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心平也有劣势

作者:Sambenr 更新时间:2022/5/5 15:06:18 字数:3203

于是,虽然不是这一季的第一集,但的确,苏省卫视今年是有跟《蒙面歌王》节目性质一样的综艺,只是节目名小改一下,叫《蒙面唱将猜猜猜》……嘛,怎么觉得越改越不好呢?还不如省点脑筋直接第几季更方便……

我看待歌手,无论男女老少,一贯都是不以样貌为主要入粉标准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蒙面这个初始设定就是我很中意的一项,毕竟像去年我最喜欢的摘星怪,在揭面后,我还是不认识他(张玮),但相应的,这让我对他的敬意更加明显了。而像我的习惯,是要对自己之前听过的歌曲,加以一道特别关注,而不曾听过的歌,在我的概念里都会把它当成新歌来听。说实话,这一期的所有我以前都没听过的歌曲(应该是老歌)翻唱,都没能挑动我的心弦,但除此之外的两首歌,让我很有触动感,其中一首也让我下了决心,下次到左医生的诊疗时,我就唱那首歌了。

一首是《身骑白马》,演唱的蒙面歌手这期献唱的另一首歌,是《失落沙洲》,是的,原唱歌手是同一人,我觉得ta是故意造出这个巧合的,还挺有趣。当然,那位歌手是在这期揭面的,揭面的结果让我是更意外的——周深。之前他现身的第一档综艺《中国好声音》,我没对他有印象,但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印象曲《大鱼》,一来确实好听,二来首次听《大鱼》是由思语唱给班上人听的,所以我对周深的相对自然的、似乎不变声的男声,还是挺惊讶、佩服的。而就算有了那次印象,我还是没法认出“我可不是什么幺蛾子”的声音——像女生的男音,我现在脑内又多了一个人,之前只存着刚哥和Vitas的……

但我是不打算给左医生她们唱《身骑白马》的,虽然副歌的戏腔难度不大,在我的大致估量下,跟《清明上河图》属一类难度吧,但我还是不想一上来(偏瘫后首次在别人面前唱歌)就尝试戏腔,所以想唱《春泥》。整体音都不算高,而且……说句可能有点冒犯的话,这首翻唱,我觉得比原唱更好听一点,而且听到“暴脾气的小明”唱的《春泥》,我是瞬间就知道,又不知道他是谁——你们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这声音……我知道,是筷子…筷子兄弟,的其中……一人,名字叫……什么来着?”

“嘶……”刘洋凯也想了一会,点点头,应该是同意我的判断,但表情是跟我一样——突然觉得不像哪位兄弟,只能掏出手机,查一查,对照哪一个再讲:“的确不记得哪位叫什么……王太利,对了,筷子兄弟的那个王太利,他们也就《小苹果》挺火的,但火的不是歌词、曲调,并没有觉得他俩在唱歌的能力方面有多强,这波算是有长进。”

主要在我的理念里,筷子兄弟主营业务不是歌手,但反之,如果他(们)这次歌唱水平显得比之前更好了,那我就又会以别样的眼光去看待了。“暴脾气的小明”没有故意用与自己往常有差异的声线表演,规则完全可以把王太利猜出来,但猜评团似乎有意放水,这挺让我失望的,但抛开游戏套路这种东西,“小明”的《春泥》确实好听——他声音想表达的质朴、厚重感与歌曲本身的寓意就很搭。于是结合两天的感悟,我是决定向左医生她们唱《春泥》的,我有我的原因,左医生可能理解为:我不会以消极态度面对这场意外,会积极配合以后的康复治疗,所以很开心……嘛,消极不至于,但乐观向上?镜水还是做不到的——这就是“心平”在这件大事上体现的劣势所在吧。

之前有跟你们类比过:周一到周五挺像上课的,而其间的区别就在下午了。星期一,宋医生和左医生我都见了一遍,那是她们见了章启轩——近期康复中心的新病人,她们在初次看到我的病情,肯定会给我制定对应她们专业知识的部分治疗方案的,意思是她们不再同一下午给我服务了。个人治疗时间延长,而还可能重叠一部分A患者的诊疗时间和B患者的等待时间,总体的效率下降,当然不是好事。宋医生她们年纪不算小,职称虽然我没问,也没到网上查,起码也是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啥的吧?一周总有一些时间,坐办公室让病人来问诊啊,教规培生(实习生?)一些东西啊……没能定时到康复中心坐办公室,也是正常现象?

周二下午是宋医生,教我一些手脚能自主活动,或是借助另一侧手脚,达成一些姿势的修正目的:患手五指张开撑起,其实还能更进一步,我是右侧偏瘫,那就自己拿左手,或者让他人帮助,以腕关节为轴心,往顺时针扭……扭的角度还挺大的,而且宋医生动作表达的态度是很干脆坚决的,说实话心里是吓了一跳的,但随后几乎没有感觉到痛感,松口气的同时,也觉得挺意外的。

“偏瘫之后,医生时不时会帮你做这些伸展、放松肌肉、关节韧带的运动,但你不可能一直住在这里,所以当你回家,回归日常生活后,你得在这段时间里,自己学好一些康复运动技能。”宋医生说道,“虽然你不是医学生,但你也是知名大学生,智商够高,一些常识你也容易理解……如果长时间都保持一个,或者关节运转幅度太小,即便自身在这块都没什么炎症、疾病,但‘用进废退’的道理,是适用在人体上,这没问题吧?”

我点点头,也就基本能猜出宋医生后面要说的话了:偏瘫患者在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按照患者起初的受损状态,多多少少都会恢复一些,往人体正常值靠拢的。但偏瘫后,尤其出院之后的主动运动,无论强度还是幅度都是比不上的,不加点被动运动的话,肌肉萎缩、关节部位僵化……这些问题迟早会来的,只不过是快慢、严重程度不一罢了,医护人员一般不会把这话说透。

是的,“迟早”:也许是自己的惰性,也许没有医生的告诫、提醒,自己会忘记一些细节,还可能是就算回家,生活习惯得发生大变革,免不了的几项康复训练,几个月还ok,但要是几年、十几年下来,自己能信誓旦旦地保证,能不懈怠的完成,而发觉自己相关方面的运动功能没啥长进,甚至还有退步,心态还不崩吗?

我暗自苦笑,但也还是没有表露出负面情绪,耐心听着宋医生的方法指导:单双(臀)桥在自己体力开始增强的过程中,可以完全换掉双桥,而且单桥撑起时不要轻易落下,把肌肉绷紧的时间拉得久一些;为了踝关节有背屈能力,除了站斜板,在我问宋医生,在床上平躺着,我拿左脚的脚背,抵住右脚脚掌,左脚稍稍发力。虽然在程度上讲,比不上斜板上脚的倾斜度,但总比足下垂,时间比例一长(在床上的时间比例增加),幅度愈发明显要好吧?

“这是……我在p、普通病房…住的那些天,偶e……偶然……发现的。”我跟宋医生简单讲了那天白天的事情,“没有枕头,我…我就没想……想着,头顶着…床上沿,而si…而是,脚…抵住床板,突然想……想到,能用好…好的脚,去抵住……偏瘫的…脚,是不是…也是种……一种锻炼?”

我在说较长一段的话的时候,后期的表达可能会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但显然,宋医生是老江湖了——以往听过比我语言中枢受损更严重的人的说话更多,所以不用额外给她信息补充,她也能懂我想表达的意思。宋医生稍稍思考的是我那自己双脚配合,抵住练习的形态,点点头。

“可以这么做,虽然动作幅度不是很够,但像你说的,总比患侧脚的自然幅度要好一点……诶,会思考的人总是优秀的哈。”宋医生微笑着小小表扬我,但紧接着的是警醒,“但要提醒你,你在做这种动作的时候,注意力不能全部集中在你好的、抵住右脚的左脚上。”

见我有露出疑惑的表情,宋医生继续说道:“你右腿膝关节已经有过伸了,如果你在抵住右脚的同时,右腿膝关节完全没使劲,那则是让你在卧床时,膝关节不但得不到放松,反而是往坏的方向发展了,这你明白了吗?”

恍然,点头,表示尽量考虑得全面一些,不要进入补了西边落东边,结果整体的进步慢了不少,越往后不倒退就算不错了……最后,宋医生又教给我一个不需任何辅助工具的平衡训练方法,但,又不是现阶段能练的——压线走,按我们普通人的说法说“走猫步”更容易理解。我也在左右都有人护着的情况下试试,宋医生也没反对,然后……一左一右小迈两步,就搭上母上大人的大臂,没有再尝试了。

明白了问题所在:患侧一脚往线上前迈时,脚尖指向的方向会往内侧偏,而且角度还挺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我们儿时,长辈经常告诫我们的,“走路认真,不能蹒蹒脚”……

“不用任何辅助工具的训练方法,是便捷的,同样也是危险的。”宋医生说道,“刚才就是提醒你,同样也提醒你的家人,不能急于求成,在康复中心的训练都是合理的、偏基础的,而量变引起质变的一些地方,反倒是患者回家自行的努力的结果,或者是你们闷头不懈努力,一边等待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到现在能说是‘奇迹’的东西,那也要你们合适的身体状态做基础啊……”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