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大军好生驻扎,军中将士,一律不得擅自侵扰百姓!
还有,好生备些饭菜,多备些酒,送到赵将军帐中去。”
陈桥驿,汴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
大军在此驻扎,赵匡胤早已入帐歇息着,筹备军务大事。
其他的一些军令,则由赵普代自己,向麾下将士们传达。
“这…酒……大战在即,掌书记……”
饭菜倒是好说,但一听赵普所下命令,侍卫就犯了难。
战事当前,擅自饮酒可是军中大忌,赵匡胤如今身为殿前都点检,为将数年间,最为督促将士们遵守军纪,如今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以身犯忌?
“去吧,赵将军离了军中数月,已许久未执掌军事。
这两日忙着操劳军中事务,身子有些劳累。
此处,离战场尚远,不碍事。
好好备些酒菜,让赵将军好生歇息歇息,才好率军作战。”
开口向侍卫解释到,赵匡胤许久未执掌兵权,忽然临危受命,这两天操劳的事务太多。马上要上战场,战事未起,可不能让统帅先累坏了身子。
此处,也离前线还远,大军不会马上与契丹,不必多忧心会饮酒坏事。
“好。”
既然掌书记都已如此安排,侍卫也不再多说,连忙让人去为赵统帅备好饭菜。
至于酒,赵匡胤曾为后周立下汗马功劳,名扬天下,许多百姓都知晓其威名。
大军一到,听闻赵将军是要去抵御契丹来袭,陈桥驿的百姓就夹道相迎,想要好生招待招待为国征战的将士们。
不多时,饭菜与几壶美酒,就送到了赵匡胤的帐前。
“好,酒菜送到,就都退出去吧。
将军今日已经劳累,用过饭菜后便要歇息,不要擅自进来打扰。”
待送入了酒菜,赵普让众将士都退出帐中。天色已晚,不要随意打扰赵匡胤休息,自己也走出了营帐亲自在外守着。
“是!”
赵匡胤不开口,赵普就是军中最有权威之人。
不敢打扰到统帅休息,众将士们立马都遵照赵普的命令退去。
只见随着天色渐渐暗下,帐中亮起了灯火,只有一人在帐中独酌,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帐与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相见。
统帅独自谋划着军务大事,战事当前,底下的将领、兵士们也有自己的考虑,聚在一起商讨着事宜。
“唉,好不容易过个年,这契丹,怎会突然就打来?”
“新皇登基,契丹是猜我军虚于戒备,想趁势来袭吧。”
“有李将军与符将军在前方坐镇,居然也战事告急。
不知我等援往,此次能否击退契丹。”
“有赵将军在,契丹,也不足为惧!”
此时聚在这里议事的将领,都是跟随在赵匡胤麾下,南征北战多年的将领们。
在后周世宗一朝的数次大战中,赵匡胤都率领众位将领,接连立下赫赫战功,靠着一场场的战役,实打实地在军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无人质疑。
“可,赵将军现今自身难保啊……
先前因权势之争,听说韩将军还在官家与太后面前,状告了赵将军怀有异心。
赵将军无意相争,被调任到了宋州,咱们殿前司也因此落了那侍卫司一头。
就算此次能够击退契丹,但怕回朝后,韩将军等人,也不会让赵将军好过啊……”
一说起统帅赵匡胤,过了这么久,赵家现今的处境,众位将领也都知晓一二。
虽不敢掺和其中,但既为都点检赵匡胤麾下的将士,其与韩通的两位统帅的争斗浮沉,亦牵连到两司之争,与众将士息息相关,不得不了解。
“这样说起……
当初太祖皇帝,也是奉命领兵北御契丹,尚未功成,行至半路,便被他人构陷,打为了逆臣。
举家被戮,众将士连坐。
现今韩将军与赵将军相争,形势对赵将军不利,若重蹈覆辙……
我等……届时当如何?”
越谈越深入,有人忽然提起了一件大事:
当初中原王朝还属刘姓时,汉隐帝刘承祐初登帝位,在亲信的有意撺掇下,猜忌权臣郭威,有意想将大权在握的郭威一党除掉。
于是,汉隐帝刘承祐便传圣旨,假意调郭威大军前去抵御来袭的契丹,不让其率军回京。
随后在大军往北行进途中,突然翻脸,与手下亲信合谋,将郭威与柴荣等众,尽皆打为了叛党!
不仅把郭威与柴荣的家属尽皆屠戮,连带着郭威麾下的所有将士,亦被打为叛军!
“是啊,新皇年幼懵懂,我等如今在外与敌搏命厮杀,恐也不会记下我等功名。
反是那韩通,如今大权在握,若在新皇耳边一阵言语,想将构陷赵将军,我等恐也要连带遭殃!”
在讨论声中,众将士越说越激动,越来越猜忌。
在这乱世之中,为了争夺权力,什么事不可能发生?
一名将士甚至大胆猜测,有太祖郭威的前车之鉴,若韩通想除掉赵匡胤与赵家,那赵匡胤麾下一众亲信,到时候也不会好过,必备牵连。
“那依潘将军之意……我们……”
众将士闻言神色皆变,确实,若韩通与赵匡胤真起争夺,凡被牵连者,皆不可能独善其身,都忽觉到此事的紧急与重大。
都看向了这位“提点”众人的将领,询问起对方的意见。
这位众将士口中的潘将军,便是在另一部小说传奇中,与另一家杨氏,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潘仁美。
不过在正史之中,这名将领的名字为潘美,而且为人也并非《杨家将》中那般奸佞模样。
潘美,年轻时风流倜傥,聪明果敢。曾预见了后汉王朝将要大乱,待太祖郭威建立后周,便如王朴一般,投身入柴荣幕府,做了柴荣的侍从之一。
待周世宗柴荣继位后,潘美也曾数立战功,成为殿前司将领之一。
其深得赵匡胤器重,赵匡胤对潘美待遇优厚,与其深切交好。
其实除了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等早年的“结义兄弟”之外,这些年,经过赵弘殷与赵匡胤两代人在禁军中的经营,侍卫司暂且不论,单说殿前司中,就已培养了不少的得力亲信。
如潘美一般,但凡能在殿前司的众位将领中说得上话,有些功名与实力的将领,大都和赵匡胤或赵家有所牵连。
而今,在此议事的众位殿前司将领,不说全部,大多都已是心向赵家。
先皇周世宗柴荣还在时,自然对柴荣心怀忠诚。
但自柴荣离世后,新皇柴宗训太过年幼,怎分得清什么忠诚于奸佞?怎记得住众将的功与过?更又有韩通在旁不时发难。
既如此,众将领或自有主意,或被情势裹挟,心都更向着这位带领自己赢下数次战争的统帅——赵匡胤。
“该如何做……我想众位将军心中,其实已有各自主意。
大家如今聚在此,都曾一同出生入死,我也不把众位当外人。
潘某只能斗胆说一句,太祖,便是实证!”
潘美环视众位将领,大胆说到。
既然现今处于如此相似的危局,那当初后周太祖郭威是如何作为,就是最好的例子!
“潘将军之意是……”
“潘将军,这可是……”
“一旦事发,若有……那我们真是……”
一语激起千层浪,众位将领都知效潘美话里的意思,但谁都又不敢把话说全。
在此的虽然都是殿前司中的将领,按理说,自当与头上的统帅一条心。
但太祖郭威,当初走的可是起兵造反的路啊!
起兵造反,哪有那么容易?
纵使是现今身为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手上的权势,也不比郭威当年大。
更何况,周世宗柴荣离世前,特意让四位将帅互相牵制。
李重进和张永德的态度尚且不提,单就一个韩通,想要解决就不容易。
这条路,一旦一步走错,所有人都将万劫不复。
如此大事,各自心中怀着怎样的心思,众将互相看看,都不敢确定。
“哼,就这么唯唯诺诺,那韩通,难道就会放过我们?
早看她不顺眼,不怀好心!”
听众将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结果,韩重赟也出现在一旁,开口说到,倒是毫不避讳。
“其实……韩将军与潘将军所言在理,我们此次前去与契丹拼杀,生死未知,新皇还未必记得我等功绩。
那韩通若趁此诬陷赵将军,我等必遭牵连。
与其坐等祸从天降,不如,搏上一搏!”
“实话说,赵将军平日待我们不薄,赵老将军在世时,也是深得我等仰慕。
不如就此起事,让赵将军坐了皇位,我等也可讨封赏!”
韩重赟身为赵匡胤的结义兄弟之一,在军中也颇有威信。有他起头,众位将领中有胆大的跟着附和到。
在赵匡胤麾下效力了这么多年,体恤将士,赏罚分明,赵匡胤为人、为帅如何,众将心中清清楚楚。
一旦成功拥护赵匡胤坐上了皇位,那么手下诸位将领的地位,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少不了各种封赏!
与其坐等他人发难,大利当前,并非不可一搏!
“先前京城中的谣言,还有天上两个太阳的异象,这就是赵将军要登帝位的征兆啊!”
“如此,也是顺应了天意!”
话语的流向已经确定,越来越多的将领附和到,或从忧虑担心,或为利益着想,或从征兆解释,越说越觉得此路可走。
“众位将军,觉得如何?
若觉可行,我等可先告知赵掌书记。
掌书记为赵将军亲信,又足智多谋,先听听她的看法。”
众人虽商议出了一点结果,但现在还不到直接拿定主意的时候。
潘美又顺水推舟开口到,不用急着下结论,也担心众人刚激起的一阵兴头过去,先去问问赵普的意见。
“对,先问问掌书记,如此最好!”
“是,在理,我等一帮武将,不如掌书记看事清楚!”
一帮武将在这商讨,总觉差了点什么。若再有赵普作为知情者与担保人,那么,此事就十拿九稳了。
“好!我这就去问掌书记!”
韩重赟一点头,当即去找赵普。
“我们随韩将军同去!”
“走。”
在潘美的一声附和中,众将直往赵匡胤大帐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