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来壶酒,两碟菜。”
“好咧,客官,可是许久不见您二位光临啊!”
麻利地先送上一壶酒,店小二向着两位“熟客”热情地客套着。每次来,都是坐在街边最嘈杂的小桌,点壶酒,配三两碟小菜、吃食,边喝边聊。
不过,自上次光顾,这两位似乎已有月余未见。熟客再次光临,店小二自然要热情。
“哈哈,一月未来,你家生意可还是那般热闹。”
赵匡胤笑笑,与赵普在老位置入座。为母守孝服丧,已许久未再到汴梁城内走动。
今日刚想出宫,赵匡胤便又拖着赵普“微服私访”,在这街头小馆闲聊国事。
“普姐,你也陪我喝点。”
“小姐,您这两日还是多养养身体,酒少喝些。”
见赵匡胤有兴致,赵普也不好拒绝,只是多关心一句,有外人在,以“小姐”称呼。
“好咧,您二位的菜来了,慢用您咧!”
招呼完,赵匡胤随手甩出银两,小二笑着领过多的赏钱,也又去招待新的客人,不再打扰二人的谈话。
“前次,我才召光义入殿饮酒议事,无妨。”
将两个碗斟满,酒,赵匡胤什么时候都喝得。
“我已将先前你我所议之事,告知了光义。”
“光义有何看法?
听闻这些时日,她那开封府尹,倒是做得不错。”
接过酒碗,提起赵光义,赵普眼神微动,随口顺着问到。
“光义也赞同此事。”
并未多说自己与赵光义如何详谈,只告知了赵普二人最终得出的结果。
“看来,陛下是已有良策?”
见赵匡胤神色平静,赵普猜到,赵匡胤肯定是已经有了计策,一副一切尽在掌握的样子。
端起酒饮上一口,既然赵普如此着急,赵匡胤也就说说自己对于整改禁军与节度使的策略。
“如今,禁军体制复杂,职务繁多。
殿前司,有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
侍卫司,有马步亲军都指挥使、副马步亲军都指挥使、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
伸出手指,赵匡胤细数着禁军两司间,现今所有的高级将领职位。
层层上升,级级握权,总领了禁军所有事务。
“陛下之意,是想撤职?”
听出了赵匡胤的意思,赵普抢先问到。
“殿前司中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副都指挥使,我都欲撤职,只留都指挥使与都虞侯。
而侍卫司,总领马军、步军,比之殿前司权力太大。
高级将领职位,仅留马军都指挥使与步军都指挥使,且分作两军。”
正如赵普所说,赵匡胤既然提出禁军体质复杂,职务繁多,自然是想删去几个职务,将殿前司与侍卫司最高的职位尽皆删去,只留:
殿前都指挥使,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
同时,侍卫司在两司的势力对抗中,一直都占据优势地位。只因殿前司只通殿前军,而侍卫司的最高统帅——马步亲军都指挥使,如其名,总领马兵与步军。
借此次整改,赵匡胤正好再将侍卫司一分为二,让禁军整改之后的三位“统帅”,分管:
殿前军,骑兵,步兵。
由此,禁军两司变三衙,分为三股势力,更为均衡。
同时,将禁军最高统帅的品级降下来,降低这些统帅在朝中的地位、权势与影响力。
听过赵匡胤的策略,赵普也端起酒饮上一口,深以为然。
这一套操作实施起来,就可以极大地削弱禁军中高级将帅的势力,确保由将帅主导的“兵变”再难发生。
“且先前韩通一事,倒是对我略有启发。”
“哦?”
“普姐可还记得,当时不只我,就连李重进,都只有虚职在身,而无法调动禁军?”
“陛下的意思是?”
眼神一挑,赵普酒碗还未放下,就猜到赵匡胤还有更大的手笔。
“增设‘枢密院’,总管禁军调兵权。
禁军统帅,只管练兵、统兵征战,不再有调兵权。”
“这……”
未曾想,当初韩通,或者说周世宗柴荣设的一个局,既然还能给赵匡胤这样的启发。
禁军统帅,练兵、统兵,却无权调兵。其中被掣肘的难受,赵匡胤最为清楚。
如果说前一策略,还只是防范,那再夺了统帅的调兵权,就是根绝!
“同时,禁军分拨。
一半驻朝内,护京城安危。
一半驻朝外,扼要道,守边疆。
一内一外,互相制衡。”
从赵普手中接过放下的酒碗,再端起自己的那一只,将两个碗分放在两边。
“可如此一来,放任大军在朝外,恐难以掌控。”
不等赵普惊讶完,赵匡胤还有策略,要将禁军分作内外,互相抗衡。
不过禁军分驻地方,同时也增大了那些在外驻扎的军队坐大一方的隐患。
“非也,驻外之军,三年一易。”
将两个碗,换了换位置,赵匡胤自前次与李筠一战后,怎会再放任有人坐大地方。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每三年,将在各地驻扎的兵士进行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保证兵与将不会长久相处,那些在外的将帅不能将麾下的兵士发展成长久的势力,只是作为为了朝廷而在外统帅军队,就不用担心他们坐大地方,自成一派。
“好计!”
哪怕是足智多谋的赵普,也不得不称赞一句。
只有深得父亲赵弘殷倾心栽培,在禁军中浸淫多年,对五代十国军队制度的利弊十分熟悉、了解透彻的赵匡胤,才能想除如此一环紧扣一环的妙计。
“顺势,先裁禁军,后征牙军。”
借着整改禁军的侧脸,赵匡胤要对禁军进行一次裁军。
记得当初后周时的高平一战后,周世宗柴荣亲命赵匡胤整改禁军,让禁军军力大大提升。
经过周世宗柴荣一朝的征战,当年的禁军,如今也到了该再次整改的时间。
赵匡胤的意思,是再次对禁军进行裁军,将军中年老体弱者大力裁除,只保留精锐部分。
而裁军后空出的这些位置,就由地方节度使的军队,来抽调兵力补充。
如此,顺势就完成了整改禁军到削弱地方节度使的过渡。
“陛下想如何征兵?”
“兵样。”
在军中选取身强力壮的兵士作为样本,有些相似于后世的“模特”,送到各地去,以此为“模板”来征兵。
在后来赵匡胤真正实施时,为了提升效率,则是以木头做“木挺”。
以“木挺”的高度与重量,从各地的节度使麾下,挑选身高体壮的兵士充入禁军。
“可如此征兵……各地节度使,难免会心生不满。”
“此事操办起来也不急,三五年一轮,徐徐征兵即可。”
征兵之事不会简单,赵匡胤也知晓,因此并不想着一次就可以做好做全。
打算一次只从各地方征兵总共一万,每隔数年,就进行一次这样的选兵。
如此,每一次并不会对节度使的势力有多大的变动,也让禁军有足够的时间来慢慢消化磨合这些征来的新兵。
单独一次的影响不大,但十年、几十年之后,经过这一次次的裁军、征兵,地方势力愈弱,中央兵力愈盛,就可以彻底的、长期的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对抗关系。
“陛下此举若能实行,我朝便再也不必忧心地方反叛!”
赵普点点头,事情做得慢,却做得稳,收益大!
“不只收兵,兵要收,钱也要收。”
不过,赵匡胤的眼光,虽然在军中事务看得深刻,却并不局限于兵权!
“陛下此意……”
“新朝初立,国库空虚。
现今各州县赋税,节度使截留大半,以作‘留州’。
若前策可行,我还欲下旨,让各州县仅留日常开支,其余赋税一律上缴国库。”
“如此,节度使手中无兵再无财,若想反叛,也无法再招买兵马。”
赵普又点点头,收兵再收钱,就算节度使想扩张势力招兵买马,也是无钱可支。
“不仅若此,若日后天下安宁……
我还有意,令各州县尽交赋税,尽数收入国库。
各州县凡有何开销,令其自写文书来,朝堂再一一拨发。”
这些,实则是要得益于当初赵匡胤年轻时闯荡乱世的所见所闻。
有的地方官员,收缴了赋税,用于加强城防,护卫百姓。
有的地方官员,则是大肆招兵买马,扩张势力独霸一方。
同样,对于收揽地方财权,赵匡胤也有长远的计划。
等到前一环如愿实行,天下太平后,赵匡胤要尽数收揽地方赋税,彻底断绝朝外高官的“金库”,一切由中央来调拨,杜绝地方藏私。
“同时,派监军与转运使,到各州县,分监兵权财权。”
届时,中央朝堂再派人手,设专门的职务,去各州县监督这些事宜的实行开展。
这一套策略实施下去,由简到难,层层深入,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彻底根绝。
“看来,陛下对此事,也是深思已久啊。”
赵普不得不由衷赞叹。
整改禁军,削弱节度使,自己只是提出要做、该做,赵匡胤却制定出了详尽完备的策略,不得不令人钦佩。
“多得普姐多多提醒,才不得不日思夜想,得出此策啊。”
赵匡胤笑笑,如果不是赵普催得紧,自己哪会如此缜密地谋划。
“不过,策略虽有,仍得徐徐图之。”
“嗯,当务之急,还是先收兵权。”
说了这么多,两人再端起碗,畅饮一口
整改禁军,削弱节度使,有种种的策略,也要放到日后来慢慢开展。
现在唯一要做与能做的,还是如何先从慕容延钊、韩令坤、石守信等将帅手中收回兵权,才能起个好头。
“走吧,酒也喝完了,该回去了。”
又闲谈了一番,壶中酒尽,盘中菜凉,二人起身准备离去。
“二位慢走,常来啊!”
在小二的招呼声中,赵匡胤与赵普步入汴梁城热闹的街道。
“普姐,这‘朱雀之门’、‘朱雀之门’,何不做‘朱雀门’,偏要多一个‘之’字?”
在往回走的路上,抬头看着城门上的匾额,赵匡胤嘴里念叨着,似乎有些酒醉,忽然向一旁的赵普发问。
“语助耳。”
同样抬抬头,赵普并未多想,开口便答。
“哈哈,你们这些文儒,就爱做这些虚事。
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赵匡胤轻笑一声,赵普在旁,闻言却酒醒一半。
言外之意,只有聪明人与有心者听得出。
随后回宫,赵普便叫人将此门匾换下。
心腹大患的武将,赵匡胤有法好好整治。
文臣的那些心思举动,赵匡胤又怎会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