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外,宋军统帅曹彬,格外沉稳,金陵城内,朝堂上的国君李煜,心神不定。
“唉,徐大人此次出使,不知,能否功成。”
轻叹一声,徐铉前脚刚走,李煜后脚就叹气起来。
当初,也曾经派遣徐铉出使中原,还有其他的一些使者,也都往中原以求“巩固”赵宋与南唐的和平,只可惜,一直未能取得什么好的成绩。
这次,国都金陵摇摇欲坠,江南南唐岌岌可危,徐铉这一次出使,恐怕就是赵宋与南唐的最后一次“谈判”了。
此时,一名将领听到了什么消息,又快步走到了国主李煜面前。
“陛下,守城将士回报,宋军已放行,徐大人二人往中原去了。”
“好,好,徐大人安危无事便好。”
派出的使者能够成功离开宋军的重重包围,算是稍稍可以安心一点。
点了点头,国主李煜神情稍微缓和了些。
当时震惊于金陵城外重重层层的宋军,国主李煜,自然是不可能视若无睹,再次去沉溺于安逸享乐和风花雪月之中。
离政已久的国主李煜,不得不重回朝堂,满朝文武百官齐聚,其他的怨言与不满暂且按下,该如何退敌,才是首要大事。
以金陵城中现今的兵力,若能“不战而退人之兵”,自是上策。
最好的方法,便是与中原赵宋议和。
但战局如此劣势,金陵城被重重围困,能否安然走出金陵都是命途未卜,更不用说,要去中原议和。
哪怕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国主李煜提出要再遣人往中原议和时,徐铉依旧是第一个站出来,再次领下如此危命。
于是,这重任,依旧落在了徐铉肩头。
南唐的国主,面对这国家大事,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全靠这些忠心耿耿的老臣,仍旧想要尽力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南唐。
“陛下放心,既然宋军放行,便说明徐大人可以安然抵达中原,与赵宋好好商议。
只要尚在议和,城外的宋军,便不敢再乱动。”
徐铉成功出使,又为国都金陵又多争取了一些时日,可以保得南唐的安全。
“只是不知……能否成功议和,若不成,也只不过是多拖些时日罢了。”
坐于龙椅上的李煜摇了摇头,心中已是十分清楚。
徐铉的出使虽能争取时间,但真正能让宋军退兵的希望并不大,再多拖几个月下去,南唐也只是多苟延残喘几口气,自己还能在这龙椅上多坐几日罢了。
“陛下不必如此悲观,我军其实还有援兵在外,仍有十几万大军驻扎在湖口。
先前已经传出军情,待大军收到后,便可沿江而下,往金陵来援!
此次徐大人出使,也可为大军来援多做拖延,我南唐,仍有一战之力!”
见国主一阵消极,一位将领此时也是站了出来。
虽然因为皇甫继勋一众人的消极作战,南唐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已经是退保国都金陵。但是南唐也并非无力再战,仍在湖口有十几万的水军,可以前来支援金陵。
当初,曹彬率大宋水军沿江而下,南唐疏于防备,并未多做阻拦,使得大宋的水军能够轻易抵达目标池州。
如今,反倒正是因当时并未与宋军正面对抗,使得南唐在侧面有十万援军可用,用作扭转战局的最后手段。
也算是福祸相依吧。
“希望吧……”
见满朝文武仍有决心,国主李煜亦说到,视线看向了金陵大殿之外。
而此时,正如朝堂之上所期望的那样,在湖口驻扎的南唐水军,确实也已经收到消息启程,前往救援国都金陵。
沿江而下,不过援军的首要目标,并不是直接赶往金陵,而是采石矶。那座快速被修建起来的横跨长江浮桥,承担起了宋军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更为前线的宋军提供了物资保障,是此战的重中之重。
只可惜,先前的几场交战中,南唐大军在正面退得太快,丝毫未能威胁到采石矶的布防。
这一次,却是南唐援军正好的机会。
湖口离金陵太远,而若要沿江而下救援,定会途经采石矶。
先在采石矶大破宋军,摧毁浮桥,以切断中原的兵力补给,然后再直插金陵,宋军后无可继,便可轻易为国都解围。
援军的战略目标十分清晰明确,且是相当可行有效。
扬帆启程,一刻也不耽误,几十艘战船立马顺着长江,赶赴战场。
这一战,恐怕就是南唐主动出击,与宋军的最后一战了。
“报!上游有南唐大军来袭!”
还未行至采石矶,于皖口,南唐的大军便遇到了布防的宋军。
“不好,快快整军,前往迎击!
另外速速命人往采石矶传递军情,有南唐大军来袭!”
赵宋一方,也自然是知晓采石矶的重要性,早就于四面布防。
虽然前线一路旗开得胜,但后方也并未疏于防备,一直提防着南唐的奇袭。
终是等到了南唐的反击,虽然麾下兵力不多,但驻守皖口的宋军将领,也是当即下令前往迎敌。
太难求胜,只求多抵抗一段时间,为采石矶早早传去军情以作防备。
“遵令!”
一声令下,驻扎与皖口的赵宋水军,也是即刻开动起来,在皖口布置起防线,要将南唐数十艘战船挡下。
赵宋与南唐,一者是曾主宰江淮的底蕴,一者是精心操练的经营,两国的水军,大举交战。
“将军,前方有宋军!”
南唐一方,自然也发现了布防的赵宋。
“看来,我军不可能这么轻易抵达采石矶了,必须先破敌,众将有何良策?”
一声令下,先降缓全军行军的速度,南唐一方的统帅问起众将的看法。
“将军,他们已在皖口布防,意图很是明显,就是将我军阻碍在此,为采石矶调兵布防争取时间。”
前线,宋军要打南唐的国都金陵。后方,南唐要打宋军的要塞采石矶。
宋军正面胜得很快,就是不知南唐的援军,是否也能胜得这么快。
“将军,现今状况,我军不可在此多做停留。
不然,要是宋军调集军队布防,便难以攻破采石矶,更会耽误救援金陵。”
“将军,末将认为,若要硬战,我军必定要折损兵力,短时难以攻破。
不如,用奇策破之!”
思索一番后,有一名将领,斗胆进言。
“奇策?”
“水战若要破敌,当以火攻为上!”
商议起如何最快、最小损失地攻破赵宋水军在皖口的布防,火攻之策,被人提出来。
“火攻?如何火攻?”
“我军此时沿江而下,流向正适。
可挑几艘战船,将士全部离船,尽以燃料充满,摆于我军前方。
大军顺江而下,待距离放近,将几艘战船一点,以火将宋军阵势燃尽,便可成事!”
给出的火攻之策,便是将大军前面的几艘战船空出来,其上将士们全部调走,全船装满燃料。
沿江而下,流向正对南唐大军有利,待与宋军的布防近了,一把火,便可将防线烧尽。
而南唐,不用损失一兵一卒,只是送掉几艘战船而已。
“……好!”
火攻,在华夏历史上,一直是水军交战的利器。
一把火,足以决定整场战争的胜负。
就眼下的情况来看,采取火攻,确实能够让南唐一方快速地取得胜利。
一番商议后,众将都没有什么异议,决定采取火攻之策,当即做起准备。
“小心,南唐大军,定有所谋划!”
见来势汹汹的南唐大军忽然没了动静,守在皖口的宋军也紧张起来。不过,在悬殊的兵力差距下,宋军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加紧时间布置防线,警惕南唐大军的动作。
“将军,南唐大军来了!”
终于,突然暂缓的南唐大军,突然又有了动静。
加快了行程,向着宋军的防线直冲而来。
“这……要强攻?
全军戒备,准备迎敌!”
势头如此凶狠,几十艘战船直扑而来,作势要强攻。宋军也如临大敌,时刻准备迎战。
“不好!”
突然,待南唐战船驶近,宋军将领高呼一声。
这前面的几艘船,明显吃水更前,行驶更快。
“火攻!”
刚喊出口,江面上,便瞬间燃起了熊熊大火。几艘燃烧的战船,趁着水势,向宋军扑来。
“传我军令,大军紧随其后!
待宋军防线被破,径直驶过皖口,不做停留!”
南唐的几十艘战船,就紧随在这熊熊大火之后。等一把火燃尽了宋军的防线,也不想停留下来多做“斩获”,直接穿过这防线,往采石矶而去,分秒必争。
眼见大火越来越近,宋军在皖口的防线,即将无力抵抗,便将告破。
此刻,陡然,风向忽变。
就宛如当年林仁肇率军奇袭后周大寨,即将功成之时,风向陡转,这几艘火船,突然遭遇逆风。
南唐的国主,甚爱风花雪月。
但,这风,却从未眷顾过南唐。
风向一变,火势一转,熊熊大火,还未烧及宋军的防线,转眼之间,反倒是随后的南唐大军反应不及,被这倒转的风向,先自己引火上身。
顷刻间,南唐数十艘战船,十几万大军,灰飞烟灭。
南唐唯一的援军,尚未赶到金陵,便已不剩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