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南唐朝堂之上,满朝惊愕,只因前线传回消息,国都金陵西面宋军大局来犯,池州、采石矶,两处相继失守。
而且在采石矶处,宋军正在修筑桥梁,准备接继后方大军。
在南唐朝堂上诸人的观点中,宋军来袭,无所防备,既惊讶也无奈。而听闻对方要在采石矶修筑桥梁,则预料肯定会花费不少时间,短时间内还难以对南唐国都金陵造成威胁。
还有充足的时间,南唐可以调集军队,构筑防线。
然而,随着一条条的军情传回,转眼之间,一座浮桥,就横架在了长江之上。
再过几日,恐怕,赵宋的大军就会来袭。
金陵的西面,如今已经被宋军攻破了防线。
“陛下,润州守军也传回消息,宋军有水军正在跨江,吴越也有意往润州进逼,恐怕……”
“若是东西两面尽皆失守,陛下……金陵危矣……”
现今,西面已经失守,想要挽回已是艰难。东面的情况传回,同样也是宋军的目标,快要告急了。
只有赶紧将东面先守住,免得东西面受到夹击,金陵就身陷重围了。
“吴越……本有意让吴越出兵相助,唉……”
一听东面的战报,李煜又摇了摇头。
此次赵宋来袭,南唐确实是事先毫无防备。
江南国主李煜心中知晓,这场一拖再拖的战争,终究还是爆发了。
以南唐一己之力,想要抵御赵宋,李煜自然是没有这个自信。
而就在南唐一旁,还有一国吴越,恰好比邻南唐,若是南唐此次与赵宋的战役中败北,那么与之比邻的吴越必定无法久存。
然而,就在南唐原本有意想向吴越求援,一同对抗赵宋之时,吴越却已经出兵,早已决定要援助中原赵宋,合攻南唐。
想当初,南唐武将中,曾经有人向国主李煜谏言,早早的灭了吴越,不然一旦与中原开战,吴越必定不会站在南唐这一边。
果然,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一时的委曲求全与迟疑不定,换来的,就是这个下场。
“西面,命附近各州县加紧防备。
东面……驰援润州之事,召集百官,速速商议吧。”
不得已,南唐国主李煜,匆匆召集文武百官,东面最好守下,才不会让金陵落于重围。
“命大军速速渡江,本部兵马,着重于采石矶南面与东面做好防备,以防南唐大军来袭。”
此刻,西面的战场,统帅曹彬已经顺利将战局打开,浮桥落下,护卫着在长江北岸的赵宋大军安全渡江,建立起稳固的阵线后,就可以继续往南唐的国都金陵进发。
这段时间,宋军并不急于扩大战果,站稳阵脚才是最为重要。
西面,暂时无战事。
希望……东面的战场,也能顺利吧。
曹彬往东望去,西面的战局,在精心的谋划下,得以顺利实施。曹彬如今巩固战线加紧渡军,就看那南唐有没有勇气主动冲杀迎战了。
西面一开打,东面的战局,也将要打响了。
若是同样能够顺利地拿下润州,那么宋军便可以两面夹击,完成进逼金陵的前置部署。
赵宋水军,吴越大军,都向润州进军。
而李煜,在与臣子们一番紧急商议之后,为了救援金陵东面的润州,便派出了自己的亲信领兵出征。
不得不说,这四方诸国的各位国君与其亲信们,后蜀的孟昶与王昭远,南汉的刘鋹与龚澄枢,甚至北汉的刘继元与郭无为……
再加上,如今这李煜派出的亲信——刘澄。
真是……一言难尽,或者又可以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不理国政的国君们,这在瞧人用人的眼光上,似乎也没什么好的本领。
刘澄,所知的不多,唯一知晓的,便是其是南唐国主李煜的亲信。
敌军来犯,润州告急,亲信刘澄紧急领命,与国主李煜一番“哭诉忠心”——君臣本不愿相离,但奈何外敌来犯,如今形势危急,为了保全南唐,刘澄不得不率军前往坐守润州,忠臣受此危命。
一番辞别后,刘澄,当即上路。
在临行之时,离开金陵之前,刘澄,将家中所有的金银财宝,全部装车带走。
对于如此“举动”,刘澄对外宣布到:
这些金银财宝,全都是自己深得国主李煜亲信,赏赐于自己的财物。如今,宋军与吴越联合来袭,战事当前,万分危急。我刘澄取之于国,用之于国,将这些金银财宝带到前线,以作军费,扩充兵马,抵御外敌。
李煜闻言,点点头,未多说什么。
带着如此忠心的“肺腑之言”,载着几车的金银财宝,刘澄离开国都金陵上路,当即赶赴润州。
为了保险,在刘澄离开后,李煜又派了一名武将——当初与林仁肇同为主战派的一员,曾经向李煜谏言早早夺下吴越免得落于被动的那位,也赶往了润州支援。
当初“错失良机”,现在“亡羊补牢”,希望尤时未晚吧。
紧赶慢赶,终于是赶在宋军与吴越军来犯之前,刘澄,没有辜负对国君李煜的承诺,率军来到了润州,坐镇城内。
似乎,东面的战局,好歹是被南唐赶上,可以稳住了。
然而,当真正到了润州之后,这位国主李煜面前的“亲信”——刘澄,其所作所为,可没“嘴上说的”那么简单。
大军初到时,手下有人建议,宋军与吴越军还未抵达润州,当主动出击。将宋军阻隔在江上,将吴越抵御在国境外,免得润州被敌军围困,落于被动。
然而,刘澄坐看良机错失,并未主动出击,而是选择坐守润州,不愿挑起祸端。
就如此举动,便可以见得刘澄对于这场战争的态度、对于抵御敌军的态度,并不是在李煜面前说的那么“坚决”。
自然,刘澄的避而不战,使得其与那位主战派的将领闹了不和。
除此之外,之前在李煜面前“肺腑陈词”,所谓的作为“军费”的金银财宝,还是被放在了刘澄于润州的临时住处,并未拿出一分一钱来补贴军费。
至此,这位在国都金陵城内的“亲信”,到了润州阵前,刘澄的真实目的,已经是十分明显——降宋。
许多人,都隐隐有此猜测。
或许,只有国主李煜,在送行之时,“不愿”看出端倪来。
本来,在刘澄的计划中,带着自己的金银财宝,来到前线,就准备投降赵宋。
然而,这李煜又突然派来的主战派将领,成为了一个难题。
要降宋,刘澄肯定不好单独一人投降,最好的便是率兵举城投降。
但这碍事的主战派将领在军中,若是知晓了,肯定不会让刘澄顺利行事。
于是,新的盘算很快就在刘澄心中打好。
面对来袭的宋军与吴越军,刘澄不打算主动出击,任由宋军与吴越大军来袭,逼近润州。
就算那主战派将领又异议,自己作为此次的统帅,以城中安危为要,不得轻举妄动为由,也无人敢反驳什么。
待到宋军与吴越两军进入南唐境内,兵逼润州后,突然,刘澄告知与那位将领,后方传来军情,有一支赵宋奇兵直袭国都,金陵遇袭告急。
一番取舍下,当立即舍去润州,派兵赶往救援金陵。
一听闻如此军情,这位主战派将领自告奋勇,认为刘澄为此次东面战局的统帅,不可以轻离前线润州。
愿率其部兵马,亲自前去救急,刘澄则继续在润州驻守。
这一招,正中了刘澄的下怀,当即下令让对方前去回救这并不“确切”的军情。
而对方前脚刚走,刘澄后脚就开始筹备起降宋事宜,免得再生事端。
当即派遣人手,前去宋军军营中交洽,主动联系投降之事。
然而这被刘澄选中的“细作”,一听刘澄想要降宋,心中也是一惊。
向刘澄劝说到,兹事体大,自己的家中老小,都还在国都金陵,若是自己在前线降宋,万一消息传到京城,家中老小被依罪处死……不敢投降,还望刘澄三思。
闻言,刘澄则很是“果断”:
我刘家一百多口老小,同样也在金陵城中。如今事态严重,危急关头,只能先顾着自己,不可能顾应万全。
让对方不要担心,就算要遭殃,刘澄同样也会遭殃,又怎会害对方一人背祸?
再三劝说,于是这名“细作”领命,与宋军联系投降之事,已经就此敲定,且得到了宋军将领的允诺。
只要刘澄愿率军举城投降,必不会残害城中一人一卒,还可给予刘澄厚待。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主战派的将领已被刘澄支走,剩下的,便是与麾下将士们的投降动员。
军中忽然一听统帅刘澄要投降,不少南唐将士当即落泪,不愿如此叛国降敌。
刘澄一看,将士们如此抵触,怕发生兵变,当即一该和善的态度,向兵士们恫吓到:
当年大周与南唐开战,周世宗柴荣率军亲征,寿州将士们死守,结果如何?
还有当年大周攻打楚州,楚州将士同样誓死抵抗,结果城破后,被柴荣下令屠城。
如今,润州城外,被宋军与吴越军围困,已经是危急存亡之际,或者再直白一点,润州城已经不保,被敌军攻破,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刘澄要降宋,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更是为了麾下全军的将士,更是为了润州城中的百姓。
不得已而为之。
声泪俱下,情感真挚。
在刘澄的劝说与恫吓之下,润州,终于是并未经过血战,就落入了宋军手中。
李煜眼前的亲信,果然,也不成事。
一东一西,采石矶与润州,就如此沦陷,赵宋形成了对于金陵的夹击。
如今,南唐国都金陵,终于形势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