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
“看来,李重进将军,对朕未请她赴宴,颇有不满啊。”
赵匡胤读罢这封南唐国主李煜加急送来的书信,一掌拍于桌上,笑到。
字句听入耳,在宴会上的众节度使,却是被这一封突然出现的书信,听得后背发凉。
若信中所言不假,那现今坐镇淮南的李重进,居然真的要起兵造反?
先前才有了与北汉联手的李筠兵败身死的悲惨下场,可如今手无重兵的李重进,却还想要再拼死一搏?
而且,李重进居然还要与南唐联手,一同兵发中原?
那南唐国主,竟然如此轻易的就将李重进求援的密信,送到了赵匡胤的手中?
是真有如此的万般巧合,还是赵匡胤早就收到此信,只是故意当着一众节度使的面来好好读一读,以此试探众人的态度?
方才的酒宴兴致,瞬间被这一封信浇灭大半。众人的心情都一沉,等着皇帝赵匡胤继续发话,到底是有何用意。
“看来,有不少人,不服我赵匡胤坐上这皇位啊。”
顺势放下了酒杯,赵匡胤摇了摇头。
在众人暗自的注视下,赵匡胤忽然背过身,从座椅之后取出一把弓箭来,随手丢到众位节度使面前。
“此时,殿内一无侍卫,二无外人。
诸位若有想坐皇位者,或不服我赵匡胤夺了柴氏天下,可用此箭射杀我!”
铛————铛——————!
弓与箭落在大殿的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在一众节度使的心中激荡。
一把弓,一支箭,不用再多说明的什么。
此刻,偏殿之内,没有一名侍卫在。
留在殿外的宰相范质与一众宫女,先前也都已被赵匡胤尽皆屏退。
除了赵匡胤落座于上,如今,就只有这一众的节度使在旁。
就如赵匡胤所说,无论你是觑觎皇位,还是要为前朝报仇,只要有人愿意,拿起这一把弓,一支箭,弯弓搭箭,就能将新朝的皇帝——赵匡胤,射杀在这大殿之中。
比起李筠、李重进这些想要与自己作对的人——起兵造反、大军死战,一箭足可取赵匡胤的性命,要简单了无数倍。
皇位,就在眼前,只要你有这个胆量!
“……”
注视着赵匡胤“随手”丢出的弓箭,面对这突然之举,一众节度使此刻心中都了然。
新皇赵匡胤,是想趁此次机会,再试探试探众人的忠心!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众人面面相觑,都不言语,更不敢轻易动作。
赵匡胤言毕,也一眼不发,只冷冷地看着面前的这班手握一方兵权的节度使。
这些人,就真的是全都诚心诚意归顺新朝吗?
这些人,就没有一人动过中原皇位的念头吗?
若真是,怎还会有李筠,怎还会接着一个李重进,起兵反叛想要对抗新朝。
既然有人会有这个“谋逆”的心思,那现在,赵匡胤亲自将机会交到众人面前,看看他们到底会如何抉择?
“陛下,我等已归顺新朝,旧情旧事,尽皆是过往云烟。
今后,我等必誓死效忠陛下,怎敢有不臣之心!”
至此,本来欢快的宴会,气氛也随着众人的沉默愈发压抑起来,方才酒酣的醉意现在也醒了大半。
新皇等着自己表态,执掌天下的机会就在眼前,可,谁敢?
片刻后,还是机敏的王彦超第一个站出来,当即跪拜在地,向赵匡胤表明了归顺的诚心。
权衡利弊,赵匡胤对于这些归附的后周旧臣们,已经算是善待。而想要造反的李筠,已经落了一个悲惨下场。
就算真的杀了赵匡胤,这天下,能入自己囊中么?
与其冒这个风险,不如“委曲求全”。
“陛下,我等万无冒犯之意!”
随着王彦超第一个站出,在场的节度使也纷纷随即表态。齐齐跪拜在了赵匡胤面前,向这位新皇表明自己绝无反意。
“好,既然今日众位愿意跪下尊我一声‘陛下’,我希望日后,也不要有人再生二心。
不然,勿怨朕用此箭射杀尔等!”
“臣不敢!”
以头磕地,齐声高呼。
既然今天赵匡胤主动给了这些人杀死自己的机会,却没有敢站出来把握住,那日后,就不要再费心费力私藏反意。
不然,今日还会赵匡胤留些情面,设宴好好招待尔等。日后,那可就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绝不留情!
“好!诸位爱卿平身!
今日朕不胜酒力,醉酒后有些失态,诸位爱卿勿往心里去。
招待不周,诸位爱卿可在京城多游玩数日,朕亲自派人护送各位回属地。
只可惜,李重进将军此次未能受邀入京。
李将军既如此不悦,朕,便亲自去‘劝一劝’李将军,看她是否回心转意!”
酒宴至此,兴致已无,也没有再吃喝下去的必要。
让众人平身,先礼后兵,这一场宴席,赵匡胤的目的已然达到。
接下来,新朝建立,无论是明面上还是暗地里,唯一的反叛者,便只会剩下——李重进。
“恭祝陛下凯旋!”
“恭祝陛下凯旋!”
一众节度使的心中,此刻也是十分复杂。
赵匡胤嘴上说着去好生“劝一劝”,但众人已经知道李重进敢起兵反叛,还联合南唐失败,就已经等于自断了活路。
而且,在场的众位节度使,无一人敢出兵相助,或为她求情
谁曾想,当初后周一朝,身为皇亲国戚,分掌禁军大权的李重进,如今,也要性命不保了……
或许,这些节度使们,只能对与新朝作对的不是自己,心中保有几分侥幸罢了。
“京城动向如何?”
“石将军已率殿前司兵马先行出征,大军直发扬州,官家随后赶至。”
如前次与李筠一战一样,此次征讨李重进,赵匡胤仍旧命石守信率大军先行,自己随后压阵亲征。
赵光义与赵普二人,依旧被赵匡胤留守坐镇京城,稳固朝中安稳。
只要此战再顺利除掉李重进,那么赵家的宋朝天下,就顺顺利利、安安稳稳地,走上了华夏历史的舞台。
“已经发兵了么……”
得知此消息,似乎有些怅然若失。
此刻,向兵士询问京城军情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与李重进分掌禁军,同为周世宗柴荣手足的张永德。
先前柴宗训继位后,张永德也被调离了京城。
如今新朝已立,张永德此刻却仍旧身在朝外,并未曾动身前往京城赴此次酒宴。
因为,张永德仍在犹豫。
当初,知晓了赵匡胤突然发动兵权,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新朝时,张永德就很是犹豫。
自己身为后周太祖一朝的驸马,更与周世宗柴荣关系莫逆,官居高位、身居要职。无论是私情还是公义,张永德都应当反对赵匡胤建立的新朝,保护后周柴氏的天下。
可,张永德犹豫了,并没有第一时间起兵护卫后周柴氏的政权。
一如周世宗柴荣对张永德那深刻的了解,张永德虽在战场上骁勇无敌,但大事当前,却时常缺乏主见。
张永德,恶足至此。
是起兵护卫后周,是跪拜归顺新朝,张永德很是纠结。
因为除了在前朝的高官厚禄,对周世宗柴荣的交情与忠义。建立了宋朝的赵匡胤,对张永德不但不视为大敌,更是大力封赏,更超后周一朝的待遇。而且,张永德与赵匡胤,二人先前同样交好。当初赵匡胤刚发迹,张永德在旁人的劝告下,主动与赵家结交,并在赵匡胤的军旅生涯中多有照拂。
可以说,也正因为张永德在前朝后周的地位,以及与赵家的关系不错,赵匡胤才对张永德如此厚待,诚意想要招揽自己归顺新朝。
回想起当初周世宗柴荣离世前,忽然将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位的解除。
当时,自己还以为是李重进等人的手脚,对此举颇有不满。
但现在想来,柴荣当时或许是对的,以自己的性格,从高位退出来,或许真可保自己周全。
若处理两司之争,当时身任殿前都点检仍是自己,那,自己在与韩通和李重进的冲突中,能够顺利解决掉矛盾而不引发内乱么?
若陈桥兵变时,被黄袍加身的是自己,那,自己在被逼迫着改朝换代时,对前朝皇帝与一般臣子的处理能比赵匡胤做的更好么?
谁能料到啊,周世宗柴荣驾崩后,侍卫司与殿前司,韩通与赵匡胤的争斗,最终会变成这副朝代更迭的局面?
自己反倒是因退位,而“明哲保身”了。
既然都已经处于这尴尬的局面,两头都不容易讨好,更不可轻易得罪。于是,张永德犹豫之间,最后还是先对新朝表示了归附,静观其变,看是否有人会反对新朝,再伺机而动。
可这一看,赵匡胤就已收复了朝内人心,迅速剿灭了反叛的李筠,更让一众节度使的入朝觐见,归附新朝。
而如今,就连李重进,也要被赵匡胤出兵征讨了吗?
作为多年的宿敌,面的李重进现今的处境,张永德心中高兴吗?心中惋惜吗?
张永德不清楚。
自己这样做,是对还是错?
张永德不知道。
“唉……”
或许在犹豫不定时,自己其实就已经是做出了抉择了吧。
与自己一向不和的李重进若也不在了,那这后周,恐怕也已经,不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