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迁都之争(其四)

作者:高梁河车神 更新时间:2021/8/25 20:14:27 字数:3390

这几日,将那老道招待在府邸中,好吃好喝好生伺候。

待自己也整理好思绪,做好了准备后,赵匡胤前去拜访。

将侍卫们尽皆屏退,赵匡胤,要独自与那位被请来的老道密谈。

赵匡胤之所以这些年,会派人四处去找寻这名老道,是因为自己回想起当年,老道与自己第二次在客栈偶遇时,两人的那番交谈:

“这当皇帝,你觉得,什么最为重要?”

“亲信,权势,兵马,钱财?”

“非也,非也。

自李唐后,这中原在位的皇帝,长难过十载,短不足岁余。

哪个不是有权有势,有兵有钱,只可惜……命都太短。

若命不长,这皇位有命坐着,也没命享。”

…………

“那你如今,又想得些什么?”

“如今……只想求天下太平。”

“既想要这天下太平,说到底,还是得做皇帝。

我看你命倒不短,应当做得好皇帝。”

“嘘,你这老道,这话让旁人听了去,可是要杀头的。”

“哈哈哈哈哈哈,你先前大闹汴梁城,有胆掀皇帝的场子,如今却也怕杀头?”

“你……”

“所以,日后等你做了皇帝,要命长才行。”

“你一个道士,没想到喝醉酒,也会胡言乱语。”

当年当时,还只道是这老道的疯言疯语,赵匡胤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然而,时至今日,自己这一路走来,拜入郭威麾下,进入世宗幕府,身披黄袍坐龙椅,建立赵宋王朝,再回头想起这件旧事时。

似乎,这与这老道的每一次相遇,这老道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对赵匡胤的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有着未卜先知的奥妙。

如果,对方真的是如此“世外高人”,那么现今的赵匡胤,比起当初那个为了前程迷惘的自己,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无论如何也要向对方询问,得到答案。

“这几日,在这府上,可住的舒服?

若是有何招待不周,还望见谅。”

对于这老道,身为一国之君的赵匡胤,可是放下了身段,少有的和善与客气。

“我老道逍遥惯了,说不会什么客套话。

陛下所来,有甚话想问老道我,直接问便可。”

那老道倒是随意,让赵匡胤有什么事开口直说便可,似乎已经料到了赵匡胤的来意。

对此,有了前两次的铺垫,赵匡胤也毫不意外,反而对这古怪的老道更为感兴趣。

不过,既然老道都如此说了,赵匡胤也是直率之人。

“迁都之事,你以为如何?”

一开口,赵匡胤就搬出了眼前的“迁都”大事,想要征求老道的意见与看法。

虽然对方只是一名游方道士,这“迁都”乃是国家大事,将国家大事去请教一个老道士,似乎有些欠缺妥当了。

但在赵匡胤看来,或许,这不同寻常的老道,也许真的可以给出些不错的建议。

“这些事,陛下心中已有定论,又何必再来问老夫呢?

治国之道,我这闲散道士,怎敢在陛下面前妄言,夸夸其谈。”

对于赵匡胤的问询,老道士只是笑了笑,并没有正面给出自己的回答。

只道是赵匡胤自己心中已经有答案,又何必还要再向自己问话。

自己作为一名老道士,对于这些家国大事,“一窍不通”,就不胡言乱语,再继续给赵匡胤添乱了。

听罢,老道如此回答,赵匡胤一时语塞,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少见的,皇帝赵匡胤,居然会被别人堵的哑口无言,要是换做任意一个大臣,恐怕脑袋就搬家了。

“不如,还是谈一谈,陛下想谈的私事吧。

哈哈,还备的有酒,来来,再畅饮一番。”

每次谈事,赵匡胤必少不了酒。

老道似乎料到赵匡胤还有其他的正事要说,拿起一旁的酒壶,先给二人满上。

“看来,还真是瞒不过老道你。”

自己闯荡乱世,执掌天下这么多年,却还真未多与这些方士打过交道。

面对这老道,赵匡胤久违的,自己看不透对方,却什么都被对方看透。

“我久欲见你,有一事定要相问,无他,”

端起酒杯,赵匡胤的神色,却是很反常得严肃。

方才提到的“迁都”这些事情,是一个国家的大事,想得到老道的指点,仅凭借一名道士的三言两语,就去影响自己治国之策,确实不现实。

但是唯独有一件事,赵匡胤,自从当上皇帝后,这么多年,就一直想着,有朝一日,必须问老道:

“我寿还得几多在?”

寿命,还剩下多少。

这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位皇帝,任何一位有志向、有抱负、有野心的皇帝,都关心的问题。

五代十国的一代明君周世宗柴荣,在当年刚刚巩固完后周的朝政,准备大展拳脚时,也曾问过自己的亲近心腹——颇为精通阴阳相术的王朴,自己的寿命能有多少。

王朴回答说,自己能够推算到周世宗柴荣三十年的未来。

三十年之后的事,凭自己的阴阳相术,也完全推算不到。

于是,依据王朴的相术,周世宗柴荣向着满朝的文武百官,说出了:

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定下了这三十年,结束乱世,一统天下的方略。

然而,周世宗柴荣的心腹之臣王朴突然离世,周世宗柴荣也在随后北伐的过程中,突然一病不起,溘然长逝。

纵使有再高超的谋略,再英明能干的国君,就像老道曾经说过的:

若命不长,这皇位有命坐着,也没命享。

这句话,当初看似胡闹,却又如此刻薄真实。

寿命,无论是昏君、庸君、暴君、明君,只要是坐在皇位之上,只要是手中握有大权,永远是逃不过的话题。

权力越大,握得越紧,就越不愿意放手。

有的皇帝,甚至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无所不用其极,劳财伤民,甚至最后落得国破家亡。

谁能料到,老道当年的“疯言疯语”,赵匡胤真的还就当上了皇帝。

如今,也要为命长命短,再来请教老道这个问题。

赵匡胤,怕死吗?不怕。

一生戎马,浴血沙场,数次闯过鬼门关,赵匡胤怎会惧怕一个“死”字。

怕的,是自己死得太早,死得“不合时宜”。

在这大业即将功成,在这乱世终要结束,在这天下马上一统的时候,自己,怎能离去?

作为一国之君,赵匡胤不妄想长生不老,也不求能够长命百岁。

赵匡胤,只是想要知道自己的寿命还有多少,在离世之前,自己还能再为这大宋江山,再多做点什么。

不知道皇帝与老道私下到底说了什么,府邸外的一众侍卫们,等候许久,只是看到皇帝从府邸中走出,快步离去,神色平静。

翌日,议事时,赵匡胤突然向百官们宣布,准备启程回京。

百官们对这下达的旨令,很是惊讶,之前还冷着一张脸,今日就转变了态度。

“朕与晋王相谈,晋王所言有理,就先照晋王的意思做吧。”

被提及的赵光义,今日也站在了百官之中,百官们的视线都往赵光义的方向偏了偏。

不知是赵光义的那句“在德不在险”的劝谏真的起到了作用,还是赵匡胤终于自己想通了这些事,不用百官们再继续劝谏。

不过,在百官看来,只要能够回京,那便是好事。

迁都,毕竟背后牵扯的事情与利益太多太重,无论是抱着怎样的目的,站在何种利益角度,官员们都不愿如此草草地迁都。

要启程回京的话一说出口,赵匡胤的视线留意着,官员们的神色都是一松。

回想起自己那夜去见赵普,后者也猜到了赵匡胤想要“迁都”的意图。

最后,二人商议一番,赵普给出的态度是——几不可行。

几乎不可能成功。

赵匡胤想要迁都,牵扯得太多,除非,除了皇帝本人之外,在百官之中,也要有地位、有权势的人鼎力支持。

而一旦要从开封迁都往洛阳,如今的政权背后,大权在握的赵光义,身为开封府尹,要动摇自己的根基,肯定不会同意。

如果……赵普如今还在宰相之位,位列百官之首,还有当年的地位与权势,皇帝赵匡胤能够得到赵普的鼎力支持的话,“迁都”,还是有希望的。

只可惜,如今这局面……

看来,迁都之事,是真的做不成了。

这件事,恐怕会成为自己的一大遗憾,自己想要这江山永固,可惜权力之下,都城难迁啊。

于是,从开宝三月初九,到四月十五日,历时一个月的时间,西行洛阳,终于是结束,皇帝与百官踏上返程之路。

临离开前,赵匡胤转头,回望这西京洛阳。

自己曾在这里出生,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历经辗转,自己从一个稚子顽童,变成了执掌天下的一国之君,此次再次重回故土,没想到已是物是人非,唏嘘不已。

还有那好不容易寻回的老道,赵匡胤,本来也想将其一同带回开封。

可是就在即将启程的前一天,赵匡胤想要再去拜访老道时,来到安置对方的府邸之中,找遍了整个宅子,却都不见那老道的身影。

看守的侍卫们,也是当即向皇帝保证,日夜严加看防,没有放任何一个人进出,绝对不是玩忽职守,生怕受到责罚。

最后,实在是没有找到老道的踪迹,赵匡胤也没有继续追究侍卫们的责任,撤掉了府邸外的全部布置。

反正,自己想要问的,也已经从老道那里得到了答案,不必再继续强留。

想必,那老道也知道自己再留下也是无事可做,便自己悄然离去了吧。

这老道,真是来无影去无踪,

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突然出现,随口点播两句。

在事情结束后,便又立马拂衣而去,,踪迹难觅,真是怪哉。

不知,是否还有机会……再与他相见啊。

“陛下,时辰不早,该上车轿了。”

都已经快近晌午,赵匡胤还在回看着洛阳城,久久出神。

随行的百官们都默默等候着,实在是忍不住,一旁的赵光义开口提醒道,该上路了。

“好。”

点点头,这才收回目光,赵匡胤坐上了车轿。

起行,回京城开封。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