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姜瑜教书

作者:萌死他卡多 更新时间:2021/2/13 20:13:05 字数:2107

校舍内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知道,姜瑜赢的名正言顺、堂堂正正。

林冉出来做和事佬,“姜先生算的不错,但千年以前,我们就已经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了,所以,在表述上确实不对。”

赵功德也出言相劝。

两位大人认为,姜瑜算术如此强横,当然不可能犯基础性错误,用尺而不用寸,明显是故意为之,给廖炎一个台阶下。

业务能力强又通人情世故,未来可期。

姜瑜也不想继续纠缠,借坡下驴,“林大人教训得是。”

此话一出,事情终于能画下句点了。

林、赵二人都松了口气。

然而……

“姜瑜,是你输了!”廖炎状若疯癫。

啧……

姜瑜咋舌,决定惹不起、躲得起,“是,你赢了。”

没想到廖炎还不知足,“你休要用这种话搪塞于我,咱们再比!今有女子不善织,日减功迟,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今三十日织,问织防何。”

又是一个等差数列的问题。

姜瑜冷漠地看着对方,“二匹一丈。”

廖炎:“……”

“还有吗?”

“有!今有与人钱,初一人与三钱,次一人与四钱,次一人与五钱,以次与之,转多一钱,与讫,还敛聚与均分之,人得一百钱,问人几何。”

“一百九十五人。”

“今有七百人造浮桥,九日成,今增五百人,问日防何。”

“五日四分日之一。”

(注:题目均出自《张丘建算经》)

所有人都惊呆了。

姜瑜回答问题,只需在白板上写写画画,半分钟之内就能解决。

而且,随着廖炎越来越心急、出题越来越简单,姜瑜答题也越来越快,最后一题几乎是秒答,已经远超常人可以理解的速度。

廖炎急火攻心,竟然直挺挺地向后倒了下去。

梅宜修下意识地喊:“廖博士晕了!”

林冉是老江湖,在朝堂上该装晕就装晕、该耍无赖就耍无赖、该陪笑脸就陪笑脸。

这些能屈能伸的套路,他都玩腻了,所以一眼就能看出某人是真晕还是装晕,因此无所谓地说:“给他搬到门外那棵柏树下,别影响姜先生授课。”

梅宜修不解,“可是……”

“行了,听我的吧,不用找医生。”

“……”

梅宜修道士出身,不懂套路,但懂官大一级压死人,因此听从了林冉的话,一挥手,让几个算学馆的学生把廖炎搬走。

几个学生随手一扔,把廖炎丢到了树下。

咚!

一声闷响。

姜瑜忍不住笑,“让你滚,你不滚,现在倒好,需要别人帮你滚了吧?”

廖炎的脸通红一片。

果然在装晕。

姜瑜脸上的笑意更浓,拍拍手,对屋外的学生说道:“名师出高徒,算学馆的博士都叫我折腾晕了,你们还不拜入我致知馆?”

那帮学生早就听说姜瑜在金陵的纨绔行径,没想到是真的。

这么对胃口的老师可不好找。

所有学生都进入了校舍。

姜瑜说:“没送束脩的记得补送,另外,你们毕竟是从算学馆出来的,要知恩图报,记得给廖博士送些腊肉过去。”

众学生应诺:“是!”

廖炎这一次是真的晕了。

姜瑜满意地点头,“在正式授课之前,我们先来考虑一个问题,今有女子不善织,日减功迟,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今三十日织,问织防何。”

“您刚才说过,二匹一丈。”有人回答道,“这不是算学吗?”

“致知需要格物,数字,也是物的一种。”

“……”

学生都不明白数字应该怎么格,因此不说话了。

于是,姜瑜明白了两个道理:

一、在讲台上,老师真能一眼就看明白上课时同学们在做什么小动作;

二、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学校,同学们不想回答问题的动作都是一样的——

低头。

姜瑜在白板上书写一到十这十个数字。

“所谓的格物,无非就是看表象,致知,则是了解本质。”她说,“大家看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值得在意的表象。”

学生们的头低得更深了。

姜瑜走到束脩前,拿起那本夹着金叶子的《诗经注析》问:“这是谁送的?”

立即有人回答:“我。”

是个小胖子。

姜瑜找了找拜师帖,说道:“原来是邹员外郎家的公子邹衍,那行,就你了,说说你能从这些数字中看出什么联系?”

哄堂大笑。

邹衍一脸郁闷。

自己明明送了金叶子,怎么会被拿来开刀?

难道,姜瑜没有翻过书?

艹!

那岂不是搬石砸脚?

早就跟老头子说别夹在书里,老头子却说要含蓄。

含蓄个屁啊喂!

邹衍在心里把自家老爹骂了一百遍。

姜瑜说:“你讲讲看,这十个数字有什么联系,最粗浅的联系也可以说。”

邹衍只能硬着头皮开口,“这十个数吧……嗯……那个……后一个……后一个比前一个多一。”

说完他就后悔了,因为屋内再一次哄堂大笑。

姜瑜一拍桌子,“笑个屁,邹衍说的就是这十个数字的本质,后一个总比前一个多一,也就是说,它们的差是一定的。”

有人问:“这样的本质有什么意义呢?”

“我换一种写法,你们再看。”

“……”

教室内鸦雀无声,都被姜瑜的授课所吸引。

只见姜瑜在白板上又写了两列数字,第一列是一到五,第二列是十到六,一正一反,也不知道有什么深意。

反倒是站在后面听公开课的赵功德最先反应过来,不停地点头,“原来如此,难怪他算女子织布的问题能那么快。”

林冉问:“什么意思?”

“你看,每一行……例如第一行,一和十加起来是十一,第二行的二和九加起来也是……”

“我懂了。”

林冉也恍然大悟,暗道长江后浪推前浪。

此时,姜瑜已经开始继续讲学了,“以织布问题为例,并初、末日织尺数半之,余以乘织讫日数即得。”

翻译成白话:

首项加末项的和,乘以项数,除以二。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赵功德喃喃自语:“果然如此,这格物致知之学,确实有些门道。”

林冉笑着说:“赵大人也算对了,所以,这是自夸吗?”

其实,赵功德是受女儿的影响,在奇技淫巧方面积累了一些没用的知识,因此比较敏感。

他已经决定了,回去就把在致知馆的见闻告诉女儿,女儿极擅钻研,说不定会对姜瑜的算法有所感悟。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