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跨越民族与地域的语言,所以才会吸引许多人自年轻时起就将音乐学习作为高贵且受人敬仰的终身追求。
虽然石陵是个小地方,但汐音神社规模着实不小。
织女星官方不仅将过去十二权族生活起居的地方开放展览,甚至还将那些巫女仆从生活起居的地方也对外开放,按照一块展示版上的介绍,这是让参观者不止能见识到古代统治阶级的生活,也能见到底层人民的生活。
璇玑星是见不到这些的,即便是那些过去曾是地主豪强的寺庙道观,如今也仅仅显示那些特有的景点,完全不会展示那些生活在其中最底层人民的生活,比如杂役仆佣之类的。
利与义觉得这个立意很好,与其把那些统治阶级的腐朽日常展示给别人,更应该展示那些受压迫阶级的苦难——要是璇玑星也能这么做就好了。
利与义想到这里不禁哑然,自己怎么会想到这个……
他早已不是璇玑星人,就算是,他也没权利向璇玑星提出这些想法,因为他是璇玑星军人,军人首先要做的从来不是提出建议,而是服从——服从环境,服从军纪,服从命令。
他随着人群在神社内参观,还见到了一个类似于祠堂的地方里放置的一只巨型海螺,那只海螺长一米有余,上面雕刻着美轮美奂的图案,还镶嵌着诸多名贵珠宝——虽然那些珠宝利与义叫不出名字,嵌在上面有也没见有多么闪耀,但既然外面套了那么厚一个玻璃罩保护,肯定是价值不菲的,也可能是历史价值很高。
利与义找到展览板,看到了关于海螺的介绍——织女星最常用的几种文字他只认识炎族的,但这并不妨碍他看懂上面的内容。
在织女星,学习炎族文字是必不可免的,因为许多古代的云山国和汐风国史书都是炎族文字书写的,如果不懂得炎族文字,这些历史根本无从研究更谈不上学习参考了。
在古代的云山国与汐风国,炎族语言文字被视作统治阶级文献记录以及接待使节之类事务的首选,虽然统治阶级也会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但那些更多是民间书籍以及非正式场合使用的。
即便到了现代,织女星依旧实行多语种教学,炎族语、云山语、汐风语、盈族语、盖伦语是织女星使用最多的五大语种,尤其是炎族语,因历史上炎族语曾在云山国、汐风国乃至大顺王朝时统治东帝国的盈族中大量使用,因此炎族语对构成这些政权的民族来说并不陌生,是撮合织女星这几大民族间交流认同的首选。
在小学、初中、高中每个阶段,学校都会教授学生不同的语言,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能教授的顺序和语种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炎族语+盈族语/汐风语/云山语+盖伦语这样的混搭,换言之,对织女星人而言,掌握三门语言是必须的,也是考大学的基本,当然,在大学还得学习一门语言,如果是特殊的专业甚至还要额外再学其他的语言——通常织女星学生从初中开始便可以额外学习织女星五大语言之外的语言,但这些语言因为使用人数和流通性等原因并不能取代五大语言的必修。
战后,织女星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汐风族成了人口占比最大的民族,虽然以前人口占比也是最大,但和云山族相差并不是很多,但如今这个差距被拉大了,不止一次有汐风族提出应当将汐风语作为第一语言,而将其他语言放置在次要地位,这样可以降低公民的语言学习成本,进而在许多方面降低沟通成本。
但织女星政府始终没有接纳类似的提议,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让其他民族感到被孤立和不公平待遇,另一方面则是压制汐风民族主义,尤其是晨云-汐风同族主义。
在战后,关于晨云族与汐风族同根同源理应联合起来共建一族的说法渐起,这里固然有荧惑星科学院的宣传,也有许多觉得异族,尤其是炎族并不可靠的汐风族在战后国力衰落的情况下作出的无奈选择,但织女星政府一如既往,对其采取压制态度——织女星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一旦民族主义占据主导,那将是织女星四分五裂的末日。
看罢介绍,利与义不由点头称奇,这个巨型海螺原本是作为贡品献给十二权族,而后被十二权族聘请东渡人(来自东洲的炎族移民)中的高手匠人加以刻绘雕琢,这才变成如今的模样。
海螺和工具比起来并不算结实,稍微不小心便会在海螺表面留下残缺。古人居然有这种精巧的工艺能在不造成损坏的情况下进行如此细致的雕琢,当真是鬼斧神工。
他打量着四周,没见到任何安保措施,织女星似乎并不担心有人偷窃这件文物,而在场的人仿佛也对此习以为常——参观这里就像是每天餐前饭后的随意散步一样,和璇玑星那种挑选特定日子买票后进去郑重其事的参观完全不同。
他和柯翋翗在神社内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一开始的广场上,这里聚集了不少人,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二人并未停留却还是放慢脚步,不时向后张望,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巫女们又一次像毛毛虫过街一样排成一串出来了,还是之前那身装扮,只不过这一次她们手上都拿着乐器有洞箫,有横笛,还有瑶琴和大鼓等等——都是东洲的乐器,身为炎族的利与义对此并不陌生,但也称不上熟悉,虽然他曾在军队服役,但毕竟没有在军乐队服过役。
人群中有不少人站出来帮巫女们抬鼓,那种大鼓即便是成年人也无法独自将之抱起,更不要说这些半大孩子了。
在巫女们的连声道谢中,鼓被架好了,而那几个热心的人只是随便挥挥手,消失在人群中。
人似乎越来越多了。
利与义打量着周围,此刻的人比起之前又多了不少,他们似乎是专门来这里等什么的,难道这些巫女拿出乐器是要举行什么祭典吗?
利与义不知道答案,但这些人神情庄重,显然不是来参加什么娱乐节目的。
由于人密密麻麻的围在广场四周,柯翋翗和利与义完全看不到广场中心的情况,他们一面走向广场外面地势较高的地方,一面时不时回头望去。
只见巫女们列好队,各自准备好乐器,一名领头的小巫女站到最前面用汐风语讲了些什么话,柯翋翗听到后为之一愣,利与义看到她的眼神微有闪动,显然和巫女说的那些话有关。
他不由得感到自己此刻有些局外人……自己应该好好学习汐风……
极其哀婉的琴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侧目朝着广场看去,只见弦乐器正在逐一衔接演奏,那音律透着难以言诉的悲凉哀伤,若非亲眼见到,难以相信这种音律会出自一群孩子之手……
这祭典用的曲子未免太悲了吧……
虽然乐器是逐一演奏,但始终有某件乐器以极其稳定的旋律伴随着其他乐器演奏,随着弦乐器悠长哀转的旋律提到极致,伴随着戛然而止的琴声,紧接着响起的便是顺着那近乎哀鸣的旋律响起的箫声与笛声,即便是利与义这种不通音律之人听后也不由得为之入迷。
正在他入迷之时,伴随着音律响起了整齐的鼓声,将他从自我陶醉中彻底击醒,音律始终未停,但每间隔在特定旋律处都会整齐划一的响起一瞬的鼓声,自始自终,从无休止。
每一声都好像敲击在他的心口,令这哀鸣的旋律更上一层。
他举目望去,那些围观的人面色凝重,有的低头,有的闭目,更有甚者,已然流泪哭泣。
“向天鸣鼓十九声,万劫地狱多一层。”
听得柯翋翗的低语,利与义猛然侧头看向她,显然不明白眼前发生的这一切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他不愿意面对……
柯翋翗平静的看着她,目光中隐有哀伤。
“她们演奏的是《血渊花开》,以祭奠世界大战的死难者。”
“自世界大战结束后,每周的同一天都会在这里进行演奏,数十年风雨无阻。”
利与义沉默不语,重新转头看向广场上的演奏。
之前那个巫女的那番话说的便是这些吗?
数十年间……这里的巫女换过多少次了?只怕每届新生入学都会更换,她们一代代学习这首曲子,在曲调中成长……难怪会有这么多人来这里看……毕竟是她们小时候演奏过的曲子……
一声又一声的击鼓让利与义想到了古装剧里那些击鼓鸣冤的场面,但比那更加震撼人心,毕竟古装剧只是演绎出来的,利与义并没有活在古代。
可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是活在当下的他亲眼见证的。
或许感受到震撼并不是因为音律,而是自己距离广场比较近,声音更加震耳发聩……
但他似乎没有办法去远离或者说逃避这种声音,这声音响彻耳边,震撼心间,令他难以挣脱,只得放弃徒劳的挣扎,去迎接听到的一切。
他沉浸在绵延不绝的钟声里,仿佛聆听着来自远方的天籁,那是对他的审判,也是对他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