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雪夜定策(其三)

作者:高梁河车神 更新时间:2021/5/30 18:27:24 字数:3229

大雪,压过了连片的屋檐。

枝梢再也撑不住,堆雪落在院中,在夜幕里发出闷响。

屋内的三人,似乎对外面的景象与声响,充耳不闻。

不过,就在这屋中,一副包揽天下的巨幕,却在三人眼前缓缓展开。

“中国,自五代以来,帤藏空虚……”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连续五十年的动乱,导致中原战事不断、纷争不停、民不聊生。

直到后周这一朝,中原在太祖郭威与世宗柴荣的执掌下,短暂的和平与繁荣,为中原积累了些许的国力。

而这些国力,就是赵匡胤继续完成周世宗柴荣的宏愿,去一统天下的资本。

“若欲取天下,必先收巴蜀,次级广南、江南,则国用富饶矣。”

随着细细听着赵匡胤的言语,在赵普与赵光义的眼前,仿若看到了一支气势恢宏的军队,自中原的京城开封,出兵高扬“赵宋”旗帜,一路向南进发。

巴蜀之地,丰沛富饶,成为赵匡胤的首要目标。

大军直插蜀中,尽取天府之地,便可充盈国库,以作军姿。

得蜀中为势,大军则可继续南下,扩充战果,先占得南方之地。

最后,回战江南,这四方天下,便可悉入赵宋版图。

“河东之地,与契丹接境。

若取太原,则契丹之祸,我当之也。

暂且存之,以为我屏瀚,俟我中原富实,再取之。”

坐拥了这四方天下,等到国力强盛后,最后北上,收复北汉之地,完成天下一统的宏愿。

雪,仍在下着。

屋内仅存温热的火光,已近熄灭。

语罢,久久寂静。

赵光义与赵普都出神地跟随着赵匡胤指点江山,去见一见这赵宋未来的版图。

以攻打“北汉”的策略为饵,一番试探后,赵匡胤,终于是向众人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意图。

攻取北汉,听过了张永德与慕容延钊的意见便已知,确实不太可行。

但哪怕是面对最为亲信的赵普与赵光义,赵匡胤也不可能一上来轻易就说出心中真切的战略。

不过再三确认了北汉之计不可行,也就让赵匡胤更打定了主意。

当着赵光义与赵普面说出的这番话中,赵匡胤一统天下的战略,简单总结起来: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粗略听之,很像当初王朴的《平边策》。

不过比之当时周世宗柴荣所面临的天下时局,到了赵匡胤执掌赵宋,纷乱格局又有所变化。

“普姐,以为如何?”

当年跟随在周世宗柴荣身侧,亲近非常,耳濡目染,赵匡胤对于天下大局的观念,肯定或多或少受到些周世宗柴荣的影响。

不过,赵匡胤虽然要秉承的是周世宗柴荣的遗志,却需要一条适合“赵宋”一统天下的攻取之道。

“欲取蜀中,必先得荆南。”

手在桌上一点,仿若直指荆南地界,

“得荆南,便得了南进的要道。大军无论是挥师南下,或是转攻蜀中,都可以荆南为据。”

此后,则可静观其变。

若南方有战机,便挥师南下直取湖南,若南方安定,则大军调转,发兵蜀中。”

这一点荆南之地,虽狭小,却是赵宋“先南后北”,打开战局的首要关键一点。

“依陛下之意,可先取蜀中,得富饶天府以作军资。

再继续南下,取湖南、南汉,尽收南方诸国。”

手指顺势继续在桌上划着,以荆南为战略要点,向西取蜀中,向南得广南之地。

“最后,发兵南唐,得江南诸地。

吴越,则不足为惧,四方尽得,自会归顺我朝。”

坐拥江南的南唐,则被赵普放在了末位,最后再来攻取。

至于吴越国,早已向中原俯首称臣,届时看四方天下尽归“赵宋”,自会识趣来朝。

而北汉之事,就等赵匡胤尽取了四方之地,再做考量了。

“嗯……”

点点头,对这一番指点,赵匡胤表示赞同。

根据赵匡胤所做的宏观规划,赵普迅速将其略作完善。

取荆南,占要道;入蜀中,得天府;攻湖南、南汉,收南方诸地;决战,留与敌手南唐;吴越国弱,望风自会归顺。

“好。”

一个字,一条结束乱世、一统天下的详细、完备的攻取之道,就在这雪夜定下。

“此策虽可行,却需等一良机。”

听起来,在赵匡胤主导、赵普辅策,攻取天下之道,似乎已在三人面前铺平。

但赵普开口提醒,若想要沿此道路前行,必须要等一个“机会”。

“嗯,荆南之地,不好取啊。”

赵匡胤点点头,赞同到。

这荆南之地,连接四方,诸国虎视眈眈,是一战略宝地。

唯有攻取了荆南,才能打开征伐天下的局面。

可,若无良机,荆南难取。

“如何攻取荆南,可再做图谋。

我有一问,若出兵天下,陛下,打算领何人统兵?”

赵匡胤一统天下的方针已经定下,首要目标不是北汉,而是——荆南。至于何时出兵攻打荆南,只有等待一个机会。

不过,出兵征伐天下,该怎样详细计划,还可以多聊一聊。

其中,赵普最关心的一点,就是谁来统兵出征?

“普姐有何看法?”

“征伐天下,夺国之战,其险,不比以往。

蜀中、南汉等地,更距中原千里,行路艰难,陛下,万不可亲征!”

对于谁统兵,赵普其实并不想多多干涉,自己唯一最关心的,就是在后面征伐天下的战争中,赵匡胤不要再轻易亲征。

周世宗柴荣,那个胸怀天下抱负的明君,自继位后,次次大战,喜欢亲征前线。

赵匡胤,与柴荣情深义重,登上帝位后,似乎也喜欢仿照柴荣,前次征讨李筠与李重进叛乱时,也都率兵亲征。

前两次劝阻不过,只是平定国内的叛乱,皇帝短暂离开京城率军亲征还好。

之后要打的仗,可都是国与国之间的大战,规模会更大,战场会更惨烈,而且蜀中、南汉等地,或距离中原遥远,或道路多有险阻,往返不易。

当年周世宗柴荣三征南唐时,数次亲身历险,更往返于京城与战场,已是不易。

赵匡胤若再效仿亲征敌国,一是战场上过于危险,且以赵匡胤的性子,皇帝披盔戴甲亲上前线也并非不可能;二则是赵匡胤会因此长时间地离开中央政权,才坐上中原王朝帝位不久,就如此频繁离京,对于掌权不利。

因此,赵普绝对不会赞同,赵匡胤之后再率军亲征。

见赵普语气坚决,赵匡胤沉默片刻,点了点头。

“统兵之事,待战事起,可再做细细定夺。

普姐之忧,我已知晓,既居此位,已知其重,不会再乱来。

不过,暂做谋划,若要统兵出战,可令慕容姐、守信等人挂帅。

此外,我有意培养些人为副,待时机成熟,再换下慕容姐等人。”

难得的如此轻易就将赵普的建议听了进去,赵匡胤点头表示此后再“亲征”时,必会再多三思,至于谁会被任命作为主将,赵匡胤也大致做了规划:

要征伐天下,现今的主力,还是要仰仗慕容延钊这批“老将”们。让这些老将继续“发光发热”,再在这战事途中,将想要培养的新的亲信们提拔上来,与自己先前提出整改禁军与节度使势力的战略,来进行一个好的协调。

“陛下既已有谋略,如此最好。”

赵普点点头,果然,赵匡胤已经有了一定的考量。

至于要如何调兵遣将,符合对禁军的整改之策,赵普不关心,只要赵匡胤不再率军亲征,自己可以少操些心,就好了。

“不过,事无绝对。

若前方战事有变,我不可能坐视。京城诸事,还是要靠普姐你与光义。”

说是如此,但战事一旦爆发,事无定数,赵匡胤肯定会更关注前线。朝堂上的事宜,就又要靠日渐掌权的赵普与赵光义,来为自己分忧。

至此,一直在旁沉默听着的赵光义,忽然被提及,眼神微动。

二人定下策略,赵光义虽未插话,但身为朝堂百官二首之一,肯定也会是重要的参与者。

“嗯。”

点点头,赵光义应诺下来,三人聊至此,今夜,也算是初有成果。

“好了,夜已深了,就不再多叨扰了。”

火熄酒冷,赵匡胤站起身来,给赵光义递了个眼色,后者也匆匆站起,准备一起向赵普告辞。

“普姐就不必多送了。”

“夜已深,我命人为二位备好提灯。”

“好,有劳普姐啦。”

也跟着起身,赵普将二人送到府门外,递上照明的提灯。

“天黑,陛下与晋王殿下,路上多小心。”

“放心,这开封,就属我家最大,我还能走丢了不成。

今晚叨扰久了,普姐早些歇息吧。”

摆摆手,表示让赵普不用再送,赵匡胤打趣到,提着灯与赵光义一前一后走入了夜幕之中。

雪,停了。

走出府门时,开封万家灯火都已暗下,不知已是何时,连大雪都不再飘落。

“光义。”

“陛下。”

走着,赵光义跟在身后,前面的赵匡胤忽然开口唤到。

“今夜我与普姐所定之策,依你看来,如何?”

快步赶到赵匡胤身侧,被对方问及,赵光义稍稍思索一番。

“陛下与赵宰相所谋,万事周全。

若依此策,我大宋,必可得天下!”

开封的街道上,只有两盏明灯缓缓前行。

脚步声压在雪上,听过了赵光义的回答,赵匡胤没有当即表态。

向着晋王府走去,赵匡胤先一路将妹妹送回了府上。

“光义,征战攻伐之事,你未曾亲身经历,稍有欠缺。

不过,万要切记。

你既身为我大宋皇室,可要肩负起我赵宋重担。”

拍了拍妹妹的肩,赵光义站在府门前,看着赵匡胤继续向前迈步离去。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