

年仅七岁的皇帝柴宗训,与二十余岁的符皇后,接受着朝上满朝文武大臣,以及朝外诸地前来朝贺的高官的拜见。

“今日新皇登基,请两位宰相,主持新皇大礼!”

符皇后开口召到,自先皇周世宗驾崩,终于,新皇也要正式登基。

只要在满朝文武,与前来朝贺的各地高官面前,为柴宗训举行完大礼。就算是接受了群臣的这份诚挚与效忠。

后周的新一任国君,就将成为这天下新的执掌者。

哪怕尚且年幼,此礼过后,柴宗训亦就从先皇周世宗柴荣的手上,正式接过了后周的皇权。

而特意从宋州赶回来为新皇朝贺的赵匡胤,经历一番浮沉后,终于再次站在了后周朝堂之上,与诸位大臣、将帅,一同为新皇庆贺。

或许是意外的巧合,又或许是刻意的安排。

今日为新皇朝贺的朝堂之上,后周最富地位与权势的两人——李重进与张永德,此时却都已身不在京城汴梁。

朝堂文臣,老臣宰相魏仁浦已退居至一旁,朝堂上大事,都由新任的范质、王溥两位宰相来主持。

而军务大权,则分由韩通与赵匡胤二人总领,各站在禁军两司将帅之首,分庭抗礼。

“遵旨!”

范质、王溥两位宰相,恭恭敬敬向太后领旨,准备开始举行今日的新皇大礼。

“报——————————!”

满朝文武亦准备遵从流程行事,却突来一声惊报,打断了朝堂上正在进行的仪式。

“新皇大礼在即,何人敢在朝堂上喧哗!”

仪式被突兀打断,朝堂上有人当即呵斥到,新皇的威仪,不容许任何人肆意。

如此大典,中途扰乱,可是忤逆之罪!

此番法理,应无人不知。可仍是却兀自打断了新皇大礼,虽当即恼怒,但转念一想,恐是什么十万火急之事!

不少人听到这声报禀,就已神情一变,内心的惊讶瞬间转为担忧,是否是发生什么紧急状况?

群臣的目光,当即就都被吸引了过去,看着一名将士神色慌张地入了大殿。

而唯独赵匡胤,虽也转头看去,却不动声色地暗自打量了一眼一旁的韩通。

后者,正瞪视着这名在群臣与国君面前“失态”的兵士,“韩瞠眼”愤怒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却也猜到是有何军情变故!

“报!契丹引十万大军南下,直袭汴梁而来,十万火急!

前方城关告急,向京城求援!

速速派大军支援!”

这名将士也知晓扰乱朝堂乃是死罪一条,但方从北方加紧传来的军情,实在是太过于重要!

当着满朝文武大臣,以及新皇与太后的面,禀报了契丹大军来袭一事。

“什么!”

“契丹来袭!”

朝堂上众人闻言色变,契丹大举来犯的军情,立刻引爆了整个朝堂。

方才恭贺新皇的威严仪式,瞬间被惊恐、骚乱所取代,满朝动荡。

契丹来袭,并非未曾预料……

先皇周世宗柴荣,前次亲征北伐幽燕途中病重,撤回京城养病时,就担心契丹会趁势来袭。曾特意安排李筠、慕容延钊、符彦卿这三方将帅,共同镇守后周北境,以防契丹来袭。

好在最后是“多此一举”,周世宗柴荣在众将帅的护送下安然归京,契丹也并未如预想中最糟的情况那般趁势来袭。

而周世宗柴荣驾崩后,大敌契丹,以及后周国外四方诸敌,似乎都很“安宁”,并未对中原后周出兵。而慕容延钊也完成了使命回到京城,留长年与契丹、北汉交手的李筠与符彦卿,继续驻守北方。

谁曾想,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四方不敢来犯,新皇可以安然登基之时。

此刻,就在满朝为新皇举行大典之时,朝堂之上,忽然爆出契丹来袭的消息。

顿时,满朝惊愕。

最担心、最害怕的事情,在最没有防备的时候,还是发生了。

“诸位,万勿惊慌。

此时,当请陛下与太后速做决断,如何抵御契丹!”

在百官骚动之时,还是老臣魏仁浦处变不惊,站出来主持大局,阻止众臣们继续骚动,速速决定如何应对契丹来袭之事。

众臣闻言,也当即安静下来,看向了皇位之上。

“这……”

符皇后面露迟疑,不知该作何言语,怀中年幼的柴宗训亦更无指望。

年仅数岁的皇帝,方逾二十的太后,哪面临过这般危急局面?

新皇大典,自己还本想着依靠两位宰相来主持,安安稳稳让柴宗训登上皇位,怎会料到忽然……

“两位宰相,可有何良策?”

柴宗训年幼,符皇后亦慌了神,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只能求助于范质、王溥两位宰相,看该如何应对。

“既前方军情告急,当立即任命将帅,当即发兵,以防契丹!”

既然前线军情告急,前来京城请求援军,兵贵神速,那就当即发兵前往北境,抵御契丹来犯。

“哪位将军愿率军出征?”

闻言,符皇后看向了武将之列,神情焦急地问到。

诸位将帅闻言,不知为何,却皆沉默不语,此刻竟没有人主动站出来。

“不如……就让赵将军领殿前司一军,率军支援如何?

韩将军则领侍卫司,在京留守,护陛下安危。”

见武将们不动声色,两位宰相交换过眼神,低声商议一番后,迅速得出了结果。

禁军两司,本就殿前司主在外征伐,侍卫司主在朝护卫。

现今朝上,若真要任命将帅出征,只有赵匡胤与韩通这两个选择。

赵匡胤,领殿前司。

韩通,则领侍卫司。

最好是一人出征抵御契丹,若功成,则无忧。

若战败,则有留守的另一人,护卫国君与京城的安危。

鉴于先前韩通曾状告赵匡胤有意谋反,两位宰相商议一番,赵匡胤是否真有不臣之心?尚且说不清楚,不可轻信,也不可毫无戒备。韩通,对周世宗柴荣与新君的忠心,倒是不容质疑。

若真要一人出征,一人留守,那便让赵匡胤出征,韩通留守。

赵匡胤与韩通都曾为后周立下赫赫战功,二人骁勇善战,派遣任何一人应都能抵御住契丹来袭。

但如果让韩通率兵出征,若赵匡胤真有不臣之心,留守京城,又无韩通制衡,那便可以挟持天子,危及后周柴氏政权!

这种危急时刻,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所以,让赵匡胤出征,或许最为稳妥。

“赵将军,意下如何?”

两位宰相问向了赵匡胤,征求本人的意见。

“……现今,禁军调兵权,皆在韩将军手中。

韩将军若点头,那匡胤便从命。”

沉思片刻后,赵匡胤并未立即答应,而是将事情的决定权交给了韩通。

现在韩通握有京城的所有调兵权,只有韩通点头同意,调兵给自己,赵匡胤才能奉命率军北上,抵御契丹。

“韩将军,如何?”

“好!就依两位宰相所言!”

职位最高的两位统帅,赵匡胤已经表过态,韩通也稍稍思虑一番,得出了与两位宰相相同的想法。

虽然契丹大军来袭,前线告急,危机当前,万不可掉以轻心,但自己也不得不提防赵匡胤,以免朝内生乱。

若自己出兵在外,留赵匡胤在京城篡权,该当如何?

现今京城之中,侍卫司一派,最高统帅李重进又不在,韩通不能相信任何其他人。

只有自己留下来保护新皇柴宗训的安全,才最为放心。

“好!那便由末将领兵出征!

太后,陛下旨意如何?”

韩通都已经点头同意了,赵匡胤便接下了重任,不过又问向符皇后与新皇柴宗训的旨意,再三确认。

似乎是想向各方都确认清楚,免得事后又被人胡乱造谣,自己忤逆犯上,擅自调用大军。

“此事交由赵将军,我们放心。”

“赵将军一路小心。”

符皇后点点头,符家已与赵家联姻,自己还是信得过赵匡胤。而新皇柴宗训,知晓先皇柴荣与赵匡胤交好,亦对对方有所好感,还开口关心到。

“那末将即刻出征,请范宰相与王宰相,继续领诸位大臣为新皇举行大礼。

我当即领军,援往前线。”

“如此最好。”

见赵匡胤奉命出征,朝堂百官都放下心来。

这位曾赢下数次大战,战功卓著的将帅,应可再次护卫后周度过难关!

“韩将军……”

转过去看向了韩通,赵匡胤笑了笑,向对方请求兵权。

“殿前司禁军,容你调遣!”

“好,慕容延钊听令!”

“末将在!”

“速领本部军马先行,我在后亲点大军,随后启程!”

“是!”

兵权终在手,赵匡胤当即下令,让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先行一步,自己亦大步迈出宫殿,即刻亲点兵马出征!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