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斧声烛影(其二)

作者:高梁河车神 更新时间:2021/8/30 16:34:43 字数:3471

咕咚……咕咚……

执起一旁温好的酒壶,缓缓向桌上的两个杯子倒酒。

赵光义迈步入屋,看着屋内火炉慢慢温着酒,赵匡胤就坐于桌旁,烛光照着二人的身影,屋内明亮暖堂。

“坐吧。”

比起赵光义内心的紧张,反观赵匡胤,此时却是收起了脸上先前的肃穆,神情平和,开口让赵光义在自己对面坐下。

“陛下此时召我入宫,可是有何要事?”

不过,赵光义却没有急着坐下。迈步走近前,直接开口向赵匡胤问到。

担忧了这一路,早早问了清楚,也免得心中继续担心下去。

“无他。

今夜,雪景难得,特叫你来,酌酒赏雪一番。”

酒杯已被斟满,面对赵光义的问询,赵匡胤摇了摇头,表示并不是有何“大事”。

“这雪,来的急啊。”

看向屋外,这场飘起来的雪,不知不觉间,已经开始渐渐堆积起来。

在这赵宋明亮的皇宫之中,渐渐累下一片雪景,盖上了金銮的屋檐,压在了宫中的院落。

“……”

听对方如此说,赵匡胤没有直接回答,赵光义,便也不再追问。

只是为了赏雪,就将自己匆匆召进宫中来?

这个借口,从赵宋皇帝的口中说出,可没什么说服力。

但是,酒杯已经在桌上摆好,赵光义只能恭敬入坐,赵匡胤爱边喝酒边说事的风格,也是为人所熟知。

“来,酒都温好,喝上几杯暖暖身子。”

“嗯。”

不先与皇帝赵匡胤喝上几杯,是不可能好好说事情的。

端起酒杯,温热的酒水滚下肚,赵光义也稍稍松口气,将先前的紧张压下,好好思量一下今晚发生的事情。

“陛下,可是还在想迁都之事?”

沉默着饮酒,几杯落了肚,赵光义,还是忍不住先开口到。

若是最近,赵宋国内有什么大事的话,那就是前一次西行洛阳,赵匡胤想要提出的“迁都”一事。

回想起先前,关于迁都之事,最后赵匡胤没有成功,遭到百官的反对以及自己的劝阻,可能闹得有些不愉快。

难道,是因为赵匡胤还对“迁都”之事念念不忘,今夜忽然召自己入宫来,还要在商议此事?

“迁都之事,暂且作罢吧。”

闻言,赵匡胤放下酒杯,摇了摇头。

“不过,前次西行洛阳之时,我倒是遇到了一名故人。”

虽然赵光义想猜“迁都”之事猜错了,但是正好挑起了话头,赵匡胤接着说了下去,就是与前次西行洛阳有关。

“哦?”

“前次在西京洛阳,我遇着一名老道。”

“是被陛下请入宫中那位?”

之前在西京洛阳,赵匡胤在洛阳城内微服散心时,于一间客栈内,与一位老道把酒佳肴,相谈甚欢,还请对方入行宫中安置下来。

这些事情,虽然并未亲自在场,但自己权势如此之大,皇帝与一老道走得亲近如此“反常”之事,自然也是传到了开封府尹赵光义的耳中。

本来,赵光义也想对身份神秘的“老道”打探一番,可是皇帝赵匡胤亲自下旨,对其严加看守,不许任何人轻易接触这名道士,赵光义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那老道,为何会与陛下相识?”

赵光义不清楚,为何赵匡胤此时会忽然提起一名道士。但是既然开口说起,赵光义也立即反应过来,恐怕今晚要谈的重点,就在这名道士身上。

当即开口追问起来,这老道,为什么会和赵匡胤认识。

在登上帝位之前,赵光义可不知晓自己这位姐姐爱求神拜佛,登上帝位之后,也从未听皇帝提起过此人。

“你可还记得,当年,后汉一朝,我离家出走?”

对于赵光义的询问,赵匡胤也就顺势说起自己与那老道的缘分。

“记得。”

赵光义点点头,当时自己尚且年幼,二姐赵匡胤年方二十。

因为在京城中惹了祸事,而逃出京城,到外避难,独自在乱世中闯荡一番,一路上惊险万分,却也结交了不少好友。

“当时,我被人追捕,初遇那老道,他给我指条路,才得以藏进山中,躲过一劫。”

赵匡胤与老道,可谓是“相识已久”,时隔这么多年,也少在家中提起过。

赵光义年幼,这么多年过去,也当不甚知晓了。

“嗯。”

点点头,赵光义听着,但若只是如此,也觉得这道士不过是赵匡胤的一位“老友”,还不值得得到当朝皇帝的如此“厚待”。

而且,当时在洛阳,赵光义还听说,赵匡胤曾屏退所有人,单独与那老道聊过一次。这老道,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这老道,可是奇人。”

赵匡胤的下一句话,证实了赵光义的猜测,将杯中酒饮酒,再次慢慢斟满,才又开口继续说。

“当年,我独自在外闯荡,四处碰壁,难得门路,不知该投何处去时,又恰巧再了遇那老道。”

说着离家之后,自己在外四处碰壁,给家里都是报喜不报忧,但那份独自在外闯荡的苦难与艰辛,还是让赵匡胤心中有不小的迷茫。

于是,第二次的相遇,老道,再次给赵匡胤指了出路。

“他说我,有帝王之命……

更借我盘缠,让我投北方而去,这才得拜入周太祖郭威帐下,参军入伍。”

这句话一出,赵光义刚准备伸手去拿酒杯,忽然一愣,手中的酒杯差点没拿稳落下。

帝王之命!

要知道,那时,赵匡胤初入乱世,还未有任何功绩傍身。而赵家,父亲赵弘殷也还未晋升禁军将帅之列,并不很是显贵。

在这种时候,就料定这仅有两面之缘的赵匡胤,身怀帝王之命?

或许有可能,这老道只是“胡言乱语”,对谁都是这套说辞,讨得喜头罢了。

可这老道,竟然还给了赵匡胤银两,资助对方门路,指明让其投北方而去,入了当时还是后汉将领的郭威的帐下。

因此与郭威相见,结识了柴荣,得以在后周一朝建立功绩,让赵家一跃成为难以有匹的达官显贵,赵匡胤更是最后成功坐上帝位。

看来,这名老道,或许真有些本事?

对此,赵光义有些半信半疑,但是,眼下最关心的是……

“那在洛阳时,那老道,可曾与陛下又说过……”

过去的这些,是真是假,不急着求证。肯定是老道和赵匡胤在这次相遇时,又说过了什么,才最为重要。

“我找他,找了十余年,一直未得行踪。

此次,终是再见,我问他,我寿……尚有几何?”

“ !”

听罢,赵光义愕然,一惊之后,在官场摸滚打爬、苦心经营这么年的敏锐感,使得脑中又很快消化着这巨大的信息量。

关于自己的寿命,肯定是谁都想了解。身为皇帝,更当尤为关心。

赵匡胤,会向那老道问此问题,赵光义也是毫不意外。

但是……问完后,从老道那里得到的答复,是如何的?

赵匡胤并没有说明,但自己已不是当初懵懂无知的小女孩,赵光义多思索一下,心中便已经有了答案。

今夜突然叫自己前来,不早不晚,还如此匆忙,恐怕赵匡胤从老道那里听到的“生命大限”,赵光义已经隐约猜到了。

莫非……

对于猜测到的答案,赵光义心中又是一惊,不相信,不敢相信!

“那些游方道士,都好胡言乱语。

老道的话,陛下,万勿往心里去。”

妄议皇帝的生死,可是“上不敬”的大罪,更何况,今晚如此奇怪的状况,让赵光义更不得不万分小心。

不管老道所说的,是否真的如自己所猜测的那般,赵光义都不得不赶紧开口相劝,让皇帝赵匡胤不要胡思乱想才是。

“……”

看着赵光义略有惊慌的神色,有关老道之事,赵匡胤也没有继续说下去。

屋中,随着赵光义的这几句相劝,又忽然安静了下去。

看着酒壶快要见底,赵匡胤,最后为二人斟上酒,又将一旁另一壶酒放到火炉上慢慢煨着。

“光义,你觉得,如今的赵宋如何?”

盯着这火炉中腾腾燃着的火焰,并没有直接对赵光义的“劝慰”表示回应,赵匡胤换了个话题,向对方开口询问。

“如今赵宋……”

还在为方才的事情有所思虑,今夜真是一惊接着一惊,面对皇帝赵匡胤的又一次问话,赵光义有些呆愣。

思虑片刻后,又开始考虑这新的问题:

“如今赵宋,尽得南地。

取楚地,进蜀中,尽得江淮,北方河东,亦是囊中之物。

自李唐灭后,中原,已是许久未得此太平安逸。

乱世终将结束,尽是我赵宋之功!”

对于这个继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五个中原短命王朝之后,如今的赵宋王朝,可是与之大为不同。

不仅即将完成天下一统,且国内呈现一片难得的安逸与和乐。

在五十年的动乱与苦痛之后,赵宋,如将要烧尽这片黑暗的大火,将这眼前的太平盛世照得如此明亮。

数代之前,赵家的先祖,只是李唐时的一个寂寂无名的官员。

而几十年过去之后,赵家,就已坐上了皇位,还将这动乱的天下,即将执掌成一幅太平盛世的模样。

身为赵家子孙,赵光义,心中自然甚是骄傲与自豪。

“光义,那你觉得,我走后,赵宋的下一任皇帝……”

对于赵光义的答复,赵匡胤的神色依旧平静,既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驳。

再次开口,直接问赵光义,似乎要对于赵宋的下一任皇帝发表什么言论,

“你来做,如何?”

从腾腾的火焰上收回视线,赵匡胤转过头来,视线突然与赵光义对上。

“这!”

脑中轰然一炸,赵匡胤如此直白地说出,让赵光义今晚的惊愕,终于是达到了顶峰,无语再言。

“陛……这,我怎做得……”

支支吾吾,两姐妹四目相对,赵光义,生硬地挤出几个字来,想要开口拒绝。

看着妹妹不知所措,赵匡胤缓缓从桌旁起身,赵光义依旧在位置上呆愣着。

一直远远守在外面的侍从们,不知道屋内的二人交谈了什么,只能看到窗上映着的两个身影。

忽然有一个身影动了动,是皇帝赵匡胤,慢慢走出了屋门,抬头看着这还在下着的大雪。

又低了低头,从自己的腰间,取下了一柄小玉斧,这是皇帝赵匡胤随身挂在腰间的一个小配饰。

“做得,做得。”

自顾自地呢喃着,用手中玉斧,戳了戳挂在屋檐上的积雪,赵匡胤说着。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