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无厘头的一章

作者:只剩一片白桦林 更新时间:2020/12/6 18:04:51 字数:2076

【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信息,请查看是否输入错误】

输入:H·P·洛夫克拉夫特;命共体;旧地美国;旧地二十一世纪以前

【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信息,请查看是否输入错误】

不是太小众的问题,难道是我记错了?

找不到那个作者的我只好退出了搜索栏,打开了分区,选择了“命共体—旧地—20-22世纪—实体书”。

在这个分区找书看时,我惊奇地发现了一本获赞无数的书——《我的奋斗》。

元首的自传就像丹·西蒙斯写得那样,被几百年后的人所赏识,常年位居实体书畅销榜前十。

看看评论区,除了对德文翻译和文笔深硬的吐槽,剩下的都是一致的好评,或是在欣赏这位旧地政客的宏图美梦,或是在称赞他的民族主义,宣泄被兽人、机器人等蛮夷抢走工作的不满……

当然,我是不会看这书的!

不是因为德文原本看不懂,不是因为机器翻译得拗口,也不是因为才看到第三章第八页就要收费,而是因为作为一名为人类的未来而流血负伤的共产主义战士来说,怎能看这种书呢!

哪怕是德文原版无删减的也不行!这是原则问题!

地球20-22世纪的实体书大部分都不受欢迎,被贴上了冗长、难懂、落后时代的标签。

有些书被出版社发掘出来,经过改头换面般的删减修改、包装炒作后变得迎合大众的口味。

举个例子,比如刚刚我搜索的《金瓶梅》,原版没有多少人看,但它的精简般,删去了大段大段“无意义”的内容只保留了那些床上戏。

就是这样的精简版却获得了不小的热度。

在分区里翻着翻着,突然一张封面出现在我面前,封面上画着一个有四只手臂、浑身是尖刺的怪物(伯劳)正凝视着远处海面上缓缓驶过的风力船。

这是《海伯利安》,我脑海里最先跳出了这个书名。

《海伯利安》是我看过的第二本长篇科幻小说(第一本是三体),当年还是初中生的我因为三体迷上了科幻,《银河帝国》和《海伯利安》都是世界科幻史上的两座丰碑,同打折后364元的《银河帝国》系列比起来,原价286元折后124元的《海伯利安》系列成为了第二本长篇科幻小说首选。

然而,《海伯利安》冗长的文笔,频频出现的诗歌都在不断消磨着我的耐心,最后我略过神父的故事,跳着读完了上校的故事,到了诗人的故事时我都一直是云里雾里的状态不知道讲了什么,我便失去了耐心,将这本书放回了书架。

如果不是哪天我无意间翻到了学者的故事,或许,这本著名的小说就要在书架上一直吃灰了。

学者的故事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了,虽然这儿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没有与伯劳殊死争斗,就像学者索尔所说的那样,这只是脱稿时给学生们随便讲点什么。

但正是索尔和他女儿瑞秋之间普通但又不普通的故事吸引了我,使得我重获动力,再次耐着性子读这本书。

从头再读时,我知道了为什么领事在见到学者和他怀中几周大的女儿时为什么会震惊,知道了什么是十字形,知道了上校和莫妮卡之间故事远不是搞黄色那么简单……

邻近中考,面对着升学的压力,我常常会忙里偷闲,抽出一小时左右来读这书,随着不断地阅读,侦探和赛博人约翰·慈济之间的恋情,领事祖辈的故事,霸主同驱逐者之间的战争,上校与伯劳之间的决斗,济慈在云门那里寻求的答案,学者在光阴冢前的苦苦挣扎,悦石最后的结局,安迪密恩和伊妮娅的生死逃往……这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情节令我难忘。

可以说《海伯利安》系列陪伴了我整个初三下半学期。

“EF”上《海伯利安》的评论区里,评论的人并不多,而且大多吐槽小说过于冗长,有的还在建议去看精简版。

精简版我大概翻了翻,《海伯利安》系列的精简版删去了所有诗歌,包括天山峭壁上的那两首古诗,还删去了许多繁琐的情节,简化了角色之间的对话。

但就是这样一本我觉得删减得很好的精简版却读不出当年的那种感觉,估计是因为我脱离了这个世界的主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异乡人。

不知看了多久,困意开始出现了,我关掉了终端,躺回了床上。

窗外,月亮和星星开始渐渐便淡了,太阳也渐渐从地平线上升起,天空逐渐褪去了漆黑色,沉睡的城市开始苏醒……新的一天就要到来了。

…………

夜晚,我被那个噩梦惊醒,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于是,我又打开了那个网站,在“命共体—旧地—20-22世纪—实体书”的分区里找起了书。

翻着翻,我突然发现一本书《我的战争会议录》,作者叫马毅轩,一个我似乎很熟悉的名字。

看看标签:战争自传

我想了想便点了进去,书中的内容映入眼帘:

此书献给那些为了祖国,艰苦奋斗而又默默无闻的人。

我叫马毅轩,一名默默无闻的三战老兵。同时,我也是一个不正经的人,因为我喜欢写日记,哪怕是战时最紧张时,我也会抽出时间写些什么。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六十多年了,旧的剥削体制被废除,新建立的苏维埃人类命运共同体联盟正迸发着无语伦比的活力与力量。

在六十多年里,建立月球基地、登录火星、登录木卫……一系列太空成就喷井般地爆发,据说这些成就的实现与十多年前在月球上的发现有关……好了好了,不扯这么多了。

某天,我跟我孙子整理书房时无意翻到了当年我写的日记,看着这些泛黄的纸张,当年的往事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从那刻起,写一本回忆录的想法便根植在我的心中。

此后,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整理这些日记,又花了两年的时间才跟据当年的日记写下这本回忆录。

回忆录中的名字均是化名,但我的战友一定会发现谁是谁的。

最后,献上一句话:你们的身影无人知晓,但是历史、祖国会记得你们的功绩。

…………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马毅轩这个名字,他是在“大集中营”里跟我一个寝室的人,是一个经常帮助战友的人。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