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雪比起北方,说是小巫见大巫绝不过分,不仅阵仗不算大,下的时间也不长。就像昨天晚上开始下雪,上午就停了,然后下午三点又飘了一阵,放学之前又停了。
“有一说一,还是挺照顾大部分上班族和学生党的?”
“你可别乱立旗子了吧,我也是骑电动车的好吧?”慢悠悠地骑,镓坤跳出来反驳我,“今天是磊子,搞不好明天就是我……话说明天还下雪吗?”
“应该不下吧?我们n市降雪又不像北方,一下那阵势就像十天半个月的……”
从小的这么些年,我们又不是像更靠海边出生的人——粤省、闽省那样,气候更热,本地降场雪那才叫稀奇。在n市,在我看来,雪景见过了,还不止一次,就不算稀奇了,顶多是像昨晚,有种惊鸿一瞥的欣喜,触动自己感性的开关。其余场合?我们都只会在意化雪吸热的寒意……
几秒钟小团伙没回应,我有些茫然,定睛看向镓坤,发现镓坤也在看我。
“完了,完了,我刚才不是问你啊,欧阳他们说不下还靠谱一点,你说不下,那老天刚才想不下,明天也得满足你啊……”
“满足你个大铁锤哦,真当我是旗子王啊?我也不是皇子……不然我马上给你来一手巨龙撞ji加天崩地裂。”
这段时间除了天气冷,握笔越来越不利索了,加上预见的、未来n市每到冬季几乎年年都有的雨加雪——这两件事让我心情并不美妙,其他都挺好,严谨、节奏紧凑的高三生活,能感受到稳中有升,尤其看重“稳”这个字。
哪怕刻意不去想,上次考试才过了一个月左右,我的人生中首次不及格的阴影不可能说散就散的。加上期末考试,这意义就不容小视,就绝大部分学生而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这个年能不能过好、过舒坦。(主要可能会影响到红包的数额……)
不过这段时间,关于我的数学,各方面的因素都是把我往正向推:家中做卷子,中间卡壳的次数减少了;赵筱婷给我的补充练习稳步提升我的信心,闲聊的话题开始往日常生活靠了,就比如那场雪,我事先知道她中午是留校吃饭的,所以晚上才发消息给她。
“今天没有脚下不稳摔倒吧?我班上有个朋友就骑电动车摔着了。”(黛玉:阿嚏!)
“没有,我一般上下学都是爸爸接送的,他开车。”
“你呢?你是骑单车回家的吧,有没有危险?”
“下午放学倒没事,早上骑到半路一个拐弯的时候差点摔倒,好在我直行的时候就减速了,加上我腿长,没摔就站住了。”
“不过当时还是惊出一阵冷汗。”
“羡慕大长腿。”
“羡慕大长腿+1。”
“可别说了,最近胖了两三斤肉,有大半都长到腿上了QAQ。”
“看过你夏天的皂片,本身腿也不粗嘛,两斤肉是两条腿匀一匀,不就挺好吗?丰满一点……”
“话说冬天都是套个秋季校服,别人又看不到腿,而且你称体重总不至于大冬天穿个单衣上称吧?”
“减掉厚衣服的重量,说不定你还瘦了呢?”
“镜水君讲道理一套一套的,好会安慰人啊……”
呵,我也就在目前关系随意的人面前,或是聊天的屏幕对面能放开一些,我本质内向的性格……唉,其实我还有点远忧:到了大学,或是更远的参加工作,我这性格能不能变得开朗一些?
扯远了,总之我和她现在能开开玩笑,接话也自然了不少;再有是周日晚上郑老师的课,他自己出的卷子、讲解过程中有多种方法,次日我们几人还带着卷子,找一两个完整的课间围在我和肖宇航桌边,不等郑老师下节课公布剩余题目的答案了,我们先对一遍再说。
4:1?解释都懒得解释,自己反思一下脑子当时想了什么妖魔鬼怪。
3:2那就有点意思,多方派个代表复盘一下——讲一遍思路,拆分到关键细节。势弱的那两个对着自己的解答,一步步再捋一遍,自己找出哪一步脑子瓦特了?
所谓的“有意思”在于,不是没有反杀的可能性——脑子瓦特的也许是人数略占优势的一边。单论数学成绩的平均排列,肖宇航是第一,我和镓坤大部分时间不分胜负(上回月考是例外……),黛玉第四,欧阳最后。
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翔、我、欧阳的答案一致,而镓坤和黛玉的答案是另外一个。我们复盘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步骤因为图快,追求简便,自以为巧妙,结果是弄巧成拙——途中集体犯二,那场面也挺有意思:三人开始口吐芬芳,如果三人当中“荣幸”有我的话,还能加一个“儒雅随和”的形容词……有人捶胸顿足有人光速挠头有人一口“不科学”一口“信几拉乃”(其余四人:实锤了就是镜水脑子进水了……)。
如果是3:1:1的情况,那也像4:1那样,不予讨论,直接要求自闭反思一波。
有一说一,这个方法从一开始就是颇有成效的,在我们看来,是个又能增添欢乐,又能互相纠错提高的过程。不过可惜的是,没能坚持到底了——“底”说的当然是高考,这是后话了。
至少现在看来,数学这一门学科,就有我的主观上三股劲推动我向前迈步,而客观上,其实还有数学组“打一棒给颗甜枣”的思想方针——物极必反,压得过狠了,在这种时候畏难情绪滋生,对大部分学生都是不利的。
说得功利一点,学校的最终目的肯定是升学率,金字塔尖的那批人要保排名,争第一,学校同样看重中段的大部分学生的状态。集体拉胯那不完犊子?
一张一弛,姜还是老的辣,数学组、年级组还是很有水平的,拿捏我们不要太简单……
期末考。
数学难度降下来,语文略微提升阅读量和古文题的难度,理综保持三科平衡,但这回选择题准确率上来了,所以这次是真的满足了理综平均每科80分的要求……
“但这235……也太抠了吧?”
一方面是物理的倒数第二道大题,刚好踩中我一个知识盲点——不至于完全不会,大致思路还是记得的,但想一步算一步,还有分情况讨论的感觉真挺不爽的,主要是答完题心里还没底,临考试结束的最后几分钟,我考试前反复提醒自己:保持理性,结果呢……
就效率而言,肯定扫一眼各科当中选择题自己拿不准的题,抓紧再验算一遍——毕竟一个选项就是六分啊,比大题中的一问还“值钱”。但我总想的是:“现在又不是高考考场,临场解决问题,获得的不单是分数,也是知识点的印象深化,为什么不去啃个大题的难点?万一成了呢……”
这就涉及到一句普适度很高,网民们喜欢用于调侃的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挑战试卷背后的出题人成功的学生,从来都是少数,试卷的初衷,更多的还是与上次的自己比,成绩更好。而往大了里说,我以“镜水”偶尔的自居、自傲,结果不也是拘泥于胜负心,与自己的追求背道而驰了吗?
何况前面也说了,“平衡”,数学难度回归平均,理综和上次难度相当,那改卷自然扣分点要抠得紧一点。不过这也正是说明我最近的进步——逆水行舟嘛。
当然,还是高三生身份的我,并不能完全跳脱出这个框架,否则就是“脱轨”,还是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中脱轨(逆反),那我自己也不会原谅自己。但不得不说,我在目前能力不及的状态下,还执着平均以上的要求——典型的“欲求不满”。
人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哪怕你有意识地理智、冷静,欲望总会自己跳出来挠你痒处。而环境“嘈杂”的时候,就容易偏轨、甚至脱轨而不自知,只有等你走过一定时间回望,心智、心志都更成熟,才能慨叹当时的青涩,不可能有重来的机会而又忍不住“如果”……哪怕嘴上都不说。
比起物理当时发现了那一小题,疏漏一个受力方向上的合力数值,导致一半的过程需要重写,但就在急急忙忙提笔改到一半打铃收卷,气得想摔笔——我这次应该庆幸,最难的一门是英语,不是其他。
我英语的瓶颈其实和语文有些相似:我虽然是理科,但也许是爸妈都是文科生的缘故,对语言有天然的敏感度,英语也是一样的——之前不是说过上课一边学课文、讲阅读理解的文章,一边判断句子结构,这几乎成了我学英语的最大乐趣。
但也是我本性里“轴”的一点,我的写作、完形填空,包括几乎每次考试的阅读理解,我答题的时候,遇到模糊、暧昧的选项,总喜欢把题目在考点之上进一步复杂化——简而言之是“想太多”,和“装逼”、答疑时提问以显示我牛逼,真的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理论上,之前吃过亏,这一方面就该慢慢收敛,但……也不是没改对过是吧?于是就成了芳姐时而表扬我有思路,时而“骂”我犯低级错误。久而久之……
下意识地形成了“虚心接受,大概率不改”的习惯。
这个习惯通常来讲,肯定不是个好东西,但偏偏在这次英语期末,反倒帮了我……
毕竟课外学了新概念3,知识储备多少是增加的,辅导班的测验卷也偏难,就是说……
“学校期末提高些难度,反而有点激起我临场兴奋度的味道。”
有点可惜的是英语是最后一场,否则兴奋度上来了,最后一场考理综岂不美滋滋?冲分理论上容易些……
“细想其实也不太容易……如果按十分一档来算的话,250它也不吉利啊,而260就有点挑战?”
嗯,yy着又有了几分欲求不满的意思了。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117,数学115,英语130,理综235……
“600凑整就这么难吗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