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箭双雕(其三)

作者:高梁河车神 更新时间:2021/6/2 20:37:56 字数:3449

穿过这一道道宫墙,才离京不久,听闻开封城内皇宫在重新修缮,果然已与当年后周模样有些不同。

又绕过了一段,领路的侍从脚步终于放缓候在一旁,慕容延钊独步走入院落内。

“慕容姐!”

“陛下。”

“快来快来,坐。”

亲自迎上来,赵匡胤对于慕容延钊等亲近之人,虽然因兵权之事有生疏远,但称呼上依旧如往年般亲切。

拉着慕容延钊的手走来,在这皇宫的后院落坐。

此处,都已快成了除大宋朝堂之上,第二个谋定天下大事的要地。

一同的,除了召慕容延钊,还有赵普与潘美在场。

“我来时已在路上听说,陛下,此次是要出兵湖南?”

湖南与荆南发信中原来求援,早就已传开,慕容延钊在来的路上已听闻了此事。

大致已经猜到,赵匡胤急召自己回京,恐怕就是为了这场战争。

一来,慕容延钊开门见山,便与赵匡胤说起正事。

“既然慕容姐已知晓此事,那便甚好。

来,不急,先饮上一杯。”

招招手,赵匡胤却并不急,递上一杯美酒,让慕容延钊稍稍歇歇再说。

点点头,见皇帝都如此从容,自己便也不急,接过酒盏。

皇帝,还真爱喝酒。

无论谈何要事,来了赵匡胤面前,永远是美酒招待。

“此次真是麻烦慕容姐了,如此匆匆赶回京来。”

“能为陛下效命,当倾力而为。”

正如前次,赵匡胤送别时慕容延钊时所说:

虽不得已离京,但只要皇帝有令,这帮曾南征北战的亲信将帅们,必誓死奉命。

“慕容姐此番回京,属地事宜,可都有安排妥当?”

“近来,中原安宁,也无甚事宜忙碌。

我暂且归京,倒是不碍事。”

在赵匡胤的执掌下,中原王朝,一派祥和。

国内无甚战事,慕容延钊这些将领,也是难得的闲了下来。

“如此便好。”

点点头,赵匡胤放下酒杯,

“慕容姐,此次出兵湖南,非你挂帅不可啊。”

神情突然严肃,赵匡胤向慕容延钊说到。

“陛下有何旨意,直言便可。”

慕容延钊知道,寒暄过后,赵匡胤接下来要说的,应该就是重点了。

特召自己归京,“习惯性”地摆上酒宴,赵匡胤如此,肯定是有重要安排。

“我已书信一封,准备命人发去高家,借荆南之道,出兵湖南。”

简单地将自己出兵的策略说明,视线与慕容延钊对上,赵匡胤眼神微亮。

“假道伐虢。”

听罢,慕容延钊一语道出了赵匡胤的真实意图。

假道伐虢:

在华夏春秋时期, 晋国想吞并邻近两个小国:虞和虢。

可虞和虢,两国关系甚好。晋国如果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国若想攻虢,虞也不会坐视。

晋国一直觑觎虞和虢,可两国唇亡齿寒,一直未有机会将其一举攻下。

于是,一位晋国臣子上书谏言:

若欲攻占虞和虢,难以一举成事,必将两国关系离间,再逐一攻破。

晋国国君采纳了谋臣的谏言,于是设计向虞国国君送礼,离间虞和虢之间的关系。

随后,又故意在晋、虢的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

由此,晋国有足够的理由,让虞国借道,自己出兵伐虢。而虞国国君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下来。

曾经坚固的同盟,由此被摧毁。

晋国出兵灭掉虢国后,班师回国途中,托由将军队驻扎在了“借道”的虞国。

待良机一到,已无虞国相助,虢国之地尽被晋国陈兵占据,也只能轻而易举就被攻下。

慕容延钊为帅多年,在军事上面,颇有建树与谋略。

纵观天下战局,自然知晓在赵匡胤心中,比之湖南,更想要的肯定是荆南这一战略要地。

而赵匡胤借荆南之道出兵湖南,也是“假道伐虢”,虚助湖南,实取荆南之意。

“果然,慕容姐运筹帷幄,料事如神,深知我意啊。

此战让慕容姐统兵,果真不错。”

转过去与赵普对视一眼,二人微微点头,对于慕容延钊会猜到自己的真实战略意图,赵匡胤并不很意外。

“如此大好良机,若是错过,太过可惜。

此次出兵,我有意先占荆南之地。

至于湖南之事,待荆南之地落入我手,再伺机而动。”

只要荆南之主高继冲同意赵匡胤“借道”,中原大宋的军队,就可“大摇大摆”直入荆南。

等大宋的军队行至荆南境内,那,万事就不急了。

重点在于成功“借道”,让大宋的军队能够顺利入荆南。

湖南之事,无论是周保权成功平定叛乱,还是张文表举事夺得政权,都不重要。

等赵匡胤稳稳占好荆南之地,湖南,很快也会归入中原版图。

“可大军若直入荆南之地,难免不被荆南之将士所猜忌。”

不过,高家能在荆南之地“苟全”如此之久,哪怕其国主年幼,其下将士文臣,也难说有不会识破中原意图者。

“嗯。”

自然,这一点,赵匡胤也有所预料,不会将事情想得那般容易。

“我欲让慕容姐挂帅,潘美为副将。

慕容姐率大军在后缓行,吸引荆南将士注意。

潘美领少数精锐轻骑先行,趁此时机,占领荆南各地要道。”

对此,赵匡胤做了更细致的谋划。

慕容延钊领大军,在后“招摇”行军,赶赴湖南,荆南国主与麾下将士,就算有所担忧,肯定会更关注着慕容延钊所率大军的动作。

而在慕容延钊大军之前,赵匡胤会命潘美率少数精锐部队先行,抢先占据荆南各处要地。

而等到慕容延钊的大军进入荆南,潘美已经先占据了各处险要。

此时,就算高家再想抵抗,也已无能为力,只能将荆南奉上以求自保。

这也是今次,赵匡胤特意将慕容延钊与潘美都召来的缘由。

“此策,可行。”

虽不能确保万无一失,但比之夺取荆南之地的重要意义,慕容延钊与潘美,都支持赵匡胤的策略。

“既然二位将军都已赞同,这些时日便速速整军。

过些时日,书信发往荆南之时,便是大军出兵之日。”

赵匡胤要高继冲收到信的同时,中原的大军就已逼近荆南,不给对方多思考与准备的时间。

“末将必不辱命!”

慕容延钊与潘美同时抱拳,一定不会辜负赵匡胤的期望。

“不过还有一事,要慕容姐细细听着。”

“陛下请讲。”

“此次,我本想让重赟带兵,他初掌禁军,也当有些功绩。

但如今重赟领命修缮皇宫,无法抽身。

他人也有些鲁莽急躁,此次出征不同以往,恐有些不妥。”

说起出征挂帅的人选,赵匡胤纵然有意亲征,赵普等人也不会同意。

而第一人选,当是新提拔上来执掌禁军的韩重赟。

但经过思虑一番后,赵匡胤还是决定将挂帅的机会交与了慕容延钊。

其中缘由,赵匡胤将细细说与慕容延钊与潘美听着。

“我欲终此乱世,志在天下。

既已身居帝位,此后,便不是我赵匡胤一人的战争,而是大宋的战争。

欲取天下,必要四方归顺。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城池,要夺、要收。

可城中有人,才当是国。”

赵匡胤想要终结乱世,一统天下,自然少不了战争。

“修文德,来远人”的温和派,早在后周世宗一朝,就已被证实在此乱世不适用。

但,发起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不是要攻破多少城池,屠杀多少兵士。

这乱世,黎民百姓苦于战火久矣。

除了战场上两军将士们必要的流血与拼杀外,赵匡胤,想这天下少一些惨痛。

战,打胜了。

城,夺下了。

可国破家亡,无辜的黎民百姓丧生于战火,只留下无数的仇恨与怒火,久远的动荡与叛乱,无民可治,无人归顺的皇帝,坐在这皇位上,还有何意义?

“攻破城池,或守将受降后,严禁全军所有将士烧杀掳掠、屠戮百姓。

一房一屋,不许毁。

一钱一粟,不许拿。

降卒降将,皆不可杀!

战场上奋力拼杀,建功立业者,我自不会少了封赏。

但若敢违此军令,斩!”

对此,赵匡胤下了死命令。

“此外,我还会派监军,监督各将帅遵令行事。”

哪怕是身居高位的将领,违抗此令,赵匡胤也定不会轻饶。

“慕容姐,你与其他将领不同。

为将数十载,见过的太多,想必知晓我意。”

“嗯。”

当年,太祖郭威举兵起事攻入汴梁城,纵容兵士劫掠京城十天十夜。

当时,赵匡胤还只是周世宗柴荣身旁一小士卒,父亲赵弘殷也不在京城。

若不是慕容延钊出手庇护,恐怕,赵家当时也要遭难。

慕容延钊与那些残暴、贪婪的将领不同,战场上杀红了眼,见到财宝迷住了眼,便不知什么军令如山。

所以赵匡胤让慕容延钊挂帅,是想让其做个表率。

“我赵匡胤,要天下,也要人心。

如若不然,哪怕一统天下,功高如此,我赵匡胤也不过是下一个始皇帝。”

天下纷乱,能够将如此众多割据的诸国一统者,除了始皇帝,再无第二人。

如今,赵匡胤要终结五代十国的乱世,一统天下,就是要再现始皇帝的伟业。

但赵匡胤,绝对不想自己的“赵宋”如那“暴秦”,统一了这天下,却如此短命,二世而亡。

扩张版图的同时,要人心归顺,如此,才是真正的“一统天下”,还一个“天下太平”。

“此为我大宋征伐天下第一战,就全仰仗慕容姐了。”

当年初入军旅,投身太祖郭威麾下,攻破城池后兵士烧杀抢掠,赵匡胤记忆犹新。

许多年来,赵匡胤从一士卒,摸爬滚打,为将为帅,但也只能管制手下的亲信与兵士少些“暴行”,无力干涉战争真实的“残酷”。

可如今,自己身居皇位。

自己之言,便是皇命,无人不敢不遵。

既然有权力、有能力,为了天下太平,赵匡胤也要让战争少些“痛苦”。

这一仗,是自己征伐天下的第一仗。

不仅要胜,要得势,更要收复人心!

“好。”

站起身来,赵匡胤举杯向慕容延钊敬酒。

端起酒杯,慕容延钊点点头,接下这份重任,一饮而尽。

“不知,陛下此次遣谁人为监军?”

放下酒杯,慕容延钊还有最后一问。

“曹彬。”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