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连着两次语文班级第一、年级第二,我早就裂开了好吧?(官方吐槽:你这叫什么裂开?脸裂成一朵菊fa吗?!)
咳咳,实话实说,从我“滚”回平行班到现在,我印象中好像就拿过三次语文班级第一(官方吐槽:再装杯?)……
真不是装杯的问题,之前说过,十班的语文老师一共有三位,我对语文的执念是很深的。从重点班回到平行班,哪怕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代王老师的朱老总,他的性格也不是因为成绩夸耀自家学生的那种,也就是说我期中考了年级第一的消息,是类似于宋姐这种百事通的同学获知后,在圈子里传开了,十班人才知道自家进了个语文小神。
我也不是那种主动找别人课下闲聊,“我期中语文是年级第一”——这种求表扬、接受别人崇拜的幼稚行为。只是在别人主动问我:“期中你语文考了多少?”“是不是年级第一?”我才会别人问啥我答啥……
在第三视角来看是不是像另一种装b形式?
在给每位老师证明我在语文方面能力的同时,说句有些自夸的话:“我给每位语文老师脸上贴金了。”至少给他们以肯定:您的教学是有成效的,我能理解,并予以回馈。
在朱老总手下拿了年级第一,在温柔得不像高中老师的王老师手下拿了一个班级第一……这里我忍不住要插一句土下座的预知未来的话。王老师在朱老总回一班之后,不是带了我们一会,就回家安安心心生孩子了吗?
后面在网上查语文组名单的时候才发现,好像王老师生完孩子回校,是回初中部教书了……
回想起自己对王老师的认知……woc我这是一语成谶吗?不说出口也算?
对不住啊美女,我是不是该庆幸自己……对于“温柔得不像高中老师”这句话没有投入过多的精神力?不然我要是“精神强念”了,王老师不得到附小教语文啊?
咳咳……不至于不至于。
王老师手底下的那次全班第一其实没啥分量,一是当时大家已经知道我身上有语文学霸的光环了,全班第一是正常水平,忽上忽下才不正常……二来那时还没有分科之后,伴随每次正规考试结果下发的成绩条——没有全年级的比较,在同学眼里格局小了。
于是在高二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我陷入“整体成绩瓶颈,单科成绩七上八下”的怪圈,加上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活动颇多的一年,大家的注意力都没怎么放在班里学业顶尖的那一批人上……
可我当时的想法就有、轴:高一先是轻敌了,有点被整懵,高二想重振旗鼓,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我最擅长的科目啊。先把信心拉高,享受一波同学、老师的关注、褒奖——我初中不就是凭着这个套路,一路高位震荡,中考完美谢幕的吗?(官方吐槽:好家伙你那时候不是还没接触金融工具吗……)
谁曾想后续发挥不稳(也有拘泥、沉湎过去,停滞不前太久的缘由),就一直拖到现在呢?磨得饶是心态如我这般好,也在“梅开二度”的情况下心态垮塌——如果这次语文成绩还像先前忽上忽下的“心电图”走法,好家伙,那我直接原地爆炸好吧?心态不是垮塌,而是崩坏了……
“章启轩……呵呵,镜水先生这次还是只差一步啊,全班第一,年级第二,比第一只差了一分。”
虽然一分中间没有挤进对手,但在我心里,因为有了上次的高标准,所以这次的班里第一,情绪上已经没有兴奋的,高兴多少还是有的,但更多的居然是自省——这次居然还比第一名的差距拉大了,就很烦,心情就好不起来……
这不是轴是什么?比起上次的语文成绩,不算难度问题,分数还高了一丢丢,128,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也不确定,期中的语文第一和这次的第一,ta是同一位啊。
大概率不是同一个的情况下,我换个角度想:上次的第一已经是我的手下败将了,也就是说,把之前的目标理解为(打败ta)夺得年级第一,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怎么说也不是该摆出一副扑克脸的节奏啊?
嘛……对于班里人来说,接连两次语文班里第一,年级第二,不仅是个巧合了,在他们看来更多的意义可能是一个谈资、噱头。“希望再登巅峰,但接连两次功亏一篑”的,略带悲**彩的人物——只是想象,再稍稍脑补一下与我不对付的同学,暗地里冷嘲热讽地酸我,心情还能好到哪儿去?
我和当年的剧本很像:高一上的期中考试,我语文年级第一,英语也不错,这次也是差不多,128的130,理综也是220,平均70分以上,只能说略差……
但我万万没想到数学能考个不及格?!
拿到卷子,鲜红刺目的85让我脑子有点发懵,这场月考是数学组有意增加题目难度的,选择题、填空题正常解法的话,计算量得有平均的130%,除非你一眼就能联想到简便方法,还不能算错——基础检查的一个办法,就是日常做多了题目而产生的第六感。
虽然计算量偏大,但得出来的最终结果大都比较简洁:二分之根号三呐,五分之根号二减一啊……而不会冒出什么51/56、3 π/49啥的——乍一眼就会引得对自己数学不自信的童鞋重算一遍。
我之前秉持的理念就是:平时考试慢点做,积累考场经验和题目变种记忆,等到“最终圣战”应该就不方了——理论上这种说法是没毛病的,但问题出在……之前考试都有很厚实的分数垫做基础,说句不好听的,“可以大胆浪”,反正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大起大落”都见识了,升学考试当然就淡定异常了,超水平发挥也不意外。
但高中的90分界线和初中的90分界线,按比例换算一下……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好吧?!
第二遍的时候,如果验算无误,我不可能在前半段的题目上花费过多时间了;如果发现出错,两个答案比对,更常见、更顺眼的填上去,脑内强行忘记这道题,抓紧往后看——我已经浪费了一些时间,后面的大题能不能写完。对错先不谈,至少要写满吧?
前面的题是计算量大,让我不能不想多:“后面大题写不完……或者空了好几个小问,我上午答得爽的语文岂不是又双叒叕拿不到优势?”(官方吐槽:优势,你在想桃子?!)
在做选择、填空的途中,忍不住就要分神想这些事;好不容易写完了前面,开始看大题的时候……
“嗯?好像不难!”比刚才几道花我双倍运算时间的小题还简单一些?
想想出题人也要估量一下中后段,想挣扎向上的学生,怎么说也得关照一下,给点进步的动力吧——这么一想,我就想通了大半,心情也好了不少……
啊,u1s1,紧张感没有完全解除哦,像我这种一开始就谨慎的个性,让我完全放松警惕是很难的一件事。事实上后面的大题确实是最后两题中等偏上,其余都是中等难度,一道立体几何证明题和一道概率应用题还是偏容易的——相比整张试卷的其他题,那真就送分……
然后我就被打脸……
概率题的一个小问,我思想出了问题……emm,这么讲不太好,一句话就想茬了,偏偏答案又不是像解选择、填空题那样,要么一看就不顺眼,要么四个选项就没一个对得上号——挺顺眼的不就写上去了吗?这时间也没有富裕到一张卷子全写满,还有余裕来检查的程度好吧?
我语文都没怎么打过那样富裕的仗……
咳咳,如果我那个时期知道雪峰老铁,看了他早期宣讲的视频,估计会有极高的认同感——就讲大学的高数,延伸到高中数学学霸和学渣的区别……
“牛逼的是真牛逼,不行的是真不行”、“数学不好的咋讲不会,学霸的话老师一讲他就会,离谱的是老师不会的他还会……”
之前我一直都不相信人能被题目打击到怀疑人生,一方面是之前我一直都没考过不及格,没有真正经历过那种滋味,再者我觉得自己的天赋不算差——绝不是自夸,该努力的工作我也按质加量完成了。老妈老早说过,“熬着一年,每天那么早睡干嘛?再用功一些难道不行吗?”
问题我尝试了不到一个月,上课都会犯困了,这还了得?!我还没麻木到“长此以往是恶性循环”——这种浅显的道理都意识不到吧……
于是在这次人生首次不及格,恰恰还发生在这么关键的时点上,之前被我的意识积压的问题,随着我心态爆炸彻底爆发了:刷题(努力)得不到有效的回馈、家里老妈不了解我内心具体状况下只会对我发火,加上我本身也不是自暴自弃的性格,别看我之前应对老妈的责问,除了“死了相装哑巴”,也会和她对着……
我骂她还不至于,但今天晚上是我驳斥她最凶的一次,脸红脖子粗,之前老妈在我成绩处于瓶颈,迟迟上不去的时候,经常会奚落我“不能提升还挺委屈,你说说你有什么可委屈的?”今天,同样的话,同样的口气,我今天真的就肚子里装了炸药,一点就着。
“我自己付出迟迟得不到回报,分数给不了我应答,你以为我不急啊?”
“你不委屈你骂我‘成绩不好’本身,我委屈你不分青红皂白就说我原地踏步,我也委屈自己为什么、凭什么快一年了都没有账面上的进步,凭什么啊?”
“难道要我家里、学校、辅导班三点一线,电子娱乐从高二结束就没有了,我周末也少打篮球了,打羽毛球娱乐时间至少比打篮球要少1/3吧?”
“这样时间都不给的话,我早就崩了,用撑到现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