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震怒。
满朝文武莫不敢言,就连赵普与赵光义,也是恭恭敬敬,低头看着这大殿的地板,噤声心惊。
自跟随在赵匡胤左右,赵普还是第一次,见到赵匡胤如此生气。
用力捶着龙案,赵匡胤现在只恨自己,此次未亲征后蜀。
不若然,这蜀中一阵接着一阵,怎会出这样的乱子?
刚刚把吕余庆等人送走前去平定动乱,结果中原立马就与蜀中断绝了音信,使得赵匡胤心中就愈发不安。
除了加派人手去蜀中了解情况,赵匡胤也没其他的办法。
如今,终是等来了这封书信:
言及蜀中动乱的局势已经愈发不可遏制,原因并未详细阐述,只知道蜀地已有十万余降卒造反,十多个州县已经脱离了赵宋的控制。
如此,就算是吕余庆等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将动乱压下。
而且要再次抽调中原的兵力去往蜀地支援,也是十分困难。
如今大宋与后蜀的战事,已经为天下四方所关注,前次攻蜀,五万大军也是抽调了中原不少兵力,要提防外敌趁机来犯,可没更多的人手可以去助力蜀中平叛。
本来一举将后蜀攻下,迅速,大胜,就足以圆满收尾。
可这样一来,战事又起,要平定动乱,还得看蜀中的那帮人多出力了。
“传我旨意,要吕余庆等人,给我大力整治蜀中,若是我军再敢有烧杀掳掠、违抗军令者,格杀勿论,以儆效尤。”
不过愤怒归愤怒,赵匡胤还是抱有一位国君遇事该有的冷静与果决。
首先,再次向吕余庆等人传达旨意,加大力度整治蜀中,保证宋军的内部不再出现任何的“过错”,以免激化矛盾。
“除王全斌外,还需从讨蜀将领之中,任命一人出来分权。
就任命曹彬为招讨巡检使,主持平叛事宜。”
其二,从现今蜀中动乱的情况来看,虽然动乱的缘由信中未曾明言,但赵匡胤知晓,肯定与这些大宋出征平蜀的将领们有关。
纵观当下局面,蜀中风云莫测,不知道下一刻又会出什么乱子。
敌?友?归顺?叛变?一切都不可预测。
在这样的情况下,军权继续捏在一个人手中太过于危险,不过赵匡胤也不可能去了总统帅王全斌的权力,恐怕会导致对方不满心生反叛,只能再多增添一人分权,来主持蜀地平叛的事宜,就由最为信任的曹彬来任职。
于是,这紧急的任命,再次发往了蜀中。
前前后后十几位使臣被派出,赵匡胤只希望能有一人成功躲避战乱到达成都城,将自己的旨意传达。
而在那之后,蜀中,能传回些好消息到京城,而非除了动乱就是叛变。
“陛下书信在此,看来此次平叛,就全仰仗曹将军了。”
翻山越岭,闯过天险,赵匡胤的书信,好在是成功又送回了成都城。
王全斌先行看过后,召曹彬前来,又将书信交与了对方。
对于那班文官们将如何去做,王全斌并不关心。
皇帝想要好好整治整治军纪,挑出一两个“倒霉”的典型,军法处置之后,就算应付了事。
而赵匡胤想要曹彬分军权,主持后蜀平乱事宜,王全斌也是支持。
当初经过千辛万苦送到中原开封朝堂上的书信,就算王全斌命人所写。
信中所言,其一,就是刻意模糊其词,并未详细交待蜀中数次动乱升级的原因,王全斌想要逃避自己在这次动乱爆发中的责任。
而信中另外的一点,便是和曹彬相关。
皇帝赵匡胤会选择曹彬作为平叛的统帅,其一是看好她的能力,其二便是王全斌在心中的极力举荐。
虽然曹彬极其不赞同王全斌与其麾下将领在蜀中的一系列“暴行”与错误决断,二人间曾爆发过矛盾,但王全斌似乎并不“记恨在心”,还乐意让其“掌权”。
当然,王全斌不会如此好心,有其自己的算盘。
对于曹彬,王全斌,或者说宋军中的许多将领,都很憎恨,或者说是“忌惮”。
因为曹彬“太不合群”,是此次动乱爆发时,最为清楚宋军这些将领在蜀中的“斑斑劣迹”的。
如果让其安然回到京城,将罪行向赵匡胤揭发,那么众将都将会受到严惩。
比起这些动乱的叛军,曹彬,反而是个更大的隐患。
而在王全斌的极力推举下,让曹彬挂职主持平乱事宜,就等于是将曹彬推上了这次动乱的风口。
若是曹彬功成,自己便可少出力,让曹彬去往危险的境地,早日将叛乱平定。
若是曹彬事败,就可以借助叛军之手,除掉曹彬,让其无法回京检举众将罪责。
是成是败,王全斌都是受益者。
接下书信看过,曹彬并未多言,唤来侍卫,再将皇帝赵匡胤的书信传告于吕余庆等人。
“如今战局,王将军可有何指示?”
自己的职位被“升迁”上来,但兵权还握在王全斌的手中,曹彬问起对方的看法,要收拾动乱,还是要与王全斌配合。
“如今各方战局都僵持不下,前日传信来,普州战事最为紧急,曹将军既奉陛下之命平叛,不如先往普州平定叛乱。”
而曹彬被举荐上任后,从王全斌处所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平定普州。
“普州?”
普州方面的状况,曹彬有所了解,如今一州被后蜀叛军所掌控,有五万兵马强占。
这可以一块硬骨头,不可能轻易收复。
“不过曹将军也知晓,前方战事紧张,各路兵马都已派出平叛,成都城内无甚兵马可调用。
但普州战事紧急,耽误不得。
不若如此,将我侍卫军几百名将士,全部交由曹将军指挥。
曹将军先率军往普州赶赴,待我再从他处调军,发往蒲州支援将军。”
面对普州艰难的局面,王全斌交由曹彬去处理,却找着各种借口,并不想多给曹彬兵马。
普州城内可是有五万叛军盘踞,而且从成都出发,蜀中乱成现在的局面,这一路上还不知会遇上多少流窜在外的叛军。
而王全斌只给曹彬几百人,就叫对方去平叛,无疑是送羊入虎口。
且还自有一番道理,如今无兵可用,能将自己的几百名侍卫军尽数调与曹彬,一副很是大度无私的模样。
“……那便谢过王将军好意了。”
曹彬不傻,知晓王全斌这是在故意为难自己。
但圣旨在此,自己已经被推到了这个位置,若是拒绝,便会背上的违背上意的“罪名”。
现今紧张的局势,也确实如王全斌所说容不得再更多的迟疑,曹彬无法反驳。
不得不接下这项艰难的任务,准备赶往普州。
“那我就静候曹将军好消息了。”
笑着一抱拳,王全斌的目的已经达到。
带着王全斌给的祝福与几百人马,曹彬又在成都招揽了些人马,勉勉强强凑齐了一千人,就此上路往普州奔赴。
“哼。”
希望曹彬能够自己传回好消息吧。
王全斌在成都城上注视着打着大宋旗帜,渐渐走远的队伍。
或者,由他人给自己传回一个更好的消息。
“将军,我军如此直接往普州去?”
离开了成都城的地界——这动乱之中宋军难得有一方安宁的大本营,战火与动乱的痕迹,便可以清晰的看在眼中。
“不急,出城后,先在成都城外暂时驻扎。”
目睹这混乱的局面,麾下将士问曹彬是否要加紧赶往普州,免得路途上夜长梦多。
“将军有何安排?”
“练兵。”
虽然曹彬并非武艺高强、上阵杀敌的武将,但作为监军,参与过数次战争,曹彬也懂得如何行军打仗。
这一千人,除开王全斌给的一点人马,大都是匆匆招募来的,还不具备战力。
在前往普州前,为了应对这一路的危险,曹彬要先练练兵。
不复杂,也不麻烦,就是如对初入军旅的新兵们那般,进行简单的操练。
这临时拼凑起来的一千人,只要能摆开阵势,行兵布阵,初具军容,也就够用。
花了三、四日的时间,勉强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曹彬便率军再次上路。
一千人要攻破五万叛军驻守的州县,曹彬自认自己的军事才能还未那般过人,能够打出这样的大胜仗。
至于王全斌许诺的援军,更是不做奢望。
如此艰巨的任务,这一千临时军,担忧地跟在统帅曹彬身后行军,连能不能活着走到普州都是个难题。
唯独曹彬倒是毫不紧张,照着行程,不快不慢地往普州赶。
“将军,前方有蜀军!”
在安安稳稳行进了数日后,曹彬这支队伍,还是“不出意外”地遇到了叛军半路来袭。
“全军列阵!”
只放眼一望,曹彬心中有数,自己的兵力绝对不及对方。
面对气汹汹扑杀而来的叛军,曹彬一招手,让手下的兵马即刻按照练兵时的样子摆开阵势来。
让精锐的侍卫军兵士在前,招来的“新兵”在后,摆开阵势严阵以待。
“停!”
这伙流窜在外的叛军,自蜀中动乱以后,就靠劫掠途经的百姓商旅来敛财。
看着又有人在路上出现,当即袭杀过来。
但见到对方也是一队兵士,还如此“有模有样”,反倒是迟疑下来,不敢继续进攻。
而另一方的人马,听从统帅曹彬的指令摆开阵势后,见对方兵马更为势众,进不敢进,退不能退,僵硬了下来。
“杀!”
就在两军僵持之时,曹彬忽然高喊下令,主动将杀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