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匠筑危楼,千年仍不朽。
利与义对于建筑学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说是肤浅也不为过。
他曾了解过一些关于晨云宗教建筑的相关知识,原以为汐风宗教建筑与之相差不多,但亲眼见到后只觉得难以置信。
晨云宗教建筑相关的鸟居、参道、玉垣乃至注连绳之类的东西在这里通通没有,要说汐音神社带给他的第一印象,那就是——东大陆风格的建筑。
不管怎么看,眼前这座所谓的神社都充斥着浓郁的东大陆建筑风格,虽然从一些细节上能够感受到晨云风格,但东大陆风格依旧占据了主要部分。
他对汐风宗教建筑了解不多,只知道汐风四岛每个地区的神社均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每座神社都存在差异,这和古时候汐风国的政治环境有关。
所谓的汐风国与其说是统一的仿东帝国式的中央集权国家,倒不如说是披着中央集权外衣,实则进行地方自治的‘政治联合体’,名义上汐风国君主为汐风国的最高领导者,但实际上则是由十二权族控制着各地的军政大权,汐风国君主更像是这个政治联合体的盟主,由十二权族推选。
之所以实行这种匪夷所思的政治制度,是因为汐风国和东帝国的历史有所不同。
东帝国一直都是东洲大地最强大的政权,虽然历史上多次被游牧民族入侵以及因内乱而支离破碎,但得益于大襄王朝建立时的正统概念,每一个正统王朝最终都会以统一天下作为终极目标,凭借其辽阔的领土、丰富的资源、稠密的人口,东帝国无论是扩张还是内战都可以不断依托武力征服,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不断对征服地区进行同化。
而汐风国没有这个条件,起初,汐风四岛散布着许许多多的小国,人口、资源乃至领土都不不及东大陆,文化更是无法相提并论,加之隔海相望,武力征战困难重重,后来汐风国虽然勉强统一汐风四岛,但因为继承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中央权力衰退,难以制衡地方势力,这才在中央权力衰退的基础上索性将权力下放地方,进而发展出这种奇怪的制度,既将被征服后依旧保有各自势力且具有分裂独立倾向的各个部落与地方势力纳入汐风国的政治体系,共同参与汐风国政治事务——汐风国能在历史大潮中坚持到近代西洋人入侵,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一方面是因为靠近东帝国,基于朝贡体系受到东帝国庇护,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汐风国各地都接纳了东洲文化,至少彼此存在统一的向心力,不然能坚持到近代纯属痴人说梦。
他向柯翋翗询问这方面的知识,柯翋翗虽然了解的也比较少,但和利与义相比就显得多了。
柯翋翗对汐音神社的建筑风格如此接近东大陆也是感到诧异的,因为历史上青云岛本就靠近晨云六岛,历史上晨云人也曾侵入青云岛建立统治,虽然晨云人后来被驱逐,但这里的许多神社风格倾向晨云人也是很正常的。
尽管汐风国接受东洲文化的程度远超晨云,但在东帝国眼中,二者并没有显著区别,都是‘岛夷’,就连‘赐姓’都是同时得自东帝国,因此二者连姓氏体系都几近一致——不过彼此语言中的读法和写法有所不同。
汐风人是很讨厌自己被当做晨云人的,一直认为晨云人不配和自己相比——因为自己接纳了更多的‘东洲文化’,所以比晨云人更加‘文明’。
晨云人和汐风人的起源在历史上已经争议许久,双方均主张对方的语言、文化出自本民族,既对方是本民族的分支——二者出自同源这一点基本可以确定,但这个源头是来自南大陆、东大陆还是南方的群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正如历史上东帝国眼中晨云与汐风并无二致那样,在利与义这个纯正的东洲人眼中,他也一直觉得二者没有区别,今天算是第一次意识到了二者的明显不同。
汐音神社坐落在山谷中,一行人沿着公路兜好几个弯才最终到达神社前的牌坊。
穿过牌坊,看着眼前的神社,比起之前在高处眺望看得更加清楚,也有了更加熟悉的感觉——就像回到了东洲家乡一样,哪怕他再也回不去了。
利与义对宗教是持冷漠态度的,在织女星的这二十余年,除非工作需要,否则绝不会涉足这种宗教场所——当然,云山半岛也没有多少神社,毕竟那里主要民族是云山族。
这不是特例,即便在璇玑星,他也极少涉足宗教场所,璇玑星军队都是无神论者,是不允许拥有宗教信仰的,宗教会削弱人的战斗意志,这是他加入军队的时候就牢记在心的铁则,也是不容他僭越的底线。
不过……这神社看上去完全没有宗教建筑该有的肃穆,看上去并不崭新的地砖铺成的广场,中央放着一只看着很有年代感的大鼎,地面谈不上干净,就连地砖都显得凹凸不平。
广场的一侧立着宣传板,上面写着神社的历史渊源以及注意事项,既这里是作为具备‘历史价值’的‘公共场所’,虽然允许人们在这里自由活动,但不允许人们的活动损坏这里的建筑古迹,也不能将这里的东西随意带走。
利与义在四周转了转,他甚至还看到了广场外面不远处的健身器材以及几栋模仿神社风格修建的现代建筑,那大概是工作人员休息的地方。
他随着人群向广场后面走去,转过照壁,看到了一栋类似宝塔的建筑,只是没有宝塔那么高,只有几层而已。
利与义同柯翋翗进入宝塔,看到了宝塔前的告示牌,他微微一愣,这才意识到宝塔里放的是什么。
不是什么历史文物,而是阵亡士兵的灵位。
在巡游宝塔的过程中,他不止一次看到同行的人群里有人流泪哭泣,其中很多人都穿着军装,身前戴着勋章——利与义知道他们是眼前这些长眠者的战友,也是自己在世界大战期间面对的敌人。
这座塔原本是供奉十二权族祖先的,如今纪念的对象已经改变,但用途始终未变。
他打听一番后才知道,来这里参观是许多人节假日的首选,一方面是缅怀先烈,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得到先烈庇护。
一想到这些,利与义下意识看向柯翋翗,看到柯翋翗虔诚的目光,他也转头看向灵位,期望那些死去的人能够庇护柯翋翗,愿她一生能够平安喜乐。
利与义不禁摇头,自己也太幼稚了,明明知道不会有什么保佑,还是下意识去做……
之前在公园那里就这么想过,为什么现在还会这么想?
离开永生塔后,利与义又去看了一些和神社历史相关的古迹,比如古时候十二权族祝子生活起居的住所乃至主持仪式的大殿之类的,虽然这些地方看上去修筑的朴实无华,但内部的陈设却非常精致,尤其是许多金线制品以及珍珠之类的东西,足见十二权族过去的奢华生活。
不过所有宗教都这样,也不是个例。
随着一群叽叽喳喳好像小麻雀的声音从前面响起,一群小巫女像长虫一样列队通过前方,人群立时驻足,不是因为她们是神职人员才让路,而是因为她们是孩子——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尊重的是未来的自己,爱护的是曾经的自己。
这些看上去不过初中生年纪的巫女并不是专业神职人员,而是‘业余’的,可能这个说法有些奇怪,但这是最贴切的说法了。
在古时候,这种神社的拥有者都是由被称作‘祝子’的十二权族宗室女性担任,而那些普通的神职人员则被称作‘巫女’。
在神社供职并没有改善这些巫女的生活,她们本质上只是依附于神社的另类家仆,作为统治阶级的祝子什么都不做,一切劳动都需要靠巫女去做,将宝贵的年华奉献给统治阶级,而得到的仅仅是统治阶级从牙缝里吐出的残渣般的报酬,最可恨的是统治阶级还将这种‘奉献’赋予崇高的意义……比如‘敬神’之类的……
到了现代,祝子被废除,巫女从过去的‘受压迫’成为了‘平等’的代名词,在神社工作的人无论职务一律称之为巫女,彼此也只存在职能的差异,不存在地位的不同。
职业巫女指的是神社的正式工作人员,其工作包括像之前那种涉及到历史古迹的展览区讲解工作以及管理维护神社的日常工作,但因为神社在社会性质定位上的改变,神社不可能如古代那样维持那么多人的开销,因此业余巫女这种临时工类型的职业应运而生。
担任这种业余巫女的人主要都是附近的学生之类的,一来是薪酬微薄,成年人几乎不会来从事这种工作,二来是时代虽然进步,但巫女工作依旧只允许女性担任,因此限制了就业人群。
利与义原以为女孩子们比起当什么巫女,更热衷于补课或者是写作业之类的‘正事’,并不会有多少人来从事这种业余工作,但如今看来,是他想错了,这些小巫女足有近百人,完全超过了他预想的人数。
说起来,织女星的孩子看上去也不太热衷于学习,远没有璇玑星孩子刻苦,但利与义也说不出谁对说错,只能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