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硬笔

作者:萌死他卡多 更新时间:2021/2/12 12:02:40 字数:2112

暖阁内静悄悄的。

“姜瑜,赐婚的对象如果是朕,你还会拒绝吗?”李嫣问。

“噗!”姜瑜当场喷了,“陛下,您肯定已经知道我是……咳咳……总之,咱们如果在一起,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

“好结果是什……你想什么呢!?”

“这不能怪微臣啊!毕竟,您要是和微臣……大夏肯定需要继承人的。”

“朕是女帝,即使生不出孩子,那些老头子也只能怪你。”

“陛下还真是伶牙俐齿啊。”

说这话时,姜瑜一直盯着李嫣的红唇。

李嫣愣住半秒,紧接着便意识到对方这是在暗指刚才的咬耳垂事件,不由得涨红了脸。

看到女帝这般模样,姜瑜得意一笑,“看来,微臣扳回了一城。”

小混蛋……

李嫣赏了她一记卫生眼。

两人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女帝忽然笑了,“姜瑜,你会不会认为朕是一个放浪形骸之人?”

姜瑜摇头,“陛下,在金陵时我对您有些了解,您之所以会说刚才那些话,无非是知道了微臣的女儿身,所以才……”

“才?”

“出言调戏。”

“O(∩_∩)O哈哈~”

李嫣捧腹大笑,花枝招展。

良久,她平复了笑意,说道:“这寂寞深宫,我连一个说话的体己人都没有。”

女帝把“朕”变成“我”,亲近之意十分明显。

姜瑜并非不解风情的人,附和道:“李小姐心中的苦,我或多或少懂些,毕竟,我作为男子活了十五年,深知其中艰辛。”

“你比我命好。”李嫣说。

“我同意。”

“所以,那道谕旨就当是我因为嫉妒心而弄出的小小恶作剧吧,别怨我不肯收回哦~”

“……”

姜瑜无话可说。

李嫣一副“谁叫我是皇帝呢?”的得意表情,转换了话题,“致知馆的事情,本来只是玩笑之举,但是看你今天在大殿上做的那个实验,我又觉得似乎大有可为。”

那是当然的。

自然科学如果不“大有可为”,就没什么可以“大有可为”的了。

不过,解释起来很麻烦,所以姜瑜没接茬。

李嫣叹气,“真的看不清啊……很多事我能预测结果,但是这致知馆的未来,纵使坐在这个位置多年,我也看不清它到底会走向何方。”

姜瑜问:“李小姐在担心?”

“你想问我是否在担心致知馆?”

“嗯。”

“不是,比起致知馆,我更担心你,毕竟很难找到像你这样女扮男装的臣子了。”

姜瑜郁闷地撇撇嘴。

李嫣微笑,“再过几日去致知馆?”

“致知馆是新设的,礼部、吏部还要合议增设事宜,感觉需要几天准备啊。”姜瑜回答。

“用不了那么久,你看,你连官服都有了。”

“那……两三天后?”

“差不多。”

没想到事情这么棘手。

姜瑜不由得皱眉。

李嫣注意到她的那些小表情,鼓励道:“有我给你撑腰,怕什么?”

“我不是怕,就是怕麻……咳咳……嫌麻烦。”姜瑜说,“教学这个事情很复杂的,我还得回去准备各种必要的工具。”

“今天看你做的那几个实验,确实需要工具,这样吧,我给你一道手谕,如果有需求,可以请人帮忙。”

“谢谢李小姐。”

李嫣清了清嗓子,叫宫女进来伺候笔墨,写了一道手谕。

那毛笔字,可比姜瑜好看得多。

姜瑜更头疼了,心里琢磨着回去一定要准备铅笔之类的硬笔,否则肯定被那些眼高于顶的监生笑话。

李嫣将手谕给她,“朕要去给太后请安了,你走吧。”

因为有宫女在,所以两人不可能再像刚才那样。

姜瑜别别扭扭地叩首,“臣,领旨谢恩。”

之后,离开了乾清宫暖阁。

周正良立即迎上来,“姜……”

说到这儿,他顿住了,视线在姜瑜耳垂停留片刻,立即转向一旁。

姜瑜用手一抹,食指竟然沾了点儿浅红的胭脂。

“……”

“……”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周正良轻咳一声,“姜先生应该还不甚熟悉路线,我带您出宫。”

他也不等姜瑜回答,转身就走,七拐八绕地带着姜瑜一路往南走,直到能看见巍峨矗立的午门。

emmm……

有种穷书生和大小姐私会完,被府上家丁抄小路护送离开的奇妙感觉。

姜瑜道过谢,从小门出去,便发现自家马车正在等着。

出乎意料的是,赵功德竟然也没走,正站在马车旁,和铜竹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远远听着,话题似乎跟农活有关。

“赵大人,你怎么……”姜瑜走过去。

“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所以,有些公事要与你讨论。”赵功德说道,“其实,刚才下早朝时我就应该与你说的,但我刚刚在礼部当值,还没适应,一时间竟然忘了。”

“上马车说?”

“不用,主要是束脩的事儿,几句话就完了。”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这就是束脩。

束脩一般分为六礼:

肉干代表谢师恩;芹菜代表业精于勤;龙眼干代表启窍生智;莲子代表苦心教学;红枣代表早日高中;红豆代表宏图大展。

当然,国子监博士是可以收真金白银的。

赵功德压低声音,“按陛下的意图,致知馆和算学馆是同一规格,姜先生收束脩时万不可逾矩。”

姜瑜问道:“怎么才算不逾矩?”

“尽量少收。”

“懂了。”

姜瑜了然。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牵扯,作为新人,确实应该低调行事。

赵功德准备告辞。

姜瑜却叫住他,“赵大人,教学的时候是否可用硬笔?”

“硬笔……倒是没有相关的规定。”赵功德说,“姜先生如果想写东西演示给监生,国子监的博士一般会用沙盘。”

“沙盘写不了几个字啊。”

“那样的话,不妨试试枣心笔。”

说着,赵功德竟然摸出了一支硬笔递给姜瑜。

姜瑜懵了。

她一直以为古代是没有硬笔的。

“其实,毛笔和硬笔一直是共存的,只不过硬笔算不上雅物,一般不上台面。”赵功德微笑,“这支枣心笔便是我女儿根据古籍制造的,所谓‘靡不饰以铅椠,雕以缃素,此文教之修也’。”

古人读书,多是经、史、子、集,赵家闺女倒是与众不同,专门读一些百工的书籍。

难道,是一位女博士?

姜瑜接过枣心笔,细细把玩。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