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隆二年,冬。
赵普立于府门,望着这冷清的街道。
大雪纷飞,开封(此卷汴梁城改称开封),笼罩在夜幕的漆黑与凛冬的寒冷。
“呼……”
长舒一口气,在眼前化作冷雾,飘入落落雪中。
今日……应当是不会来了吧。
赵普顺着深长的街道望了望,望不穿多远,便只剩一片暗幕。
迈步走入府中,赵普这般将府门关上。
特意在门口守着,赵普,等的不是别人。
哪怕如为掌朝权,赵匡胤久居宫中,赵普也已登上相位,领百官之首,赵匡胤,还是爱下朝后来私下会见。
这便导致赵普,哪怕退朝后,一直等到了晚上,都还不敢轻易脱下官服,免得接待失礼。
今日,夜已快深,大雪盖过了开封,应当不会再在此时前来“叨扰”。
府门紧闭,赵普走回屋内。
如今,中原迈入赵宋的执掌,正按照宋太祖赵匡胤的预期,繁荣安宁,向着新的王朝走去。
但赵普知晓,这不过是片刻短暂的宁静。
赵匡胤,在夺取旧朝、建立新朝后,至少需要这短暂的片刻,为国为民,来休养生息。
但,赵普知晓,赵匡胤不会安于此境,就如那个人那般。
这天下乱世,数十载已过,纷乱格局,早早就按定。
必要有为帝者,来搅动天下。
叩叩叩——————!
刚摘了官帽,官服都还未褪下,突然听见有人在外叩门。
来不及多动作,扣上了官帽,赵普便又急匆匆走出,将府门打开。
“陛下?”
来者,果然。
夜深天暗,赵匡胤冒着这漫天大雪,独自前来。
“我约了光义,随后便至。”
不顾对方的惊讶,赵匡胤向身后一指,还不仅是自己这么晚了突然冒雪前来“惊扰”,还约了三妹赵光义,一同到赵普府上谈事。
“陛下快快请进。”
不敢怠慢,赵普赶忙打开门将人迎入,雪花已经落满了赵匡胤一身。
“陛下为何……”
“等光义来了,再说吧。”
深夜冒如此大雪匆匆前来,赵普知晓,赵匡胤必是有要事相商。
不过对方却不急,摆摆手,等赵光义到了,三人再一齐讨论。
“好。
来人,温酒烫肉,送到书房来。”
应下一声,赵普转回首,高声使唤起府中下人,烫些好酒好肉,来为皇上暖暖身子。
“还是普姐了解我啊,哈哈。”
笑着,赵匡胤跟随赵普一同走入二人经常议事的书房。
“这雪,大啊。”
迈步入屋,点起火盆,暖起屋内气氛。
脱下外披,用手掸去衣上覆着的一层白雪,赵匡胤与赵普在屋内面对面落座。
“这雪应当是要下一夜了。”
望向了屋外,这雪纷纷落落,明日一早起来时,开封必被大雪掩盖。
伸手煨在火盆旁,两人寒暄一句,便又沉默了下来,静静等候着。
不多时,府外的敲门声又响起。
“光义,进来吧。”
赵匡胤大声喊到,只听得敲门声停下,一阵推门的吱呀声。
片刻后,随着渐近的脚步声,赵光义快步走入。
“陛下,赵宰相”
入屋后,先简单地向两人打过招呼。
如今,得益于赵匡胤的大力提携,宰相赵普与晋王赵光义,如今在朝上可都是手握大权、逐渐成为朝堂上文臣之首。
而武将,因为赵匡胤一系列“以文抑物”措施的开展,如今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渐渐落于了下风。
如果再如此发展几年,可以说,文武百官之首,最后都会是赵普与赵光义二人。
不过,只要一旦涉及到了权力,无论关系曾有多好,权臣党派之间明面上的纠纷与暗中的斗争,都是必不会少的。
本就因杜太后的遗命之事心生间隙,再加上如今权力上日渐加剧的争斗,赵光义对赵普,心中愈发不满。而反观赵普,想必心中对自己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态度。
但在赵匡胤面前,二人互相还是恭恭敬敬,只有赵匡胤能压下这二人。
叩叩————!
“酒烫好了,就送进来吧。”
“是。”
屋外,下人已遵照赵普的吩咐为三人备好酒菜。
三人都不急着开口,等酒肉都送了上来,赵普才看向了赵匡胤,缓缓问到。
“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亲自给赵匡胤与赵光义斟上酒,赵普轻声问询。
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夜深寂静。
赵匡胤独独在此时冒着雪夜前来,何事,如此重要?
“吾睡不能着……
一塌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此次,赵匡胤却不急着端起酒杯,盯着火盆中曳动的火光长叹了口气,又抬起头看了看赵普与赵光义,缓缓说到。
如今,天下静好,新朝欣欣向荣,赵匡胤却没觉得身上的重担有任何轻松。
当初,周世宗柴荣初继位,结束了高平之战稳定朝内,也曾“彻夜难眠”,召自己谈话。
中原,已经尽纳入手。
四方,仍有割据霸权。
在宋朝初立的时候,除了坐拥中原的赵宋,且看这天下四方:
在北,有北汉偏居与契丹虎视,前者在后周一朝与中原结下宿怨,契丹外族自李唐灭后更是中原大敌;
在西,有后蜀安于险中天府。自李唐末年,前蜀太祖王建占据,蜀地便已脱离中原王朝,又于后梁时自立为帝建立前蜀。后唐时,前蜀被灭,恰逢中原动乱,孟知祥窃取蜀中兵权,建立后蜀,独霸天府;
在东南,有南唐与吴越割据,南唐在后周一朝与中原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遭遇惨败,偏安一隅的吴越更是无力争权天下,皆不得不向中原俯首;
直往南,则更有津南、湖南、南汉,或坐拥要道,或独霸一方,多方纷乱割据,建立自己的王朝,占尽了南方国土。
北汉、后蜀、南唐、吴越、津南、湖南、南汉,再加上外敌契丹与西夏,细细数来,执掌中原的宋朝如今所面对的局面,比之当年七雄割据的春秋战国,其争其乱,也差之不多。
以往,赵匡胤为帅为将,只需遵从周世宗柴荣的旨意,设计排兵、冲杀敌阵,攻略或坚守一座座城池。
如今,同样身居帝位,赵匡胤的视野,也要随之从一场场战争、一座座城池,放眼到一州一县、一国一天下。
纵观天下如此割据分裂,再看自己握有的中原,面对四方外敌,是何等狭小,何等孤立。
赵匡胤,怎得安眠?
“陛下,小天下耶?”
听到了赵匡胤亲口说出此语,赵普却不惊讶,只是点了点头。
一旁的赵光义,也不言语,只听着二人对话。
先前,自己突然受到传令,是二姐赵匡胤下旨,要自己赶去宰相赵普府上一同议事。
不知到底为何在此时传这一道旨意,但赵光义知晓,定是有何要事商议。
如今,从后周的一介小官,升任开封府尹并被封亲王,赵光义也不再是当初那个对政事懵懂无知的少女。
从只言片语,赵光义也能听出二姐赵匡胤话里的意思:
既然,天下割据分裂,令陛下如此不安。
那解决的唯一途径,就只有出兵征战,一统天下!
自举办了国宴之后,中原宋朝,暂时安定了数月。
但只是度过了这数月的安宁,赵匡胤就已按奈不住,想要继续周世宗柴荣留下的那个宏愿吗?
“普姐的意思……”
赵普对于赵匡胤“隐晦”的表态,却是反问了一句,是否纷争割据并无那么激烈,而是赵匡胤把天下看得太小了?
“微臣看来,陛下,是否操之过急了?
我朝初立,内忧方才解决,百姓与兵士还需要时间休养。
中原难得安宁片刻,如此匆匆再起战事……”
赵普也直言不讳,抖出了赵匡胤想要再次统兵征战的想法。
不过单从时间上来看,太快了。
赵匡胤能将新朝稳固,已经经历了太多的变故,哪怕只是两场讨伐李筠与李重进叛乱的内战,百姓与兵士们,也都有些疲于战事。
国宴后,还未多享受这新朝难得的繁荣与安宁,就要再次倾注上国力与兵力,难啊……
“非也,正因现今朝内难得安宁,才不得不趁此再起战事。”
赵匡胤摇了摇头,对赵普的观点,持否认态度。
“自世宗一朝,中原战事频发,虽多为得胜,但国库空虚,无力久支。
如今四方割据,前次数战,对我中原心生敬畏,不敢擅动。
正好趁此良机,以战养战,才可一统天下。”
一场战争的投入与付出有多么巨大,为将数十载,赵匡胤是最为知晓的。
但赵匡胤也更清楚,一场战争胜利后,所获得的回报,又是多么的丰厚。
前次后周朝,高平一战,三征南唐,不仅令四方外敌心生忌惮,更让赵匡胤在战场上的威名远扬天下。
而今,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新朝,以继位迅速的手段,镇压了朝内叛乱,收复朝外兵权,让四方各地继续对这中原新的霸主持观望态度,不敢擅动。
敌人踌躇不定,正好是自己主动出击的良机。
赵匡胤想先发制人,尽早完成统一天下的宏愿,以战养战,用一场战争的胜利,来支撑起下一场战争的投入。
不然,中原如今虽然坐大,但多等上几年,谁会知又有何变故?
时间,不等人啊……中原的这十几任皇帝,在位后,太短命了。
哪怕是雄心满志,被寄予了后周一朝所有期望的周世宗柴荣,也是英年早逝。
自己,又还有多少年呢?
在如此乱世,赵匡胤,怎敢等?
“那……想必陛下心中已有所谋划了。”
知晓不可能太轻易就说动赵匡胤,赵普明白,既然今晚会突然来找自己,那赵匡胤也有了一定的谋划。
“我欲取北汉,普姐,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