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如今赵宋(其一)

作者:高梁河车神 更新时间:2021/7/10 20:11:33 字数:3455

开封城内,一座大宅府邸,尊贵气派。

“赵宰相,陛下近日不在京城,两国修好之事,就多多拜托宰相大人操持了。

还望在陛下面前多多美言,尽显我主修好之意。”

宰相府,一人坐于客位,恭恭敬敬向赵普说着,不知是在请求些什么。

言语之意,皇帝赵匡胤此刻暂时领兵在外不在京城,希望身为宰相的赵普能够代为主持事务。

“放心,贵主之意,待官家回京后,我必会一一转达。

我中原本就与吴越修好,如今天下动荡,两国更要安好,才可护百姓安定。”

点点头,赵普作为当朝宰相,也代表赵宋展示出诚意。

面前的这位“宾客”,来头不小,是吴越国前来的使者。

在中原尚是后周柴氏天下时,吴越就曾向中原王朝表明了臣服之意,奉后周为主,年年朝贡,还一同攻伐南唐。

自赵匡胤建立赵宋,取代了后周后。

观望了些许时日,觉得这新的王朝的国力依旧强盛,吴越便依旧保持了对于中原王朝的归附与尊崇。

于是,吴越的国君不时会命使臣,前来中原朝贡,多多地带上贡品。

作为五代十国中偏安一隅的小国,吴越的国力,算不得强盛,只能勉强苟且一方。不过因为国君更会审时度势,过得却比北汉要舒适、安稳许多。

尤其是在看到赵匡胤建立的赵宋,不断攻下荆南、湖南、后蜀,甚至如今出兵北伐,意欲攻下北汉。

中原王朝的版图,在不断地扩张,中原王朝的国力,变得日渐强盛。

这赵宋,远比后周,其国力与兵力,更令人心生畏惧。

为了更好地向这愈发强大的中原上国展示自己的诚意,吴越的国君知晓赵宋出兵北伐北汉后,此次便又遣使前来,再显两国修好之意。

目睹着四方的割据政权被一个个收复,希望在此次对北汉的战争结束后,吴越这一小国,不会成为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

“既如此,那就有劳大人了。

小人代我主,先谢过赵宰相。”

见身为宰相的赵普表示肯定,此事多半已经成了,使者的心也定下来一半,连忙向赵普表示感谢。

“贵使不必如此多礼,来人,带贵使去书房歇息片刻。

赵某今日还有公务在身,要去朝上与百官议事。

就不好再多相陪了,还望贵使见谅。”

“大人言重,是小人叨扰了,赵宰相若有事在身不必多顾虑小人,大人请便。”

“请。”

一番简短的交谈后,赵普托辞离开。

如今皇帝赵匡胤领兵亲征,朝堂之上,确实也需要赵普去主持事务。

闻言吴越的使者连忙让出位置,在旁目送赵普乘上马车,迅速往朝堂上去。

“今日可有何要事要议?”

权倾朝野。

来到朝堂之上,代为主持朝事。

赵普如今的宰相之权,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赵宋朝堂大权。

“禀宰相,大军传回消息,官家前些时日已经率军回京。

此次出征,移居河东万民百姓不日便至中原,官家特意下旨让宰相办好此事。”

“哦?”

听到前方战事的回报,赵普忽然收到消息,皇帝赵匡胤居然突然撤军了。

“大军可已攻下太原?”

“并未攻取太原,传回消息是军中诸多将士染疾,官家为保存兵力,便先行撤兵。”

“好。”

点点头,赵匡胤没有执意攻下太原再回京,令赵普有些惊讶,却也在意料之中。

身居皇位,当年战无不胜的将军变了。

身居宰相,当年形影不离的掌书记也变了

一场战争的胜负,已经不再被放在眼中,整个天下的大局,才该摆在眼前。

赵普知晓,就算此次没有攻下太原城,却也要了北汉的命,赵匡胤才能如此果断、爽快地撤军。

此次之后,就会当继续遵照“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彻底贯彻执行了。

“移民之事,我会命人好好操办。

可还有事情要议?”

对于攻取北汉的战后处置事宜,赵普也是早早做好了准备,暂且不提。

向百官问到,可还有其他的事宜需要继续商议。

以赵普这班宰相们为中心,赵宋朝堂之上,各行其是。

“何人!不得擅闯开封南衙!”

南衙,开封府尹办公之处,是当今这开封城内,除了朝堂之外,第二个权力中心。

由当今圣上三妹——赵光义亲王,领开封府尹,总领京城事务。

虽然从职务,赵光义的这个京城开封的“市长”,比之执掌朝堂、领赵宋各方的赵普,似乎要落了一头。

但其权力与势力,可是丝毫不弱。

赵宋朝堂上的重要官员,都居于这京城之内,在赵光义的地盘上行事。同时,自己更有亲王身份受到外人的攀附,非是“外人”可比。

赵普虽然曾被赵家“待以宗亲”,但自皇太后杜氏离世后,先辈们都已不在,真正还把赵普当作自家人的,恐怕也就只剩赵匡胤一人。

权力象征,导致这京城之内,朝堂之上,府衙之中,两大权势分庭抗礼。

“外面何事喧哗?”

在府衙内埋头处置事务,赵光义听得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头也不抬,向一旁的幕僚问都。

“容下官前去查看一番。”

“嗯。”

快步自堂上走出,来到府衙的大院之中,只见一人穿得些粗旧衣服,不顾侍卫的警告,慢步走入了府衙之中。

“何事喧哗?”

“大人,此人不告明来意,擅闯府衙,属下正欲将其赶出。”

问了对方何事而来,却毫不言语,自顾自地就走了进来。

此处乃是开封府尹办公之要地,秩序井然,戒备森严,怎容得任何人随意进出?

仔细看去,这位作为赵光义左右手的幕僚,倒是一眼认出了来者的身份。

“陛……”

“不必行礼。”

摇了摇头,赵匡胤让对方不要多言,继续迈步往大院的一处角落走去。

“此鹰,真养得贴了好一层膘,还能飞否?”

“府尹交代,让我等好生养此鹰。

因为府尹平常忙于事务,就多养在院中,少有闲暇溜鹰,所以……”

恭恭敬敬地迎上来,向着皇帝一作揖。

刚刚态度威严的侍卫,不知晓对方身份,但见府衙中的大人都如此恭敬,也是不敢再开口,呆呆低头立在一旁。

看着笼中雄鹰,这鹰,还是当年赵匡胤跟随周世宗柴荣北伐,在北境得来的一只鹰。

归来后,便将其送给三妹赵光义作礼,未曾想过了这么多年,这鹰还养着。

羽翼丰满,双目锐利,寻常外人惹了,此鹰多为戾气叫嚣,今日见着赵匡胤,却格外温顺。

“府尹在何处?”

“府尹正在堂上办公。”

“好了,都退下吧。”

听闻三妹还在府衙堂上办公,赵匡胤摆摆手,让众人该干什么干什么,自己轻着步子,身后跟随着赵光义的幕僚往堂上走去。

静静看着妹妹在堂上俯首批阅公文,赵匡胤不开口,身后跟着的与堂内其他人也不敢出声。

提笔一份份认真看过,落笔批阅,作为开封府尹,主持京城事务,担子很重,公务也不少。

当初,没有其他的人选,赵匡胤将妹妹赵光义推到了这个位置。

而自从坐到了这个位置上,赵光义也没有辜负赵匡胤的期望,将开封城治理得井井有条。

伴随着自己将重心都落于对外的征伐、拓展赵宋的版图,自己这妹妹,也在朝内的官场上顺风顺水。

姐妹俩各自繁忙,很少再有时间私下会面。

“方才堂外是何事?还未回来?”

许久后,赵光义处理完面前的公文,才抬起头来,问起方才堂外的骚乱。

“陛下?”

这一瞧,才发现眼前站着的,是本该在外率兵作战的皇帝赵匡胤。

只是回传了大军班师回朝,但自己已经先一步回京的消息,赵匡胤没有告诉任何人。

突然的查岗,让赵光义没有料到。

“事务都已办妥?”

看看桌面上摞起的高高公文,对于妹妹的表现,赵匡胤看在眼中,当得此任。

开封府尹的位置,赵光义坐得稳稳当当。

“是。”

命下属过来收起公文,赵光义自位上站起身来。

“随我去宰相府看看吧。”

看过了赵光义称职的表现,要其跟自己一同再去宰相府看看。

这两位在自己离京时,替自己执掌后方朝事、总揽大权的“二赵”,到底表现如何?

“方才……”

快要走出府衙,赵光义忽然想起方才外面的躁动,开口想问。

“无甚,穿着这身衣服,被侍卫拦下。

你这府衙,上下皆尽职尽责。

如此甚好,我也放心将这京城交与你。”

简单解释一句,赵匡胤并不责备刚才侍卫的冒犯之举。

总体而言,此次意料之外的试探,三妹赵光义这座开封府尹的府衙,通过了皇帝赵匡胤的检验。

“二姐如今贵为天子,仍着如此服饰,确实恐多生误会。”

看了看二姐的服饰,一件素净的衣物,自己都看着穿了很多年。

除了在正式的场合,就喜欢穿着这些旧衣服,也不带任何配饰,朴素、干净,微服巡防,时常会有人认不出这位“皇帝”的身份。

贵为天子,总是如此赵光义觉得有失皇室颜面。

于是难得的趁此机会,提出来让二姐赵匡胤改改这个习惯。

“在外行军打仗,岂有着华服之礼?

今日回京,也是来看看我家妹妹,又非为公务而来,何必如此正式。

旧衣物合身,穿了这些年也习惯了,勤俭些许,有何不好?

尔岂不记得,当年居夹马营中事耶?”

对于妹妹的劝告,赵匡胤摇摇头,并没有听进去。

当年赵匡胤出生时,是在西京洛阳的夹马营,正逢中原骚乱、天下动荡。

在此时局下,赵家虽然数代为官,但真正在军中任职的父亲赵弘殷还未发迹,为赵家在乱世撑起一片天。

虽称不上举步维艰,但家中的条件亦算艰苦。

作为经历过赵家从艰苦、到发迹、再到如今执掌天下的数个历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自己亲身的经历,赵匡胤深知天下疾苦,一直以来,对于他人都格外大度,但自身一直很节俭,严于律己。

反过来教育妹妹一句,不要因为坐上高位,就忘记当年的艰苦,太过奢侈。

“是。”

恭敬听过教诲,不再多说,闭嘴跟在二姐身后往宰相府走去。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