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缓缓坐在了龙椅上,赵匡胤,俯视群臣。
自己入坐执掌天下的宝座,被文武百官拜为新帝。
曾几何时,自己也站在百官之列,侍奉龙椅上的国君。
可如今,这位周世宗柴荣生前最为亲信的臣子,终究是取柴氏而代之。
“韩将军呢?”
在龙椅上坐稳,片刻后,赵匡胤开口问到。寻视大殿,自己才离去了数日而已,前日来为新皇柴宗训朝贺的众臣皆在,唯独没有看到死对头韩通的身影。
面对赵匡胤的问询,百官也沉默不语。
先前兵变的消息传回京城,韩通急忙起兵去抵御,但现在赵匡胤还是顺利入京,坐到了皇位上……
如此可轻易猜想来,韩通应未成功,已然身败……
“禀陛下,韩通意图起兵谋逆,已伏诛!”
大军安稳回归军营,这场兵变从始至终,没有爆发任何一场冲突,禁军的将领们此刻也纷纷赶来大殿之上,归附赵匡胤之心,不言而喻。
此刻,听得其中一位将士站出来禀报,韩通果然已经事败被人诛杀。
众臣子闻言,心中一阵感慨叹息。
可叹,韩通与赵匡胤之争,这两位周世宗柴荣幕府下最信任的左膀右臂,最终还是以一方的身死收尾。
韩通主动发难,曾一度打压赵匡胤与赵家,却未能根绝。
权力之争,棋差一招,就是以性命为代价!
为何,周世宗柴荣驾崩后,四方外敌还未发难,后周王朝内就先出此变故?
而后周朝堂上,韩通身死后,现今已没有忠臣再能站出来了……
“是何人妄杀韩将军!
我已有军令,大军入城,不得擅杀朝臣!
违令者,当斩!”
听闻了韩通的死讯,满朝文武都将惋惜与同情藏于心中,坐在龙椅上的赵匡胤,反而满是愤怒。
以违抗军令为由,要将诛杀韩通之人斩首!
“这……”
众将士闻言,色变一惊。
虽然赵匡胤是下了军令,不得擅自残害皇帝、太后、朝臣、百姓,但那执意与赵家做对的韩通,确实不得不除啊!
如此心头大患被设计轻易除掉,保障了兵变能够成功,涉身的将士还等着封赏,赵匡胤应当高兴才是。
怎会为了韩通之死,而如此愤怒追责?
是刻意做给朝臣们看,还是想展示自己的权威不容许被任何人挑战?
无论如何,以赵匡胤的性格,若没有一个好的解释,那位暗中埋伏,诛杀韩通的将领,可能就要来为韩通“陪葬”了。
“陛下,杀韩将军者,应是我部下亲信。
末将等人在京城,未曾听得陛下旨意。
事出突然,为防京城爆发战事,祸及朝堂与城中百姓,不得已才杀了韩将军。
末将部下也是一片忠心,还望陛下开恩!”
见状,石守信立即跪了下来,替部下向赵匡胤求情。
自己与王审琦奉命留守京城,得知兵变之事后,便让王审琦派人守住赵府,自己则命亲信去暗中伏杀韩通。
还是当初赵普特意“提醒”,自己不方便做的事,可让手下亲信去办。里应外合,出其不意,这才成功替赵匡胤解决掉了隐藏的威胁。
如今好不容易功成,怎能反将功臣给斩首?
此事是自己谋划,石守信不可能坐视自己的亲信枉死,当即跪拜在赵匡胤面前开脱到。
而且当时赵匡胤是在陈桥驿向麾下将士们下旨,远在京城的石守信等人也不知道赵匡胤与将士们“约法三章”。
大军还未进城,韩通便已被杀,并未接下旨意,说来也算不上违抗旨意。
“也罢,朕既说过不杀此次兵变,不可杀一人,朕也不再妄造杀孽。
将其削职罚奉,自去思过!”
有石守信开口求情,赵匡胤便以此次兵变自己曾下令不妄造杀孽为由,自己也不好再下旨杀人。
“谢陛下开恩!”
顺着台阶,饶了石守信的亲信一命。
待问过韩通之事,赵匡胤回过神来,继续看着朝堂上众位臣子。
新皇难以琢磨的视线,令朝堂上众人惴惴不安,韩通敢和赵匡胤一派作对已经身死,接下来会否又有人步上韩通的后尘?
最后,赵匡胤的目光,还是停留在了方才走下皇位的柴宗训与符皇后身上。
众臣见此,心中凉了半分。
一位,是已接受过群臣朝贺,受过先皇托付,年仅数岁的新皇。
一位,是手握重兵发动兵变,曾为后周立下了赫赫功绩的新皇。
新皇会如何处置新皇,众臣子也在等待着,看赵匡胤的作为。
方才曾向符皇后许诺,让出皇位后,赵匡胤不会为难后周的皇帝与太后,但待其坐上了皇位,真的会如此做?
斩草除根。
在官场与战场上浸淫多年,看惯了人情冷暖、勾心斗角,为了权力,为了利益,什么做不出来?
纵使赵匡胤现在忽然变脸,将柴宗训与符太后杀害,众臣也并非没有预料。
“传我旨意,封柴宗训为郑王,符氏仍为太后。
移居西京洛阳,仍享天子待遇!
大周太祖、世宗皇帝,仍受百官祭拜。”
对上赵匡胤投来的目光,符太后的身子微微颤抖,母女二人的安危,就在赵匡胤一念之间,不敢苛求什么,只希望对方能念及周世宗柴荣的旧情,留二人一命。
许久后,赵匡胤缓缓开口,声音在大殿中回响。
果然,或许真的是念及周世宗柴荣的旧情,或许是为了不违背自己方才的承诺。
赵匡胤下旨,让柴宗训与符太后不仅性命无忧,更可迁去西京洛阳,继续享受皇帝与太后的待遇。
不仅如此,赵匡胤的旨意中,前朝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的宗庙祭祀,仍旧照常进行。文武百官,依旧可以拜祭后周皇帝。
“谢陛下隆恩!”
此刻,不仅是符太后向赵匡胤跪下,满朝文武,皆主动向赵匡胤再拜。
可以说,新皇坐上了皇位之后,前朝柴氏的皇室宗亲,已经是任其鱼肉。
换作心狠之人,夺了别人的皇位,哪怕被人在背后唾弃指责,哪会留得前朝的皇亲子嗣?
满门抄斩,尽除后患,这乱世五十年来数个王朝的更迭,哪一次不是伴随着动荡暴乱、腥风血雨?
可,赵匡胤做到了,大军安然京城,未对京城百姓烧杀抢掠。
赵匡胤,更是坚定遵从了自己先前所说,没有残害前朝的皇帝与太后。
不仅如此,因为要建立新朝,旧朝的皇帝自然是不可能再留在天子脚下,赵匡胤便让柴宗训与符皇后迁至西京洛阳,不被政事所扰,安享国主待遇!
甚至,赵匡胤不绝柴氏香火,不断后周宗庙,令满朝文武仍旧祭拜后周的先皇。
如果说,先前众臣子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迫不得已,为这位登上帝位的新皇下拜。
那么现在,满朝文武,确实是跪的心服口服。
无论赵匡胤是不是刻意谋划了这场兵变,无论赵匡胤是不是蓄意夺取了柴氏政权。
在皇位面前,在权力面前,能为此者,已是仁至义尽!
不过此刻,跟着众位朝臣一同跪拜的赵普,却是神色一沉,似乎并不赞同赵匡胤的做法。
还是不够绝情!
或许可以说,这是赵匡胤为了笼络人心的怀柔之策,这是赵匡胤为了报答周世宗柴荣的知遇之恩。
但赵普心中隐隐怀着担忧,若是可以,自然将尚且年幼的柴宗训除掉最好,如此,也可根绝祸患,再无后顾之忧。
比之刚相识的赵匡胤,能走到这一步,其实已经变化很大了,但还是不够绝情绝义!
这份忠义真情,或许可以为赵匡胤带来权力,拉拢人心,获得美名。
但或许终有一日,赵匡胤会栽在这份忠义真情上!
高处不胜寒,也或许登上皇位后,能让她慢慢明白这一点。
可赵匡胤如今既然已经开口,赵普也不可能忤逆犯上,让对方再改变做法。
“众爱卿平身。”
这一道旨意,赵匡胤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后周柴氏的皇帝与太后安然退居幕后,众臣们感念这位新皇不忘忠义。
没有人再死,活人都受恩,这是赵匡胤思虑出的最好的做法。
待为前朝的皇帝、太后处理完“安身”之事,赵匡胤的视线,又回到了朝臣们的身上。
方才,后周的皇帝与太后,在赵匡胤的安排下也算是“善终”。
可这班后周臣子的命运,也要由赵匡胤来决定,该何去何从。
这其中,不乏一些觉得自己与韩通有所交好,或者说先前与赵家有所矛盾走的,心中都开始慌张了起来。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朝朝天子,都杀人!
除了赵匡胤的嫡系,为了肃清朝纲、清除外臣,没有人能笃定自己能在这场政变中活下来。
“群臣百官,仍官居原位,各司其职!”
一句话,赵匡胤的目光扫过朝堂,令所有大臣都放下了心。
“谢陛下开恩!”
朝臣第三次跪拜,这一次,是为了自己的性命而跪。
经此三跪,一次比一次,赵匡胤逐渐收拢了朝堂人心。
但,这不过群臣畏惧于自己的权势,只是口头上的尊崇罢了。
“传我旨意,明日,举行禅位大礼!”
“遵旨!”
只有真正通过正式的禅位,才能显得自己是皇权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