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铸铁成刃

作者:君士坦丁十一世 更新时间:2020/12/20 9:42:19 字数:2483

第六节

当初的赫莱斯信誓旦旦地说“我只需要不用半天就能锻造、磨出来一个枪头”,而如果我真要按照他的方法来做,那我要武装这一百六十号人就需要赫莱斯没日没夜地工作一个月,就算再附加若干个工匠也需要十多天的时间,而十多天的时间都足够我们死上好多回了。

反正我们老早就用惯了劣质的兵器(最开始的我们的武器是人手一把木棍),那这些武器再劣质我也不会介意,所以我一开始就给赫莱斯下了死命令:枪头不要造得太精细,要效率、要数量!

所以,最终呈现给我的枪头就是类似原始人的磨制石器的枪头,而事实上这确实是磨制出来的:在马车上工作的赫莱斯和部分铁匠先用锤子在铁砧上将半熔融的铁锭敲打成枪头的形状,等其冷凝下来后再交给其他工匠用锉刀拼命地磨。

纵然如此,我还是敬佩地点头:“能够在颠簸的马车上用锤子和铁砧加工这些熔融的铁锭,真是难为你们了。赫莱斯,辛苦了。”

“也没什么辛苦。”青年随口回答,但脸上的得意洋洋和自傲之色还是流露出来了不少,“就是马车晃悠得太厉害了,我们都不怎么敢精加工,灌模后给一榔头就算了,成品可能会有点丑。”

后面的生产线很短,只有两个流程:一是用锉刀磨掉初成品的棱角、并且用磨刀石给这块原始产物开出双刃、磨亮刃尖,二就是最终的组装。一些自愿来帮忙的人会将这些枪尖硬生生地敲进那些新砍下来的竹子里,再用麻绳绑得结结实实。

我随手抄了一支竹枪在手,象征性地挥舞两下:这个世界的竹子好像和我的前世的竹子不是同一个品种。我印象里的竹子会更坚韧一些,长得高了还会往一侧稍稍一弯,折也不似甘蔗那样容易一折便折成两半,属坚中带柔的类型。

而这个世界的竹子就顽冥不化了许多。即使我抄在手里的这杆竹枪足有五米高、竖着拿都能戳到头顶的鸟窝了,但在我平平地将其指向前方时,它仍然纹丝不动地挺着,丝毫没有弯曲的迹象。

“先生,这竹子硬得很。”在我沉吟着、伸手摩挲着竹子黑黝黝的表皮时,那负责看管竹枪的马车的负责人又笑着和我说话了,“当初凯文长官去砍竹子做鹿笛的时候,碰上的就是这么一丛硬茬;我们也砍坏了好几把柴刀,才砍出这一车竹子来。”

我冲那负责人点头一笑,后者立马受宠若惊式地低头:“竹枪都安装好了之后通知我,我会让士兵们来取这些武器的。”

这五米长的竹枪实在是长得过分,如果我平举着往前指的话、说不定就会不小心戳到某个路过的难民农奴。为了防止此类的意外发生,我只能费力地让竹枪竖向上空、又让那竹枪依偎在自己的肩膀上,调整好承重后,才悠悠然地回去找洛瑟姆。

那头的洛瑟姆已经闲下来了——踏惯了步子、挨惯了棍子的士兵们踏步已经踏得越来越熟练了,尽管他们的队列仍因出脚的步跨不齐而显得凌乱不堪,但他们起码不会左右不分了,所以洛瑟姆也就没有了施虐的理由。

“步子踏得挺好,可惜有些不整齐。”我夸赞了一句洛瑟姆——能让这些乌合之众在半天时间里走成这副稀稀拉拉的样子,这已很不错了,“待会儿让大伙儿挎着这玩意继续练踏步,这一次要求高些,不仅要左右脚不错,还要队列整齐……”

用棍子抽人屁股抽得有些累的洛瑟姆原本正擦着汗,转头看见我肩膀上扛着的那支五米长的直插天际的竹枪,人一下子就傻了:“先生,这是啥?”

我原本想要拿捏着那武器帅气地划一个弧线什么的,奈何这竹枪的重量实在有些沉、我自己都只能勉强扛着它不摔倒,所以我也只能努努嘴:“这就是我说的长矛啊。怎么了?”

——心情激动的洛瑟姆立即又恢复了落魄的被剥夺了继承权的贵族模样,颇指气使地告诉我“长枪不是长这样的”。他随手拿过一根两米长的木棍,娴熟至极地在我面前舞了一通,方才气喘吁吁地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先生,枪法包括刺、挑、拨、抽、扎、挞一系列的技巧,而这些技巧都需要操作者与武器实现完美的平衡性,”他摆着一脸欠揍表情地指了指我的竹枪,“恕我直言,先生,您的竹枪……”

我不以为然道:“学那么多干嘛?学得来吗?我又不是要练出一队武学高手来,我要练的是兵,他们只需要学会一招刺就行了。”

“先生,”洛瑟姆深呼吸了一口气,看似是在压抑着内心的怒火,“士兵们如果只会刺这一招,而这一招被敌人挡下来了——那他们该怎么办?”

我邪恶地笑了笑:“他的身后的同伴会把竹枪搭在他的肩膀上,而后刺出第二枪。”

——在我原来所处的世界的古典时期,曾有这样一个地跨欧亚非大陆的帝国。这个庞大的军事强权帝国控制着两河流域、控制着上下埃及、控制着整个安纳托利亚与部分色雷斯区域,它甚至一度攻破了雅典的城墙,将高大的神庙和广场付之一炬。

——在这个强大帝国的威胁之下,雅典和斯巴达迫不得已地组成联盟、与其进行殊死一战,最终以取巧的形式击败了这正处于上升期的庞然大物、而使希腊文明免遭蹂躏。

而后,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因一次军事改革而崛起了。借助这次军事改革的威势,这个小王国以两代人的努力从希腊北部一路打到印度,而上文所述的这个强权帝国的传统军队被新式的马其顿方阵锤得找不着北、乃至于被打到亡国……

我至今还记得伊苏斯战役的描述。战前的亚历山大大帝已被逼至绝境,后路被抄、大本营被占、伤病员尽数被俘虏砍杀、物资尽数被截获,最终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被迫以四万人对阵手握二十万大军的波斯的大流士三世。

在战争机器隆隆地响起来过后,马其顿的枪兵方阵冒着小雨、踩着泥泞的道路,迎着前方波斯军团密密麻麻的箭雨强行渡河,然后和数量远远占优的波斯重步兵缠斗在了一起……

尽管在战斗中期、马其顿方阵被希腊的剑盾雇佣兵打得陷入苦战,但方阵仍然支撑到了最后: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精锐伙友骑兵完全打垮了对手的右协,并完成了一次战术迂回,自波斯的中军背后发起了致命的攻势。

冒着小雨、踩着泥泞道路,还要跨河去冲人数占多的敌人,任何时代的任何一位军事学家都会大声痛骂“这个指挥官真是个傻子”,但问题是,这一仗最后真打赢了……

——他之所以能赢,是因为战术运用得好吗?显然不是。那么,这样看来,亚历山大大帝取胜就只有唯一一种可能性了:马其顿方阵很强,非常强。

“我不可能有天才将领那样敏锐无比的战场触感,我不可能有经验丰富的谋士那样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我只是一个没有接触过战争的平民。”我认真无比地对洛瑟姆说,“我是庸才,所以我只能以力取胜。”

拎着棍子的洛瑟姆沉思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低着头走开了:“先生,我明白了。不过,我可能需要想一想,好好地想一想。”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