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的动乱,并非是起于后蜀降国后又有人要谋逆造反,而是宋军的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便是两路大军成功会师成都后,北路军与东路军之间所埋下的导火索。
北路军先一步到成都城后,暂且还算安定,遵照赵匡胤的指示去操办一切。
待曹彬带着东路军紧赶慢赶,到了成都城后,不安定的因素,就开始种下。
按照赵匡胤的旨意,同样给了东路军与北路军一样的赏赐,而蜀主孟昶抬出的财宝,招待的规模,也与北路军皆是同等。
看似没什么问题,可如此一来,就招致了北路军中一些将领的不满了:
“这东路军,一仗没打,凭什么有这些赏赐?
我们自北路发兵,翻蜀道,闯剑门,与蜀中十万大军为敌,才杀到这成都来。
而她曹彬率军一路乘船,顺风顺水,就到了成都。
如此奖赏,我等不服。”
北路一军的将领们,自认此次从陆路前来蜀中,不仅是与后蜀主力为敌,更是艰苦行军走过了难行的蜀道,冒着生死存亡的危险攻克剑门等天险城关。
闯过这一路的艰难险阻,打了这么多的胜仗,立了这么大的功,反倒是与那“一仗未打”,乘船欣赏着沿途山水就入川的东路军得到一样的赏赐?
心中怎会服气?不服。
而在北路军中心生怨隙时,东路军又怎会有好脾气听着对方埋怨?
“东路行军逆流而上,江河同样凶险无情。
闯过夔州等城关,我军此战也是曾立功不少。
何况,若无我军为北路牵扯蜀中兵力,北路大军岂能轻易得胜?”
各有各的道理,都认为自己立下的功绩更多,而得到的赏赐太少。
两军争功吃醋,无一不认为自己应当得到更多的封赏。
皇帝赵匡胤对于这立功的两路军,以及蜀主孟昶对于两路来袭的大军,想一碗水端平,还是想的太过于简单了。
于是,宋军的内部,就这样爆发了矛盾。
而如何来弥补自己的“亏空”,补上这应当得到的“赏赐”?
自家皇帝那边,不好再去讨赏。
赵匡胤的脾气与性子,一向的治军严苛都是众将士知晓,要是这内部的矛盾闹到了皇帝那里,可就麻烦了。
于是,宋军将士们的视线,就放到了蜀中这富饶的天府之城身上。
由此,导致了蜀中动乱的爆发。
“陛下还在为蜀中动乱之事忧心?”
京城开封,得知了蜀中动乱的消息,朝堂上一片哗然。
如此难题,自然只有皇帝赵匡胤想法去解决。
本以为,后蜀花了六十六天攻下后,就可以如荆南与湖南那边,顺顺利利接手,归入大宋的版图。
未曾想,又闹出了这样的乱子,让赵匡胤欢愉的心情,瞬间又被愁闷布满。
“若照曹彬信中所言,蜀中虽有动乱,却也暂无大优。
我已派吕余庆等人前往蜀中,代为治理蜀中事务,应当无事。”
面对妹妹赵光义的问询,赵匡胤摇了摇头,蜀中会徒添动乱,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赵匡胤自有应对的手段,已经命人前去解决蜀中的动乱。
“你今日怎会来宫中?”
倒是妹妹赵光义,怎么忽然有兴致到后殿来了。
“听闻蜀中动乱,朝中事务繁忙,特来看看能否能帮上忙。
这两日,快到了宗庙祭日,来叮嘱陛下要多多保重身子。”
稳握大宋朝堂分权之一,赵光义在自己的二姐赵匡胤南征北战,为大宋打下一块又一块版图时,也逐渐发展着自身在赵宋王朝上的派系与势力。
近日,快到了赵宋宗庙祭祀的时日。
这段时间以来,先征讨荆南、湖南,又发兵攻取蜀中,赵匡胤身为国君有太多的事情要忙。作为妹妹的赵光义特来提醒,同时也是关心。
“有心了。
你这些时日为我治理开封,也是事务繁多。
若是府中无事,也多多休息吧,朝堂之事,我自有处置。”
“陛下保重身体,那我先行告退了。”
收下了妹妹赵光义的关心后,待对方离开后殿,赵匡胤独自坐在龙椅上,又思索起此次蜀中叛乱之事,以及自己派出的那班人手能否如愿将动乱镇压。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人,便是方才与妹妹赵光义交谈时,所提到的一个人名——吕余庆。
赵匡胤安排给对方的任务,是“权知成都府”,即暂领成都城事务。
吕余庆这个人,是一位赵宋不一般的文臣。
如何不一般?其专职业务,是“代理市长”。
此次赵匡胤发配的任务,“权知成都府”,便是要其去做成都的“代理市长”。
当年攻克武平,吕余庆曾权知潭州,权知襄州。
对于收拾战后的“烂摊子”,可以说,这吕余庆是很有一套。
于是,如何能够将这动乱在初期压下去,好好接手成都城的统治权,赵匡胤只能寄希望于吕余庆身上。
除了吕余庆外,为了后续接管成都城更为顺利,赵匡胤此次派了一大批人才过去,治理蜀中的叛乱,作为中原朝廷外派的官员代理蜀中事务。
而这批人最大的特点,即都不是武将,而是清一色的文臣。
赵匡胤知晓,若派武将前去,以暴制暴,用武力镇压叛乱,只会越打越乱。
乱世用武将,治世用文臣。
惩戒只是手段,赵匡胤要的是在蜀中树立威信,树立法度。
这是武将所做不到的,只有文臣才能操办。
文臣武将的地位,在赵匡胤征伐天下,治理天下的过程中,真正拔高到了同一水平。
而在这班文臣们临危受命,一行人到达蜀中之前,蜀地,已经乱成了什么样的地步?
从后蜀一方上至国君,下至百姓的处境,就可以看出:
细究起来,其中最典型,还是发生在蜀主孟昶身上。
赵匡胤下旨命人护送后蜀国君孟昶如今。
这护卫“皇帝”进京,可是个美差事。
当初急匆匆在王全斌面前接下此项重任的将领,入成都城后不久,便向后蜀国君孟昶勒索起来:
后宫的妃子,国库的钱财,孟昶要想被“安安全全”的护送到中原京城开封,这么远的路途,路上拉拉杂杂的“开销”可不会少。
宋军的将领,竟然敢公开向后蜀的国君索贿,其霸道,性质恶劣。
好在,此事传到了统帅王全斌的耳中,被当即叫停,立马更换了护送孟昶前往京城的将领,这才敢让孟昶的车队启程。
另一个,便是后蜀的一个高官。
倒是未被公然索贿,而是要被治罪——焚荡罪。
这位高官,也算是少数忠心效忠后蜀的官员之一。
当时前方战事不利,也曾率军到在前线支援王昭远。
待剑门关兵败退兵时,为了阻击大宋继续行军追击,便烧毁了沿途的房屋、桥梁,来阻碍宋军行军,为蜀军后撤争取时间。
当时作为后蜀抵御外敌宋军,如此是应当。
可如今后蜀投降了大宋,这些东西,也都是大宋的财产。
宋军的将领,有人要以焚烧房屋、桥梁的罪名,来治罪这后蜀高官的罪名。
这一举动,可将这位后蜀的官员吓坏,生怕性命不保,不知道该如何做作为。
最后,听闻此次宋军的统兵将领之一——曹彬,心性良善,或可为助,便问到了曹彬。
一言点破了对方的心思,为这位后蜀的官员指了条活路:
“苟足其欲,则置不问矣。”
说是要治罪,只不过是换了个做法,来向后蜀的官员要钱。
或明面上直接勒索,或是暗中下绊子。
这些后蜀将领想要的,无非就是金银财宝,扩充自己此战的收获。
上面的将领贪污索贿,下面的兵士们没这地位与能力,就只能抢。
这样一来,从上到下,整个蜀中可都乱了套了。
而宋军的两位统帅:
王全斌,可还记得当初出征前,赵匡胤曾特意嘱咐过,只要的土地、百姓和孟昶,这三样。
什么钱财宝物,可是只字未提。
自己这些征战沙场的将士们,本来就发的是战争财。
既然皇帝没有刻意要求,就是默许了这样的行为,此次征讨蜀中本就艰难,将士们浴血奋战,该得此“奖赏”。
于是,王全斌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去管。
而曹彬,面对这样大规模的动乱,也是有心无力。
只能将蜀中的情况详细修书一封,速速传递回京城,等候皇帝赵匡胤去处置。
就在动乱使得后蜀人心愈发不安时,赵匡胤所派出的治蜀文臣们,终于也到了蜀中地界。
被寄予众望的吕余庆,一到,便展示的自己的手腕:
乱世用重典。
骑马刚入成都城,就听闻有一大宋的军官在成都城内的药材市场抢劫各家店铺。
当即命人抓来,也不向王全斌等将告知,直接当着城中百姓的面,当街斩首。
“我奉陛下之命,前来暂领成都事务。
先前之事,暂且既往不咎。
但自我进入成都城起,谁人再敢肆意劫掠,其罪当诛,有如此人。
若有异议,自回京城,在陛下面前理论!”
首先,当场抓了一个典型,丝毫没有任何的迟疑,就把抢劫的军官斩首。
仗着皇帝赵匡胤给的身份,哪怕是你统帅王全斌,也不得也不敢有任何的异议。
同时,也没有把所有人逼得太死。
先前的所作所为,遵照皇帝赵匡胤特地的叮嘱,暂且不先做“追究”,不然全军上下治理起来,一团乱麻,只会乱中更乱。
只要你之后不再犯,就当无事发生。
至于百姓们的损失,则直接从后蜀国库中取出钱财补上。
变相的,还是为这些心有怨愤的将士们多发些上次。
一手严惩,一手宽松,就此将各方安抚下来,同时保证后续的顺利治理,手段不可谓不高。
而成都城内刚刚稳定,四方州县的动乱也渐渐安定下来时。蜀中梓州,又有一个后蜀将领看准了时机,率领战争中残余三千余人马叛乱。
被派到梓州的代理市长——冯赞,此时刚刚接手城中事务,手下只有三百余人。
面对这三千余蜀军趁夜包围在梓州城外,冯赞并未惊慌。
知晓蜀军会趁夜围城,定是人马不多,也是不清楚城中情况,担心不敌城中守军,只要坚守到天亮,这伙叛乱的人马自会撤去。
于是,让这仅有的三百人马,分守四面城墙,多插旗帜,以示威慑。
同时,命夜晚的打更人,一更打完,立即打二更。二更打完,立即打三更,如此往复。
正是半夜的时候,五更便已打完。
五更一打,城外叛乱的蜀军以为天快要亮,便四散而逃。
冯赞此时率领三百兵马,追杀出城,擒下了为首的叛乱蜀将,当即格杀,镇压了这场叛乱。
可以说,在平定蜀地叛乱的过程中,这班赵匡胤所派出的文臣们,有胆有识,展示出了极强的手段,“不辱使命”。
可,文臣能够治世,能力却也有限。
成都与梓州两地的叛乱,才刚刚被平复。
一场更大的叛乱,即将在书中爆发。
而这次,哪怕是赵匡胤亲自派来的这班文臣们,也是无能为力。
这场叛乱的发起者,便是此次征伐后蜀的大宋统帅——王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